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追梦人,也是造梦人

2021-01-21 03:01张银平
文学天地 2021年12期
关键词:大礼堂秧歌老伴儿

张银平

这世上,不知有多少梦想的种子遗落乡野,没有恰逢阳光,亦不曾得雨露眷顾,错过了一个又一个春天。你认定它必是荒废掉了,可忽有一朝,一株嫩绿的小苗就蜷缩着、挣扎着冒出了头,然后开放出一个辉煌灿烂的春天.

河北省推进群众文化活动的典型人物——王秀玲66岁了,她一路从田埂上走来,等待半生圆了自己的舞台梦——起初,她并没有想到,这迟来的舞台会是这样辽阔。

“年轻时候有几次机会走艺术这条路,可条件不允许,也就认命了。”旧事重提,少时与梦想屡屡擦肩的遗憾就这样被王秀玲轻描淡写一带而过。

王秀玲出生于廊坊市安次区仇庄乡一户普通农民家庭,家中兄弟姐妹六人。在那个年代,一大家子人就靠父母那点儿工分糊口。她从小能歌善舞,十来岁的时候,赶上天津一所艺术学校到当地招生,王秀玲演唱了京剧《红灯记》和《智取威虎山》中的两个唱段,当场就被录取了。可后来,面对60元的入学费用,她只能望而却步。上学期间,她一直是班上的文艺骨干,高中毕业后还一度通过了某专业剧团的考核,可因为父母不赞同加之一些现实原因,她再次选择了放弃。

在家务农,被村街推荐成为一名中学教师,结婚生子,因公婆身体原因辞职回家一边照顾老人孩子、一边务农……转眼便是半生蹉跎。为了一家老小的生计,在柴米油盐中筹谋,她容颜渐老、鬓生华发,昔日鲜明生动的梦想似乎也逐渐褪去了色彩。

可梦想的火种啊,就是会在一个个仰望星空的瞬间,在一次次风雨过后疲惫的回眸中,在一场场午夜梦回的叹惋不甘中,死灰复燃。2016年,已过花甲之年的王秀玲逐渐卸下了生活的重担,两个儿子日子都过得挺红火,五个孙辈也都已经上学不用她每天照看了。她想,是时候可以听从自己内心的召唤了。这一年,她着手筹建安次区仇庄乡秧歌协会。在老伴儿和儿子、儿媳的支持下,她先买来大鼓、镲等一批乐器和一些演出服装,联络周边村街的一些舞蹈队、合唱团等民间文艺队伍,很快就将十多支队伍组织了起来,这样基本的班底就有了。2017年4月18日,安次区仇庄乡秧歌协会正式成立。为此,他们特意准备了一次庆典活动,16支队伍各展所长、载歌载舞,附近的百姓都赶到现场围观,成为当时轰动全乡的一件盛事。

秧歌协会一成立就成为当地一支重要的文艺力量,各村街乃至乡镇甚至安次区的文化活动都经常邀请他们参与演出,赶上中秋节、国庆节等重要节庆日,王秀玲还总是要为乡亲们提前策划一整台演出——秧歌协会的节目可不局限于秧歌,歌曲、舞蹈、戏曲、小品等应有尽有,而且不少节目是原创作品。王秀玲每天忙得几乎是脚不点地,编节目、排节目单、组织排练、联系场地……可就在这样紧张的生活节奏中,王秀玲感受到了莫大的满足和幸福,她的心仿佛重新回到了自己年轻的时光,每一次跳动都应和着青春梦想律动的节奏。

梦想的种子终于发了芽,可闯关夺隘的征程才刚刚开始。王秀玲遇到了难题,最大的阻碍就是舞台难找。每次策划演出活动,为寻找合适的场地,王秀玲都要来回奔波好些日子,有时还免不了托人找关系多方联络协调。——“得有自己的场地,咱自己搭‘舞台’!”王秀玲憋着一股劲,拿出她与老伴儿准备养老的钱,在自家宅基地上开始筹建大礼堂。那是2018年7月,天气正热,王秀玲和老伴儿跑手续,采购砂石料等建筑材料,在现场盯施工进度,一个多月下来,占地600平方米的大礼堂戳起来了,老两口都黑了,也瘦了。接下来,又给大礼堂进行了简单装修,将演出照片做成展板挂到墙上,搭建起舞台……看着自己一心向往了大半生的“舞台”在自己面前逐渐成形,王秀玲的激动难以言表,只感觉心里暖暖的、满满当当的。

2018年的重阳节,王秀玲永远忘不了那一天。那是他们在大礼堂举办的第一次演出活动,以敬老孝老为主题,节目有不少是王秀玲根据身边发生的故事编排的,在家长里短中倾注了浓浓的人间真情。活动当天,王秀玲举家上阵,老伴儿既是演员又帮忙打杂,大孙女登台当主持人,其他几个孙子、孙女也都上台客串了角色。王秀玲参与演出的一场小型情景剧《婆婆也是妈》更是受到了热烈欢迎,台下掌声久久不息,不少观众流下了感动的泪水。那天,来自周边村街的三五百名观众挤满了整个大礼堂,有的只能站在门口向里张望。站在台上的王秀玲,面对着观众的热情,重新认识了舞台的意义——那不仅是她一个人的梦想,也是父老乡亲们的向往。

随着演出活动越来越多,王秀玲策划、组织的演出也呈现出越来越鲜明的特色,充满乡土气,弘扬真善美,尤其注重对孝敬老人、敦睦乡邻等题材节目的创排。这或许和王秀玲个人经历有关。王秀玲早年间先后精心照顾过因病卧床多年的公公和罹患癌症的婆婆,婆婆咽气前已经很虚弱,却还是撑着最后一点力气微笑着朝她挑起了大拇指。家里两个儿子从小看着父母对爷爷奶奶的贴心照料,耳濡目染,也十分孝敬老人。一家人亲厚和谐,是村里有名的“五好家庭”。

这样的演出特色契合乡村人的生活和精神需求,王秀玲他们的安次区仇庄乡秧歌协会有了越来越多忠实观众。从2018年起,协会开始在春节期间举办“乡村春晚”,除因疫情原因停办一次外,已经连续举办过三届,成为地方的品牌活动。随着各类演出活动声势越来越大, 协会阵容也愈加壮大,从最初的二三百人发展到现在近2000人,影响范围也越来越广。2020年,安次区仇庄乡秧歌协会正式更名为安次区秧歌协会。王秀玲也成了当地有名的文艺红人,成为河北省推进群众文化活动的典型人物。

自从有了秧歌协会,周围十里八乡老百姓的生活丰富起来了,打麻将的少了,原来有名的“告状村”没人上访了,家庭邻里关系和谐了,乡风越来越清正淳厚。

最近两年,受疫情影响,一些演出活动受限,王秀玲难得清闲了一些。“没有演出的时候,排练也不能搁下。”王秀玲说,秧歌队的队员们只要一听说有演出计划都热情高涨,每次排练都特别积极。看到大家伙儿都这样劲头足,王秀玲也丝毫不敢懈怠——这个舞台不只承载了她的梦想,也是近2000名队员们施展文艺梦想的舞台,是十里八乡成千上万乡亲们的文化大舞台,是广大村民们追求更美好生活的舞臺。

在漫漫追梦之路上,王秀玲成为这个波澜壮阔的伟大时代中的弄潮儿,成为美丽中国梦的千千万万造梦人之一。

猜你喜欢
大礼堂秧歌老伴儿
对非物质文化遗产“河北地秧歌”的探究
探究河北地秧歌发展受阻的外界因素
秧歌:老北京的“广场舞”
重庆市五届人大三次会议1月11日至15日召开
重庆市政协五届三次会议1月10日至14日召开
小孙和小于
重庆市人民大礼堂音频系统的改造
老伴儿学艺
大礼堂的变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