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儒林外史》为例的整本书阅读实践探索

2021-01-19 00:45蔡秋莹
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 2021年153期
关键词:儒林外史

蔡秋莹

【摘要】整本书阅读可以划分为“自然意义的整本书阅读”和“课程意义的整本书阅读”两类。整本书阅读要努力放大整本书的独特优势,实现其价值的最大化。内容梳理是整本书阅读推进的基础工作,话题探讨是整本书阅读深入的路径。

【关键词】儒林外史;整本书阅读;专题探究

1923年,叶圣陶在《新学制课程标准初级中学国语课程纲要》第二部分“内容与方法”中指出,要“略读整部的名著”。在2001年颁布的《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中,“教学建议”部分有这样的表述:“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如何进行整本书阅读?笔者以《儒林外史》为例设计了以下阅读实践。

一、内容梳理

较之单篇作品,整本书的规模要大很多。就长篇小说而言,人物性格丰富,事件波折不断,环境多有变换,一些学生会出现“读到后面忘了前面”的问题。内容梳理正是为了破解这一难题,学生综观全书,顺着某一角度,理出作品中的情节脉络、人物关系、行动路径、变化线路。

(一)初读文章,简要概括作品主要内容

《儒林外史》是我国古代讽刺文学的典范性作品,作品以十多个既独立又有联系的故事,展示了一幅18世纪中国社会的风俗画。它以封建士大夫的生活和精神状态为中心,揭露科举制度下士人的丑恶灵魂,抨击腐蚀士人灵魂的八股取士制度。

(二)快速浏览,说说《儒林外史》的结构特点

整本书采用循环结构,使首尾呼应。第1回“说楔子敷陈大义 借名流隐括全文”是全书的总体轮廓,阐明了主题和创作意图,而第56回,又借“幽榜”回应“楔子”,结束时扣题。第2回至第30回为第一部分,介绍了科举制度的形成,以二进(周进、范进)、二王(王德、王仁)、二严(严贡生、严监生)、二娄以及蘧公孙、鲁编修、马二先生、匡超人、牛浦郎等人为代表,揭示了世人对科举的痴迷。第31回到第46回为第二部分,主要写作者心中的理想人物,以修祭泰伯祠,奏凯青枫城和送别三山门为中心,创建了以杜少卿、迟衡山、庄绍光、虞育德、萧云仙为代表的儒家圣贤形象。第47回到第55回为第三部分,写社会气氛恶化,一代不如一代,“星主”消失后荒凉又孤独的场景,只有少数几个市井奇人努力维持风气,他们被认为是当时的前贤余音。

(三)说一说小说人物类型

1.腐儒——周进、范进;2.贪官污吏——汤奉、王惠;3.八股迷——马静、鲁编修;4.正面人物——王冕、杜少卿。

(四)初读小说留下的深刻印象

1.夸张讽刺是小说最突出的特点;2.语言准确、幽默、精炼而富有形象性;3.全书没有一线到底的人物和情节,只是以同一主题贯穿全书。

二、专题探究

(一)专题一:故事会

1.方法指导

以某人物为主角,以自己的方式将故事复述出来,讲述时要对故事要点进行概述,注意修辞手法的运用。注意故事中作者的情感态度,并尝试在自己的叙述中表达出来。

2.故事梗概示例

(1)两根灯草

乡绅严监生,家中有钱却非常吝啬,快要过世的时候,只伸出了两个手指,妻子擦干眼泪对严监生说:“我知道,你是看到灯上有两根灯草,害怕多花油钱。”当妻子剪掉了一根灯草,严监生才点了点头,手一垂,人便过世了。

(2)少年王冕

周济县有一个叫王冕的年轻人,家庭条件很差,从小替别人家放牛,为人聪明、开明、勤奋且真诚。但他不想交朋友,更不愿追求名利。县长来拜访,他都没有见面,朱元璋授予他“咨议参军”的职务,他也不接受,只是心甘情愿地前往会稽山过隐居的生活。

(二)专题二:《儒林外史》讽刺艺术探究

1.对比的讽刺艺术

对比是本小说中常用的讽刺效果。例如胡屠户对范进中举前后两种截然不同的态度:中举前,称范进为“现世报”“癞蛤蟆”;中举后,称范进为“贤婿老爷”“天上的文曲星”。其次,外貌描写不同:中举前,“尖嘴猴腮,不三不四”;中举后,“才学高,品貌好”。范进中举前后邻居的两次送礼也不同:中举前,只有“一根大肠和一瓶酒”;中举后,是“七八斤肉,四五千钱”。通过对比,嫌贫爱富、庸俗自私的市井小民形象跃然纸上。作者强烈讽刺这些嫌贫爱富的行为和心态,相比之下体现出人性的薄凉和唯利是图。

除了对同一人物的前后比较之外,作为讽刺小说的《儒林外史》還创造了一组正面人物与体现社会腐败的负面人物进行对比。正面人物包括王冕、杜少卿、虞育德、庄绍光、迟衡山等,而负面人物包括上述的胡屠户和许多腐败的官僚。美与丑之间的鲜明对比极大地增强了小说的讽刺效果,而且正面人物性格越积极,负面人物的丑态就越多,用美凸显出了极端的丑。

2.夸张的讽刺艺术

在现实基础上,吴敬梓通过夸张的手法扩大了生活的黑暗,反映了社会的深层含义,使讽刺意味更加深刻,从而将小问题上升到角色的精神层面。

当范进面对巨大的快乐时,他因痛苦而瘫痪的心猛烈跳动起来,这对他来说是无法承受的强烈刺激。因此,有了这一段的描写:“看了一遍,又念一遍,自己把两手拍了一下,笑了一声,道:‘噫!好了!我中了!’说着,往后一跤跌倒,牙关咬紧,不省人事。老太太慌了,慌将几口开水灌了过来。他爬将起来,又拍着手大笑道:‘噫!好!我中了!’笑着,不由分说,就往门外飞跑。”

这一段的描写表现出一种看似荒谬其实是符合生活逻辑的现象,当读书人将科考当成一生梦想,苦熬十多年终于出头,曾经极度的痛苦和现如今极度的快乐交织在一起,一定会令人疯狂。虽然这种社会现实被夸大了,但的确具有明显的讽刺效果。

总而言之,《儒林外史》的讽刺方法是丰富多彩的。在这部喜剧的背后,作者用笔尖刻画了角色最深的精神层面,以揭示这些悲剧性的社会现象,并激发读者认真地思考生活和社会的价值。笑声是这部小说讽刺艺术的精髓。

(三)专题三:续写故事

1.要求:(1)充分发挥想象力,为后续故事设置悬念,使故事更生动;(2)塑造人物要符合原著;(3)仔细塑造角色,揭示现实,通过有意义的细节展示故事内涵。

2.提示:首先应选择一个角色,然后根据角色的性格特征和当时的社会环境,对角色的主要故事进行概括和描述。

三、阅读感悟

一是该书一个显著的艺术特色是速写式和剪影式的人物形象;二是成功运用了写实主义的讽刺艺术;三是喜剧性与悲剧性的高度和谐统一;四是将生活之丑转化为艺术之美;五是小说描摹出社会的普遍性,揭示了封建制度对人才的摧毁。

实践证明,名著就是经典,经典作品是个开放系统,具有多维可能性,经典作品能吸引大部分学生自觉投入。整本书阅读是一个宏大的话题,关涉的内容十分丰富。在理清一些基本问题的前提下,我们方能在理论与实践的层面不断推进。

参考文献:

[1]叶军彪.名著阅读考查:走向整本书阅读[J].教学月刊:中学版(语文教学),2017(9).

[2]邱廷菊.嬉笑怒骂中的沉思——浅析《范进中举》的讽刺艺术[J].新课程导学(下旬刊),2009(4).

[3]周健.探讨《儒林外史》的多种讽刺手法——由《匡超人》延伸开去[J].语文教学通讯:高中(A),2016(5).

责任编辑  吴华娣

猜你喜欢
儒林外史
单宝塔诗
《儒林外史》中的家庭伦理理想论析
清代优贡制度下的“辩才”
从《儒林外史》来看明清科举制度
《儒林外史》中“土仪”一词考释
浅析《儒林外史》中的人物形象和讽刺艺术
从匡超人的形象变化看《儒林外史》的主题
儒林中的“美”与“丑”
从《儒林外史》看科举制度下学儒的生存百态
试谈小说情节素材的文本解读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