邓晚华
摘要:目前,在国家经济快速发展的环境下,带动我国的信息技术发展,并且被应用各个行业之中,推动行业的进一步发展。因为,在教育改革的影响下,小学学校为了响应国家政策的号召,就要重视自身教学水平的提高,尤其是小数数学教学质量,这样就要加强信息技术的应用,并且加强信息技术和教学活动的融合。本文以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的深度融合为例,研究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的相关内容,发现在活动开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采取相应的措施,以此保障小学综合实践活动的教学质量,可以更好地推动学生发展。希望本文的分析,可以为同行人员提供借鉴经验。
关键词:信息技术;深度融合;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
现如今,国家提倡素质教育,重视学生的综合素质以及能力的全面培养,以此为满足国家发展过程中的全能型人才的需求。因此,开始进行教育改革的工作,在这个开展的过程中,小学学校要想提升自身的数学教学质量与水平,就可以把信息技术应用其中,以此还可以促使学生的学习兴趣被激发,有助于学生的进一步发展。所以,就要分析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的深度融合的内容,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制定相应的深度融合措施,以此提高小学阶段的数学综合实践活动水平,保障学生的数学学习效果,促使学生的数学能力和素质得到一定程度的培养,最终为学生的全面发展贡献力量。
一、信息技术和小学数学的教学内容进行良好结合,丰富教学的内容
现如今,随着素质教育的普及,要求新课程标准要进行优化和完善,因此,使得新课程标准在面对小学数学学科的时候,要求其在开展教学活动时,要做到数学要贴近生活,数学问题要生活。通过实践表明,当学生在面对带有生活化特点的数学知识时,可以更好地理解,并且学生的学习状态也是处于高亢的状态。但是在实际的数学综合实践活动正在开展的过程中,却受到一些条件的影响,导致小学数学的教材依然处于陈旧的状态,不能满足当代小学生的数学学习需求。尤其是现如今最为鲜活和具有明显时代特色的数学知识难以在教材中进行体现。在这种情况下,导致小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的时候,呈现积极性和兴趣缺失的状态,不利于学生的学习效果的提高。所以,要想丰富数学教学内容的目标得以实现,就要使用信息技术,借助信息技术的相关优势,也就是信息资源丰富以及时效性强等优点,把信息技术和数学教学的内容进行结合。通过这样的方式,既可以促使学生的学习兴趣被激发,还可以促使数学教学的内容得到丰富,进而促使教学内容逐渐向着生活化的方向发展,满足现代学生的学习需求,推动学生的进一步发展[1]。
比如,在学习“元、角、分”这个单元内容的时候,就可以结合其中的“小小商店”的实践活动去进行讲解。在正式讲解教材内容的时候,数学老师就可以利用信息技术,为学生播放和生活中,人们进入商店进行购买商品的一小段视频,通过生活化的现象引导学生进行教材内容的学习。在这个过程中,对学生进行引导,使其可以重视其中的收款结账的现象。之后进行教材内容的讲解。在讲解之后,让学生根据自身所学的知识,对生活中的商店收款结账和经营的现状进行模仿。通过这样的方式,既可以保障数学综合实践活动的教学效果,还可以保障学生的数学学习效果,有助于学生综合素质以及能力的养成,满足国家发展过程中的人才需求。
二、信息技术和小学数学的教学形式进行有机融合,激发学习的兴趣
现如今,在教育改革的影响下,使得信息技术和小学数学的融合逐渐加深,并且形成一种新型的教学形式,也就是信息课堂的出现。而这是我们常说的使用多媒体教学工具去开展教学活动。在传统的数学教学活动的过程中,老师通常是以“黑板板书”的方式为学生进行讲解相关的知识,这样会老师的教学效率,长此以往,会让学生产生疲惫感,进而失去学习的兴趣。众所周知,小学学生拥有好动和好奇心较强以及注意力难以集中等特征,长期使用那种教学方式,会对学生的学习主动性造成阻碍,影响学习兴趣的提高。因此,就要使用信息技术,把信息技术融合到数学的教学形式之中,推动新型教学形式的出现,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进而有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最终实现保障数学教学活动效果的目的[2]。
例如,在老师在讲解“平移、旋转和轴对称”内容时,老师就可以借助信息技术去开展新形式的教学活动。让学生在这种新奇的氛围下进行学习,可以更好地保障学生的学习效果。因为在传统的教学形式之中,老师只能通过黑板板书的方式为学生讲解相应的知识,这样不但导致学生很难理解其中的现象,还浪费老师的教学时间,增加老师的工作量,但是最终的效果比并不理想。因此,在信息技术的支持下,老师就可以利用信息技术为学生逐步演示“平移”和“旋转”以及“轴对称”等内容,让学生可以更加直观地明白知识点的演变,以此发挥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的作用,保障学生的学习效果,推动学生发展。
三、信息技术和小学数学的教学方法进行有效整合,提高教学的效果
要想保障小学生的数学学习成果,就要把信息技术用在数学教学的方法之中。通过这样的方式,提高数学综合实践的教学水平,满足国家培养学生的需求。因为,在曾经的数学活动开展过程中,学生的学习方式都是单一并且被动的状态,导致学生缺乏独立性和自主学习能力以及合作学习的能力,致使学生的培养呈现片面化的状态。而我国现如今,在素质教学的影响下,重视学生全面发展,这就导致学生的培养和目前素质教育的培养理念相悖。因此,就要信息技术应用其中,为学生提供开放性和全球性以及合作性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在成长的过程中,向着独立自主和主动学习的方向不断迈进,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基础[3]。
比如,在学习“多边形的面积”的内容时候,老师就可以借助信息技术为学生讲解其中的内容,同时还可以结合“校园绿地面积”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巩固自身的学习的知识。因为校园的绿地有着极大的面积,让学生一点一点地去测量是不现实的,因此,为了保障学生可以进行实践,老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为学生提供学校的平面图,在图中标出相应的绿地面积。然后把学生进行分组,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绿地面积的计算。通过这样的方式,既可以保障实践活动开展的效果,还可以发挥信息技术的作用。
四、结束语
总之,通过本文的研究,体现信息技术在教学活动中的作用,激发小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发挥综合实践活动开展的意义,保障学生的数学能力与素质得到全面的培养。因此,在教育改革的影响下,就要分析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的深度融合的相关内容,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并以此为依据,采取相应的深度融合的措施。通过这样的方式,实现提高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教学水平的目标,进而促使小学数学的教学效果得到保障,以此有助于学生的素质以及能力的发展和培养,为学生的综合发展和全面成长提供助力。
参考文献:
[1]沈敏杰.信息技術条件下小学综合实践活动的优化策略[J].天津教育,2021,(30):128-129.
[2]储薇薇.信息技术在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中的应用[J].试题与研究,2021,(26):181-182.
[3]黄美健.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教学深度融合的教学设计与实践——以《小小设计师》综合实践课为例[J].教育信息技术,2021,(Z2):84-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