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新形势下大学生爱国主义精神的培养

2017-03-01 23:44高玉强马媛
未来英才 2016年23期
关键词:爱国主义精神培养途径内涵

高玉强+马媛

摘要:爱国主义是大学生学习和未来工作的重要指导思想,是其产生社会责任感和成为对国家有用的人的关键因素,在新形势下,爱国主义教育显得尤为重要, 笔者从爱国主义内涵,爱国主义教育的理念以及大学生爱国精神培养路径等方面提出了自己见解,旨在能提高大学生爱国热情,民族精神,对高校学生管理工作有所裨益。

关键词:爱国主义精神;内涵;理念;培养途径

在实现中国民族伟大复兴梦的时代背景和践行社会助于核心价值观的时代要求下,对大学生这一群体的爱国主义精神培养显得尤为重要,这是一项长期重要的基础工程,战略工程。

第一,当前形势下爱国主义的内涵。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个人层面的内容。爱国主义,是对祖国的朴实情感,是对自身利益和国家利益关系的自觉认知,是立志为国家利益奋斗的坚定信念。

在当前的形势下,大学生爱国主义的体现,首先是对祖国,对中华民族,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是无比的忠诚和发自内心的热爱。其次是立足本职,努力增长才干,将个人的目标与祖国的需要结合起来,积极投身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实践中。

第二,树立科学的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理念。树立科学的教育理念是爱国主义教育取得时效性的前提。大学生爱国主义的培养,必须遵循教育实践活动和时代发展的规律,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首先,理论教育与社会实践相结合。要培养大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离不开对理论灌输的内化和对行为实践的强化,思想和行为和密切相关的,思想引领行为,行为又会反作用于思想。因此,思想的教育和实践的参与都不可少。除了利用好高校的两课课堂,辅导员的主题教育外,积极开展各种社会实践活动,对于大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培养尤为重要。

其次,情感教育与理性教育相结合。爱国情感是爱国主义形成的基础,理性爱国是爱国情感由低级向高级发展的必然要求。一方面,作为人需要情感体验,在爱国主义教育的过程中以情感人,另一方面,爱国还要求理性。理性包括认知的理性和行为的理性。真正的爱国,在于对爱国主义内涵的理性思考,在于行为上的恰当表达。

第三,探索大学生爱国主义精神的培养途径。对大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和培养,要结合大学生的心理、思想特点。大学生一方面思维活跃,求知欲强,可塑性强,有激情,乐于接受新事物,喜欢挑战,同时也有思想不稳定,易冲动,鉴别力不强,对事物认知缺乏全面性等特点。因此,要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使其真正在培养大学生爱国主义精神方面能起到实际作用。

一、培养大学生感恩的心态,关心的品质

感恩,是一种美好的情感。学会感恩是对他人付出的一种回报,也是对自己责任的担当。作为学生来说,国家对于教育的重视和投入,九年义务教育,大学的国家助学贷款,国家奖学金,励志奖学金等等,为大学生创造了良好的学习和生活环境。因此,作为一名大学生,要心怀对国家的感恩之情。

学会关心,也是一种高尚品质,关心自我,关心他人,关心社會。关心自我能够更好地认识和评价自我,进而提高自我。学会关心他人,关心社会,才能进行正常的社会交往,建立正常的社会关系,形成一个乐观向上,富有同情心的良好人格。

二、利用特殊纪念日,重大事件宣传引导

一些特殊的历史事件,具有重要的纪念意义。抓住这些关键的时间节点,可以更好地教育学生。比如9月3日-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12月13日-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九.一八,一.二九这些日子,都不应该被中国人民忘记。在这些日子里,高校可以进行一些宣传、展览、征文,演讲,文艺演出等纪念活动,组织开展各种主题团日活动,让大学生们牢记历史,也深刻体会今天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

三、宣传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对大学生进行爱国主义培养,要抓住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的主线。对大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要先解决认知问题,认知是认同的基础,要让大学生了解自己的祖国,了解自己的文化。要让大学生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将传统文化的宣传教育贯穿于大学教育的始终。从而认同我们的语言文字,民族艺术,民族精神。

四、利用各种新媒体

近年来,以手机和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媒体迅速发展,新媒体具有丰富的信息资源,传播方式更加及时,沟通互动更加方便,因此深受大学生的欢迎。新媒体环境给爱国主义教育提出了挑战也带来了机遇。由于新媒体环境下信息发布的开放性和匿名性的特点,有些有损国家形象和国家利益的甚至是不属实的负面信息也会迅速传播。这就需要我们学会科学利用新媒体,使其发挥正向的作用。

五、观看红色影视,经典节目

红色影视是指饱含和弘扬革命精神和英雄主义思想风貌的影视作品,容易引起大学生的共鸣。学校可以定期组织学生集体观看一些红色的影视剧,还有一些经典的电视节目也可以集体观看,比如国庆的大阅兵,感动中国颁奖晚会等。

在新的形势下,加强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培养大学生具有中华民族意识和祖国利益至上的意识,增强其民族自豪感,自尊心,自信心和责任感,养成感恩热爱,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爱国心态,是大学生自身发展也是社会发展的需要。大学生爱国主义精神的培养是一项重要的长期的系统工程,有待于我们进一步的研究和探讨。

参考文献

[1] 本书编写组.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4:2.

[2] 李贵峰.浅论新时期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主要问题及解决思路[J].中山大学研究生学刊(社会科学版), 2006.

[3] 王建新.论当前高校爱国主义教育的若干误区及相关对策.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5.

[4] 张威.经济全球化与弘扬爱国主义关系探讨[J].黄冈师范学院学报,2008(01 ).

[5] 章洪丽.关于加强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思考[J].科教文汇(中旬刊),2007(11 ).

猜你喜欢
爱国主义精神培养途径内涵
活出精致内涵
理解本质,丰富内涵
挖掘习题的内涵
高等数学教学培养学生应用能力的探讨
小学数学教学中对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浅析农村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要准确理解“终身追责”的丰富内涵
洒洒千言,荡气回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