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美术教学中开展合作学习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2021-01-21 15:09沈晓乐
求知导刊 2021年48期
关键词:小学美术教学合作学习教学策略

摘 要:美术是小学阶段的一门重要学科,对提升学生的鉴赏能力、审美能力具有积极作用。但传统小学美术教学存在一些问题,如教师不能正确认识美术学科的重要性,采取单一的教学方式等。在这样的情况下,学生的学习兴趣难以得到激发。因此,教师要思考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发挥他们的学习主动性。合作学习是实现这一目标的有效方式。文章探讨了如何在小学美术教学中开展合作学习,以期为相关教师提供一些参考。

关键词:小学美术教学;合作学习;教学策略

中圖分类号:G40-0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24X(2021)48-0091-03

作者简介:沈晓乐(1992.11—),女,江苏省南京市第二十九中学天润城分校,二级教师,本科学历。

引   言

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教师应充分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调整自身教学方式,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小组合作学习是新课程改革提倡的一种教学方式,深受广大师生的喜爱。开展小组合作学习,能够提高教学效果。小学美术教师应认识到合作学习的优势,在美术教学中积极开展合作学习,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让学生的优势得到充分发挥。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学生能够看到他人的优秀之处,并学习他人的优点,逐渐提高自身学习能力。

一、将合作学习引入小学美术教学的意义

(一)激发学生的美术学习兴趣

与传统教学模式相比,合作学习模式具有显著优势,会让教学氛围更加自由、开放。在这样的学习氛围中,学生能够充分释放天性,发散思维。小学美术教师采用合作学习的方式,能使学生在小组内讨论、探究知识,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从而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1]。合作学习的过程是学生之间相互协助、共同学习的过程,能够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成就感,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

(二)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在传统的小学美术教学中,教师采用的教学方法较为单一,这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学生思维的发展。在美术教学中开展合作学习,能让学生在小组交流、讨论中发表自己对美术作品的不同看法。学生通过交流,碰撞出思维的火花,可以形成更多样的创作思路。这样利于学生从多种角度进行思考、创作,能够提高自身美术感悟能力。

(三)提升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

当前,学生在家中备受宠爱,容易以自我为中心,缺乏分享、合作的意识,对与同学合作存在迷茫、排斥的心理。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时,学生与同伴一起分析、讨论,能够学会与他人交流、合作,形成良好的团队意识,从而提高人际交往能力[2]。

(四)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

在小学美术教学中,教师如果采用传统的教学方式,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学生的创作能力,消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而开展合作学习能够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教师布置合作学习的任务后,各组学生要在互相配合下共同完成任务,能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当完成具体的任务后,学生能够获得合作学习的成就感,从而更积极地参与学习活动。

二、在小学美术教学中开展合作学习存在的问题

(一)不科学的分组

在传统的美术教学中,教师往往习惯按照座位对学生进行分组,忽略了学生的美术基础、特长等。依照座位划分学习小组的方式,虽然便于教师管理学生,但学生之间能力差距较大,难以展开公平的小组竞争,也不利于学生的整体进步。在这样的合作学习中,学生的学习兴趣难以被激发,自身优势也难以发挥出来,合作学习的质量就会受到影响,学生学习积极性也会逐渐降低。要想有效开展合作学习,教师应科学地划分学习小组,确保小组合作学习的顺利进行,促进学生综合素养的提高[3]。

(二)课堂纪律较差

合作学习的过程是学生一起参与、一起学习、共同成长的过程,开展合作学习的前提是需要教师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但当前,一些教师反应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课堂纪律不佳。美术课程属于艺术课程,与其他非艺术课程存在明显的差异。如果课堂纪律较差,且教师没有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引导,学生将难以集中注意力,也不利于提高学生的美术鉴赏能力和创作能力。

(三)组内学生存在矛盾

当前,大部分学生是独生子女,沟通能力较弱,在与人交流时存在一定的问题,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容易产生矛盾。尤其是在小组合作初期,学生之间的矛盾较多。学习小组刚成立,学生之间还较为陌生,缺乏默契,再加上性格不同、学习基础不同,看待问题的角度、解决问题的方式也会有明显的不同,会对教师布置的任务产生不同的看法,导致矛盾出现[4]。

(四)合作学习缺乏实效性

合作学习模式下,学生可以共同学习美术知识与技能,并交流美术创意,实现共同成长。但在具体学习过程中,组内分工不明确、缺乏必要的组织引导等问题较为突出,这些影响了合作学习效率;在小组交流中,部分学生会谈论一些与美术活动无关的话题,影响了合作学习的效果[5]。此外,美术创作离不开工具和材料,一些教师提供的美术材料不足,也不利于学生美术学习能力的提高。

(五)合作学习评价不够全面

在合作学习过程中,小组成员利用基本的美术原理、知识与技能等共同完成作品,最后展示学习成果。教师需要引导学生根据作品布局的合理性、立意、审美及意境等,进行多方面的互评,以此激发学生开展合作学习的动力,提升综合素养[6]。但在教学实践中,学生合作学习的成果展示效果不佳,教师难以在课堂上都展示每个小组的合作学习成果,这不利于开展合理、公平的评价。另外,小组间也需要相互评价,如此才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分析能力。但在实际教学中,学生较少进行互评,且教师对学生的互评不够重视。基于此,教师可以建立统一的立意、审美等评价标准,引导学生进行互评,帮助学生形成合理、全面的评价模式。

三、在小学美术教学中开展合作学习的有效措施

(一)科学分组,合理分配学习任务

要想取得理想的合作学习效果,教师应科学合理地对学生分组。划分学习小组时,教师要充分考虑学生的美术基础及学习能力,确保每个小组的学习水平相当。此外,在小组合作学习时,引导各组成员注意进行科学分工,依据小组内成员的爱好、基础等分配任务[7]。

以“流动的色彩”这一教学内容为例,教师可以采用合作学习的方式开展教学活动。首先,教师先将班级学生划分为不同的学习小组,确保小组之间学生学习能力、兴趣爱好等大体相同。其次,教师选择组织能力较强的学生担任组长,协调组内分工。最后,让学生在小组内大胆想象,选取两种颜色调出新的色彩,用新色彩完成美术作品。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每位学生都能仔细观察、动手调色,对色彩形成独到的见解,从而提高美术鉴赏能力和创作能力[8]。

(二)优化课堂小组讨论环节

要想取得理想的小组合作学习效果,教师应优化小组讨论环节。为了让学生在合作学习中表现得更加积极、主动,教师应加强对学生的引导,不能放任学生自由讨论[9]。

以“雪”的教学为例,本节课的主要教学目标是让学生回忆冬天下雪的情景,并尝试用各种工具画出自己记忆中的雪景。教师首先创设情境:“同学们,我们都知道一年有四个季节,每个季节都有独特的美,冬季更是如此。冬天有浪漫的雪花飘落,大地银装素裹,下雪时我们能干什么呢?下面大家以小组为单位一起讨论。”这样,教师结合教学目标布置学习任务,让学生进行合作学习、探究。经过讨论,不少小组说出了答案:“我们可以堆雪人,打雪仗,和小伙伴在雪地上写字、画画。”教师可以接着引导学生:“同学们,今天我们就将心中的雪景画出来,大家一起动手吧。”这样的教学目标清晰,学习氛围活跃,学生的参与积极性较高。通过合作学习,学生的学习效率明显提升。

(三)创设生活化情境,提高合作学习的实效性

要想调动学生的美术学习积极性,教师应提高合作学习的实效性[10]。教师应创设生活化情境,让学生有亲切感,有利于其积极地学习相关知识[11]。以实物绘画为例,教师可以把生活中的常见实物作为绘画对象,这样贴近学生的生活,让学生能够在创作中融入自己的想法,从而创作出更有意义的作品。进行手工教学时,教师可以把生活中熟悉的物品作为素材,让学生以此为基础进行创作,使其充分发挥想象力[12]。

以剪纸教学为例,首先教师按照科学的方式对学生进行小组划分。接着,教师引导学生在小组内合作剪纸,要求学生从生活中选择创作内容。学生在小组内产生了不同的创作想法:有的小组想剪可爱的小兔子,有的小组想剪出美丽的小花,有的小组想剪孙悟空……教师让学生在生活中选取创作素材,能够使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此外,小组中,有的学生负责绘制,有的学生负责涂色,有的学生负责剪裁,分工合理,这能大大提高合作学习的实效,提高教学效果。

(四)教师发挥自身主导作用

合作学习应以学生为主体,但教师也不可忽略自身作用[13]。如果缺乏对学生的指导,将导致合作學习陷入混乱,流于形式。

首先,在开展合作学习前,教师应提前准备美术工具,使学生能够利用各种工具,将自己的想象付诸实践。其次,教师应维持班级秩序,为合作学习活动的开展提供良好的环境。教师应告知学生注意事项,如卫生问题、纪律问题等。接着,教师要结合班级学生的学习情况、教学目标等布置小组合作活动任务,让学生有清晰的合作探究目标。最后,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教师要进行引导、协调,同时还要观察、记录合作的过程。这样合作学习才会更有序,才能确保学习效率。

(五)注重展示合作学习的成果

合作学习时,要想取得理想的合作学习效果,教师应注重展示学生作品。首先,在学生进行作品创作时,教师要积极引导、鼓励学生,为后面的作品展示奠定基础。其次,合作完成作品后,教师可以让学生在小组内选出一名代表,展示小组合作的成果,也可以由小组内成员集中展示作品。展示时,小组代表阐述作品的基本情况、合作学习的经验、自己在作品创作中的感受和体会等。最后,教师组织全班学生投票选出优秀的作品并予以适当的奖励。通过这样的方式,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被极大地激发出来,同时还能够提高语言表达能力。看到自己的作品被同学接受、认可,学生学习美术的信心会不断提升,从而使其更好地参与后续学习活动。

结    语

综上所述,传统的小学美术教学存在一定的不足之处,导致教学效果不理想。而在小学美术教学中开展合作学习,能够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在小组讨论中产生思维碰撞,从而形成创新意识。此外,在小组合作过程中,学生会形成与他人合作的意识,有助于其今后更好地融入社会。总的来说,小学美术课堂上引入小组合作学习模式,能够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合作能力和学习能力。

[参考文献]

[1]李小梅.浅谈合作学习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组织与开展[J].明日风尚, 2019(11):85-85.

[2]何红平. 小学美术教学中开展合作学习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文渊(中学版), 2019(05):94-96.

[3]芦娟.小学美术教学中开展合作学习的问题及对策探究[J].考试周刊, 2019(44):1-3.

[4]刘静.小学美术教学中开展合作学习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文渊(小学版), 2019(03):564-566.

[5]付媛.小学美术教学中合作学习的实施途径浅析[J].课程教育研究:外语学法教法研究,2019 (24):84-86.

[6]王晓燕.小学美术教学中合作学习的实施策略[J].新课程(教研版),2019(07):165-169.

[7]罗昕.小学美术教学中合作学习的实施策略探究[J].散文百家(新语文活页), 2019(08):22-25.

[8]况琪,刘婉珺.合作学习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实践与研究[J].农家参谋,2019(01):151-153.

[9]曾方志.小学美术教学中开展合作学习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中外交流,2019(10):232-234.

[10]王丽娟.小学美术小组合作互动学习模式实践应用[J].学周刊,2020(22):149-150.

[11]陶彦瑾.如何组织小学美术课堂小组合作教学——以核心素养为背景[J].小学时代,2020(13):31-32.

[12]罗兰,沈崖.以“美”树人  合作巧“育”:小学美术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实践研究[J].少儿美术,2020(05):15-16.

[13]魏紫薇.小组合作学习在农村小学美术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天天爱科学(教育前沿),2019(09):157.

猜你喜欢
小学美术教学合作学习教学策略
高中化学反应原理学习难点及教学策略研究
统编本初中文言文选文变化及教学策略
初中数学绝对值概念教学策略
关于提高小学生识字实效的教学策略
小学美术创新能力培养探析
小学美术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浅谈语文课堂阅读教学
推进合作学习激活中职英语教学研究
合作学习在语文阅读教学中的运用研究
体育教学中学生合作学习能力的培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