椎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对后循环缺血的诊断作用分析

2021-01-19 11:56吴婷张坤燕谢圣兵戚韶慧朱佳婉张扬敏唐佳钟雪玲姚静远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21年1期
关键词:椎动脉多普勒彩色

吴婷 张坤燕 谢圣兵 戚韶慧 朱佳婉 张扬敏 唐佳 钟雪玲 姚静远

后循环缺血是由椎基底动脉供血区域缺血导致,具有较高的危害性。后循环缺血好发于老年人群,随着人口老龄化的逐渐发展和生活方式的改变该病发病率逐渐上升,且发病呈现年轻化趋势,形势不容乐观[1]。椎基底动脉在颅内、颅外的异常均可以引发后循环缺血。影像学检查是临床诊断后循环缺血的重要依据,主要包括颈部血管超声、CT、磁共振血管造影、经颅多普勒超声等[2]。虽然数字减影脑血管造影是诊断后循环缺血的金标准,但具有一定的创伤性,检查费用昂贵,不利于临床筛查应用[3]。而椎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快捷、无创、经济,可以为临床提供重要诊断参考信息。为探讨椎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对后循环缺血的诊断作用特进行了本研究,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9 年1~12 月本院收治的50 例后循环缺血患者设为研究组,另选择同期50 例健康体检者设为对照组。研究组男29 例,女21 例;年龄39~79 岁,平均年龄(56.7±7.5)岁;病程1~13 年,平均病程(4.6±2.8)年。对照组男28 例,女22 例;患者年龄30~79 岁,平均年龄(57.2±7.4)岁。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研究组患者临床上具有不同程度的头晕、耳鸣、肢体乏力等症状,符合“中国后循环缺血的专家共识”,确诊为后循环缺血,病历完整;患者签署本研究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合并其颅脑肿瘤、肺癌、白血病、淋巴瘤等肿瘤性疾病的患者;合并精神分裂症、重度抑郁等严重精神障碍性疾病的患者;合并高度传染性的传染性疾病患者;合并肝肾等器官功能障碍的患者。

1.3 方法 对纳入的所有对象进行椎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由同一位经验丰富的超声医生采用同一台超声检查设备Philips IE33 进行。调整超声探头的频率,测量椎动脉颅外段时通常选择高频线阵探头,测量椎动脉颅内段时通常选择相控阵探头经枕骨大孔检测。检查过程中患者取仰卧位,充分暴露颈部皮肤区域,超声探头依次扫查椎动脉椎前段、椎间孔段,注意扫查颅内段时患者需要变更为俯卧位。检查时重点观察椎动脉的走行情况是否出现异常,测量相关数据包括D、PSV、EDV、Vm、PI 及RI。

1.4 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超声血流频谱特征。对比两组椎动脉超声参数,包括椎动脉内径、EDV、PSV、Vm、RI、PI。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 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 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超声血流频谱特征对比 研究组17 例椎动脉走行异常,12 例椎动脉管径明显狭窄。收缩期频谱缩窄的低流速高尖峰与舒张期圆钝状的低平波是远端椎动脉狭窄超声的重要表现。研究组中46 例共82 支(82.00%)椎动脉血流频谱参数异常,高于对照组的8 例共13 支(13.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两组椎动脉超声参数对比 研究组D、EDV、PSV、Vm 低于对照组,PI、RI 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椎动脉超声参数对比 ()

表1 两组椎动脉超声参数对比 ()

注:与对照组对比,aP<0.05

3 讨论

后循环缺血是临床常见的脑血管疾病,发病率较高,对脑细胞功能造成的损害较大[4]。脑细胞的功能改变通常是不可逆转的,一旦功能受损尤其是重要大脑功能区域的功能损害对于患者的生活质量影响重大,因而需要早期进行诊断并采取治疗干预。后循环缺血临床大致分为急性脑梗死、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这两种类型,前者对脑细胞的功能损伤较后者更为严重[5]。后循环缺血的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了,发病原因较为复杂,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遗传、创伤、炎症等因素都可能与其存在联系。同时研究认为针对不同的病理基础导致的后循环缺血需要采取不同的治疗策略进行应对[6]。多发性大动脉炎、动脉粥样硬化是导致后循环缺血的重要原因,动脉粥样硬化后患者脑部血管出现不同程度的狭窄,容易导致椎动脉血流不通畅,脑部供血不足,引起相关的临床症状。椎基底动脉血流量对于后循环缺血的程度影响较大。彩色多普勒超声是临床观察动脉血流情况的重要方法,可以对PSV、EDV、RI 等重要参数进行实时测量,从而为后循环缺血的诊断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椎动脉在解剖学上可分为颅外3 段和颅内一段。从椎动脉起点至进入第5 与第6 颈椎横突孔前为第一段。第二段在到达位于寰椎下方的第三段前,始终走行在椎间孔内;第三段出椎间孔后头端朝向头状孔。最后一段即颅内段在颅骨基底处穿入硬脑膜和蛛网膜,终末端在延髓桥脑交界处与对侧椎动脉会合形成位于中线的基底动脉。颈部椎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是诊断患者后循环缺血的重要手段,该检查方式成像较为清晰,不容易受到肥胖、椎动脉走行弯曲等客观因素的影响。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可以了解椎动脉的血流动力学状态,判断椎动脉血流异常的部位,为临床诊断提供丰富的信息。本研究探讨椎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对后循环缺血的诊断作用。结果表明,研究组椎动脉血流频谱参数异常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D、EDV、PSV、Vm 低于对照组,PI、RI 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流动力学研究表明,椎动脉血流速度不变的情况下后循环的血流量与D 成反比;同样在椎动脉D 不变的情况下,EDV、PSV、Vm 与单位时间内后循环的血流量程正比。因此,D、PSV 等可以作为判断椎动脉血流情况的重要指标。临床研究发现,椎动脉狭窄患者多数表现为“普遍性”狭窄,患者多存在动脉发育不良,导致椎-基动脉系统血流量减少。椎动脉狭窄还可以出现持续性、痉挛性的变化,相应的症状程度更加严重。结合相关研究结果进行分析,椎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无创、操作便捷、经济高效、可重复,是动态观察椎动脉血流情况的重要检查方法,有利于早期发现椎动脉颅外段病变的存在。研究认为,D、RI、Vm 是影响血流量大小的重要因素,在相同条件下,D 越大,RI 越小,Vm 越快则血流量越大。D 越大、Vm 越快、RI 越低的椎动脉越有利于提供丰富的血流,保证后循环的充足血流供应。参照椎动脉供血不足的诊断标准,PSV<32 cm/s、Vm<18 cm/s、EDV<10 cm/s,RI>0.70 是诊断的重要参考指标。具体到超声图像特征上,狭窄的椎动脉前段及椎间段的血流具有收缩期上升倾斜伴有RI、PI 降低的特点;而远端或基底段则具有收缩期陡直上升、频谱狭窄、低流速的高尖峰的形态,伴有PI、RI 的升高。椎动脉血流频谱的变化因而成为初步判断动脉狭窄部位的重要根据[7,8]。研究认为彩色多普勒超声在后循环缺血的诊断中具有一定的缺陷,一方面一侧椎动脉严重狭窄可以出现对侧代偿性增宽的现象而超声检查难以及时补获;另一方面血管结构的代偿能力存在个体差异性,单独使用超声测量参数也难以精确呈现椎动脉对于后循环血流情况的影响程度[9,10]。本研究的样本例数较少,样本数据的应用还需要更大规模的研究加以证实。

综上所述,椎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对后循环缺血的诊断作用显著,有利于观察血管的走行并测量血管管径等重要超声参数,为后循环缺血的诊断提供重要参考,具有无创、安全、可重复的优势,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猜你喜欢
椎动脉多普勒彩色
对上颈椎后路手术并发椎动脉损伤防治策略的探讨
彩色的线
多普勒US及DCE-MRI对乳腺癌NAC后残留肿瘤的诊断价值
中医针灸联合推拿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效果分析
多路径效应对GPS多普勒测速的影响
中医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探究
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剖宫产术后瘢痕妊娠21例
彩色多普勒评价椎动脉走行异常的临床价值
有那样一抹彩色
彩色的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