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升小学数学计算教学效率

2021-01-19 15:10:35邹有鹏
数学学习与研究 2021年31期
关键词:计算教学教学策略小学数学

邹有鹏

【摘要】数学计算教学与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紧密相连,学生只有掌握了相应的计算方法,提高计算的准确率与效率,才能够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做到得心应手.在实际数学学习中,教师要注重对计算这一板块的教学,将其当成基础板块引导学生进行学习,不管什么时候都不能够轻视计算教学.为了让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数学计算学习,教师需要让计算教学变得更加灵活多样,使其层次和内容更加丰富多彩,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本文就如何提升小学数学计算教学的效率进行一系列策略的探讨.

【关键词】小学数学;计算教学;教学策略

一、引 言

计算教学是数学教学当中的基础板块,学生只有有良好的计算能力,才能够解决数学学习中的实际问题,教师需要让学生在计算的时候,学会观察式子,做到能够灵活计算,找准切入点,减少计算的量,能够找到最优解,成为一个会学习的人.对此,教师需要优化计算教学的方法,让学生从对结果的重视逐渐转变到对过程的重视,让学生学习正确的计算方法.

二、小学数学计算教学的现状和改进的必要性

想要有效提升小学数学计算教学的效率,教师要明确当下小学数学计算教学当中存在哪些问题以及存在这些问题的原因,并且从中进行反思和总结,明确小学数学计算教学优化的必要性和重要性.首先,在当下小学数学计算教学的过程中,不少计算教学的内容与学生的实际生活联系不够密切,这就导致学生在课堂上所学习的数学知识,无法与其实践生活或者日常生活当中遇到的实例进行联系,教师给学生举出的计算例题较为单调、枯燥,而且没有一定的情景,这样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没有情景带入、与学生实际生活联系不紧密的情况下,学生只会将数学计算学习当作机械的重复.对此,教师一定要改变以题海战术为主的小学计算教学.其次,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对计算教学内容的讲解占据了课堂大部分的时间,讲解与练习的形式也较为单一,一般的小学数学计算课堂由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教师的讲解,第二部分是练习.教师为学生讲解完公式,引导学生推导完公式之后,会直接进行练习,这种讲练分离的方式会极大地阻碍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发展.对此,教师要将讲解与练习合理搭配,在讲解的过程中穿插练习,给予学生一定的表达机会,并且教师还可以从练习的效果当中得到学生最直观的反馈,能够及时发现学生的漏洞,在课堂上解决问题.最后,不少教师在进行小学计算教学的时候,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不到位,不少教师认为,计算教学单纯是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要求学生算得又快又准,但实际上,教师不能够忽略在计算教学当中对学生数学思维的培养,最后一步才会要求学生进行准确、高效的计算,在这之前,学生必须寻找到最优的解决方式,不能够“死算”,需要通过多种多样的方式进行合理的预测,选择合适的计算方法,掌握学习规律.

三、小学数学计算教学的优化策略

(一)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计算兴趣

在进行数学计算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一定要为学生创设具体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科学合理的情境中联系实际生活进行学习.教师在创设情境的时候,一定要结合学生当下的实际生活,这就要求教师在日常生活当中要多与学生进行沟通和交流,询问学生在日常生活当中会接触到的数学现象,并且鼓励学生观察数学知识在生活当中的应用,引导学生有意识地在实际生活当中应用计算教学的内容,以此来提升学生的计算能力.

教师在具体实施计算教学之前,可以与学生进行沟通,在沟通的过程中,教师了解到:在小学阶段的学生或多或少都会帮助家人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比如买水果、做家务等.教师就可以以此为发散点设计相应的计算题目,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例如,教师可以这样说:“今天小明的妈妈交给小明一个特殊的任务,让他去采办年货,小明需要购买在过年的时候吃的水果,妈妈为他开出了需要购买的水果清单:三箱苹果、一箱梨,如果在实际购买过程中商店有优惠,那么,则可以在此基础上灵活地增加相应的苹果和梨.在接收到任务之后,小明认认真真完成了采购,等送货的人将梨和苹果送到家里之后,妈妈询问小明三箱苹果重多少,小明告诉妈妈三箱苹果重45千克,由于梨在做活动,剩下的钱够买三箱梨,因此,小明最终买了三箱苹果和三箱梨.”这时候妈妈再问小明:“三箱梨是多少千克?”已知一箱梨比一箱苹果重5千克,请大家帮小明算一算三箱梨是多少千克.学生先明确解题思路:可以先求出三箱梨比三箱苹果多的重量,然后再加上三箱苹果的重量,最终就是三箱梨的重量.在明确了解题思路之后,学生很快写出了计算的式子:45+5×3=45+15=60(千克),最终回答三箱梨的重量为60千克.

(二)关注解题思路,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在进行计算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学生的学习过程,而不能仅仅只关注学生的学习结果,在关注过程的时候,教师让学生学习科学、正确的方式和方法,形成正确的解题思路,让学生形成较好的数学思维,学生只有进行科学有效的转化之后,才能够得到正确的式子,这样的数学计算才是有效的.此外,在关注解题思路的过程中,教师还需要让学生思考用怎样的算式组合,能够让计算的步骤更加简单.总而言之,学生在思考过程中花费更多的时间,在动笔的时候就能够节省更多的计算精力.

為了让学生的计算能力得到有效的提升,使计算教学过程更加高效,教师可以先为学生进行典例示范,在引导学生学习相应的解题思路和解题方法之后,再给学生具体的例题.例如,教师可以为学生展示这道例题:随着学科主题竞赛活动的到来,学校迎来了一年一度英语、数学双科竞赛,在统计的过程中发现,三年级七班一共有62人,其中有36人参加英语学科竞赛,有28人对数学感兴趣,但最终参加数学学科竞赛的只有25人,同时经过统计发现,一科也没有参加的有4人,双科都参加的一共有多少人?这时,教师需要引导学生进行解题思路的剖析,首先,教师要引导学生明确参加英语竞赛的36人和参加数学竞赛的25人中,一定有参加了两科竞赛的人,所以将英语和数学两科竞赛人数加起来时,就将参加两科竞赛的人算了两遍,然后再加上一科都没有参加的4人,最终减去全班的总人数62,就能够得到最终的结果.学生根据这一思路列出了具体的计算式子:36+25+4-62,然后,教师再让学生对该式子进行细致的观察:先运算36+4得到一个整数40,接下来再进行40+25-62的运算,最终结果为3人,因此,有3人参加了两科竞赛.

(三)建立错题集,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错题集是学生个性化的“制胜法宝”,学生可以从错题集当中总结出自己经常错的知识点和易错的题目,找出自己思维当中的漏洞,实现数学计算能力的突破和提升.学生除了要进行日积月累的训练之外,还要对重点内容进行突破.在计算教学中,重难点内容往往也是学生的盲点与误区,对此,教师需要让学生调整心态,通过建立错题集的方式不断进行巩固和复习,一步一步消灭存在的问题,只有利用错题集对学生的错题类型进行有效的分类,并且有针对性地进行突破之后,才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计算能力.

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倍数问题”的时候,发现不少学生在混合运算的过程中会产生较多的问题,对此,教师也让学生将错题整理在错题集上.例如,有一个题目是这样的:上午6时从汽车站同时发出1路和2路公共汽车,1路车每隔12分钟发一次,2路车每隔18分钟发一次,求下次同时发车时间.

对于这个题目,大多数学生都能够明确12和18的最小公倍数是36,因此,6点加36分就是06:36,下次同时发生的时间是上午06:36,但是,不少学生对于类似问题中复杂一点的题目就会产生运算问题.例如,今年父亲的年龄是41岁,儿子的年龄是14岁,那么在多少年前,父亲的年龄是儿子年龄的10倍呢?这个时候,学生就是要在错题当中进行整理,有的学生重新梳理了相关的知识点,有的学生在笔记当中写道:首先,我可以将父子的年龄差用(41-14)表示,当父亲的年龄是儿子年龄10倍的时候,这个年龄差就是儿子年龄的(10-1)倍,父亲的年龄是儿子年龄的 10倍.又知道今年儿子满14岁,这时候教师可引导学生写出算式(41-14)÷(10-1)=3(岁) ,最终得到式子14-3=11(年),也就是说,11年前爸爸的年龄是儿子年龄的10倍.

(四)培养计算习惯,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学生计算能力的提升是一个长久的过程,教师需要让学生尽早养成良好的计算习惯,能够清晰整洁地写出计算过程,在每一步都明确解题思路.在养成良好的解题习惯之后,学生才能够形成无意识的解答,当这种无意识成为学生数学学习的一部分之后,学生就能够在计算的过程中,最大限度地降低错误发生的可能性.对此,教师要在日常教学和训练过程中,注重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让学生养成每天计算和书写工整的好习惯,以此来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以摸球计算这类题目为例:盒子里面有若干个球,白球和黑球的数量相同,参与者每次会在无法预知的情况下拿出5个白球和8个黑球,在取了若干次之后,黑球已经没有了,而白球还剩12个,问:白球还剩12个时,一共取了几次?盒子里面一共有多少个球?这个时候教师就必须让学生在书写的过程中,先理清解题思路,然后分步骤进行算式的列举.教师发现,有的学生喜欢一口气写出所有的步骤,并把所有的计算过程都糅合在一个式子中,当学生的计算能力较差时,就容易产生错误.对此,教师一定要让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该分步骤书写的时候,就严格按照教师的要求进行书写,最终教师引导学生以以下式子的书写方式进行清晰的表达:12÷(8-5)=4(次),8×4+5×4+12=64(个)或8×4×2=64(个).教师要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解题习惯,并且在解题完成之后还要养成作答的好习惯.

(五)组织小组合作学习,促进学生计算能力发展

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能够促进学生共同提升的学习方式,学生不仅仅能够在小组合作学习当中锻炼自身的计算能力,还能够通过学习他人的计算思路和方法实现自我提升.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来促进学生计算能力的发展,实现数学计算教学效率的提升.

首先,教师要合理地划分学习小组,保证学生能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获得提升自我的机会和空间.由此可见,教师在组建学习小组时需要考虑到不同水平学生之间的组合关系,通过将不同水平学生组建在同一小组内的方式促进学生的共同学习和发展.教师需要按照“小组内部异质,小组之间同质”的原则进行小组划分,以此保证学生能够获得充足的自我发展空间.其次,教师要引导同一小组内部学生之间互相帮助,共同提升.在进行计算时,学习能力强、计算速度快的学生应当主动帮助学习能力较差的学生,传授解题方法和技巧,进而保证整个小组的学习效率.

(六)加强数学运算练习,提升学生的计算正确率

计算能力的提升必定离不开大量的数学运算练习,学生只有通过练习,才能够达到熟能生巧的效果,才能够真正提升数学运算能力和计算水平.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对学生运算练习的引导,通过给学生布置与学生能力水平相当且能够提升学生计算能力的练习题的方式来助力学生运算能力的发展.

首先,教师要了解学生的学习特点和水平,结合学生的学习特点和当下的水平设置练习题,在保证学生能够完成练习的前提下,促进学生能力的发展.例如,学困生应当以基础知识计算为主,学优生应当注重计算能力的拔高训练.其次,教师要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进行计算练习.例如,教师可以通过设置基础计算题、应用题、综合题等多种题型来锻炼学生的计算能力,从多角度来促进学生计算能力的发展和提升.除此之外,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对计算题目进行检验和反思,通过反思过程来引导学生梳理计算思路,寻找自己在解题过程中的问题,实现自我提升和發展,促进数学核心素养的养成.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小学数学计算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不能够急于求成,学生能力的提升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教师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学生只有形成了良好的数学思维,才能够细心观察和总结计算学习的方法,提升计算学习的效率,真正做学习的主人,成为一个会学习的人.

【参考文献】

[1]陈志文.浅谈如何提高小学数学计算教学效率[J].新教育时代(学生版),2017(031):56.

[2]倪百金,毛层峰,陈萍花.浅谈如何开展有效的小学数学计算教学[J].小学生(教学实践),2018(2):54.

[3]王奕丽.灵活简算,提高效率:谈小学数学课堂的简便计算[J].数学学习与研究(教研版),2014(24):56.

[4]周乔龙.剖析小学数学简便计算错误成因,提高学生运算效率[J].新课程:小学,2010(11):106-107.

[5]徐丽.小学数学计算教学低效归因分析及破解策略[J].赤子,2018(036):92.

猜你喜欢
计算教学教学策略小学数学
低年级写话教学策略
谈以生为本的群文阅读教学策略
甘肃教育(2020年14期)2020-09-11 07:58:08
写话教学策略初探
甘肃教育(2020年4期)2020-09-11 07:42:16
浅谈复习课的有效教学策略
甘肃教育(2020年22期)2020-04-13 08:11:14
小学计算教学的有效性分析
新一代(2016年17期)2016-12-22 12:47:40
小学数学计算教学中应怎样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
亚太教育(2016年35期)2016-12-21 20:26:09
小学数学计算教学的思考
亚太教育(2016年33期)2016-12-19 02:11:00
让计算教学不再枯燥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成才之路(2016年26期)2016-10-08 11:22:10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成才之路(2016年26期)2016-10-08 11:18: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