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思政”: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新途径研究

2021-01-21 05:55蒋志雄
文学天地 2021年12期
关键词:专业课程课程思政思想政治教育

蒋志雄

摘要:高校是培养人才的重要基地,在高校教育过程中,应该将立德树人作为根本教育任务,全面推进各项教育工作的开展。本文在研究中就提出课程思政是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途径,高校应该从课程思政的概念入手,区别其与传统思政课程的差异,并对现有的教学资源、课程体系、教学方式进行进一步的优化整合,稳步推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

关键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程思政;专业课程

课程思政与传统意义上的思政课程有着显著的区别。课程思政打破了传统教学方式、教育内容的单一性,将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融入到了高校各类课程、学生的实际生活之中。而高校是社会主义培养人才的重要基地,为了稳步推进思政教育工作的开展,高校应该将德育与智育紧密结合在一起,推进课程思政的贯彻落实。对此,高校应充分挖掘课程思政的理念、整合专业课程中的思政内容,主动弘扬大思政教育观念,这样才能实现思政教育的有效改革。

一、课程思政的界定

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之间有着紧密的联系,两者都是以培养接班人为目标,从思想与行为上进行引导的教育活动,通过这两种教育方式都可以不同程度地推动思政教育工作的开展。但是相对而言,课程思政具有隐性的特征,是从价值思想上对学生进行引导与帮助;思政课程在教育上具有显性的特点,侧重于灌输法、讲授法。通常情况下,课程思政要求思想教育能够与高校各门专业课程紧密衔接。现有的专业课程本身就具有道德规范、知识传授两个方面的功能,但部分教师、高校在开展专业课程中忽视了其道德规范作用的发挥,造成德育工作的滞后。因此,课程思政的概念被提出,其更为关注学生在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等方面的全面发展,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开展指明了方向。这一课程的开展有助于打破传统思政教育工作的死板与僵化,更新教师、学生的固守理念,对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从本质上来看,课程思政工作的开展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意义:其是对高等教育本真的追求,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实现了思想道德成长与专业知识更新的有效协同。课程思政实现了对专业课程知识中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深入挖掘,采取了隐性的教育方式,形成了全员育人的良好氛圍,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力;课程思政有助于增强思政学科与专业学科的有机融合。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社会分工的精细程度也在不断提升。专业课程的开展有助于学生专业知识的积累,但是不同专业的学生在职业特征上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对学生的综合素养也有着较高的要求。而课程思政能够帮助专业人才在积累知识、技能的基础上,主动适应社会的发展,积极应对各种各样的问题。

二、高校开辟“课程思政”教育新途径的对策

通过上述分析可以看出,“课程思政”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结合实际情况来看,部分高校还存在着不理解其概念与重要性、推行受阻等多个方面的问题。对此,高效可以选择以下多个途径:

(一)优化师资队伍

课程思政的推进需要教师发挥积极作用,对此高校教师应该紧跟教研、教改的步伐,从不同角度深入挖掘思政的内容、资源。尤其是专业课教师,应该结合本学科的特征,将思想政治课程的教学体系巧妙融入其中。以文史类学科的教学为例,教师可以将文化教育与理论知识、政治教育与道德教育通过丰富形式呈现在学生的面前。教师可以对现有的教学方案进行优化设计,以立德树人为目标,真正培养具有坚定思想信念与专业知识技能的优秀学生。在此过程中,教师应该加强对学生成长发展诉求的关注度,做到服务、发展学生,进一步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整体水平。

(二)开展特色化“课程思政”教学

大学生道德素养对社会、经济的发展具有直接作用,当前高校不仅要关注学生专业知识的掌握、专业技能的运用,还应该提高思想品德教育的水平。

对此,高校应该构建以学生科学素质、道德素质的多项考核标准,在此基础上完善现有课程体系。另外,“课程思政”本身就是对高校课程体系的丰富,高校应该转变过去的评价方式,多从科学素养、人文情怀、社会责任等多个维度评价学生成长发展。不仅如此,高校应该根据学生专业、年级、地区、知识背景、生长环境等多个方面的差异,开展具有特色化的课程思政活动,全面丰富现有教学的内容,打造动态化、生动性的教学方式。

(三)提高对信息技术等创新教学形式的运用水平

要想实现思政教育与专业课程的有机衔接,在高校开展教育教学中,既需要教师构建完善的、创新的课程体系,实现教学内容的多样化,同时教师还应该把握当前教学形式的发展变化,积极利用信息技术等先进的教学方式。

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首先应该将网络思政教育作为平台,对专业课程、思政资源进行优化整合,让学生能够主动运用思政知识解决现实生活中的各类问题,并实现正确价值观念的弘扬发展。另外,教师应该发挥大数据技术的作用,对学生的思想状况进行进一步的整合分析,积极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融入到学生的社会生活中,这样才能提高思政教育的针对性与应用性。最后,教师应该在专业课程中多列举时事热点、社会案例,通过信息技术的方式呈现,让学生能够从专业课程与道德素质等多个角度进行分析,让思政教育工作的开展变得更具趣味性、生动性。

结论

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之间存在着紧密的联系和明显的区别。在新时代,高校应该将课程思政的构建作为重要力量,稳步推动大思政教育观念的形成。在实际工作中,课程思政需要专业课教师的配合,只有更新教师的观念认知,才能实现对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方式的有效梳理。同时,课程思政工作的开展需要关注学生的成长发展,保证教育工作在开展上的特色化、现代化与浅显化,这样才能进一步提高高校思政教育的总体水平,推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侯勇,钱锦.课程思政研究的现状、评价与创新[J/OL].江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11[2021-11-19].https://doi.org/10.13317/j.cnki.jdskxb.2021.59.

[2]张帅,张丽.浅析新时代下的高职思政课教学[J].公关世界,2021(20):157-158.

[3]罗光晔.“课程思政”视角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优化建设研究[J].遵义师范学院学报,2021,23(05):110-113.

项目:上海电机学院能源经济专业课程思政教学团队38F98A8E-9CA2-4E45-9BD2-3CEBD2D0D679

猜你喜欢
专业课程课程思政思想政治教育
网络工程专业课程中的“双创”教育与实践
“问题解决”教学模式与专业课程思政的融合实践探究
“立德树人”理念下动画专业课程思政教育进课堂的思考
素质培养目标下经管“专业课程链”构建研究
课程思政下的民办高职院校师生关系构建
发挥专业特色 实施“课程思政”
课程思政下的民办高职院校师生关系构建
加强思想政治课在大学慕课开放课程的地位研究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新媒体语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研究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