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海燕
摘要:目前独生子女的家庭占比越来越多,幼儿在成长的过程中与同龄人进行游戏互动的机会很少。自主游戏作为幼儿园开展户外活动的主要形式之一,不仅弥补了幼儿成长中必需的互动机会,而且有利于培养幼儿的心理健康成长和兴趣爱好发展。本文主要基于幼儿同伴互动,探讨幼儿户外自主游戏的开展策略。
关键词:幼儿;户外游戏;同伴互动
自主游戏,指的是老师通过提供一个符合幼儿活动需求的游戏环境,让幼儿在这样的环境中进行自由的选择、交流,积极且主动地投入活动中来。当今社会中,大多数幼儿都为独生子女,在成长的过程中受父母的保护而缺乏与同龄人相处、与外界交流的机会和空间,很容易让幼儿逐渐产生以自我为中心的心理问题,不利于幼儿社会性的发展需求。而幼儿园的户外自主游戏,则为幼儿阶段的教育问题提出了一条新的思路。
一、幼儿户外自主游戏中同伴互动的方式
(一)主从互动
幼儿活动过程中,性格更加外向活泼的孩子往往会扮演“组长”的角色,对团队的其他成员进行带领和组织。这不仅能够培养幼儿的社会化组织能力,而且还能让其他同伴跟随组长的安排进行有序的活动。
(二)协同互动
协同互动的游戏模式,是幼儿活动中最常见的一种方式。幼儿通过参与游戏而和其他同伴进行互动交流,以互相协商、讨论来选择游戏的形式和所需要的材料。这种方式能够最大化的发挥幼儿的想象力和参与感,在交流中设计更多类型的游戏情节和游戏角色。
(三)模仿互动
模仿是仅次于协同互动的一种游戏模式,老师通过引导幼儿模仿他人的游戏玩法和参与形式,来逐渐引导幼儿学习其他性格更加勇敢、创新能力更强的同伴身上的优点,在模仿的过程中获得自我能力和意识行为的提升。
二、幼儿户外自主游戏中同伴互动的策略
(一)尊重幼儿主体,吸引幼儿参与
传统的由于管理中,老师们大多为了保证幼儿在活动开展过程中的安全问题,在开展幼儿同伴互动的时候,极少开展户外游戏,着不仅约束了幼儿发展的空间,而且让幼儿在活动中无法进行有效互动。因此,在满足幼儿自主能动性的基础上,老师需要将户外游戏主体的位置归还给学生,让学生能够在轻松的环境中进行自主游戏。同时,老师需要结合幼儿成长的个体差异,有的孩子组织能力较弱、有的孩子对游戏充满积极性,老师需要将幼儿的这些有点在游戏的过程中进行成分的激发,提供相互交流的空间和机会,让他们在游戏中相互带动、相互促进。比如,老师可以在户外游戏中将幼儿进行分组,然后让他们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丢手绢”的游戏,在游戏中逐渐培养起团队的亲密感和凝聚力。其中组织能力较强的孩子可以统筹游戏的整个过程,感兴趣的孩子会积极响应,然后带动其他性格较为内敛的孩子参与进来,让他们在交流互动的过程中构建起和谐的同伴关系,从而在游戏中感受到快乐,满足个人成长的心理需求。
(二)拓展活动空间,促进同伴互动
游戲空间的开放程度也对幼儿的互动情况具有关键的影响作用。目前的幼儿园环境设置大多是结合幼儿的性别设计的,女生大多喜欢“过家家”“菜市场”等较为生活化的场景,而男生大多喜欢“建筑场”“打战区”等竞赛类的地方,男生女生喜欢的环境结合起来,就是一个小型的社会。传统阶段,幼儿的活动区域往往因为男生和女生的性别不同而被限制在了特定的环境中。因此,老师可以将男生女生喜欢的场景进行恰当的融合,以此来拓展幼儿的活动空间,让他们能够在更加广泛的区域内进行同伴互动。比如,“建筑场”回来的小工人可以带着“菜市场”买回来的食品,去“过家家”的小主人家里做客。老师通过将游戏区域进行节结合,而后扩大,让各个区域内的幼儿们能够加强相互之间的交流和互动。同时,为了避免幼儿因为交往的增加而出现矛盾,影响游戏安全性,老师需要在游戏开始之前告知孩子们相应的游戏规则,让孩子们在角色扮演中增强责任意识和代入感,从而让幼儿能够在感受游戏带来的快乐的同时,保障自身和同伴们的安全。
(三)加强幼儿引导,培养良好习惯
幼儿阶段的游戏其实也是教育的一种方式,需要让幼儿在玩耍中得到思想和行为上的发展提升。因此,老师可以在设置游戏的时候,结合幼儿成长初期的模仿能力,为孩子们提供相互模仿的对象,通过发挥榜样的力量来帮助幼儿们形成正确的行为习惯和基本的能力。比如,部分幼儿由于与同龄人相处的经验较少,在游戏中会缺乏一定的勇气。这时老师可以通过引导的方式,让他们逐渐融入游戏环境之后,模仿其他性格较为开朗外向的同伴来开展活动,同时对于他们的勇敢和努力进行表扬,以营造一个良好互动的游戏环境。
三、结语
与同伴进行互动的能力对于幼儿阶段孩子身心健康成长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为幼儿的发展提供了一个健康而舒适的环境。因此,老师应当认识到同伴互动户外游戏的关键性,要引导幼儿在与同伴交流的过程中,逐渐形成团队意识。老师在游戏中也需要加强对幼儿个性的引导,让幼儿在与同伴的游戏中充分发挥自身的自主性和参与感。
参考文献:
[1]吴斯婷.幼儿园户外游戏活动的现状与出路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20.
[2]张紫荆.幼儿园户外自主游戏评价标准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