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廉政文化建设三维路径探析

2021-01-20 05:33刘爱新
治理现代化研究 2021年1期
关键词:廉政文化文化建设传统文化

摘 要:廉政文化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破”“承”“立”是从整体上推进我国廉政文化建设的三维路径。“破”是前提,破除腐败文化,为廉政文化建设正本清源;“承”是基础,传承中华优秀传统廉政文化,为廉政文化建设固本培元;“立”是根本,确立廉洁价值观,守正创新,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廉政文化之魂。“破”“承”“立”三维路径是有机统一体,需要家庭、学校和全社会共同参与,夯实我国反腐败斗争的文化根基。

关键词:廉政文化;腐败文化;传统文化;廉洁价值观;教育;文化建设

中图分类号:D630.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5729(2021)01-0062-06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强调,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广泛凝聚人民精神力量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深厚支撑。学界普遍认为廉政文化是人们关于廉洁从政的思想、信仰、知识、行为规范和与之相适应的生活方式及社会评价,是以廉政为核心内容的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结合体,在范畴上属于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廉政文化建设则是一种能动性的建构,是动态的过程,从宏观视域看,破除腐败文化、传承优秀传统廉政文化以及确立廉洁价值观是廉政文化建设的有机整体。廉政文化建设对于推动全体公职人员廉洁从政,促进全社会形成清正廉洁的社会风气,具有显著的积极意义。放置于我国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框架内,廉政文化建设为进一步巩固和发展我国反腐败斗争压倒性胜利成果夯实根基,也是提高我国腐败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的重要举措。本文试图对我国廉政文化建设展开整体性研究,全面分析“破”—“承”—“立”三维路径在我国廉政文化建设中的功能作用,揭示三维同建的必要性并提出可行性方案,为全社会各领域全方位推动廉政文化建设提供新思路。

一、“破”:破除腐败文化,

为我国廉政文化建设正本清源

腐败文化是腐败滋生蔓延的土壤和环境,腐败行为往往嵌入腐败文化场域中,腐败文化越盛行,腐败越猖獗。破除腐败文化,铲除腐败滋生土壤,是建设廉政文化的基本前提。

我国的传统人情社会成为腐败文化诱因。费孝通先生认为我国传统社会是一个人情社会,形成以个人为中心、以血缘和地缘为纽带的亲疏有别的人际关系“差序格局”,这种差序格局就如同“把一块石头丢在水面上所发生的一圈圈推出去的波纹”[1](P41-42)。这一圈圈波纹体现了我国重血缘、分亲疏的传统伦理社会格局,以家庭为中心构建起具有特殊意义的“互帮互助”的功利性人情关系网络。恰恰是这种功利性的传统人际关系文化为权力寻租的腐败行为提供了支撑,社会学家认为这种基于人情网络建立的“特殊信任”是一种消极的社会资本,与腐败程度呈正相关关系。[2]在我国千百年的封建官场上,“封妻荫子”“一人得道,鸡犬升天”正是封建官场腐败文化的真实写照。孙中山先生领导的辛亥革命推翻了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统治,中国共产党又领导人民群众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终结了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封建买办统治和不平等的阶级社会关系,封建官场的陋习被暴风骤雨般涤荡清扫。然而这种传统的腐败文化在观念上深刻影响中国人,根深蒂固,一旦外部客观条件适宜,又会沉渣泛起,继续催生腐败。

从传统走向现代,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经过艰难探索,终于探寻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行改革开放,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开辟了广阔前景。在由封闭走向开放的历史际遇中,我国以积极开放的姿态融入世界,学习和汲取一切人类优秀文明成果。而与此同时,各种社会思潮乘虚而入,个人主义、自由主义、享乐主义以及极端拜金主义等腐朽思想逐渐渗透到我国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各个领域。一些理想信念不够坚定的党员领导干部在“糖衣炮弹”面前败下阵来,脱离人民群众、接受吃请、收受贿赂的党风政风出现;社会上容忍腐败、羨慕腐败、以腐败为荣的思想观念和社会风气张扬;舆论空间则充斥着腐败是推动经济发展润滑剂、必需品的错误观点。当封建腐败文化残余与新时期涌入的西方腐化思想相遇,当腐败文化逐渐弥漫于各领域,权力寻租、权权交易、权物交易、权色交易等腐败现象就会层出不穷。

人们的价值观、思维方式对腐败产生深刻影响,腐败、“亚腐败”价值理念制约着腐败问题的根本解决。[2]对于通过不正当手段获取权力和其他利益的行为,有些人不但不觉得卑鄙可耻,反而趋之若鹜,千方百计想成为腐败圈子中的一员,一旦进入“圈子”,则为自己拥有获取特殊权利的机会而沾沾自喜。许多人对具有“腐败能力”者阿谀奉承,讨好巴结,希望通过依赖权力实现个人愿望、获得个人利益。一个普通商人苏洪波,将自己营造成来头大、靠山硬、关系广等身份背景,就被云南省两任省委原书记白恩培、秦光荣奉为座上宾。其他的干部和普通群众更是将其奉为“能人”,刻意攀附,唯恐不识。[3]这种“腐败羡慕”和“以腐为荣”的意识形态,折射出的是一种社会存在,即人们相信腐败“圈子”能够奏效,相信腐化的关系网络才是“办成事”实现目标的必备工具,能找到“关系”“靠山”就是能力的象征。这就决定了我国廉政文化建设必须坚决斩断“小圈子”“关系网”等联结腐败的纽带,彰显腐败终究要付出代价的因果逻辑,使人们从思想上消除对腐败的容忍和羡慕。习近平总书记坚定指出:“党内决不能搞封建依附那一套,决不能搞小山头、小圈子、小团伙那一套,决不能搞门客、门宦、门附那一套,搞这种东西总有一天会出事!”[4](P769-770)他又强调:“要让每一个干部牢记‘手莫伸,伸手必被捉的道理。”[5](P395)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决大力反腐,对违纪违法问题“零容忍”,一大批贪腐官员被查处。不管是身居高位的“大老虎”,还是群众身边的“小苍蝇”,“伸手必被捉”的威慑力在现实中不断显现。白恩培、秦光荣、苏洪波等玩弄官场“潜规则”的干部和参与腐败交易的其他人员也终究没能逃脱法律的制裁。当越多的人对政府的反腐败工作感到满意,他们越愿意参与建设一个更加廉洁的社会。[6]因而,我国廉政文化建设必须进行伟大的斗争,彻底铲除腐败文化,扫除催生腐败之风的深层次文化诱因。广泛宣传动员广大人民群众参与到廉洁社会建设当中,党内外同向发力,从思想观念着手,铲除腐败文化赖以生存的思想基础,挤压腐败文化生存空间。

(一)加强党风廉政教育为重点,削弱腐败文化消极影响,以廉洁的党风政风清除腐败风气

中国共产党自建党以来就十分重视思想教育,新的历史条件下,一部分党员干部在考验和风险中放松自我教育,把市场经济中商品交易的做法运用于公权力交易,把人情关系异化在道德和法律之上,侵蚀党的先进性、纯洁性,腐败成为横亘在党群关系之间的“毒瘤”。当公权力对社会利益不断侵害时,人民群众对领导干部的不信任感也便会随之加深,进一步发展很可能会掉进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的“塔西佗”陷阱中,危及党的执政基础和执政地位。[7](P35)党的十八大之后,中国共产党开启了全面从严治党新篇章,自上而下开展广泛而深入的思想教育实践活动。通过反“四风”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解决公款吃喝、公车使用、“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等群众反映的突出问题;“三严三实”专题教育又从“实”出发升华领导干部作风建设;“两学一做”学习教育要求每一位党员增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从合格党员做起,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推动全体党员担负起“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历史重任并为之不懈奋斗,党风政风明显好转。中国共产党持续推进、严肃认真开展学习教育活动,以廉洁的党风政风引领社风民风。廉洁的党风政风是破除“潜规则”、根除“关系网”的“清洁剂”,是遏制腐败文化蔓延的锐利武器。

(二)由重点推向全面,坚决批判并抛弃腐败文化,引导全体民众与腐败文化作坚决斗争

随着党中央持续坚决反腐深入推进,一些反对意见随之涌现,有的认为反腐败会降低政府办事效率,有的公然提出反腐败阻碍经济发展,还有的提出反腐败过头论。这些或是短视的错误认知或是别有用心的指责往往混淆视听,涣散人们的反腐斗志,形成一种为腐败行为呐喊助威的腐败文化氛围。我国廉政文化建设必须坚定反腐败鲜明立场,明辨是非、鞭挞腐恶、弘扬正气,揭示我国反腐败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引导人民群众以长远的目光深刻认识腐败的危害,教育人民自觉成为反腐败阵营中的一员,敢于向支持腐败宣扬腐败的错误言论和观点亮剑,坚定不移反对腐败文化,与腐败文化展开坚决斗争,清除腐败文化思想阵地,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廉政文化正本清源。

二、承:传承中华优秀传统廉政文化,

为我国廉政文化建设固本培元

优秀传统廉政文化是我国廉政文化建设的源头活水。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积极借鉴我国历史上优秀廉政文化,不断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5](P390),中华优秀传统廉政文化蕴含着涵养新时代清廉党风政风和社风民风的丰富资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廉政文化重要组成部分。

我国廉政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内涵丰富,深刻影响着中华儿女。儒家经典《尚书·周官》早就提出“以公灭私”的要求,《礼记·礼运大同篇》发出“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的倡导,荀子在《赋篇》建议统治者“公正无私”,儒家思想体系中彰显鲜明的“崇公抑私”立场。法家韩非子《饰邪》篇也强调要“明于公私之分”,提出公私分明的鲜明主张。墨家墨子《修身》提出“廉、义、爱、哀”之道,把廉政作为重要德行明确提出。我国古代廉政思想彰显了对“公心”的推崇,蕴含着“廉”的道德内涵,并逐渐发展为勤政廉政与“民本”思想的结合,形成公正无私、节俭重民、心系天下的传统廉政品德,渗透于中华民族精神之中。传统廉政教育文化也深刻影响着我国普通民众,古代蒙学读本《千字文》把“廉洁”和“气节”“正义”“谦让”作为即便是人生困顿潦倒时都不能缺失的重要品德。《弟子规》提出“物虽小,勿私藏”,认为占有很小的公物也是道德缺失。诸葛亮的《诫子书》教育后代“静以修身,俭以养德”,司马光在《训俭示康》告诫子女“世以清白相承”。戒奢崇俭之道在我国古代的廉政教育中熠熠生辉。仁爱民众、以廉养德的历代清官身体力行,将廉潔从政的品德落实于为官实践之中,深受百姓尊重和爱戴。从汉代的李广、孔奋到清代“第一廉吏”于成龙,许许多多的清官廉吏成为我国官场文化历史长河中的璀璨明珠,他们书写了“廉者,政之本”的真谛,成为广大人民群众心目中的为官典范。

中华优秀传统廉政文化历经数千年积淀形成独特的文化元素,深深根植于中华民族之中,是当前建设廉政文化弥足珍贵的文化资源。毛主席指出:“从孔夫子到孙中山,我们应当给予总结,继承这一份珍贵的遗产。”[8](P34)实现对优秀传统廉政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使优秀传统廉政文化彰显现代价值,成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廉政文化的源头活水。

(一)文本传承与廉政知识建构

文本形式是传承优秀传统廉政文化的基础形式,既要借助现代化技术手段保存好传统廉政文化文献典籍,这是其他传承方式的前提和基础,也是依赖优秀传统文化建构廉政知识的第一层面。在此基础上,继续上升为创造性的知识建构,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将传统廉政文化与当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廉政文化建设相结合,赋予时代内涵,挖掘其超越时空限制的时代价值。一方面,以脍炙人口的通俗读物形式将优秀传统廉政文化的深刻内涵深入浅出地呈现于民众。另一方面,在科学理论指导下总结古代廉政文化建设的经验与不足,激活传统文化廉政资源,去芜存菁,汲取传统廉政文化建设的智慧,推动当代廉政文化建设理论创新,在传统与现代的结合中拓展当代廉政文化建设的深度和广度。

(二)实物传承与廉洁心理建构

实物传承形式具有形象性、直观性的突出特征,我国历史上的许多优秀廉政文化与实物联系在一起。古代廉政者故居、廉洁牌匾、勤政工程等各类承载着廉洁精神品质的实物均可作为传承优秀传统廉政文化的现代载体。纸上得来终觉浅,当优秀传统廉政文化的“历史场域”嵌入人民大众的现代生活时,人们走进现场,“观看”“触摸”古代廉政实物,置身于历史场景,不知不觉为古代廉政文化所滋养,在润物细无声中感受廉政故事,在潜移默化中增强廉洁意识,加强对清正廉洁的认同感,对贪腐的鄙视和否定,从而实现廉洁心理的建构。对于公职人员而言,廉洁心理筑起了避免滑向腐败深渊的内部防线;而广大民众在面对现实的腐败现象和腐败行为时,则不再认为是正常现象而容忍之,更不会盲目地羡慕和崇拜,而是勇敢地行使监督腐败的权利。

(三)艺术再创作与廉洁行为模式建构

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现代社会日新月异,人们的精神追求也越来越多样化,艺术工作者需将思想性、艺术性和观赏性相结合,不断创新文化产品,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多元文化需求。优秀传统廉政文化资源恰是我国当代艺术创作的宝库,蕴含着当代艺术创新所需要的道德规范、思想观念和人文精神,将优秀传统廉政题材纳入现代舞台艺术和影视剧创作之中,既是文化传承,又是艺术创新,更是以艺术形式倡导和弘扬廉洁行为模式。用现代艺术形式激发传统廉政文化“崇廉尚廉”的育人功能,使人民群众在满足文化需求中感悟优秀传统廉政文化的永恒魅力,崇尚和追求廉洁品质,并逐渐养成廉洁的生活方式。

三、立:确立廉洁价值观,守正创新,

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廉政文化之魂

党的十九大报告鲜明指出要“弘扬忠诚老实、公道正派、实事求是、清正廉洁等价值观”,既是对执政党建设的战略部署,也是执政党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认识的深化。廉洁价值观是廉政文化的内核,又是廉政文化本身,确立廉洁价值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廉政文化建设的关键所在。正风反腐“不仅事关政治生态的净化,更是一场价值观的较量”。[9]

马克思通过对巴黎公社的分析总结,提出社会公仆思想和建设廉价政府的构想。[10](P55)“社会公仆”和“廉价政府”的定位明确了无产阶级政权显著的人民立场。廉洁价值观突显了马克思主义防止政权异化实现廉洁政治的内在本质,体现了对人民负责的基本立场和根本观点。中国共产党早就确立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清正廉洁是共产党执政为民的内在要求,培育共产党人廉洁价值观是中国共产党永葆清正廉洁、执政为民的政治本色。共产党的廉洁价值观培育又与全社会确立廉洁价值观相辅相成。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加强反腐倡廉教育和廉政文化建设,既要“督促领导干部坚定理想信念,保持共产党人的高尚品格和廉洁操守,提高拒腐防变能力”,也要“在全社会培育清正廉洁的价值理念,使清风正气得到弘扬”。[11](P135-136)党员干部廉洁从政的理想信念与全体民众的廉洁社会价值取向是内在统一体,崇尚廉洁的社会价值取向恰恰是中国共产党廉洁从政这一政治伦理的内核。[12]在全党全社会确立廉洁价值观是我国腐败治理不断深化标本兼治、提升治理效能的关键一环。

(一)从治国理政的高度确立培育廉洁价值观的制度体系,改变我国当前廉洁价值观建构的式微状态

廉洁价值观是对廉洁价值取向的接受、认同,进而引导人们形成廉洁的行为模式和生活生产方式,是一种缓慢的建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崇尚清廉与羡慕容忍贪腐相博弈,在我国较长时期内还会依然共存。有学者在连续五年的廉情评估调查数据中设置了“廉洁接触指数”项,即对被访者就其最近一年是否经历过“为了办事方便向公职人员请客送礼”进行测量,测量结果显示公众在日常生活中行贿的可能性依然比较高。[13]这在一定程度上揭示,即使是在我国反腐败已经取得巨大成效,反腐败得到人民群众极大拥护和支持的情况下,许多民众仍然没能从价值观高度认识腐败,也未能从内心深处抵制腐败,相反却在日常生活中参与了行贿的腐败行为,表征着我国廉洁价值观的构建仍然处于式微。要而言之,我国廉政文化建设,需要从治国理政的高度确立培育廉洁价值观的制度体系,以制度的根本性、全局性、长期性和稳定性推动实现廉洁价值观培育常态化和持续性,以丰厚的廉洁思想和价值意蕴引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廉政文化建设,实现廉政文化导向、教化和规范等多重价值功能。

(二)实现廉洁价值观的生活化建构,助力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体制机制形成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反腐败斗争以刮骨疗毒、壮士断腕的勇气和猛药去疴、重典治乱的决心坚定推进,反腐败斗争成效显著。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再次强调要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体制机制。“不敢腐”依靠严厉惩戒腐败的威慑力,“不能腐”突出扎牢权力的笼子,“不想腐”则是内部力量,是对“不腐败”行为的自觉选择。当前,“不能腐”的惩戒力度越来越凸显,制约和监督腐败的笼子也越扎越紧;“不想腐”的自觉性有所增强,然而在新的反腐败形势下仍需要加大力气把稳思想之舵,筑牢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体制机制的思想堤坝。这表明我国需要将廉洁价值观融入日常生活当中,大力弘扬群众史观和人民立场,推动全体社会成员以服务人民作为行动指南,在日常生活中廉洁奉公、诚信友善;引导人民群众正确处理个人与集体、个人与国家的关系,廉洁自律、爱岗敬业、大公无私。以廉洁价值观为核心推动我国廉政文化建设,为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提供内部动力和外部影响力。

四、“合”:三者结合,

全面加强我国廉政文化建设

廉政文化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破”“承”“立”三维路径各有侧重,又相互联系,是不可分割的统一体。“破”是前提,破立相辅相成,不破不立,破除腐败文化、铲除腐败土壤,是建设我国廉政文化的首要任务。“承”是基础,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不忘本来才能开辟未来,善于继承才能更好创新”[5](P164),继承与发展中华优秀传统廉政文化,古为今用、推陈出新,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廉政文化建设提供源泉。“立”是根本,是“破”和“承”基础上的创新,在全党全社会确立廉洁价值观,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廉政文化建设的关键。全面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廉政文化建设,需要家庭、学校乃至全社会共同努力,将“破”“承”“立”相结合,做细做实,久久为功。

(一)把家庭作为“破”“承”“立”廉政文化建设第一课堂,以廉洁家风建设推动廉政文化建设

家庭是每个人最温暖的心灵港湾,家庭教育对个人品德形成产生最直接影响。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家庭教育涉及很多方面,但最重要的是品德教育,是如何做人的教育”。[14](P354)廉政文化中包含了公正、无私、诚信、清廉等许多重要品德,家庭教育对个人成长的影响最早、时间最长、程度也最深,建设廉洁家风,对消除腐败文化影响、传承优秀传统廉政文化和培育社会主义廉洁价值观具有渗透式教育的独特优势,能够潜移默化地熏陶个人的廉洁品格和道德修养。习近平总书记特别强调党员干部要重视家风建设,指出领导干部的家风是其作风的重要表现,要求领导干部要做家风建设的表率。[14](P356)领导干部应率先垂范,推动家家户户建设廉洁家風,使千家万户成为我国廉政文化建设参与者,以廉洁家风促清廉党风政风,也带动整个社会“崇廉尚廉”的社风民风。

(二)将“破”“承”“立”廉政文化建设融入我国国民教育体系中,在青少年重要的拔节孕穗期夯实廉政之根

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廉洁的青少年就是廉洁中国的未来,我国廉政文化建设必须走进校园,通过整个教育体系引导和教育青少年远离腐败文化,传承优秀传统文化,自觉树立和践行廉洁价值观,把青年一代培养成为崇尚清廉、服务人民的有责任、有担当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各教育部门和各学校需要大力挖掘廉政文化教育资源,利用课程教学体系和校园文化传播平台等载体深入推进校园廉政文化建设,促进廉洁品德“入心”“入脑”,让廉政文化成为青少年成长中的重要精神食粮。

(三)创造“破”“承”“立”廉政文化建设的社会大环境,形成人人参与、共建共享的廉政文化建设格局

我国廉政文化建设,具有显著的文化建设属性,又涉及政治、经济和社会等各领域;参与主体既涵盖党政机关、各单位、各团体,又包括每个公民;建设目标既要着眼于增强领导干部廉洁从政、秉公用权的价值理念,又要培育全体社会民众崇尚清廉、诚实守信的廉洁品质,打造风清气正的朗朗乾坤。因而“共建”是途径,鼓励和动员全社会共同参与,坚决抵制和反对腐败文化滋生蔓延,传承优秀传统廉政文化,创新廉政文化建设理论、打造优秀廉政文化作品、传播廉洁故事,宣传廉洁政策,弘扬廉洁价值观,将廉政文化融入各种群众性文明创建活动中,构建起廉洁的社会氛围和生活情境;“共享”是价值指向,把廉政文化建设成为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使人人共享公平正义的清廉生活。人人参与、共享共建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廉政文化建设,必将为进一步巩固和发展我国反腐败斗争压倒性胜利提供坚强的思想保障,为提高我国腐败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提供深厚的文化支撑。

参考文献:

[1] 费孝通.乡土中国[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

[2] [西班牙]约瑟·阿提拉诺·派纳·洛佩兹.腐败的社会根 源——文化与社会资本的影响[J].范连颖,译.经济社 会体制比较,2015(4):108-118.

[3] 王珍,何咏坤.苏洪波案警示:政治掮客的真实面目. [EB/OL].(2020-05-06).http://www.ccdi.gov.cn/toutiao/ 202005/t20200506_216720.html.

[4] 习近平.在十八届中央纪委三次全会上讲话[C]//十八 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4: 769-770.

[5]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

[6] 公婷,王世茹.腐败“零容忍”的政治文化——以香港为 例[J].复旦公共行政评论,2012(2):169-186.

[7] 习近平.做焦裕禄式的县委书记[M].北京:中央文献出 版社,2015.

[8] 毛泽东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9] 詹勇.反腐,一场必须赢的价值观较量[N].人民日报, 2014-09-23(5).

[10] 马克思.法兰西内战[M]//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 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11] 习近平.依纪依法严惩腐败,着力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 突出问题[C]//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北京:中 央文献出版社,2014:135-136.

[12] 李君如.廉政文化建设:拒腐防变的重要工程[J].求是, 2011(3):39-41.

[13] 倪星,张军.廉洁拐点的地方经验与政策意涵——基于 G省廉情评估调查数据的分析[J].政治学研究,2018(5): 39-53.

[14]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二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7.

Research on Three-dimensional Path of Anti-corruption Culture Construction

LIU Ai-xin

(School of Marxism,Guangxi University,Nanning 530004,China)

Abstract:Anti-corruption Culture Construction is a system projet. Abolishing,inheriting and establishing are the paths to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anti-corruption culture on the whole. Abolishing is the premise. Inheriting is the foundation to realize the inheritance and development of Chinas excellent traditional anti-corruption culture. Establishing is the key to change the current weak station of the development of incorruptibility values in our country. Abolishing,inheriting and establishing form an unity. In order to strengthen the development of anti-corruption culture in China,families,schools and the whole society need participate in it.

Key Words:anti-corruption culture;corruption culture;traditional culture;opinion about value;education;cultural construction

责任编辑:梁 坤

收稿日期: 2020-09-08

基金项目: 2017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我国廉政文化建设的民众参与路径研究”(17BKS069)阶段性成果

作者简介: 刘爱新,广西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博士,碩士生导师,入选第二期“广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杰出人才支持计划”,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国道路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猜你喜欢
廉政文化文化建设传统文化
农村社区廉政文化建设实施方案探究
马克思主义的文化观及其现实意义
加强基层文化建设满足群众文化生活需求
试论廉洁文化建设在医院改革中的作用
浅析日本“世袭政治”产生的原因及其影响
大学生国学教育中相关概念辨析
中国影视剧美学建构
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主义的和谐思想融合
浅析廉政文化进校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