韦秀红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法创新;习惯培养
小学数学教师教学应立足于学生学习根本,将教育目光放得更长远,时常反思学生是否能够理解消化自己所讲内容?学生是否对自己的教学感兴趣?是否能够积极参与到课堂互动中……教师应充分了解班级学生数学学习情况,不断创新实践新型、科学教学方法,激发学生数学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使学生真正受益于教师的科学教育指导,对数学学习心生热爱,不断进步。
一、当前小学数学教学现状
(一)教师课堂教学单一、古板,学生数学学习兴趣不足
思索当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现状,很多教师的教学过程比较单一、古板,致使学生对教师的教学缺少应有的期待。在传统课堂教学模式下,学生对教师的数学课堂教学已形成固化印象,如教师单凭课本向学生讲授数学知识,之后再进行相应的习题练习。学生数学学习过程是枯燥的,教师对学生数学学习兴趣培养有所忽视。当学生长期处于此种课堂教学环境下,很难在数学学习方面实现突破,又因数学学习兴趣不足,使得学生在面临学习困难时非常容易退缩,不具备应有的学习素质。
(二)教师教学目标把握不清晰,学生数学习惯难以养成
传统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很多教师似乎一味追求教育目标如何去实现,却忽视了教育目标该怎样确立。如针对数学概念、理论知识等要求学生进行记忆,再加以相应的习题进行强化训练,学生似乎掌握了目标内的知识。实际上,教师并没有将数学教育目标把握清晰。新课程标准要求数学教学应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但学生因受教师传统教育方式的影响,很难养成独立学习与思考的习惯。在数学学习中,很多学生甚至过度依赖教师,这使得学生数学学习习惯养成难上加难。教师将教育关注点过多放在教育目标本身,却忽视了学生的数学学习与发展,这是可取的。教育目标设定应为学生数学学习与发展服务,可很多教师却没有意识到这一点。
二、小学数学教学中改革教法、创新学法、养成习惯策略
(一)以“微课”进行数学教育创新实践,养成学生学习习惯
为有效扭转小学数学教育问题现状,改革及创新实践教学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教师可以信息技术为教育辅助,结合数学重要知识内容创设微课,为学生打开数学学习新视野,指导学生新的数学学习方式,引导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学习微课,既养成学生良好的数学知识预习习惯,又利用微课将数学重、难点知识进行独立思考与探究学习,实现对知识的深入领会,从而发挥微课积极的教育作用,养成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提升数学综合能力。
以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中“角的度量”为例,学生学习此部分知识,认识量角器,知晓角的度量单位,能够在量角器上找到不同的角,以学习工具强化学生关于角的知识理解与实践,使学生会用量角器去解决问题,这是数学思维能力培养的重要过程。微课中,教师首先以生活化场景进行课程导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发学生反思:同学们,教师将展现几个生活中的场景,大家认真观察,之后再思考问题:图中哪里体现了“角”。学生经过观察后发现,原来风力发电用的风车,每两片扇叶之间都构成了一个角;很多平房、高楼的建筑,尤其房顶设计也有角度体现;时钟的指针转动也体现了不同的角度,原来角度在生活中运用得如此广泛。教师提出启发式应用类题目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如建筑中经常运用到角度问题是为什么?利用课上时间师生共同探讨解决问题。三角形具有稳定性,建筑运用这个原理能够使房屋更结实、牢固。教师以为微课培养学生独立学习与思考的良好习惯,并能以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从而达到数学教育的重要目的。
(二)引导学生数学学习联系生活实际,带领学生积极参与数学实践
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明确学生课堂主体地位,使学生在课堂中掌握学习主动权,尊重学生数学学习个性化发展。結合数学教材内容,教师积极引导学生展开分组合作学习,使学生数学知识学习联系实际,在数学实践参与中达到对数学知识的深入学习与理解。从而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养成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
以“四则运算”为例,分组合作学习中,教师首先教育学生领会四则运算的算理,再向学生提出富有趣味性、生活化问题,引导学生进行分组交流合作学习。看学生在已掌握的数学运算规则的基础上,如何开动脑筋,通过多种途径对问题进行有效思考及解答。培养学生数学发散思维,引导学生数学学习联系生活实际。如趣味鸡兔同笼问题、公交车行进中人数问题等,学生在交流学习中能聆听彼此意见和想法,吸取他人学习经验及智慧,从而推动班级整体学生数学学习不断进步。
总之,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保持教育初心,在教育中对自身教育不断进行反思,突破传统教育思维束缚,对数学教育积极投入创新实践,使学生在教师科学、有效的教育引导下,不断提升数学综合能力,为后续数学学习奠定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 张淑霞.小学数学创新教学[J].读天下(综合),2019(003):1.
[2] 张慧英.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实现教学创新[J].文理导航, 2020(012):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