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山虎
摘 要:近年来,国家高度重视学校美育工作,全国各地的舞蹈教育从理念、内容到手段,都在不断地创新和发展中,且艺术素质教育已成为美育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基于此,民族舞蹈作为美育课程之一,在小学民族舞蹈中挖掘美育元素,用审美装裹小学民族舞蹈课程并且在民族舞蹈课程中扎根,让小学生在民族舞蹈学习中培养审美素养。
关键词:美育;民族舞;小学生;舞蹈课;课堂构建
引言:著名民族舞蹈家金星说:“很小的时候,我就梦想着可以登上舞台,不管是跳舞、唱歌、还是表演。当幕布拉开,灯光打在我的身上,我爱死了那种无法言说的体验。”学习民族舞蹈是一个系统性过程,绝不是一朝一夕可以练就的,而是需要长期坚持和反复的结果。因此,美育视野下的小学民族舞蹈课堂,以此来实现加强美育、丰富教学内容、提升学生素质、了解传统文化、传承民族精神等工作,开展极富民族个性和文化特色的舞蹈教育。通过民族舞蹈教学打开审美窗口,并且透过民族舞蹈塑造良好身形姿态、提升气质、充实内心世界等,从而全面提升小学民族舞蹈审美与人文素养的美育成果。
一、开发特色化民族舞蹈
美育教育是形成民族性格、提升民族自信的基础,也是国家推行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此,从民族舞蹈角度分析,民族舞蹈基于民族特色文化基础上形成,其舞蹈动作、舞蹈服饰等均具有民族内涵,也是适宜挖掘美育元素的内容。例如,民族舞蹈反映了各民族的精神面貌、习俗和人文、自然生态,不仅能够带来美的享受,更展示了各民族独特的文化,如《采茶》《摆出一个春天》等,都是极富民族文化特色的舞蹈[1]。因此,课堂上,教师可让学生们初步认识了民族舞蹈作品的背景及动作的难易度,再集中进行指导并练习。期间,教师运用专业的教学手段逐步推进,让学生在舞蹈练习中领悟民族舞动作要领,并且根据舞蹈动作姿态与柔和动作进行审美赏析。同时,教师可根据学生的个人舞蹈能力制定不同的舞蹈动作,让他们快速理解动作要领,在具体进行舞蹈练习时,需要学生面部表情与舞感动律的和谐统一,能够在舞蹈中通过动作去领略民族文化精神与民族舞的特色美学元素,从而能够在民族舞蹈课程中培养自我的独特审美视野。
二、数字化驱动小学民族舞蹈课堂
随着时代的发展、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舞蹈教材设置理念应主动跟进科技的发展,从而使得舞蹈“教”与“学”的全过程更快捷、简单、方便、高效。为此,如何应用数字化驱动小学民族舞蹈美育课堂?让学生能够在民族舞蹈中感受其中的美育元素,并且培养学生的审美视野?具体来说,借助数字化应用,教师在编排与讲解民族舞蹈上,可以借助数字化多媒体、互联网等信息技术,分别从民族舞蹈动作、舞蹈训練、舞蹈文化上进行详细阐述,从而提高民族舞蹈课程的质量[2]。再者,使用数字化信息解析民族舞蹈过程中,由于信息化教学便于融合更多图像化内容,更便于让学生可以模仿,并且将其学习过程建立在模仿优美的神态、舞蹈动作、舞者神态上。由此,其民族舞蹈学习过程更加富于丰富立体视觉观感,能够激活孩子内心天真烂漫、活泼好动的美好心灵,从而可以在孩子们模仿中进一步巧妙编排舞蹈,将民族舞蹈模仿与学习建立在美感培养之上,才能够体现美育视野下民族舞蹈独具的审美培养价值。
三、因材施教开发本土化民族舞蹈课程
小学生性格最具活泼与乐观,其动作模仿与学习领悟能力也很强。因此,根据小学生性格特点,可挖掘本土民族文化开发本土化的民族舞蹈课程。尤其是地处少数民族地区,本土民族文化本身就是一本“活教材”,学生们长期浸润其中,无论是内心成长还是性格特点,都会具有本土化民族特色。所以深入挖掘本土化民族特色并将其编排成舞蹈,在活用本土文化上编排更具通俗性、趣味性、文化性、民族性的舞蹈[3]。具体而言,通过挖掘本土化特色编排民族舞蹈,首先是建立在学生对本土文化有一定的了解,这样才能更加便于学生在学习与练习中深入其中,能够领略其舞蹈动作的精神内涵与动作优美价值,也才能在练习中感受到建立在本土文化上的民族舞蹈美感精神以及民族情感。如此一来,审美视野下的小学民族舞蹈,其美育与文化源泉取之于当本土用之于本土,通过开发出最适宜小学生模仿与学习的民族舞蹈,进而汇聚独具特色的本土化元素,使得学生在练习中感悟其中的内在文化意蕴,文化精神等,进一步形成强烈的民族文化认同感。进一步,通过培养学生解读文化能力,也能够培养学生热爱多元化文化的意识,通过自我的审美视野去审视其他多种民族舞蹈文化,从而乐于并愿意参与民族文化传承。
综上所述,美育视野下的小学民族舞蹈课程,通过深入挖掘民族文化中的美育元素,将民族文化、地域特色同传统音乐和舞蹈相融合,并且进行创新编排,让小朋友们深入领略其中的独特美感,同时在感受美的过程中能够对民族文化有更深的认识,以此为基础建立自身独特的审美视野,不断通过民族舞蹈培养审美意识。
参考文献:
[1]盛晓晶.“互联网+”在小学舞蹈鉴赏课中的作用探析[J].中小学数字化教学,2018(06):47-48.
[2]赵新哲.民族民间舞蹈融入小学教学中的意义[J].当代音乐,2018(07):123-124.
[3]王若琳.吉林省民族小学舞蹈教育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