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琼
血液透析作为临床上治疗慢性肾衰竭患者的有效手段之一,主要是利用血液净化来减轻患者病症,延长患者生存期限。近年来,随着医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使得透析技术也在不断发展,而保证患者顺利完成血液透析治疗的关键则是保持良好的血管通路[1]。中心静脉导管作为维持血液透析患者通路的一种方式,具有安全系数高、快速便捷等诸多优势。但在临床实际应用中,患者在采用中心静脉导管的过程中仍然会出现各种并发症,其中最常见的为导管堵塞,不仅会增大患者痛苦,缩短导管使用时间,还会对治疗效果造成直接影响[2]。因此,如何有效地解决血液净化采用的中心静脉导管堵塞的问题,保证患者导管畅通,成为临床急需解决的重要问题之一。本研究旨在比较不同浓度尿激酶治疗静脉导管堵塞的临床疗效,现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取南华大学附属长沙中心医院重症医学科2018 年12 月—2020 年12 月收治的静脉导管堵塞患者80 例,纳入标准:(1)透析上机前反复抽吸导管不通或是未达到上机血流量要求,确定为导管堵塞者;(2)无沟通障碍、认知障碍、精神障碍者;(3)无妊娠期与哺乳期妇女。排除标准:(1)中途退出本研究者;(2)已经知晓存在内出血倾向者;(3)存在活动性或内脏出血者;(4)疑似高度主动脉夹层或是动脉瘤者;(5)血压控制不佳者;(6)其他因素导致导管堵塞者;(7)对本研究药物过敏者;(8)合并心肝肾等重要脏器严重障碍者;(9)对本研究药物过敏者。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将所有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 例。对照组中男26 例,女14 例;年龄23~72 岁,平均(48.6±2.5)岁;导管使用时间1~40 个月,平均(13.83±1.24)月;颈内与股静脉堵塞占比分别为47.50%,52.50%。观察组中男25 例,女15 例;年龄22~74 岁,平均(48.7±2.6)岁;导管使用时间2~39个月,平均(13.79±1.25)月;颈内与股静脉堵塞占比分别为57.50%,42.50%。2 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南华大学附属长沙中心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患者及其家属均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5 000 U/ml 尿激酶(生产厂家:天津生物化学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12020492)治疗,尿激酶100 000 U+0.9%氯化钠溶液20 ml 相溶(浓度为5 000 U/ml)。观察组采用20 000 U/ml 尿激酶治疗:尿激酶100 000 U+0.9%氯化钠溶液5 ml 相溶(浓度为5 000 U/ml)。具体操作方法:对患者导管周围皮肤、穿刺皮肤消毒,干燥后铺上无菌治疗巾,并将患者腔内残留的液体用注射器(5 ml)抽吸干净;按照管腔容量大小,装等量尿激酶溶液注射器,并用力进行抽吸后再慢性放手,使尿激酶进入到管腔内,保留时间15~30 min,最后再将已经溶解的纤维蛋白或是凝血块用注射器抽出;完成操作后,做好记录;对于导管仍未畅通者,可再次进行溶栓,直到导管畅通为止。
1.3 观察指标(1)比较2 组导管再通率、导管再通时间。导管再通评估:治疗后使用注射器(10 ml)能顺利抽取到患者血液(3 ml/3 s),无明显阻塞感,且经彩超检查结果显示:血栓明显减少或是基本消失,则视为导管再通。(2)比较2 组患者治疗前后凝血指标,包括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抽取患者静脉血,在其注入含有浓度为0.109 mmol/L 的枸橼酸钠专用真空抗凝管中,及含有EDTAKA 抗凝管中,立即将其进行颠倒混合,充分混匀后进行离心处理,离心转速设定为2 500 r/min,离心处理15 min,随后获取血浆进行测定,血凝采用光学凝固法,采用美国贝克曼ACL-9000 全自动血凝分析仪进行检测[3]。(3)比较2 组并发症发生情况,包括皮肤瘀斑、牙龈出血、便血、呕血及咯血。
2.1 导管再通率、导管再通时间 观察组导管再通率高于对照组,导管再通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2 组导管再通率、导管再通时间比较
2.2 凝血指标 治疗前后2 组PT、TT、APTT 及FIB 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2 组治疗前后凝血指标比较()
2.3 并发症发生率 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114,P<0.05)。见表3。
表3 2 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例(%)]
血液透析作为一种治疗急慢性肾衰竭患者的肾脏替代方式,主要是利用半透明原理,将患者的体内毒素排出来,再将干净的电解质补进去,通过物质交换来维持患者的电解质、酸碱平衡;同时,该治疗方法还有助于患者清除体内多余的水分[4]。近年来,随着重症医学的快速发展,血液透析在治疗重症患者中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已是临床治疗危重患者的重要有效手段之一。而血管通路则是保证血液透析患者顺利完成治疗的关键,是维持患者生命线,所以建立并保持有效的血管通路,不仅能保证血液透析质量,还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5]。随着中心静脉置管技术地不断进步,留置中心静脉导管目前已成为临床治疗血液透析患者的首选血管通路方式,其效果获得临床医师与患者的广泛认可,尤其适合不能够建立静脉内瘘的患者,不仅具有操作简单、组织相容性好等优点,还能将患者动脉、静脉分离,防止动静脉分流,减少再循环,有助于保证患者血流量充足、透析充分[6]。但患者若是长时间置管,则容易形成血栓、纤维蛋白鞘,从而导致导管的血流速度受到阻碍,进而发生导管堵塞的情况,最终影响血液透析治疗的疗效。因此,保证患者血管通路畅通是提高血液透析治疗效果、顺利完成治疗的前提。
尿激酶作为临床疏通血栓性导管堵塞最常用的一种药物,具有来源方便、价格实惠、用药安全系数高等优点。尿激酶是从人体尿液里面提取的一种激酶,可以有效地降解已经凝固的血液或血栓,主要用来治疗血栓性疾病,比如肺静脉血栓、下肢深静脉血栓及冠状动脉血栓等疾病[7]。但目前临床关于其使用标准还暂未统一标准。
邓龙龙等[8]研究中将90 例中心静脉导管堵塞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单盲法进行分组,低浓度组45 例患者采用5 000 U/ml 尿激酶治疗,高浓度组45 例患者采用20 000 U/ml尿激酶治疗,结果显示,高浓度组导管再通率97.78%,明显高于低浓度组84.44%,且导管再通时间明显短于低浓度组;2 组治疗前后PT、APTT、FIB 水平间无差异。吕红红等[9]研究中选取中心静脉导管进行血液透析及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的患者30 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A 组(n=15,采用20 000 U/ml 尿激酶治疗)与B 组(n=15,采用40 000 U/ml尿激酶治疗),结果显示,B 组导管堵塞率再通率90.00%,高于A 组60.00%,溶栓前后PT、APTT、FIB 水平均无差异,表明采用尿激酶治疗中心静脉导管堵塞均能获得一定的效果,且适当提高其浓度可有效提高导管再通率,可能是因高浓度尿激酶能扩大药物的接触范围,有利于加快纤维酶转变成纤溶酶的速度,从而促使血栓快速溶解,进而减少导管再通时间,最终提高导管再通率。此外,尿激酶有助于提高血管二磷酸腺苷酶的活性,对血小板的聚集进行抑制,从而起到预防血栓形成的作用。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导管再通率高于对照组,导管再通时间短于对照组,治疗前后2 组PT、TT、APTT 及FIB 水平比较间无差异,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表明采用不同浓度尿激酶治疗静脉导管堵塞的患者均能获得一定的治疗效果,具有操作简单,安全性较高的特点,但高浓度尿激酶治疗后的导管再通率更高,时间更短,值得临床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