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繁伊南
摘要:在如今的高中历史教学中,教师所要教授给学生的远不止是对历史上的重大事件的了解,还要让学生在学习历史的同时产生自己的感悟,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本文主要论述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教师如何弘扬爱国主义精神,提升学生个人的思想道德素质,实现对个人核心素养的培育。
关键词:高中历史;爱国主义精神;教学策略
引言:
历史不仅仅是时间机械化的堆积。在无穷无尽的岁月中,我国孕育出了几千年绵延不息的灿烂文明,其中蕴含着前人先辈留下来的无数宝藏。我们不难发现,爱国主义贯穿了我国的思想发展,在历史进程中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故而教师在进行历史教学时,绝对绕不开、也不应该绕开对爱国主义的弘扬。通过教授爱国主义的相关知识,学生能够对我国的历史发展产生更加清晰的认识,并对相应的历史事件产生感同身受之情,在潜移默化中帮助学生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提升学生的历史素养,弘扬爱国主义精神,能够让学生对祖国和民族产生深沉的热爱之情,使学生的人格得到更加完善的发展。
一、将高中历史教学内容结合诗词,弘扬爱国主义精神
历史是一个完整的体系,想要学好历史,就绕不开对史料进行解读和分析。在语文课上,学生往往需要在教师的引导下对文言课文的含义进行正确解读,并通过背诵的方式,将其中的思想和情感烙入自己的脑海,使之成为自我思想的一部分。而高中历史的教学同样可以借助这一点,教师在进行备课时,可以先通读教材,将本堂课所要讲授的知识内容进行重点标注,并利用互联网技术寻找相关的史料,最好可以使用诗词的形式,在展现本堂课学习内容的同时,还要对弘扬爱国主义精神起到一定作用。通过跨学科交融授课,学生不仅能在语文和历史之间建立起联系,还能对这两门科目产生学习的兴趣,并在课后主动寻找相关诗词进行阅读。我国的诗歌发展具有悠久的历史,其中有很多表现爱国主义的经典名篇,教师也可以将所有相关诗词按照朝代或其他分类标准进行分类,然后找出诗歌中所描述的历史事件,在讲到对应的历史事件时,教师就可以用搜集到的古诗词作为佐证,一方面能够以艺术的形式使学生对相关历史产生新的理解和感受,另一方面还能丰富学生的古诗词阅历。例如在学习楚汉战争时,教师可以把李清照的《夏日绝句》作为教学的重要参考,其中有一句“至今思项羽,不敢过江东”,所说的正是垓下之战时,项羽弹尽粮绝,四面楚歌,最终乌江自刎而死的事件。同一类的诗歌,还有唐代杜牧的《题乌江亭》,其中的两句,“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正是诗人对这一历史事件提出的新的见解。两首诗歌的主人都是生活在不那么太平的年岁。在思考曾经的楚汉战争时,他们所想的未必不是自己所处的时代,其中蕴含的家国情怀显而易见。教师通过将这两首古诗放在一起对比,不仅能够唤醒学生对于自己国家的关怀,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同时还能让学生进行思考,当年的楚汉战争,如果项羽没有选择自杀,那么历史是否能被改变?这一问题本就没有确定的答案,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就该问题展开讨论,说一说自己的想法和依据。通过对历史事件进行广泛的讨论,学生的思辨能力能被充分启发,从而学会用辩证的方法看待问题,在爱国主义方面也就不再只有一腔热血,而是在爱国的同时,同时思考怎样才能让自己的国家变得更好。
二、利用游戏教学过程,弘扬爱国主义精神
高中学生需要面临关乎人生的高考,其学习压力可想而知。很多教师在对学生进行管控时,往往对学生的一切娱乐手段采取拒绝措施,然而这样很可能会起到反作用。学生对于游戏带有天然的偏爱,教师在进行历史教学时,不妨利用学生的这一特点,将游戏教学引入历史课堂,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在轻松的心境中完成历史知识的学习,同时也能被游戏中的情感所感染,对爱国主义拥有更深切的体会。比如在学习近代史时,教师可以将游戏《隐形的守护者》作为教学素材,在课堂上为学生进行演示。在游戏中,从这位角色人生经历中,教师可以对其中卷入的不同事件做从历史角度出发的解讀,帮助学生了解隐藏在游戏之后的历史知识。主人公和其他角色的经历实际上是近代史上无数文人志士经历的缩影,游戏角色扮演的方式能够让学生能够切身体会先辈们面对困难时的决绝和顽强拼搏的意志,从而形成更加深沉的爱国情怀。通过游戏丰富教学内容,不仅会让学生轻松学习到相关历史知识,教师也能更好地在历史教学中对爱国主义进行弘扬。
结语:
综上所述,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教师要在对学生进行知识传授的同时,弘扬爱国精神,完善学生的品格,使学生成为一个真正对社会有用的人。教师可以借助古诗词中的爱国精神影响学生,也可以利用游戏教学带给学生更加身临其境的感受。培育学生的爱国情怀,就是培育祖国的未来。
参考文献:
[1] 陈超.试论如何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弘扬传统文化[J].新课程·中旬,2016,(8):20-20.
[2] 卜延奎.试论如何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弘扬传统文化[J].新课程·下旬,2018,(7):2.
[3] 李德菊. 试论新课改背景下的高中历史爱国主义教育[J]. 中外交流,2017(11):46-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