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学习:学校拓展类课程实施的核心技术

2021-01-19 13:19吴璇包晟诚
中国教师 2021年1期
关键词:项目学习核心技术

吴璇 包晟诚

【摘 要】面對学校实施拓展类课程的主要内在逻辑上的难题,以项目学习为核心技术,从课程架构、课程实施、课程评价三个维度入手,通过课程架构——项目结构化、课程实施——项目系列化、课程评价——项目成果化三条策略,逐步解决。

【关键词】项目学习 拓展类课程 核心技术

课程改革以来,拓展类课程的构建、实施成为新一轮课程改革的热点和难点。当我们细细梳理就会发现,虽然课程改革“多线并行”,但是其中项目学习成为“多线”中的主线,因为不论是拓展类课程的建设,还是德育活动的开展,都将项目学习过程作为实施的重要途径。面对学校实施拓展类课程的主要内在逻辑上的难题,以项目学习为核心技术,从课程架构、课程实施、课程评价三个维度入手,通过课程架构——项目结构化、课程实施——项目系列化、课程评价——项目成果化三条策略,逐步解决。杭州市勇进实验学校推行的“走读南宋”拓展类课程就是充分把握项目学习的要素,在课程架构、过程实施以及课程评价上做出了有益地探索。

一、课程设计项目结构化策略

1.课程双核心架构

课程改革的目的就是培养学生,最为重要的就是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和综合能力。学校的拓展类课程只有牢牢抓住以学校理念、学生培养目标为核心和项目学习的核心素养、综合能力培养,才能使课程更有生命力。

2.课程项目化设计

杭州市勇进实验学校“走读南宋”课程,是学校拓展类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满足学生发展需求的地方课程的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走读南宋”“走”的是杭州各个与南宋相关的地点、景点、博物馆、遗址等。课程的内容是以南宋时期为主的杭州地方诗词,涉及饮食、娱乐、景点、人物等多个方面,这一类诗词由于传播范围小,随着时间的流逝有些已经不为人知,需要借助相关专家的力量进行挖掘整理,学校再进行二度开发,选取其精华部分作为课程资源,用于学生项目学习。让学生“读着宋诗逛杭城”。“读”是诵读、朗读、背诵,也是边走边读,既是读诗词本身,也是了解诗词的相关背景、地名、作者、故事、完成一个项目学习。“逛”是在课内通过老师讲解对诗词文字进行理解,通过相关的综合实践活动使课程的实施达到课内外结合。“走读南宋”课程的设计,有利于学生知识积累和自身技能提高,符合项目学习的要求。

3.课程主题化内容

“走读南宋”在把握核心和课程意义、课程内容上都贯穿项目学习的理念,但是我们发现,由于每个教师对项目学习的理解和把握不同,所设计出来的项目学习都带有浓重的个人色彩,不利于其他教师借鉴运用,无法达到综合实践活动的要求。于是,在课程内容设置上,学校还是采用“分年级、按主题、呈梯度”的主题单元式的编写方式。

首先,“纵横”两条主线,先确立“景、地、人、文化”四大主题的纵主线,“景”单以南宋时期确立的“南宋西湖十景”为主;“地”为除“南宋西湖十景”之外杭州的山、水、路、桥、城门、楼,集中体现杭州自南宋以来享有盛名或有纪念、游览价值的地方;“人”指两宋以来与杭州有密切联系的历史名人,挑出适合中小学生去了解的主要人物。“文化”指除去“景、地、人”之外的各个方面,包括了娱乐生活、体育活动、饮食风俗等,这里未做硬性规定,教师可以自主设计。然后,确立“景、山、水、桥、门、路、楼、人、其他”九个小主题的横主线。这里内容的选择,既考虑相应诗词的难易程度,还考虑以学校为圆心的地点远近。将“读诗”作为一个极小的项目,引发后续的项目学习。这样有利于教师去把握课程,可以从大主题框架下,在小主题内选择相关的内容,自主设计综合实践活动,引导学生进行项目学习。

二、课程实施项目系列化策略

1.连点成线串联法

这种方法相当于一串冰糖葫芦,从“景、山、水、桥、门、路、楼、人、其他”九个小主题中挑出相关性比较密切的几个点串起来,设计适当的项目,进行综合实践活动。这种方法适合于学校的主题研学、游学,切合“行走德育”的要求。“串联法”是多点多项目,每个地点设计一个小项目,便于学生在“逛”的过程中能够及时完成调查访问、采访记录、资料保存等工作,而最后的材料整理和作品制作就要留待“逛”完之后了。

以一年级“走读南宋”课程的“长阔丝博”综合实践主题活动为例,这次活动的主题是出自“走读南宋”读本中北宋诗人郭祥正所写的《长桥》一诗。“长阔丝博”一方面是长桥、阔石板、中国丝绸博物馆三个地点的缩写,另一方面“长”“阔”暗含杭州历史、文化的源远流长、内容丰富,“丝”“博”暗含本次研学是以抓住“一丝一毫”的小点,去感受、体验杭州历史、文化和景观的学习方法。

2.主题研究挖井法

主题研究挖井法,顾名思义就是围绕一个小主题,学习几个点之后,设计一个项目,进行深入的研究学习,就像挖井一样,打开一个口子,不断往深处挖,最后挖出清水,能够呈现实际的功效。“挖井法”适用于多点单项目,需要深入学习的项目。同时,在成果及果效上,“挖井法”更具有一定的社会现实意义,适合高年级学生进行社会热点调查,更深入的研学。

五年级根据“走读南宋”读本中《吴山酥油饼》一文,制订了“寻味南宋”的综合实践主题活动。在课堂教学中,学习了苏轼写的《蓑衣饼》,北宋时期的蓑衣饼流传到南宋,进入杭州以后被称为酥油饼。了解酥油饼之后,又了解了定胜糕、小笼包、猫耳朵三大南宋时期就有的杭州小吃。“寻味南宋”就以品尝这四种南宋小吃开始入手,由于五年级的同学对综合实践活动的流程已经比较熟悉,只是查资料了解基本制作过程、品尝味道,是不能达到五年级要求的。在深入讨论了教师提供的网上资料后发现,定胜糕、小笼包、猫耳朵三样小吃是杭州小吃店老字号知味观的产品,但是酥油饼却没有,网上就只有一些图片和网友的只言片语的留言,于是“寻找酥油饼”“酥油饼为什么比不过其他三种小吃”“要不要宣传、推广酥油饼”等一系列值得深入研究的主题就应运而生。

品嘗小吃是最为常见的综合实践活动形式之一,如何进一步引向深入学习,就要发掘现象背后的原因。酥油饼作为曾经的“吴山第一小吃”到现在的“不知所踪”,知名度远不如知味观的小笼包、猫耳朵和定胜糕,这背后的原因在哪里,是否还要为酥油饼推广宣传,这引发学生讨论探究。同意推广的就做推广宣传书;不同意推广决定顺其自然的,就可以写一份研究小报告。这些成果可以提交给相关部门,从而扩大综合实践活动的社会功效。

三、课程评价项目成果化策略

学科评价是课改的难点,既有不能急于求成的理念转变过程,也有评价手段、方式、方法逐步改进的过程。项目学习的评价要求在项目设计时就将项目评价纳入考虑范畴,更注重项目学习过程和结果评价并重。

1.积极使用评价量规

评价量规是非常符合表现性评价也就是等级分项评价要求的一种评价方式,评价量规设计要全面考虑项目学习的过程、结果和学生能力差异,进行等级分项的指标设计。“三维目标”体系是非常好用的评价量规一级指标的架构,是课改的核心成果之一。综合实践活动的“三真”要求其实可以融入“三维目标”体系中。评价量规的使用既可以提前发给学生,让学生明确具体的过程和要求,也可以进入评价阶段再发给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和反思。

2.项目成果社会成效

五年级“寻味南宋”的综合实践主题活动,让学生从小吃的不同境遇引发深入的社会思考——为什么酥油饼逐渐在没落?研究结果形成酥油饼的宣传推广方案、给政府部门的一份研究报告等。这样能促使学生去深入探究,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3.项目成果受众更广

不同的综合实践主题活动,就有不同的项目成果,对于低年段学生而言,由于各方面能力还比较弱,项目学习的成果还不能太过社会化,所以可以将成果呈现给更多的受众。一年级的“长阔丝博”综合实践主题活动,学生制作了不少图画,有线路图、学习过程记录图、树叶画等,这些成果进行了年级的评选,评出来比较好的作品就在学校门厅集中展出,让更多学生能够看到。五年级的一个班级在南宋官窑博物馆研学回来之后,将官窑的研学成果进行了年级内的宣讲,这既是一种讲解员职业体验,也是将学习成果呈现给更多的受众。当然,受众还可以包括家长、亲朋好友、社区居民、兄弟学校等。

综上所述,项目学习是解开拓展类课程的实施内在架构、逻辑性差问题的钥匙,是学生常用的学习方式和研究方法。项目学习对过程、结果并重的评价,促进学生学习过程的展开,促使学生学以致用,解决真实问题,培养综合能力。

(作者单位:杭州市勇进实验学校)

责任编辑:高珊

1040756279@qq.com

猜你喜欢
项目学习核心技术
核心技术是厚积薄发的过程
掌握核心技术 赢在精益制造
不忘科创板的初衷
核心技术,造船强国第一要素
项目学习在学校体育教学中的运用
浅析项目学习在英语语言学教学中的应用
广挖资源深度整合巧用技术
突破互联网核心技术掌握自己“命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