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发性肾未分化肉瘤一例

2021-01-19 04:03:16李明阳郭长刚包国昌高志明李春生
临床外科杂志 2020年12期
关键词:肾癌肉瘤肿块

李明阳 郭长刚 包国昌 高志明 李春生

病人,男,20岁,因不明原因发热10天入院,体温最高达39.5 ℃,抗生素及布洛芬等药物对症治疗效果不明细,检查时发现左肾占位。体格检查:左上腹可触及包块,大小约11 cm×10 cm,质韧,活动度差,无明显压痛。超声检查:左肾见一实性近圆形肿物,大小约12.2 cm×10.7 cm,形态及边界尚清,内部回声不均,可见点状血流信号。腹部CT平扫+增强(图1A、1B):左肾可见团块状异常强化影,大小约11.1 cm×11.7 cm,增强见不均匀强化,其内见较多迂曲血管影;其余检查未见明显异常。术前诊断左肾癌,发热,考虑肿瘤性发热,于2017年9月3日行开放性左肾癌根治术,完整将左肾及肿瘤分离切除,切面黄色鱼肉样,伴出血坏死;术后体温恢复正常。术后病理检查:肾未分化肉瘤伴大面积坏死,肿瘤体积约11 cm×10 cm×10 cm,肾被膜突破,余未见肿瘤浸润;免疫组化:CD34(-),CKpan(-),Desmin(-),H-caldesmon(-),Ki-67,(70%+),SMA(-),VIMENTIN(+),CD117(-),DOG-1(-),S-100(-)。术后22天开始行IEP方案(异环磷酸胺、足叶乙甙、顺铂)化疗,每次化疗时复查腹部CT;行第5次化疗时发现原发部位及皮下结缔组织复发,体积约6.7 cm×5.8 cm,侵及腰大肌,后多次改变化疗方案未见肿瘤得到控制,术后262天死亡。

图1 A、B: CT及重建示:左肾内见巨大团块影,大小约11.1 cm×1.7 cm,增强见不均匀强化,内可见坏死

讨论肾原发性肉瘤临床罕见,发生率约占成人肾恶性肿瘤的1%~2%[1], 软组织肿瘤来源于间叶组织,组织学成分复杂,发病率大约为1.28/10万~1.72/10万,占成人恶性肿瘤的0.73%~0.81%,20%~25%位于腹膜后或腹腔[2]。原发肾肉瘤临床表现可出现肿块、腹痛、血尿等临床症状,如出现血尿已提示晚期,常伴发热、消瘦等全身表现,典型临床症状尚不明确。本例主要表现为不明原因高热,最高达39.0 ℃,呈间歇热,术前行相关检查未见明显异常,考虑为肿瘤性发热(neoplastic fever NF),术后病人体温恢复正常更加说明NF的诊断。目前,NF发病多数人认为是由肿瘤所引起的一种副癌综合症,与肿瘤细胞释放的致热源因子有关,比如白细胞介素-1、白细胞介 素-6、肿瘤坏死因子-α和干扰素等,常见于肾癌、恶性淋巴瘤、急性白血病的病人[3],如遇见相关化验阴性而持续发热的病人,应警惕NF,明确有无肿瘤,做到早期诊断。

未分化/未分类肉瘤根据镜下形态可分为多形性、梭形细胞、圆细胞、上皮样未分化肉瘤[1]。本病例病理镜下未见明显形态分化,且未见其他部位肿瘤,病理诊断为肾脏原发性未分化肉瘤。肾未分化肉瘤术前易误诊为肾癌,关祥祯等[4]统计了上海瑞金医院12例肉瘤病人CT表现认为:(1)起源于肾包膜或肾窦区域;(2)肿块巨大,发病时直径可超过10 cm;(3)肿块呈囊实性改变,坏死液化常见;(4)出血常见,钙化少见;(5)易侵犯周围结构并远处转移,局部淋巴结转移少见;(6)静脉血栓少见;(7)一般血供丰富,增强后呈持续渐进性强化,实质期强化范围扩大。回顾该病人CT结果也符合其肿瘤内有囊性改变,增强见内有较多迂曲血管影,属富血供肿瘤。MRI对软组织的分辨率高,可较清晰显示肿瘤位置、边界、内部成分以及与周围组织的关系;Argani等[5]认为,肉瘤的实际扩散系数明显低于良性软组织肿瘤,在DWI均呈高信号,ADC图呈低信号,这可能与恶性肿瘤细胞数多、排紧密、细胞间质较少有关。DWI有助于肉瘤的诊断。

手术可能是根治肾未分化肉瘤的唯一治疗方案,一期完整切除肿瘤是决定预后最重要的因素[6];未分化肉瘤有较高的区域淋巴结转移率,其临床意义等同于内脏转移 。对于已发生远处转移的病人,多学科联合治疗值得尝试。如诊断为肾未分化肉瘤建议利用术后冻存组织标本,进行基因检测,明确突变位点和亚型,力求开发靶向治疗药物。其预后极差,本病例术中沿安全外科边界(距肿瘤1 cm)完整将肿瘤切除,术后22天及时行化疗,预防转移复发,但术后137天出现了复发,更改化疗方案后继续化疗,但肿瘤未得到控制,术后262天死亡,可见其恶性程度之高。李巍松等[7]研究表明,非横纹肌肉瘤治疗方案可以尝试有VCA方案、VCAA(VCA+阿霉素)方案、IE(异环磷酰胺+足叶已甙)方案等,但对于复发转移的病人疗效较差。

猜你喜欢
肾癌肉瘤肿块
超声造影在周围型肺肿块穿刺活检中作用
骨肉瘤和软组织肉瘤
肺动脉肉瘤:不仅罕见而且极易误诊
原发性肾上腺平滑肌肉瘤1例
乳房有肿块、隐隐作痛,怎么办
囊性肾癌组织p73、p53和Ki67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海南医学(2016年8期)2016-06-08 05:43:00
自噬与肾癌
常规超声与超声造影对小肾癌诊断的对比研究
VEGF165b的抗血管生成作用在肾癌发生、发展中的研究进展
咽旁巨大平滑肌肉瘤一例MRI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