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随着现代科技的迅猛发展,尤其是进入21世纪以来,教育信息化在课程改革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理论和实践充分表明,无论从教育理念还是教学方式,无论从学科资源还是内容呈现,信息技术的有机渗透和合理利用,不仅切实改变了“一支粉笔、一块黑板、一张嘴、一本书”的传统教学模式,而且凭借其特点和优势,在很大程度上突破了长期以来的教与学“瓶颈”。文章结合初中历史教学的实践与思考,主要从优化学习方式这个角度,阐述作者的一些心得。
关键词:初中历史;信息元素渗透;学习方式优化;实践与探微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24X(2021)49-0017-02
作者简介:石倩凡(1984.1—),女,江苏省溧阳市光华初级中学,中学二级教师,本科学历。
引 言
在现代教育和新课程理念下,学生群体占据不容忽视且无可替代的“主体”学习地位。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方式以及学习能力与素养的激发和培养等,都应成为优化结构过程的切入口和提升教学质效的主抓手[1]。如何有效激发学习兴趣、优化学习方式,把学生引入“深度学习”状态,是一项有关“教学相长”的重大实践课题。本文立足教育信息化大背景,就如何优化初中历史学习方式作出简要阐述。
一、简析初中历史信息化教学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信息化教学是指在日新月异的社会信息化大背景下,教师以现代教育思想和理论为指导,以培养学生包含信息素化养在内的核心素养为引领,科学、合理而又巧妙地利用信息技术手段,积极开展学科教与学的一种课程活动形式[2]。
作为新课程理念的教学活动形式,信息化课程模式坚持以“学生主体”为中心,始终强调如下“四个基本点”:一是强调情境在信息化教学活动中的重要作用;二是强调协作在信息化学习过程中的关键作用;三是强调对学习环境的优化与设计;四是强调教师应当充分利用各种信息元素支持学生的“学”,优化他们的学习方式。
对初中历史来说,信息化教学究竟具有哪些作用和意义呢?首先,历史学科不仅信息量很大,而且复杂琐碎,时间、人物、事件等都需要学习、记忆和理解。历史学习本来就存在“知易行难”的现象,如果再缺乏科学有效的学习方式,对学生来说,这就是一种“恶性循环”。其次,历史在初中教育阶段虽然不太受重视,但到高中教育阶段却非常重要。现代信息技术把“音、像、图、文、动”融为一体,这无论在激发学习兴趣还是在优化结构上,无论在学科资源开发还是在课程拓展延伸上,无论在提升教学质效还是在增强教学厚度上,都是非常重要的[3]。
二、对初中历史信息化教学基本模式的策略性构建
(一)以“情境创设”为抓手,有效激发课程学习情趣是优化学习方式、引领善教乐学现象的前提条件
“成功的教学绝不是强制学生,而在于激發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情感。”托尔斯泰这一著名论断,重在强调“情趣教学”的内涵、价值和意义,与爱因斯坦的“兴趣老师论”有异曲同工之妙[4]。初中学生受心智发育规律的影响,对“情趣”元素有较强的依赖性。尤其是对不擅长历史学习的学生,兴趣的激发和情感的深化非常必要。信息教学属于“视听”技术,能够同时作用于人的眼耳感官。
以“第二次鸦片战争”为例,教师课前可以从《火烧圆明园》电影中剪裁能够反映历史情景的资料,并把这些资料与相关图文组合,自制成综合性的课件。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根据实际情况需要,教师可以有计划有步骤地呈现。在此基础上,教师进一步引导学生通过图文互动的形式,认真阅读教材,展开交流与讨论。整个课堂氛围活跃,学生们不用扬鞭自奋蹄,情趣盎然且参与度很高,教学效果自然也是显而易见[5]。
(二)以“自主学习”为抓手,注重引领学生学用结合是优化学习方式、引领善教乐学现象的重要环节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普及,手机、计算机等产品早已在人们的学习、生活和工作中被频繁应用。这就是说,初中学生已具备一定的信息技术能力和素养[6]。在教与学的过程中,教师应通过各类途径和方式,教会学生如何正确、科学、适量地运用信息元素。教师把信息元素渗透并融入初中历史学科教学中,不仅能更好地促进学用结合,而且有利于在跨学科“优化与整合”中达到“1+1>2”的效果。
以“唐朝的民族关系”内容为例,在课前预习环节,教师激励学生一方面要认真阅读教材,另一方面要根据自身学习需要,运用信息技术手段在网上搜寻相关资料,如关于松赞干布和文成公主的信息和图片等,并进行梳理。课堂上,教师可以采用“先小组、后集体”的形式,让学生相互交流分享各自的成果。最后,师生共同对所学内容进行总结与提炼。这样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能力,还能有效推动“让学引思”的节约型课堂教学、优化学生的学习方式。
(三)以“资源开发”为抓手,不断放大信息教学效应是优化学习方式、引领善教乐学现象的优质平台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围绕教与学的实际情况,大力开发并充分利用教材之外的学科资源,努力丰富课程内容,不断增加课程教学的宽度和深度,为促进教与学的和谐发展不断注入新鲜活力。在初中历史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充分借助信息技术优质平台,引导学生对学科资源进行开发与利用,进而在自我探究和合作共赢中不断优化学习方式。
以“汉武大帝的文治武功”内容为例,教材所提供的内容过于概括和简约,难以满足教学活动的实际需要。鉴于此,教师可以设计并提出如下主题,比如“汉武帝的任人唯才”“汉武帝的功与过”等。教师通过信息网络对学科资源进行开发与利用,这对优化学习方式大有裨益。
(四)以“突破重难点”为抓手,注重增强课程学习信念是优化学习方式、引领善教乐学现象的活力所在
初中历史基础性较强,相对简单和浅显。然而其中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等因素,量大复杂且纵横联系。有些内容对初学者来说,既是不容忽视的重点,又是不可规避的难点。这对学生保持学习情趣和增强学习信念来说,绝对算“拦路虎”式的障碍。在初中历史教学过程中,教师如果善于借助信息技术手段,引导学生理解重点、消除难点,并在综合运用和熟能生巧中“乘风破浪”,将会促进他们自主性学习、可持续学习和个性化学习。例如,教师在教学“戊戌变法”内容时,往往会与日本的“明治维新”进行比较。无论对教还是对学来说,这既是重点又是难点。为了更好地解决这个问题,教师可以借助信息技术手段,从双方的历史背景、主体内容、主要因素和实质意义等方面,运用视频演绎、阅读类比等方式,引导学生学习与理解、感悟与内化。这样便能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结 语
在信息化社会发展的大背景下,“信息化教学”早已呈现出一种不可逆转的趋势。所以无论从哪个角度来说,信息素养都是核心素养不可或缺的有机组成部分。就初中历史课程来说,教师应善于利用信息化途径和手段,在解放思想、优化教学的同时,引领并积极优化学生的学习方式,把学生逐步引向全面学习和健康发展的良性循环道路。
[参考文献]
[1]卜晓彦,李莉.如何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让初中历史课堂教学充满无限活力[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20(28):56.
[2]糟晓峰.关于初中历史教学与信息技术的结合探讨[J].天津教育,2021(23):168-169.
[3]韩素琴.初中历史教学中应用史料的实践探究[J].中学教学参考,2021(22):77-78.
[4]圣立生.信息技术环境下“时空观念”素养培养略论[J].中学历史教学参考,2021(14):23-25.
[5]宋玉梅.利用信息技术优化初中历史教学的实践与思考[J].中小学电教(教学),2021(07):23-24.
[6]林贤忠,柯冬兰.借信息技术的翅膀,让历史教学翻转起来[J].家长,2021(20):185-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