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4种艾美耳球虫单一虫种与产气荚膜梭菌共感染对鸡生产性能的影响

2021-01-21 06:07龙航宇吕梦娜郭宸旭尹乐子林瑞庆
中国兽医杂志 2020年9期
关键词:艾美耳毒害荚膜

龙航宇,吕梦娜,郭宸旭,尹乐子,林瑞庆

(1. 华南农业大学兽医学院 广东省动物源性人兽共患病预防与控制重点实验室,广东 广州 510642;2. 广东科贸职业学院,广东 广州 510430 ; 3. 广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广东 广州 510430)

产气荚膜梭菌(Clostridiumperfringens)是一种机会性致病的革兰阳性人兽共患病病原菌,它在自然界中的分布范围很广,根据细菌所产生的4种毒素(α,β,ε和ι)可分为A、B、C、D和E五个型,引起鸡坏死性肠炎(Necrotic enteritis,NE)主要为A型,近年的研究表明,该病也跟NetB毒素有关[1]。目前家禽NE的预防和治疗仍以抗生素为主,但自欧盟等陆续立法在饲料中禁用抗生素添加剂以来,间接促进坏死性肠炎流行,鸡坏死性肠炎的重要性逐渐提高[2-3]。对于NE病原学及防控相关研究需要有可靠且可重复的动物模型,本试验以国内分离的堆型、巨型、柔嫩和毒害4种艾美耳球虫分别与产气荚膜梭菌广东株共同感染岭南黄鸡,对鸡只存活率、体重增长、料肉比、病变计分等数据进行比较分析,增进了解产气荚膜梭菌与球虫在肠炎发病上的协同关系,为建立可靠的产气荚膜梭菌与艾美耳球虫国内分离株共感染模型奠定基础。

1 材料与方法

1.1 供试材料

1.1.1 菌株及卵囊 A型产气荚膜梭菌广东分离株Cp2-4,为本实验室分离、鉴定和保存。柔嫩、毒害、巨型、堆型艾美耳球虫强毒株由本实验室保存。

1.1.2 试验动物 1日龄岭南黄鸡苗,购自广东省农科院畜牧研究所,无球虫环境下饲养至14日龄备用。

1.2 试验方法

1.2.1 处理及分组 试验一:将60只14日龄供试鸡随机分成6组(A1~A6),每组10只,感染情况如下:A1组:不感染;A2组:1×109CFU产气荚膜梭菌/只;A3组:10 000个毒害艾美耳球虫孢子化卵囊/只;A4组:每1×109CFU产气荚膜梭菌/只和10 000个 毒害艾美耳球虫孢子化卵囊/只;A5组:30 000个巨型艾美耳球虫孢子化卵囊/只;A6组:1× 109CFU产气荚膜梭菌/只和30 000个巨型艾美耳球虫孢子化卵囊/只。

试验二:将60只14日龄供试鸡随机分成6组(B1~B6),每组10只,感染情况如下:B1组:不感染;B2组:1×109CFU产气荚膜梭菌/只;B3组:20 000个 柔嫩艾美耳球虫孢子化卵囊/只;B4组:每1×109CFU产气荚膜梭菌/只和20 000个柔嫩艾美耳球虫孢子化卵囊/只;B5组:30 000个堆型艾美耳球虫孢子化卵囊/只;B6组:1×109CFU产气荚膜梭菌/只和30 000个堆型美耳球虫孢子化卵囊/只。

在17日龄时将饲料(含23%的蛋白质)替换成35%高蛋白饲料;18日龄时称量所有组体重及饲料重,并按表1和表2分组感染1×109CFU/只的产气荚膜梭菌Cp2-4。在20日龄时称量体重及料重,每组剖杀5只鸡,进行病变计分。

1.2.2 测定指标

存活率=(试验结束时存活鸡只数/试验组鸡只总数)×100%

平均增重=(最后存活的鸡只总重/存活的鸡只数)-(试验开始鸡只总重/开始时鸡只数)

相对增重率=感染组的平均增重/不感染对照组的平均增重×100%

料肉比=消耗饲料总量(kg)/增重总量(kg)

小肠中段病变计分:0分,无肉眼可见变化;1分, 肠壁变薄或者小肠易碎;2分,局灶性坏死或溃疡;3分,大块坏死斑。

1.2.3 统计与分析 用GraphPad Prism 5软件对试验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利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对两组数据间进行差异分析,其中P<0.05表示差异显著,P<0.01表示差异极显著。

2 结果

2.1 存活率 试验一中单独感染产气荚膜梭菌组(A2)死亡1只鸡,存活率为90%,其他各组存活率均为100%;试验二中堆型+产气荚膜梭菌组(B6)死亡1只鸡,存活率为90%,其他各组存活率均为100%。试验鸡死亡发生在产气荚膜梭菌人工感染之前,分析为非病原感染死亡,各组存活率无明显差异。

2.2 相对增重率 感染产气荚膜梭菌前,各组相对增重差异不明显,感染产气荚膜梭菌后,如表1所示,与阴性组(A1)相比,单独感染产气荚膜梭菌(A2)体重有下降,而毒害/巨型+产气荚膜梭菌组(A4和A6)体重下降更明显,共感染致病影响显著;而表2中显示,共感染柔嫩艾美耳球虫与产气荚膜梭菌(B4)其相对增重下降明显,而共感染堆型艾美耳球虫与梭菌(B6)其相对增重下降不明显。

表1 试验一相对增重影响比较Table 1 Comparison of relative weight gain of experiment 1

表2 试验二相对增重比较Table 2 Comparison of relative weight gain of experiment 2

2.3 料肉比 相比对照组,各共感染组致病引起料肉比变化较大。在毒害/巨型+产气荚膜梭菌试验中,单独感染梭菌组在感染梭菌后料肉比升高,毒害组、毒害+梭菌组及巨型+梭菌组料肉比由于试验鸡临床症状较为严重,体重增长为负值,致料肉比也是负值;柔嫩/堆型+产气荚膜梭菌试验中,各感染组的料肉比都有升高,柔嫩组和柔嫩+梭菌组料肉比升高明显。见表3。

表3 料肉比比较Table 3 Comparison analysis of feed meat ratio

2.4 病变计分 如图1A所示,毒害+梭菌组与毒害组之间差异极显著(P<0.001),巨型+梭菌组与巨型组之间差异极显著(P<0.001);图1B中柔嫩组与柔嫩+梭菌组以及堆型组与堆型+梭菌组之间差异不显著。

图1 肠道病变计分比较分析Fig. 1 Comparison analysis of gut lesion scoringA:毒害或巨型艾美耳球虫与产气荚膜梭菌共感染病变计分; B:柔嫩或堆型艾美耳球虫与产气荚膜梭菌共感染病变计分A:Gut lesion scoring of coinfections with E. necatrix(N) or E. maxima(M) and C.perfringens(Cp); B:Gut lesion scoring of coinfections with E. tenella(T) or E. acervuline(A) and C.perfringens (Cp)**:P<0.01

3 讨论

由于耐药性问题以及饲料中抗生素的限制使用,鸡坏死性肠炎发病率持续上升,尤其在养殖密度大和养殖条件差的环境下,发病越发严重,鸡大量死亡及其生产性能下降,带来巨大经济损失。建立产气荚膜梭菌发病模型,有利于寻找预防和治疗该病的新方法。人工发病动物模型中,引起坏死性肠炎,需适当地添加辅助其发病的条件[4]。球虫的感染导致肠内环境的改变被认为是触发坏死性肠炎发生的一个主要因素;饲料的改变,尤其高蛋白饲料也是一个常见的诱发因素[5-6]。本次试验使用4种鸡艾美耳球虫,配合饲料的改变,与产气荚膜梭菌共感染试验鸡,模拟坏死性肠炎发病,以探究其对生产性能的影响。

本试验结果发现,所用A型产气荚膜梭菌有一定的毒力,单独感染能引起鸡的相对增重下降,除堆型艾美耳球虫和产气荚膜梭菌的共感染组合外,其他3种共感染组均促进坏死性肠炎病变的发生,相对增重比单独感染产气荚膜梭菌显著下降。毒害或巨型艾美耳球虫的共感染致病作用更加明显,由于体重下降多导致增重量为负值,病变计分与单独感染产气荚膜梭菌组相比差异显著。综合相对增重、料肉比及病变计分等指标,在饲料转为高蛋白情况下,毒害艾美耳球虫/巨型艾美耳球虫+产气荚膜梭菌均能有效地引发试验鸡坏死性肠炎,对生产性能影响较严重。

NE动物模型是研究和防控该病的有利工具,但就目前国外已进行的一些研究,因为影响因素众多,很难判定哪种动物模型更理想,本试验参考国外的一些研究资料,对国内不同种球虫分离株及产气荚膜梭菌分离株共感染引致的试验性NE进行比较分析,验证其对试验鸡生产性能的影响,为进一步建立稳定的共感染NE动物模型提供科学依据,有助于研究NE的发病机理、病原与宿主的相互作用以及疾病预防和控制措施。

猜你喜欢
艾美耳毒害荚膜
渝西地区兔球虫病流行情况调查及虫种鉴定
产气荚膜梭菌引起仔猪腹泻的研究进展
甘肃省牛和羊源产气荚膜梭菌耐药性分析
巨型艾美耳球虫裂殖子的分离和纯化
羊毒素型产气荚膜梭菌临床症状及病理变化
中小鸡场鸡球虫感染情况调查
毒害
球虫感染鸡群有哪三种表现
加大草原保护与建设力度有效防除草原毒害草
肺炎链球菌荚膜教学标本的制作方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