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彬
摘 要:“安全地进行体育学习”不仅是《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1版)》的目标之一,也是体育教学顺利进行的保证。常规的教学安全在学校领导及广大教师的重视、预防下日益减少,然而一些“非典型”安全事故的发生不仅难于预测,而且也是目前造成“家校”间纠纷的主要根源之一。本文结合自身及身边发生的几例“非典型”安全事故,反思其成因,提供对策和借鉴。
关键词:体育教学;安全事故;成因;对策
在學校及广大教师的重视下,常规的教学安全事故虽然说越来越少,但一些“非典型”的安全事故造成的“学校、家长、教师”间纠纷却越来越多。如何减少“非典型”安全事故的发生,已成为目前学校体育工作的重中之重。
一、“非典型”事故成因及案例回放
在体育课上,“典型”安全事故都能够引起教师的高度重视,发生率也在逐渐减少,而“非典型”安全事故往往不可预料或因教师忽略某些特殊因素引起。
(一)、简单的经验判断
不管是青年教师还是中老年教师在体育教学中都不能只凭经验来估测安全事故的发生与处理。
案例一:教学内容:50米测试。测试前已经向学生强调过要跑在自己的跑道里,要跑成直线,但仍有两位女生手臂因不规范的横向摆动超越了分界线,撞到了一起,两位同学在跑道上严重擦伤,但能自主站起,老师认为只是擦伤而已。在校医务室简单处理好后,两位学生回到教室继续上课,其中一位女生在上课的过程中感觉异样,在班主任的陪同下到医院,一检查竟然是脾脏破裂,医生说如果再晚来几个小时可能就有生命危险。
成因分析:虽然规定了学生跑直线,但可能会发生跑偏现象;学生在临近终点为了比拼用尽全力,发生的碰撞应该是很激烈的,虽然学生能自主站起,但有些隐形的伤情可能是看不出来的,切不可只凭经验判断。最好的办法是先交校医处理,并及时与班主任取得联系,后期跟踪观察,必要时及时送医院检查。
(二)、危险预知情况考虑不全
对于高难度或高危险度的体育运动项目,教师更要考虑周到。排除一切可能发生的安全事故加强保护与帮助,做到万无一失。
案例二:教学内容:“人背人”素质练习。这是前年发生在我校的一个案例,初三学生下午进行体育锻炼,在身体素质“人背人”的练习过程中,两组的学生发生了碰撞,造成被背的学生盆骨骨折。
成因分析:“人背人”素质练习本身具有一定的危险性,在练习前教师也强调了安全,进行了合理的分组,但在练习过程中学生相互竞争比谁背得快,在高速跑动中很容易造成背人的学生下肢支撑不稳,并且每组出发间隔时间太短,组与组的学生也容易发生碰撞造成危险,因此对此类项目产生的可能“纯属意外”的危险预知还应充分考虑。
(三)、教学组织严谨性欠缺
在学生分组练习照顾不到位时,教师在课前不仅要有严谨的科学安排,还要有具体的安全提示,否者也可能导致安全的失控。
案例三:教学内容:200米跑。这是上学期发生在我校的一个案例,教师将全班学生(初一年级)分成男女各两个组,每组学生人数10人左右,然后逐组练习200米跑,我校运动场为8根跑道,其中一组男生在跑的前半程中后面的一个男生将前面一个男生撞倒,前面这个男生倒地手腕先接触地面,造成腕骨骨折。
成因分析:虽然跑前教师特别提醒学生出发时速度不要太快,合理分配体力等,教师也考虑到初一学生个头相对较小,200米跑的速度也不算太快,于是将学生分为10人左右一组。但毕竟只有8根跑道,10人同时出发跑,学生为了表现自己的能力(尤其是男生)往往出发就冲刺跑,由于跑道相对较窄,学生跑速较快就很容易发生碰撞,造成不必要的伤害事故,这都反映了教学组织的严谨性不足。
(四)、学情定位欠深入
案例四:教学内容:双杠支撑摆动。一名学生(学困生)刚上去轻微地摆动了几下,就感觉肩膀疼,到医院以检查就是锁骨骨折。
成因分析:日益繁重的文化学习压力、日益发达的电子科技造就了不少“书呆子、电子游戏宅男、宅女”,所以,看似很简单的一个支撑摆动就造成骨裂似乎也就见怪不怪了。所以在教学前我们应该深入分析新生活时代的学情,采取循序渐进的练习手段。
二、对策与建议
几点对策:首先,社会、学校、应该正视体育课意外伤害事故,即应该承认意外事故的偶然性和不可预测性。其次,在体育教学中,教师必须有高度的责任感和预防事故的敏感性,有细致的工作作风,加强课堂安全管理,增强体育课安全意识,有正确的教学手段,合理的教学组织,有有效防范和处理体育教学中意外伤害事故的办法措施。不要因为伤害事故,随意取消个别危险性较大的体育项目,这对全面发展学生的身体健康不利。另外,学校也要采取必要的防范措施并加强管理,分清责任,给体育教师释压。警钟长鸣、细心周到,把体育教学安全事故消灭在萌芽状态,让我们的学校体育蒸蒸日上,使学生的健康水平日益增强,是全社会共同的心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