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丽芬
摘要:解决当下教学中的问题,并对新生代人才培养的方式进行改革,是当下教育深入发展的客观要求。传统教学中老师受应试教育的约束和教学经验的局限,在进行历史教学的过程中忽视了对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和核心素养的培养,使得初中阶段的历史教学仅仅停留在表面上,而没有对学生产生深刻的影响。而翻转课堂的出现,则对老师的教学改革提供了方向层面的指导。本文主要以初中历史教学为例,探究翻转课堂融入的途径。
关键词:翻转课堂;初中历史;活动设计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是二十一世纪初提出來的一种新兴教学模式。它主张通过课前课后视频预习练习的方式,让学生自主进行学习,使课堂成为老师和学生互动交流的地方,而不再作为传统意义上的教学场地。老师在课堂教学中通过引进信息技术的优势来进行历史的灵活教学,能够让初中的历史内容得到完善、历史的价值得到挖掘、历史的学习得到升华,从而让学生能够在现代技术的辅助教学下,得到历史素养的形成和强化。
一、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初中历史中的意义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通过引进视频教学的方式,改变了以往教学都在课上完成的现象,这种方式更符合现代年轻人的生活和学习习惯,对学生的历史自主学习意识和历史问题自主探究能力进行培养。翻转课堂让学生与老师在课堂上的互动交流时间增加,让整个历史教学的课堂更加有趣化、便捷化,也推动了初中阶段历史的教学和学习朝着信息化的方向发展。
二、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初中历史中的实践
(一)课前自主预习
教学开始前,老师需要对课堂教学的目标侧重、重点难点等进行明确,并以目标为指导让教学的内容和方式能够以目标的实现为基础进行有序开展。老师可以借助数据的优势来为学生提供更加充足且丰富的资源。设计教学任务主要是为了让学生能够结合自己的历史基础和学习特点进行综合的把握,让学生能够循序渐进的在历史学习中获得能力的提升和素养的强化,为实现老师的教学目的提供基础保证。因此,老师在选择历史视频的时候,应当结合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合理的改编构建,让视频在短短几分钟内对单元的知识进行结构化梳理,让学生的课前预习产生实效。比如,在学习《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的时候,老师在进行视频的编辑和录制时需要包括元曲的特点、瓦子中的商业繁荣情况等进行简单的引入,让学生的预习方向得到明确的指导。同时,老师需要让学生针对预习中的问题进行资料的搜集,对于自主探究之后也不能解决的问题,则记录整理下来,待上课的时候进行共同交流。
(二)课堂教学设计
老师在教学中,也可以发挥现代技术的有效性,通过启示性的提问方式,引导学生的思维由浅入深,从而引入本堂课的内容教学。老师通过课前教学目标的明确,能够对单元知识的内容产生充分的认识。老师可以在这样的基础上对课堂教学的视频进行精简化处理,让学生通过视频直观化的观看,来对课堂历史知识的内容进行深入理解和结构归纳,并让学生对历史产生深刻且全面的认识和理解。比如,在学习《宋代经济的发展》的时候,老师可以在进行教学之前让学生代表对预习环节搜集到的内容,和对预习后课文的结构进行梳理和分享,并将自己对经济南移的理解和看法进行自由的表达和讨论。然后老师可以给学生播放一些视频,让学生在视频的观看中了解宋代的农业、纺织业等各种海内外贸易情况进行了解,让学生的历史学习和探究兴趣得到有效激发和调动。同时,老师还要认识到评价的价值,以学生的客观评价,为老师历史的教学方式和历史的教学内容调整和设计提供可参考信息,为学生历史观的正确树立和历史知识的高效学习打好基础。
(三)课后复习巩固
复习,能够让学生的历史知识得到及时的强化和巩固。初中阶段学生的学习任务已经逐渐丰富充实起来,老师必须重视对复习环节的设计,考虑到不同学生在历史学习中不同的进度和基础情况,来设置差别化的作业。比如,在学完《清朝君主专制的强化》之后,老师可以以真实化的辩论方式,将学生分为正方和反方两大阵营来对清朝君主专制强化的作用进行资料收集。在辩论中,老师要对学生的情况进行记录和总结,并在辩论结束后开展评价。老师通过这样趣味化的复习方式设计,能够让学生在辩论中对历史课堂学到的知识进行充实和丰富,同时还能让老师对学生历史学习的情况进行观察和总结,根据学生历史掌握的基本情况来进行针对性、个性化的指导。
三、结语
信息技术的发展和教学理念的转变,让学生在历史课堂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翻转课堂不仅是教学方式的改变,也是教学地位的转变。老师通过突出学生主体地位来进行教学设计,让学生能够在历史课堂上得到知识的深入探究、素养的有效培养、能力的不断提升,从而让学生在后续更加深入、全面的历史学习中能够掌握在科学有效的学习方法指导下,让历史的学习更加高效、成果更加丰富。
参考文献:
[1]罗显华,戴晓磊.“互联网+翻转式教学”在思政理论课中的探索与实践——以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课程为例[J].现代职业教育,2021(2):46-47.
[2]平忠颖.教学中偏离轨迹的教学之“关注学科淡化统整”[J].试题与研究,2021(7):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