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俊华
摘 要 “学以致用”是进行学习的一个重要目的,也是教师进行教学的一个重要原则,但通过查阅相关资料并未发现有关的原则研究。本文以学以致用教学原则入手进行研究和分析,探究学以致用原则缺失的原因,提出相应的应对措施,旨在推动运动技能教学策略的发展。
关键词 学以致用 运动技能 策略
一、体育教学原则定义及我国体育教学原则现状
(一)体育教学原则定义及意义
体育教学原则反映了体育教学过程的客观规律,是长期教学经验的总结,是体育教学工作中必须遵循的基本要求[1]。正确地理解和贯彻体育教学原则能使教师进一步掌握和运用体育教学过程中的客观规律,对明确教学目的、选择与安排好教学内容、正确地运用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完成体育教学任务具有重要意义[2]。
(二)我国体育教学原则现状
新中国体育教学原则的研究大致可分为三个时期:学习借鉴与引进时期(1949-1978)、渐成体系与相对稳定时期(1979-2000)以及课程改革与创新发展时期(2001-至今)[3]。
随着体育教学实践的深入,我国众多学者对体育教学原则进行了研究。现在比较主流的教学原则有毛振明主编的《学校体育教材教法》认为的体育教学原则有准备性原则、直观性原则、从实际出发原则、循序渐进原则、身体全面发展原则、合理的运动负荷原则、巩固提高原则[4];周登嵩主编《学校体育学》认为体育教学原则有学生主体性教学原则、身心全面发展原则、技能教学为主原则、兴趣先导实践强化原则、全面效益原则[5]。这些原则是我们在体育教学中必须遵循的,对我国学校体育事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但是这些教学原则几乎没有包含学生对运动技能技术掌握及运用的要求,即本文中想要阐述的学以致用原则。
二、学以致用教学原则的缺失原因
(一)传统竞技体育制胜观对学校体育教学的影响
新中国成立以来采用的是举国体制培养运动员,运动员的目标就是比赛拿第一、夺金牌为国争光。而参加比赛的冠军只有一个,绝大数的参赛队员只是“陪跑”,逐渐在学校体育形成了一种体育比赛只有体育优生才参加,体育欠优的作为服务人员,让大多数不具有体育特长的学生逃离体育。
(二)应试教育对学校体育学以致用的影响
从1978年中国恢复高考以来,高考成为中国人眼中的鲤鱼跃龙门的途径,对每个学生的影响和作用都是巨大的。学生的文化课受到高度的重视,考出一个高分数成为大多数学生学习的目标。在这些科目中体育课成了第一个“牺牲品”,大多数学校体育课选择少上或者是不上,上也仅仅是教一些最基本的技能、知识浅显了解一下,没有使学生形成一定的运动技能或是学生根本没有学习运动技能。这样的学习成果让学以致用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三)体育教学内容繁多,没有形成专项技能
据有关资料统计,在12年的体育课程学习中约有1296学时,590项运动技能,涉及的内容几乎包括了我国广泛普及的大多数运动项目。我国的运动技能教学采取是将大多数的运动项目教给学生,忽略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吸收、运用。教学内容的繁多必定会导致运动技能的连续性和递进性减弱,难以让学生掌握一项或者几项技能。
(四)实现学以致用的桥梁缺失——比赛
教育部与体育部联合发文指出教会、勤练、常赛是学校体育改革的核心。当下校园比赛表现为参与人数为少数人,而技术欠佳的往往是被代表的对象和充当观众的角色。比赛是实现“四位一体”目标的桥梁,比赛过少不利于培养育人目标的实现,也不利于习惯的养成,只有常赛才有利于比赛中情感的培养、体质的增强和意志的磨炼。“四位一体”的教学目标为“享受乐趣、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锻炼意志”,这要寄托于校内比赛,寄托于全体学生的参与。
三、学以致用原则的运动技能教学策略的发展
(一)重视人文精神在运动技能教学策略中的作用
這主要在两个方面开展:一是注重学生个体的心理发展研究,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培养学生的学习自主性。二是培养和激发学生参与精神,通过参与运动发现运动项目中的乐趣,从而提高内在的行动驱动力,使学生在以后更加自主地参加到运动项目中去。
(二)学练赛的完整统一
学习是学生掌握知识的开始,知识在大脑中形成的初步印象。运动技能的掌握需要通过大量的动作重复最终达到自动化,为以后再比赛中运用奠定基础,是否真正完全掌握和运用需要在赛场上进行检验。教师在课堂上只是进行基本技能教学,练习基本都是要求学生自己在课余时间自己进行,真正的比赛更是几乎没有。必须认识到学练赛是一个完整的整体,通过课堂教学、课余练习、参加比赛,技术动作的学以致用才能构成一个完整的技术教学。
(三)运动项目的专项化
我们在12年的体育学习中学到了几乎所有的运动项目,但到了大学几乎没有形成一项较强项的运动项目。为此,应该在一定的年龄阶段根据学生自己的兴趣,让他们自主选择项目进行深入学习,避免出现学而不会,会而不精的尴尬局面。运动项目的专项化不仅能为学生参加比赛奠定技术基础,更是为终生体育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樊临虎.体育教学论[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2.
[2]冷显志.体育教学原则体系重构的理论研究[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08.
[3]张细谦.论体育教学原则的创新[J].吉林体育学院学报,2005(04):97-98.
[4]毛振明,张振华著.学校体育教材教法[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6.
[5]周登嵩.学校体育学[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