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燕
妊娠期糖尿病(GDM)是一种由多种因素导致的糖代谢异常妊娠并发症,其多以高血糖、糖耐量降低为特征,若不及时治疗,易造成机体内分泌系统紊乱,引发高血压等妊娠期并发症[1]。目前临床多采用口服降糖药、胰岛素补充等方式治疗GDM,虽然可有效降低血糖水平,控制病情,但难以改善胰岛素β 细胞功能,且治疗期间可能会引发低血糖、头晕等不良反应,加剧患者身心负担,应用存有局限[2]。随着中医理论的发展,中医治疗GDM 有独到见解,其中参芪降糖颗粒是一种中成药制剂,该药物治疗GDM 可有效调节机体代谢功能,改善血糖水平[3]。结合参芪降糖颗粒作用机制,将其与GDM 常规疗法联合应用,可辅助提高干预效果,促进患者整体获益[3]。本研究旨在探讨参芪降糖颗粒辅助治疗妊娠期糖尿病的临床疗效及其对炎性因子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1 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符合GDM 相关诊断标准[4],且空腹血糖水平>5.1 mmol/L;知情同意本研究,且自愿签署同意书;对研究药物无过敏现象。排除标准:合并心肌炎、肝衰竭等重要脏器疾病者;合并感染性肺炎、乙型肝炎等感染性疾病者;妊娠前即合并糖尿病者;合并免疫或血液系统疾病者。
1.2 一般资料 选取应城市妇幼保健院2018 年4 月—2019 年7 月收治的GDM 患者79 例,依据随机分组原则分为对照组(n=41)与观察组(n=38)。对照组年龄21~42 岁,平均(31.5±3.6)岁;就诊时孕周26~37 周,平均(30.46±2.34)周;就诊时体质量59~76 kg,平均(67.52±2.31)kg;孕产史:孕1 次12 例,孕2 次20 例,孕≥3 次9 例。观察组年龄22~43 岁,平均(32.6±3.7)岁;就诊时孕周26~38 周,平均(30.67±2.42)周;就诊时体质量58~76 kg,平均(67.47±2.26)kg;孕产史:孕1 次11 例,孕2 次21 例,孕≥3 次6 例。2 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应城市妇幼保健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
1.3 方法
1.3.1 对照组 对照组参照《妊娠合并糖尿病诊治指南(2014)》[4]对患者实施GDM 常规治疗,包括饮食指导、运动疗法、腹部皮下注射门冬胰岛素(Novo Nordisk A/S生产,批准文号:S20170010)治疗,0.5~1.0 U•kg-1•d-1,于早、晚餐前20 min 左右注射,2 次/d,用药剂量可根据患者血糖水平适当调整,连续应用7 d 为1 个疗程。治疗4 个疗程。
1.3.2 观察组 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口服参芪降糖颗粒(鲁南厚普制药有限公司生产,国药准字Z10950075)治疗,1 g/次,3 次/d,连续应用7 d 为1个疗程。治疗4 个疗程。
1.4 观察指标(1)比较2 组临床疗效,其判定标准:经4 个疗程治疗后,糖化血红蛋白(HbA1c)降低至6.2%及以下,或较治疗前下降30%以上,餐后2 h血糖(2 h PG)或空腹血糖(FPG)恢复至参考范围,或较治疗前降低40%以上为显效;HbA1c较治疗前降低10%~30%,2 h PG 或FPG 较治疗前降低20%及以上,但未恢复至参考范围为有效;HbA1c降低至10%以下或无变化,2 h PG 或FPG 降低20%以下或无变化为无效。(2)比较2 组治疗前后FPG、2 h PG。于治疗前、治疗周期结束,分别采集患者清晨空腹肘静脉血2 ml,餐后2 h 静脉血2 ml,以3 000 r/min 转速离心10 min,采取血清用全自动血液分析仪(上海三崴医疗设备有限公司生产,型号:MEK-8222K)检测2 组患者FPG、2 h PG 水平。(3)比较2 组治疗前后炎性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C 反应蛋白(CRP)〕与血管内皮细胞功能指标〔一氧化氮(NO)、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于治疗前、治疗周期结束,取患者清晨空腹肘部静脉血5 ml,以3 000 r/min 离心10 min 后,取上层清液用ELISA 法测定TNF-α 水平,用免疫比浊法测定CRP 水平;用硝酸还原酶法测定NO 水平;用双抗体夹心ELISA 法测定VEGF 水平。(4)观察2 组不良妊娠结局,主要包括剖宫产、胎膜早破、早产、巨大儿等不良妊娠结局发生情况。(5)观察2 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包括低血糖、头晕、肠胃不适等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2.1 临床疗效 观察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192,P<0.05)。见表1。
表1 2 组临床疗效比较(例)
2.2 血糖 治疗前2 组FPG、2 h PG 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FPG、2 h PG 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2 组治疗前后血糖水平比较(,mmol/L)
2.3 炎性因子 治疗前2 组TNF-α、CRP 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TNF-α、CRP 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2 组治疗前后炎性因子比较()
2.4 血管内皮细胞功能指标 治疗前2 组NO、VEGF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NO 水平高于对照组,VEGF 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2 组治疗前后血管内皮细胞功能指标比较()
2.5 不良妊娠结局 观察组剖宫产、胎膜早破、早产、巨大儿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5。
表5 2 组不良妊娠结局比较 [例(%)]
2.6 不良反应 2 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68,P>0.05)。见表6。
表6 2 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 [例(%)]
GDM 是女性妊娠期常见及多发疾病,其多因糖代谢功能紊乱所导致,长期发展易导致胎儿发育过大、羊水过多,产生不良妊娠结局[5]。目前GDM 发病机制尚未明确,多认为与胰岛素抵抗、胰岛β 细胞功能异常有关,胰岛素抵抗指数升高,胰岛β 细胞功能障碍会影响胰岛素分泌,从而紊乱糖、脂代谢,影响患者预后[6]。
目前,西医治疗GDM 多采取饮食指导、运动疗法、补充胰岛素等,其中补充胰岛素可有效改善患者胰岛素抵抗情况,调节血糖水平,遏制疾病进展[7]。但相关研究发现,GDM 患者单一补充胰岛素虽可短期降低血糖水平,但难以提高胰岛β 细胞功能,且补充剂量控制不佳可能会引发低血糖、肠胃不适等不良反应,加剧患者身心负担,应用存有局限[8]。中医将GDM 归属“消渴”范畴,认为该病是因脾肾虚弱,气血失调,气阴两虚所导致,治疗则需以健脾补肾,调和气血,滋阴益气为原则[9]。参芪降糖颗粒是中医治疗GDM 常用中成药制剂,该药物成分包括人参、黄芪、麦冬、泽泻、山药、五味子、覆盆子等,其中黄芪具有益气、固表等作用,人参具有健脾益肺、补气等作用,麦冬具有滋阴生津作用,泽泻具有清热去火作用,山药具有滋阴益气、补肾等作用,五味子具有敛肺滋肾作用,覆盆子具有益肾、养肝等作用,诸药联用可发挥补肾、益气、滋阴等作用[10]。结合GDM 中医病机与参芪降糖颗粒作用机制,猜测在GDM 常规治疗基础上,辅以参芪降糖颗粒可取得较好治疗效果,更利于下调患者血糖水平。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FPG、2 h PG 低于对照组,说明GDM 患者采用参芪降糖颗粒辅助治疗效果更好,可降低患者血糖水平。
CRP 是机体与代谢功能相关的炎性因子,其可反映非特异性炎症感染情况。有研究显示,胰岛素对CRP合成具有抑制作用,而当胰岛素敏感性降低时,其水平大幅升高,同时TNF-α 可参与疾病进展,增强胰岛素抵抗作用[11]。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后观察组TNF-α、CRP 水平低于对照组,说明GDM 患者采用参芪降糖颗粒辅助治疗更利于降低炎性因子水平。分析原因在于,现代药理学研究指出,参芪降糖颗粒成分中的黄芪具有改善血液循环、降糖、抑菌等作用,因此将其用于GDM患者治疗可更好地下调炎症相关指标水平[12]。据报道,GDM 病情严重程度与血管内皮细胞功能可能有一定关系,NO、VEGF 是临床评估血管内皮细胞功能的常用指标,其中NO 低表达会影响血管微循环,损伤胰岛β 细胞功能,加重胰岛素抵抗情况,甚至可能加重炎症及氧化应激反应,损伤多脏器功能[13]。而VEGF 作为促血管生长因子,其表达增加会刺激内皮细胞过度增殖,加重血管内皮细胞功能障碍情况[14]。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后观察组NO 水平高于对照组,VEGF 水平低于对照组,说明GDM 患者采用参芪降糖颗粒辅助治疗可改善血管内皮细胞功能。分析原因在于人参具有降糖、提高胰岛素功能等作用,同时结合常规西医治疗,可更好地改善患者胰岛β 细胞功能,调节血管内皮细胞功能[15]。本研究中2 组不良反应发生率间无差异,说明参芪降糖颗粒辅助治疗安全性好,这一结果可能与中成药制剂对胃肠道刺激小有关。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剖宫产、胎膜早破、早产、巨大儿等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低于对照组,说明GDM 患者采用参芪降糖颗粒辅助治疗可减少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研究指出,妊娠期血糖控制不佳,胰岛素分泌量过多会影响脂质代谢,损伤血管内皮细胞,从而可能会引发胎膜早破、早产等并发症;同时,GDM 患者高血糖经脐带传给胎儿,不仅会增加胎儿胰岛素分泌,还会促进蛋白质与脂质合成,从而可能会孕育巨大儿[16]。本研究中采用参芪降糖颗粒辅助胰岛素治疗,可更好地控制GDM患者血糖水平,且药理学研究指出,参芪降糖颗粒成分中黄芪具有增强机体免疫力的作用,从而减少不良妊娠结局发生[17]。
综上所述,参芪降糖颗粒辅助治疗GDM 的临床疗效确切,可有效降低血糖、炎性因子水平,改善血管内皮细胞功能,减少不良妊娠结局,且安全性较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