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生活提炼素材

2021-01-19 14:27曹宇
学校教育研究 2021年22期
关键词:写作素材积累初中生

曹宇

摘要:初中生写作素材雷同、匮乏的现象屡见不鲜,“写什么”成了困扰他们的首要问题。本文关注初中生积累写作素材的多种途径及注意事项,希望丰富学生的素材,让他们有事可写、有情可抒。

关键词:初中生;写作素材;积累

生活是写作的源头活水,但笔者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发现,学生一提笔,不是文化考试、体育考试、才艺考级,就是学做饭、骑车、游泳等,写亲情大多是父母半夜送我去医院,写友情大多是考试失利后同学安慰鼓励,写社会生活总是公交车上让座、马路上扶摔倒老人……老事常谈或凭空编造,成了不少初中生写作素材的来源。而让初中生在写作时有事可写、有情可抒,首先任务是解决素材积累难题。

写作心理学认为,写作内容主要有两种来源,一是作者亲身参加生活实践而获得的直接经验;二是作者从书籍、 影视、 网络等媒体或他人那里得来的间接经验 。直接经验可以自己主动创造,间接经验要及时记录,笔者从这两方面谈谈自己在引导初中生积累写作素材方面的做法。

一、初中生積累素材的途径

(一)增加生活体验,积累写作素材

初中生要善于观察生活,积极创造实践机会,努力从多种途径,积累写作素材。

1.在家庭生活中积累素材

家庭故事,不一定是惊天动地,也不需要舍生忘死,她熟悉到被忽视、平凡到成习惯,却饱含着浓情厚理。比如全家一次夜谈,集体回忆“我”的成长史;一个“无手机日”,家人间有了久违的亲密;一碗特别的浇头面,承载着对家人的深情。

学生既可以仔细观察记录家人的言行,也可以通过为家人准备一份礼物、剪指甲、梳头发、聊天、一起看家庭照片、一起去旅行等活动,用心细细体会亲情之美、生活之美、人性之美。

当然家庭故事并不一定只是发生在家人之间,也可以涉及到家庭以外的人,也可以是亲人发生在社会生活中的故事。

比如,上学路上家长为赶时间,从机动车车道超车,碰擦了骑电瓶车的中年男子,家长主动承担责任并向对方道歉。这件事既让“我”感受到家长送孩子上学的不易,也懂得要勇于承担责任。情理皆美!

2.从小区生活中积累素材

小区是学生相对比较熟悉的场所,远亲胜于近邻,互帮互助让我们感动;互不往来,斤斤计较让我们反思。杂货铺、理发店、洗衣房、健身区就是老舍笔下的“茶馆”:悲欢离合左邻右舍,人生百态楼上楼下。小区就是我们观察生活、积累素材的好地方。

拿当下的疫情举例,学生可以把视野转向小区保安、居委会大妈、楼道组长、快递员、物业维修工,这些普通的小人物有着各自的故事,与我们的生活有着许多交集,他们都在平凡的岗位上保护着居民安全,构筑起大上海防疫盾牌,保障了人们的生活,维护了社会的稳定,小区不小,故事不少,多听听多看看,收获一定甚多。

3.在语文活动中积累素材

“生活的外延就是语文的外延”,现在的初中生大多是独生子女,在学校和家庭之间两点一线,缺少生活体验。而家长又太过宠爱,导致很多初中生“十指不沾阳春水”,柴米油盐生活常识知之甚少。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各地都蕴藏着自然、社会、人文等多种语文课程资源。要有强烈的资源意识,认真分析本地和本校的特点,充分利用已有的资源,积极开发潜在的资源” 。我们可以设计有意义的语文活动,让初中生跳出小我生活,在参与的过程中积累写作素材。比如探访鲁迅纪念馆、嘉定孔庙,了解文化名人的作品与思想,形成探究报告或活动随笔。比如秋天在操场捡一枚好看的银杏叶,给自己写一句(首)诗,记下和大自然以及文字的亲密之约。

4.在家乡生活中积累素材

家乡有着各类人物、多样景致和独特习俗,承载了我们丰富的记忆与情感,也许某个人物留下动人故事,也许某栋建筑有不朽价值,也许某个物件有特殊的来历,学生可以通过查阅资料、实地考察、访谈等形式了解、记录,这便是积累素材的好途径。叶圣陶先生将自己对故乡的热爱之情寄托在故乡的 “藕与莼菜”上,鲁迅先生把深沉的人生哲理熔铸在故乡的闰土和杨二嫂形象上,只要学生用心去记录家乡的人与事,一定也能积累到鲜活生动的素材。

学生还可以对家乡文化生活现状开展调查,与城市文化生活现状进行比较, 形成自己的认识与思考。

5.在志愿活动中积累素材

志愿活动也是积累素材的好途径。爱心超市、敬老院、交通要道路口……只要学生愿意,有很多适合学生参加的志愿者活动。比如小区“垃圾分类”志愿活动,可能参加培训前是“小白”,培训后是“专家”,一般都是从最初的难为情到渐渐变得积极主动,从而发现垃圾分类逐渐成为居民生活习惯,最终认识到志愿者的价值。有自己的经历与感受,一定有内容可写、有情可抒。

从事志愿活动的时候,也是与他人增加了接触的机会,对社会生活有了更多的了解,在活动过程中,又会产生或遇到新的素材。真是一举多得!

6.在校园生活中积累素材

精彩的校园生活,是很好的写作素材,如运动会、辩论赛、汉语节、集体生日、文艺表演等,再比如与同学的朝夕相处中的矛盾摩擦、宽容友爱的故事,学生很喜欢写这些集体生活中的故事,但是要避免素材的雷同,我们要慧眼识“材”。

比如在学农活动中,我校策划了水果拼盘比赛、用农村土灶制作食物、下农田拔黄豆等活动,有学生第一次知道豆荚裂开叫“开口笑”,第一次区别出小麦和韭菜,终于对书上的 “菜畦”有了形象认识……这些“独家记忆”充满新鲜味道,就在我们的校园生活中,就在我们的集体生活中,学生记忆深刻、感受强烈。

把素材积累与学生的家庭生活、社会生活、校园生活联系在一起,学生可以感受到生活的丰富,体会到人情的美好,感悟到成长的智慧,领略到人类文明的成果,欣赏传统文化的魅力,构建起丰盈的精神世界。

(二)仿写名篇结合体验,积累写作素材

仿写对象可以是教材中具有文学性、思想性、启发性的名家名篇,引导学生结合生活体验,积累写作素材。

例如,有学生仿写朱自清的《背影》,写自己和父亲的一次离别:疫情最让人惶恐的时间,父亲要去外地公司值班,临行前细叮万嘱,放心不下家里老老小小。父亲想和“我”拥抱离别,但不舍得父亲离开的“我”躲进房间。透过窗户看到父亲等出租车的背影,既为父亲远行担心,又为没和父亲拥抱而后悔。以“背影”为素材,表达父子感情。

叶圣陶先生说:“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借这个例子要求学生举一反三,炼成阅读和写作的熟练技能……”结合生活体验,模仿教材名篇,打开素材积累的渠道,学习名篇的观察视角、写作思路,可以积累更丰富的素材,从而体会到写作的乐趣。

二、初中生积累写作素材的注意事項

1.观察与众不同的细节

上海中考作文评分标准中有一条是:选材恰当有新意。“新”就是突破雷同化,富有个性化,不人云亦云。比如停电后邻居团结协助,按下电梯暂停键等待匆匆赶来的陌生人,父亲教自己磨豆浆总是顺时针方向以教导我做事坚守方向……与众不同的细节,就是有新意的素材。

2.思考被自己忽略的事件

记录生活中被自己忽略的事件,写下自己的思考,这样积累素材才有意义。

例如某学生外公来接孩子时,总把车停在固定位置,老师就让学生去了解:为什么外公总把车停固定位置?怎样才能一直把车子停到固定位置?放学后见到外公,他是在车里还是在车外,一见面外公说些什么、做些什么?……学生经过观察和访谈,了解了这样的故事,七旬的外公为了照顾家人,离开他的棋友和小花园,住进“我”家。每天接送“我”上下学,准备饮食。外公怕“我”找不到他,总是早早来学校“抢”固定位置,停好车后又站在车外翘首以待,有时“我”出学校晚,外公耐心等着。一见到“我”总是接过书包,递来水果……外公细心、周全,总在“我”有需要时及时出现。学生详细记录外公的点点滴滴,记下自己无视的自责和被关心的感动。

鲜活的素材,就在日常生活中,探手可得。及时保存,积少成多,涓涓细流汇聚成海;提笔行文,方能文思泉涌。

3.找到平凡生活中的动情点

现在不少初中生,每天上学路上听音乐,到学校就投入紧张的学习,回家就埋头做题,似乎生活单调,真的没什么素材可写。其实不然。

笔者曾和一个内向的男孩对话,问他平时谁接送他上下学。在聊天中,还原了他的真实生活:平时都是妈妈接送,爸爸因为工作原因晚归晚起,父子俩照面较少。但爸爸偶尔也接送。再问他:想要爸爸接送吗?孩子说不要,他想让爸爸多睡会。继续追问:爸爸很少陪伴你,你怨恨他吗?孩子说以前有过,但后来慢慢理解了,因为爸爸从外地来上海打拼事业、养家育儿很是辛苦,爸爸也努力争取和孩子的相处机会,孩子动容地回忆父亲和自己相处的难忘瞬间。

在作文课上,笔者引领学生回忆共同的经历;利用碎片化时间,引导学生回忆私人化的生活的动情处。如家长也能引导孩子说说生活中触动内心的经历,那么初中生的“材源滚滚”就指日可待了。引导学生发现生活的动情点,他们自然有倾诉、表达的欲望。

4.思考现象背后反映的问题

积累了素材以后怎么办?作文不是素材的简单罗列或堆砌,教师要引导初中生思考素材描述的现象的背后反映了什么问题。

比如:独住的奶奶请“我”下载跳广场舞的音乐,“我”拒绝后看到她羡慕别人跳广场舞而深感内疚,最后陪她学跳广场舞。在互动中,认识到晚辈对长辈的关爱缺失,呼吁大家关注留守老人的精神需求。这类素材源自小区生活,却关注到一类群体的共性问题,以小见大,是有深度的素材。

“长期以来,中学生作文素材普遍存在着陈旧化、模式化、抽象化、虚假化、平庸化等不良现象” ,“学生写作缺乏素材,主要不是‘缺乏生活’,而是缺乏激活记忆,进行思维、梳理和转化信息的能力” 。“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教师要引导初中生在生活中发现真实、新颖的写作素材,养成观察生活的习惯,在生活中做个有心人,多积累鲜活的素材:上下学路上,观察街道的变化、行人的神色;周末去菜市场逛逛;遇到有意思的事就记录下来。这样,初中生就不用为“写什么”而苦恼了。

参考文献:

[1] 何更生.作文教学心理学[M].北京:中国科学文化出版社,2003(4)

[2]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1)

[3] 周华章.中学生写作素材的发掘与积累策略探析[J].课程教学研究,2014(1):63

[4] 荣维东.解决学生写作素材缺乏的路径[J].中学语文教学,2017(7):32

猜你喜欢
写作素材积累初中生
“一例多境”培育初中生法治意识
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
学生写作现状和应对策略
浅谈农村小学语文教学中作文素材的积累
小学经典诗文诵读与积累的实践与思考
巧用教材阅读文本,提高学生英语写作能力
镉在旱柳(Salix matsudana Koidz)植株各器官中的积累及对其它营养元素吸收和利用的影响
积累,为学生写作增光添彩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浅谈如何有效地学习初中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