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稳定型心绞痛应用阿司匹林加替格瑞洛治疗的效果评定

2021-01-19 11:56齐跃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21年1期
关键词:格瑞洛稳定型阿司匹林

齐跃

不稳定型心绞痛为心血管系统临床多发常见病,属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近年来发病率与死亡率持续递增,对患者的生命安全造成了极大的威胁,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主要致病因素为冠状动脉因血小板聚集而形成粥样硬化,患者的临床表现为气短、胸闷、心慌等[1]。目前,临床常采用阿司匹林帮助患者缓解疼痛,增强抗血小板功能,但阿司匹林的副作用较多,而替格瑞洛属于新型的抗血小板拮抗剂,与阿司匹林联合使用能够提高临床疗效,降低不良反应[2]。基于此,本文对比和分析了不稳定型心绞痛应用阿司匹林加替格瑞洛治疗的效果,现将研究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9 年1 月~2020 年1 月来本院诊治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48 例,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及实验组,每组24 例。实验组男13 例、女11 例,平均年龄(54.42±10.12)岁;对照组男15 例、女9 例,平均年龄(54.42±10.12)岁。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

1.2.1 纳入标准[3]①符合临床不稳定型心绞痛诊断标准;②有自主意识与识别能力,治疗依从性较高;③自愿参与研究,签署知情同意书。

1.2.2 排除标准[4]①精神障碍患者;②合并其他心、肝、肾、肺疾病患者;③沟通障碍的患者;④某些特殊原因不能规律休息的患者;⑤对本研究药物过敏患者。

1.3 方法 对两组患者均予以全面综合性检查,详解患者的药物使用史与病史。对照组患者予以β 受体阻断剂、钙离子通道阻断剂与硝酸脂类等常规治疗。实验组患者行阿司匹林联合替格瑞洛治疗:予以患者口服阿司匹林片(广东九明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44021139)300 mg/次,1 次/d,根据患者的病情发展适当调整用药剂量;口服替格瑞洛片(AstraZeneca AB,国药准字J20130020)90 mg/次,1 次/d,根据患者的病情发展适当调整用药剂量。两组均予以2 个月的持续治疗。

1.4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①对比两组患者的相关临床指标,包括LVEF、PAR、APTT、PT。②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判定标准为,显效:与治疗前相比,临床症状基本消失,心绞痛发作次数降低>80%,无不良反应发生;有效:与治疗前相比,临床症状有所改善,心绞痛发作次数降低50%~80%,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无效:显效:与治疗前相比,临床症状无变化或病情加重。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③对比两组患者的预后情况,包括发作持续时间与发作次数。④对比两组患者的粘附分子水平,包括VCAM-1、ICAM-1、BNP。⑤对比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包括再发心绞痛、再发心肌梗死、缺血性脑卒中、心力衰竭。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0.0 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 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的相关临床指标对比 实验组患者的LVEF、PAR、APTT、PT 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对比 实验组患者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1 两组患者的相关临床指标对比()

表1 两组患者的相关临床指标对比()

注:与对照组对比,aP<0.05

表2 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对比[n(%)]

2.3 两组患者的预后情况对比 实验组患者的发作持续时间(3.56±0.78)min/ 次短于对照组的(5.45±1.98)min/次,发作次数(1.21±0.02)次/d 少于对照组的(2.94±1.36)次/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4.3509、6.2311,P=0.0000、0.0000<0.05)。

2.4 两组患者的粘附分子水平对比 实验组患者的VCAM-1 水 平 为(90.36±15.25)μg/L、ICAM-1 水 平 为(232.24±10.12)μg/L、BNP 水平为(172.34±32.15)ng/L,对照组患者的VCAM-1 水平为(192.35±60.42)μg/L、ICAM-1 水平为(286.11±12.36)μg/L、BNP 水平为(232.14±45.22)ng/L。实验组患者的VCAM-1、ICAM-1、BNP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8.0181、16.5206、5.2801,P=0.0000、0.0000、0.0000<0.05)。

2.5 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对比 实验组患者再发心绞痛1 例(4.17%)、再发心肌梗死1 例(4.17%),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33%;对照组患者再发心绞痛2 例(8.33%)、再发心肌梗死2 例(8.33%)、缺血性脑卒中2 例(8.33%)、心力衰竭2 例(8.33%),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3.33%;实验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5474,P=0.0330<0.05)。

3 讨论

不稳定型心绞痛属于冠心病的常见症状,是一种多发性的心内科常见心脏病,通常情况下,患者临床表现为心前区出现压榨样疼痛,随着病情的发展,会导致放射疼痛到颈部、手臂、后背等部位,进而引发患者发生心力衰竭致死,若未及时的对病情加以控制和治疗,严重的威胁到患者的生命安全[5]。研究表明,治疗稳定型心绞痛症的关键在于增加心肌供血,降低心肌氧消耗,因此,临床主要采用抗血小板、改善心肌代谢的药物治疗方式帮助患者改善病情状态。阿司匹林联合其他药物是治疗不稳定型冠心绞痛的常用方案,不仅能够帮助患者有效镇痛,还能够抑制血小板的聚集。替格瑞洛属于P2Y12 受体拮抗剂,其结构类似于核苷酸,属于新型的抗血小板药物,与其他抗血小板药物相比,替格瑞洛能够有效抑制二磷酸腺苷(ADP)的致血栓作用,抗血小板聚集作用更强,且起效迅速,无需经过肝脏代谢即可发挥作用,能够直接作用于二磷酸腺苷的可逆流程,且具有保护血管内皮细胞及抗炎的作用,更适用于各类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能够有效预防冠状动脉综合征并发症的发生。此外,替格瑞洛还具备可逆性结合P2Y12 受体的功能,停药后便能迅速失效,不会对患者的血小板功能造成影响,具备较高的安全性。研究表明,使用替格瑞洛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病死率低于常规抗血小板药物治疗,临床疗效显著。但也有学者认为,替格瑞洛全量使用会增加出血事件的风险,会对肝肾及呼吸系统造成损伤,建议改善用量,但该理论尚缺发足够的研究证据。其他研究表明,粘附分子水平与不稳定型心绞痛具有直接关联,人体每升高5 μmol/L 粘附分子水平,不稳定型心绞痛死亡风险就提高1.5 倍。而替格瑞洛具备改善心肌收缩功能,促进心室重塑,抑制粘附分子的过度表达的作用,因此,阿司匹林联合替格瑞洛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可降低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减少患者的病情发作的次数,缩短发作时间,避免病情复发,能够改善患者的预后与生活质量。通过本文的论述可知,实验组患者的LVEF、PAR、APTT、PT 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的发作持续时间短于对照组,发作次数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的VCAM-1、ICAM-1、BNP 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应用阿司匹林联合替格瑞洛的治疗效果优于常规药物治疗,能够有效提高治疗效果,保护患者的心肌功能,远期治疗效果显著,因此,值得临床推广和运用。

猜你喜欢
格瑞洛稳定型阿司匹林
替格瑞洛对急性心肌梗死小鼠心肌的保护作用及机制研究*
替格瑞洛联合吲哚布芬在急性ST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中的应用
中西医结合治疗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临床疗效观察
32排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对慢性稳定型冠心病的临床诊断价值
Me & Miss Bee
餐前还是饭后?阿司匹林到底怎么吃
如何权衡阿司匹林预防心血管病的获益与风险
餐前还是饭后?阿司匹林到底怎么吃
替格瑞洛治疗STEMI行PCI术患者的临床效果
替格瑞洛在急性冠脉综合征中应用的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