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丽娜
随着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信息技术也在此背景下实现蓬勃发展并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正因如此,教育领域越来越重视信息技术教育学科。纵观信息技术教学,普遍存在课程质量堪忧、课时少、教师定位模糊的问题,教师倾向为学生传授计算机操作知识,基本很少从其他方面延伸课堂教学,导致信息技术课堂僵硬单一,影响整体教学质量。对此,小学信息技术教师应注重围绕新课程标准理念和学生特征应用开放式教学,积极鼓励学生自主探究与合作,发挥潜在创新精神,提升信息技术教学质量与学生信息素养,实现预期教学目标。
一、做好课前预习,指导自主学习
虽然小学信息技术学科知识不同于语文、数学等学科知识,但仍然很多学生可以自主学习。小学信息技术教师在应用开放式教学时应充分发挥课前预习作用,指导学生自主学习知识并完成相关学习任务,减轻学生在课堂学习压力,这样教师在课堂教学时稍微点拨,学生就能快速理解所学知识,还能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课前预习习惯。教师布置课前预习时,可运用微课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积极性,以微视频方式向学生生动直观地展示不同章节教学大纲和内容,促使学生高效预习。
以“认识画图软件”为例,信息技术教师为学生发送课前制作的小视频,其中包括运用铅笔写字、运用刷子画树以及画规则或不规则图形等小视频,让学生下载至移动设备中便于随时观看。学生通过微视频能预习将要学习的新知识并掌握良好的学习技巧。与此同时,教师在微视频中可指导学生深入研究新知识,大幅度提升课堂教学效率。课前预习能减轻学生学习压力,提升学习信息技术知识自信心,必要时可在视频中搭配能指引学生预习的提示语,便于学生高效理解和掌握信息技术知识。此外,信息技术教师还可为学生呈现教学提纲,让学生大概了解知识点,先学提纲浓缩教材内容以及凸显重难点能够明确学生学习目的。例如,在学习图形的复制与旋转等知识时,运用现代多媒体播放资料和幻灯片为学生呈现如何运用刷子、圆、填充等工具画出简单图形,并引入图块选取和复制方法等知识,其中涵盖学生较易混淆的概念知识,如图形旋转或翻转等方法在微课中重点阐述,借助缩放、复制、翻转、旋转等方式,实现不同形状和大小的图块裁剪,促使学生明白不同知识点特征,为高效教学奠定基础。
二、实施学科融合,提高学习效率
小学信息技术教师在应用开放式教学时,应尝试跨越学科鸿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信息技术教学效率。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生在获取知识时并非只有教师一个渠道,更应多借助学习伙伴和教师指导,并借助相关学习资料、学习工具。因而信息技术教师在教学中应积极与其他学科紧密连接,实现真正意义的开放式教学。
例如,在学习Excel相关知识时,教师让学生设计成绩统计表。Excel是一款集多功能于一体的电子表格处理软件,在排序筛选、统计图表应用、公式编辑方面发挥着不可小觑作用。借助Excel制作成绩表能让学生初步认识Excel功能有利于运用相关电子表格工具完成数据统计、计算、管理等一系列操作,促使学生在学习中体验和感悟知识应用魅力。與此同时,教师还可让学生运用Excel统计班级成员信息。学生在制作班级成员信息表时要进行调查、统计、设计等一系列操作,在此过程中能充分体验统计员的不易与和他人合作的快乐以及在完成这项任务时付出的努力,最重要的是能够掌握信息技术知识与技能,增进与其他学生了解,深化同学友谊。
再如,学习PPT幻灯片知识时,信息技术教师为学生设置“我最爱的人或物”主题任务,并将学生分为若干小组合作完成想要表达的作品。各个小组在相互合作中完成“我最爱的天气”“我最爱的零食”“我最爱的动物”“我最爱的老师”等主题作品。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多元化学习任务中得到激发,与此同时,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融入思想品德知识,直击学生心灵,促使学生在理解和掌握信息技术知识和技能的基础上锻炼能力,培养创造力与实践能力,一定程度也激发潜在思想感情,整个课堂氛围十分生动,学生参与积极性较高,有效提升信息技术教学效率和质量。
三、遵循学生特征,凸显主体地位
众所周知,课堂是教师传授知识的主阵地,但也是学生学习主阵地。科学合理的师生关系是教师和学生相互影响与学习。教师要重视学生主体作用,他们不是任何人的附属品,作为独立的人自然而然充满好奇、幻想与不确定性,因此,师生在课堂中要共同参与一段精彩的旅程。教师应尝试放手让学生独立参与学习活动,而自身则扮演引导者与组织者角色。但这种放手并非全权放手将课堂交付给学生,所谓尊重学生主体作用即充分尊重学生在选择知识和消化知识方面的权利,将其看作独立自主个体,实现真正意义层面开放式教学。
教师无论在指导学生获取知识还是学生个体消化知识方面都应尝试适当放手,积极鼓励学生合作探究与自我探索,这种学习才会更具有实际意义,能帮助学生切实将所学知识自我内化,在日后学习生活中运用相应知识时可及时提取。小学信息技术教师在开放式课堂教学中要合理把握课堂走向,在不偏离正确轨道的基础上给予学生自主思考和讨论机会,并运用合适方式鼓励和评价学生,让学生学习信息技术,实现真正意义方面全面发展,为成为智慧和知识兼具的人才奠定坚实基础。兴趣在小学生学习中占据较大比例,尤其对于小学生而言,只有对某方面内容产生学习兴趣才会积极主动思考学习。小学信息技术在教学中首先要做的就是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将学生注意力吸引至教学内容当中。与此同时,小学生的求知欲相对旺盛,对任何事物都充满强烈的探究兴趣,因而教师需充分利用学生这一特征,做好课前备课,并设置吸引学生注意力的情景,促使学生被精彩的信息技术教学内容所吸引,进而主动思考和学习,提高学习能力。此外,教师在课堂教学结束后还可为学生布置有一定深度的问题,涵盖课堂重难点知识内容,夯实学生知识能力,提高教学效率。
总之,新课程改革全面实施,无疑对传统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形成强烈冲击。各个学科教师在此背景下需积极创新教学方式,满足学生日益增长的学习需求。小学信息技术学科作为培养学生信息素养和综合素质重要学科,更需要教师营造生动、和谐、愉悦的开放式课堂氛围,鼓励学生自主探究知识,改变以往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情况,维持学生探究知识欲望,提高信息技术教学质量,这对学生未来发展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