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浩
【摘要】初中道德与法治课中,教师要能在思想上注重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这需要教师不能以灌输知识为主,而是要拥有教育的智慧,利用自身的专业引领。在尊重初中学生的身心特点的基础之上,设计出让学生具有丰富体验的教学活动,实现教学中的价值引领。这样教师才也才能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认识。
【关键词】初中道德与法治;以生为本;教学实践;策略探究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中,教师要能在思想上注重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这不仅需要教师不能以灌输知识为主,而是要拥有教育的智慧,利用自身的专业引领,在尊重初中学生的身心特点的基础之上开展教育教学活动。教师的专业素养以及对教材的理解直接决定了学生的理解水平,道德与法治课的引领是学生知识内化为自己行为的一个过程,教师要能不断地将自己的课堂教学思考写成文字。
一、道德与法治教学的现状
传统道德与法治课堂更注重教师的讲授,而忽略了学生的体验与参与;更多的时候是对学生进行理论的灌输,缺乏与实际的结合;往往会预设很多的教学目标,课堂随机生成的内容较少;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参与度较高,表现较为积极,学困生参与度较低。教师更多的是为了在规定的教学时间内完成教学任务,并没有把学生的利益放在第一位,尤其是没有满足学生的精神需求,学生成为课堂学习的道具。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逐步深入,教师要想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就要能从学生的切身利益出发,站在学生的角度去发现问题,去解决问题。如果教师每节课都能坚持做到,那么课堂改革自然能真正落到实处。教师要能在深入研读教材的基础之上,结合学生心理发展特点,找准教学的切入点,真正体现了道德与法治课的人文性、实践性、综合性特点。教师还要能准确把握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以学生的视角来精心设计课堂教学的程序和步骤。帮助学生把握知识体系,理解学科专业知识,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潜移默化地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教师应树立“教材是范例”的崭新教材观,把教材看作是引导学生认知发展、生活学习、人格建构的一种范例;树立新的学生观、新的学习观,因为不同地域、不同年龄的学生知识面、身体状况各不相同,教师应充分理解和掌握学生这一规律,采用多种教学方法;树立角色定位观,以一种开放的心态,在讨论教学观摩角色扮演过程中,分享经验共同成长。
二、始终贯彻以生为本理念
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很容易陷入这样一种误区,就是单纯地认为只要把教材上的知识点讲全讲清楚,就是完成了一堂课的教学内容,但是却忽略了学生到底掌握了多少,而且忽略了道德与法治课堂一个很重要的任务——德育。教师只有让每个学生能在课堂上有所得,这样的课堂才是真正有价值的。但是对于教师而言,不仅要让学生有所得,而且要尽量多得。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能始终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梳理教材、进行教学设计、进行课堂教学、课后反馈等教学环节都要围绕这一原则。教师在梳理教材的时候,要知道自己想让学生学到什么;在进行教学设计的时候,要想怎样的思路是最契合学生的,能够让学生最好理解;在进行课堂教学时,要想怎样的教学方式可以让学生最大度地参与进来,怎样的评价才能很好地引导学生;课后还要能注意学生的反馈,及时地对自己的教学进行调整,不断地改善自己的课堂教学。
比如,由于学生的年级不同,他们的认知能力、学习与接受能力也是各不相同的。教师要能针对不同年级学生具体的认知水平、兴趣爱好、学习习惯等来设计课堂。课堂环节设计要能由学生生活入手,循序渐进地升华,引导学生掌握知识的核心内涵。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年级段的提升,他们阅读理解水平慢慢提高。此时,教师要能给予学生一定自主学习的时间与更多展示机会,这与高中道德与法治课一脉相承。因此,在核心素养教育下课堂对教师能力要求越来越高,要求教师备课更为重要的是备学生,再根据学生课堂表现来生成,实现三维学习目标。
同时,教师要想真正站在学生角度,就必须要懂得换位思考。在现实教学中,可能有的教师认为学生只要按部就班地跟着教师学习,就能够将道德与法治知识学得扎实,学得透彻,为什么学生会觉得道德与法治课是最难学的科目,这正是由于教师未能真正了解学生。初中生其实没有社会阅历,没有知识储备,没有成人的思维方式,对于干涩难懂的道德与法治提纲确实难以理解。在实际教学中,笔者发现学生往往最喜欢这些可爱到幼稚的东西,会瞬间引爆课堂气氛,反而会更容易完成教学任务。教师不能总是从自己的角度去思考,应该放低心态,站到学生的中间去,把自己当成学生。这也是我们追求的新型的师生关系,教学相长。
因此,教师要能注重备课,能够根据学生实际情况进行教学活动设计,实现学习预设目标,实现课堂的生成。作为初中教师,就必须能够对初中学生身心发展规律有正确的认识,始终贯彻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真正在学生角度去备课。同时,教师在教育教学中需要始终关注学生视角和学生最近发展区。学生视角看问题,现在学生处于社会迅速发展时代,接触社会、感受社会、体验社会的途径非常广泛。教师就必须要想清楚学生角度,需要蹲下身子,倾听学生内心的真实想法。和学生成为真正的朋友,了解学生对许多问题的看法和见解。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是学生可能发展的水平,作为教师需要凝心在此,为学生设计具备稍高一点难度的问题,从学科特点来说,要能设计一些带给学生深度体验的问题,激发他们思考自我成长与他人、社會、国家的关系,进而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三、实现教学中的价值引领
教师要能着重对初中学生进行情感、态度、价值观指导,实现对学生的价值引领。没有智慧的价值引领是一种伤害,价值引领不是选择适合的学生,而是选择适合学生的方式和手段,价值引领的本质,不是成绩重要的重要性,而是教育的本质需要教师的智慧,也就是教师用自己的智慧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望,从而唤醒初中生对学习生活的热爱。
比如,我国宪法规定,国家倡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能实现对初中学生进行价值引领,落实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授。教师要能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中华传统美德的引导,让这些优秀传统文化和传统美德根植于学生内心,成为学生的文化基因。并能引导学生注重历史的学习,以史明鉴,认清我国现在的新时代的历史定位,认清自身肩负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同时,教师要能以身边热点案例为情境载体,引导学生进行分析,从而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是非观。
作为道德与法治教师,教师要“以身示范”,能够端正自身的态度,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让学生在与自己的交往交流中,感受到自己坚定正确的”三观“。还要善于发现学校生活中的好人好事引入教学教育,让学生在与同伴的交往交流中“见贤思齐”。教师要善于做学生的良师益友,从教学实践中,从学生的身上渠发现教育的真谛。在新教育理念倡导下,为了实现价值引领促进学生成长,教师要主动学习,自我反思,主动提高,只有教师自身不断的吸收,不断的成长,才有基础有可能实现学生的不断成长。同时,教师还要能善于关注发展中的学生。互联网时代下,当今学生接受的知识量大,但却良莠不齐。教师只有关注学生的生活与学生的发展,充分地了解学生的所思所想,才可能真正的了解学生,用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在潜移默化中实现正确价值观的传输和引领。再通过精研教材,将教材理论与生活实际相联系,巧妙设置情境与环节,才能保证这样的价值引领真正的有效,真正的能促进学生发展。
四、注重生活化教学的探究
现实生活是最好的教育,教师要能尝试着从学生的角度去举例子、去总结等,更多的把问题生活化,简单化。这样教学才能贴近学生贴近生活,让难以理解的理论知识变身为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教师将生活实例入课堂要讨论、争辩,并能够及时澄清学生思想上的疑惑,守好道德与法治阵地。
在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设计适合学生的活动,比如“辩论会、模拟法庭、角色扮演、合作探究活动、情绪成语接龙比赛、课本情景剧、诗歌朗诵、宣誓活动”等,不仅充分地调动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让学生在参与活动感知知识,并学会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现实生活问题。更让学生在活动中训练自身的思维能力、表达能力、辨析能力等,实现知识与能力的和谐发展,理论与实践有机统一。教师可以利用辩论会的形式对学生进行价值引领。通过正反角度的思考与辩论,能够帮助学生全面认知问题的本质。比如,可以就“网络话题”可以设计“网络交友利与弊”大讨论活动,学生结合生活经历畅谈网络交友的经历,从中感知网络交友利弊,从而引导理性、谨慎结交网友,理性参与网络生活。加因为辩论的灵活形式,不仅能有效地锻炼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反应水平和应变能力,还有利于实现了全方位素养的培育。在辩论结束之后,教师要能根据学生的具体表现进行总结和提升,能在学生已有观点基础之上,提出对于问题的分析的新角度、新思维,帮助学生全面、多角度认知。
教师还要能根据具体的校情以及学生的学情,以初中生在生活中的真实困惑为突破口,注重师生双向的交流与互动,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将“讲授道理”转变为“探究与体验”,教师发挥指导作用,引导初中生的行为。比如,在教学《依法履行义务》时,教师可以设计“学法懂法,我来说”的环节,让学生分组討论,并结合有关的法律规定来说一说。学生积极准备,积极发言,参与度很高,促进了师生双向的交流与互动。将“讲授道理”转变为“探究与学习体验”的活动,收效很好。
总而言之,教师要能意识到学生才是课堂的主体,学习的主体,获得主体,实践的主体,着眼于学生未来的长远发展。通过自己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展示出对学生的尊重,体现自身内在的修养和气质。教师还要能加强与班主任、学校、家长的密切联系和相互配合,共同引导学生的价值取向。积极努力地做一名活学、乐教、民主平等的教师,多以兴趣和生活引起学生的思想共鸣。并能注重自身专业素质的学习和培养,养成终身学习的品质。
参考文献:
[1]李梦茵.试论初中《道德与法治》生活化课堂教学策略[J].考试周刊,2019年38期.
[2]汪海澜.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策略的分析——以心理教育的渗透为例[J].文科爱好者(教育教学),2019年04期.
[3]姚同晶.优化课堂教学策略,提高教学效率——浅谈初中道德与法治如何激发学生的主动性[J].中华辞赋,2019年02期.
[4]孙小娟.浅析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策略研究[J].中华少年,2019年13期.
[5]陈默.初中道德与法治高效课堂教学策略研究[J].教学与研究,2018年08期.
[6]戴景仁.大数据背景下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策略研究[J].试题与研究,2019年1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