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建洪 徐秀娥 马宗全
心力衰竭是一种以呼吸困难、发绀、心慌、水肿等为主要特征的心血管内科疾病,通常是指患者心脏的收缩功能和(或)舒张功能发生障碍,不能将静脉回心血量充分排出心脏,从而导致的动脉系统血液灌注不足现象,医学上又被称为心衰[1]。在临床治疗中心力衰竭疾病还会出现相关并发症状,例如肺部感染、肺栓塞、肾衰竭等,均会影响患者的循环系统功能,造成呼吸及肝肾功能的损害,严重的甚至危及患者的生命安全。因此,为了可以有效改善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治疗和预后效果[2-4],本文将针对小剂量多巴胺联合呋塞米治疗后的整体效果进行研究和分析,其结果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于2018 年5 月~2020 年4 月收治的 80 例心力衰竭患者,将患者按照电脑随机分配的方式分为常规组和实验组,每组40 例。常规组患者中男女比例为29∶11;年龄42~78 岁,平均年龄(60.5±6.2)岁;美国纽约心脏病学会(NYHA)心功能分级:Ⅱ级、Ⅲ级、Ⅳ级患者分别为15、15、10 例;病程最长15 年,最短2 年,平均病程(6.20±2.94)年。常规组患者中男女比例为5∶3;年龄42~78 岁,平均年龄(60.0±6.1)岁;NYHA 心功能分级:Ⅱ级、Ⅲ级、Ⅳ级患者分别为18、15、7 例;病程最长15 年,最短2 年,平均病程(6.02±3.00)年。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所有患者家属均在自愿情况下对于本次研究签署知情同意书,由本院相关伦理委员会监督核准。纳入标准:①经本院相关辅助检查符合《内科学》中关于心力衰竭诊断标准的患者,且依从性较高的患者;②病史资料齐全,无全身免疫性疾病以及药物过敏史的患者。排除标准:患有精神障碍、认知障碍以及合并重大疾病的患者。
1.2 方法 两组患者均在参与此次研究前进行吸氧等基础性治疗,同时进行药物的试敏检验,防止患者在用药过程中存在异常情况。
1.2.1 常规组 患者给予单独呋塞米治疗,即:呋塞米注射液(上海禾丰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31021063,规格:2 ml∶20 mg)静脉注射,20 mg/次,1 次/d,用药3 d 后可根据患者的实际病情按照医嘱适当增减药物,但药物使用剂量最大不能超过40 mg;需要连续治疗14 d。
1.2.2 实验组 患者给予小剂量多巴胺联合呋塞米治疗,即盐酸多巴胺注射液(北京双鹤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11020706,规格:2 ml∶20 mg)静脉注射,药物初始剂量为0.5 μg/(kg·min),最大用药剂量不能超过100 μg/(kg·min);呋塞米药物使用剂量最大不能超过20 mg,1 次/d,用药3 d 后可根据患者的实际病情按照医嘱适当增减药物,需要连续治疗14 d。
1.3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①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疗效判定标准参照心力衰竭的诊断和治疗标准,如果患者治疗后呼吸困难等临床症状消失,且心脏指标和血压均恢复正常水平,判定为显效;如果患者治疗后呼吸困难等临床症状基本消失,且心脏指标和血压逐渐改善,判定为有效;如果患者治疗后临床症状以及心脏和血压水平未达到以上标准,则判定为无效。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②对两组患者治疗后心脏指标(HTR、LVESD、LVEF、心率)和治疗前后血压(收缩压、舒张压)水平进行观察记录,并进行对比分析。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1.0 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 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 常规组患者总有效率为80.00%,实验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5.00%;实验组患者总有效率高于常规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患者心脏指标比较 治疗后,实验组患者的HTR、LVESD、LVEF、心率水平均优于常规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压水平对比 治疗前,两组患者的收缩压和舒张压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收缩压和舒张压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实验组患者的舒张压、收缩压水平均低于常规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1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 [n,n(%)]
表2 两组患者心脏指标比较()
表2 两组患者心脏指标比较()
注:与常规组比较,aP<0.05
表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压水平对比(,mm Hg)
表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压水平对比(,mm Hg)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aP<0.05;与常规组治疗后比较,bP<0.05
据统计,我国所有因病死亡患者中,心力衰竭所占比例已经高达15%[5],属于一种高死亡率的危险疾病,临床中需要采取及时有效的治疗和病情控制,改善患者的呼吸困难、浑身乏力等症状,提高心力衰竭患者的生存质量。
传统的治疗方案通常采取呋塞米治疗,该药物属于较为常见的一种利尿药,可以加强机体内对水和电解质的排泄作用,同时也可以改善患者的血流动力学;但是相关医学研究结果表示[6],临床中单独使用呋塞米治疗,虽然具有一定的临床疗效,但是治疗时间较长,无法在短时间内改善患者的心脏指标,即:治疗后,实验组患者的HTR、LVESD、LVEF、心率水平均优于常规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仍需要进一步的研究和探讨[7]。
多巴胺与利尿药同用,一方面由于本品作用于多巴胺受体扩张肾血管,使肾血流量增加,可增加利尿作用;另一方面本品自身还有直接的利尿作用,可以显著改善患者的心脏指标和血压水平[8],整体提高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二者联合应用,效果更为显著,但是整体用药需要根据患者的实际病情按照医嘱小剂量给药;针对这一结论,本次研究也提供了有效依据,即:实验组患者总有效率95.00%高于常规组的80.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收缩压和舒张压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收缩压和舒张压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实验组患者的舒张压、收缩压水平均低于常规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临床给予心力衰竭患者小剂量多巴胺联合呋塞米治疗的效果显著,不仅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呼吸困难等临床症状,同时对患者的心脏指标以及血压水平也具有明显的改善作用,具有一定的临床推广和应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