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作文需动“真格的”

2021-01-18 19:21刘飞
民族文汇 2021年3期
关键词:于勒好作文趣事

刘飞

著名语文教育家叶圣陶先生一直倡导语文教师下水作文,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基也特别强调教师下水写作。教师下水和学生一起作文,这的确是作文教学过程中值得重视、值得研究的做法。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开展,“下水作文”成为语文教学界的流行语。

农村中学教师常常发出感叹,“作文真难教:“批改作文太累了!“究其原因,并非完全怪学生。诚然,农村孩子受客观环境的影响,见识少,阅读面窄,眼界不开阔,文化底蕴浅,但与教师也不无关系,我们习惯高高在上,随便点拨几句就让学生开始写,没有真正“下水”,去体验其中的艰辛。学生们都在水面胡乱扑腾,老师只在岸上指手画脚,所以很多学生找不到诀窍。后来亲自“下水”写作,分层辅导学生,让不同特点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写法上有模本可仿。与平常从学生的作文中找范文来讲评相比,除了范文和辅导更有针对性之外,学生的兴趣和主动性明显高于平时。

比如,我在教完《童趣》后,布置了一篇学生们在小学就写了无数次的作文《童年趣事》,结果收上来一看, 全班绝大多数学生都是写的曾经背过的内容,如嘴馋把手当成包子咬了一口,趁邻居不在家偷苹果梨,买盐时掉到地下弄脏后用水搓啦,把肥皂洗没了..针对这种现状,我“下水”写了一篇《往事悠悠》(后来此文在《语文报》上发表),把我的童年趣事读给学生听,然后再让他们重写、严禁抄袭,必须写自己真实的经历。结果好作文很多,有的写小时候把狗当马骑被咬伤的趣事;有的写夏天给母鸡洗澡的窘迫:有的写和小伙伴玩打针游戏的可笑.....

学了短篇小说《我的叔叔于勒》后,我让学生写了《“于勒叔叔”的故事》,要求充分发挥想象、改写原文结尾,如果事情真像于勒第二封信所说的那样,于勒发财回到了哈佛尔,会发生什么呢?结果不少学生写得空洞无物,缺乏具体生动的描写,只是干巴巴的叙述。我针对这些情况作了一篇改写,在讲评时还逐段朗读、讲解,详细介绍自己是怎样考虑于勒、菲利浦夫妇等人的思想感情的,又是怎样描写他们的外貌、语言、动作的,并选择一段学生习作中空洞的叙述两相对照。全班同学大为活跃,气氛热烈。课后许多学生又写了第二次,效果很好。

在七年级上学期的一次考试中,学生们遇到了这样一个作文题:以“家”为话题。结果全班都写成《我的爸爸妈妈》了,明显偏题了。于是我又一次“下水”,以一个留守生的口吻写了一篇记叙文《我想有个家》,文中用大段的排比句渲染了家的温暖,表达我内心的强烈渴望。学生們深受启发,都重新构思。一女生写的题目是《何处是我家》,以舟曲灾区孩子的口吻来写,用歌词“何处是我家”来开头,结尾用“灾民安置点就是我的家"来回答和呼应。不仅紧扣社会热点而且结构严谨、情感真挚、文采飞扬。

2009年下半年开始,我国西南五省遭遇了严重干旱。水库干涸,人畜饮水困难。我要求学生以“水”为话题写一篇作文。其中一个错别字成堆的差生,用想象手法写了一篇《人类,俺老孙真的无能为力》,念给学生听之后,引起强烈反响。我将此文发给哈尔滨的一-家杂志社,很快就发表在《初中生优秀作文》上。评讲那次作文时,我特地当着所有学生面郑重地将稿费和样刊递给他,他激动得情不能自已。其他学生也都用羡慕的眼光注视着他,纷纷表示今后要用自己最大的能力写好作文。

我认为语文教师下水是一-桩很有意义的事情,可收到事半功倍之效。正如刘国正先生所说:“你要教会学生写文章,自己要先乐于和善于写文章,教起来才能左右逢源。我经常“下水”,与学生同写作文,共尝甘苦,及时交流写作得失,并借助网络,将“下水文”放到空间与学生共享。学生们随时监督我,我们互相激励。一篇篇美文流诸笔端,教学相长。何乐而不为呢?

猜你喜欢
于勒好作文趣事
《我的叔叔于勒》教学设计
我的叔叔于勒(缩写)
独抒真意始为佳
好作文是“看”出来的
春天的趣事之狼狈逃窜
别人的玩具,我可不管(一)
好作文首先要好看
街头趣事还真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