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工作专业顶岗实习双导师制的评价与思考

2021-01-18 07:11
卷宗 2020年32期
关键词:导师制顶岗实习生

伍 晗

(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 民政与社会工作学院,湖南 长沙 410000)

社会工作是职业化的助人活动,社会工作专业具有很高的应用性和实践性,专业实习是所有学生的必修课,在社会工作专业各类实习环节中,毕业顶岗实习则是其中时间最长、体验最深、方法最专业的,是毕业生从“学生”到“社会工作者”身份转变的重要阶段。导师在毕业顶岗实习过程中提供的支持和帮助十分重要,它直接影响着毕业生实习的表现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毕业顶岗实习的质量,也左右着毕业生对未来职业的选择。为了更有效的对毕业生进行指导,许多高校已经建立起了学校与机构联合督导的模式,双导师制成为目前国内外社会工作专业普遍认可和广泛采用的督导方式。

笔者访问了本校社会工作和社会组织专业毕业生、实习机构导师与学校导师,结合笔者本人在国外社会工作专业学习的经历,总结了目前毕业顶岗实习“双导师制”所存在的问题,详细分析了问题背后的原因以及产生的影响,从高校角度思考了强化“双导师制”的可行方法。

1 现状及问题

1.1 沟通交流不便

实习督导是一个涉及学生、导师、学校、机构、家长以及服务对象等多个利益相关方的有机过程,需要相互联系互相协调。然而现实情况却是,实习相关各方既缺乏沟通动力,又缺乏沟通途径。这不仅导致沟通的及时性和有效性大打折扣,并且导致处于沟通网络中心的学生和导师们工作任务繁重,应付沟通、抗拒沟通。

究其原因,不外乎以下几点:首先,单一社会组织容纳实习生的数量有限,毕业生只能分散实习,而校内导师负责指导的毕业生人数众多,受到空间和时间等条件限制,既不可能对所有实习生进行实地考察,也无法分配给每一位实习生足够的远程指导时间。其次,对于机构导师和实习生而言缺乏激励沟通的机制,因此在不影响实习工作正常进行的前提下,大部分人都选择“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处理方法。再次,实习信息缺乏共享途径,重复采集和提交数据不仅低效,而且让参与各方都觉得不胜其烦。

1.2 督导专业性不足

目前,机构导师很多是“半路出家”,专业资质不足、工作经历不够,加上本身工作繁忙,又对督导责任认识不清,很多机构导师形同虚设;而校内导师虽然掌握专业理论,但是行业背景单薄、职业技能普遍缺乏,很难对实习生遇到的实际问题进行有效的解答;同时,由于国内不少社会组织仍处于起步阶段,实习机构实习条件不具备、制度不完善的情况大量存在。

这些问题反映出来就表现为:毕业生和导师都没有工作计划,实习指导没有针对性、系统性,指导时长、次数和频率随意性大,指导过程没有相关记录,指导结果缺乏客观的考核标准,最终导致实习方向不明、实习专业性不够,实习指导无法对学生的能力培养和职业选择产生帮助,实习效果大打折扣。

1.3 校企合作缺乏深度

虽然包括社会工作在内的各个专业大量建设实习基地,大力推进校企合作,但是目前合作的顶层设计欠佳,层次偏低,实习基地建设虎头蛇尾、后劲不足。除了作为实习生的输送途径之外,学院和系部层面与社会组织没有维持日常的联系与交流,没有利用机会拓展其他的合作项目,也没有借助平台提升双方导师的经验与技能。高校对教师的考核仍然是重科研重学术、轻实务轻实践,机构也未足够重视实习导师的培养和培训,校企合作对导师的提升作用收效甚微。

2 思考与建议

不可否认,双导师制所存在的以上问题有一部分是因为社会工作这一专业尚未得到我国社会的普遍认同,因此许多行业规范还未建立,从业人员的专业性也有待提高,这些是需要通过全行业的共同努力来逐步改善的;但另一方面,高校作为毕业顶岗实习的发起方,对实习的成效起着主导作用,因此,高校应该从自身出发,提升管理能力,充分发挥“双导师制”的应有作用。

2.1 建设基于网络的三方交流平台

高校应该依靠现代信息技术构建专业交流平台,实现毕业顶岗实习的全流程网上管理,提供多方有机联动的渠道,充分满足毕业实习生们的学习指导需要、导师们的沟通考核需要、以及学校和机构的行政管理需要(关系图如下)。

虽然目前已有一部分高校开始使用类似软件,但是功能的包容性和实用性仍然有待提高。例如,蘑菇丁APP就是这样一款实习就业管理平台,它方便了校内导师掌握实习生的工作情况,有助于对实习生进行过程式考核,但是平台却忽略了校内导师与机构导师之间的沟通渠道,也没有呈现机构导师对实习生的指导记录,没有与学校或机构的办公软件对接,对实习的行政管理仍然必须依赖APP之外的纸质材料。实习生面临多头管理,而管理方之间又缺乏横向联系,实习生很容易因为信息不一致而出现无所适从,实习材料的繁杂也给实习生和导师增加了不必要的工作量。

2.2 加深校企合作,协调实习资源

校企合作是融合校企资源、推动产教融合的重要举措,是提升高校师资队伍、提高机构服务能力的有效途径,因此学校应该:1)积极加强行业联系、筛选合适的机构,集中资源建设优质的实习实训基地;2)加强管理层面和制度层面的统筹设计,为专业老师提供实践平台,为学生提供实习单位,为机构构建专业的导师团队;3)通过校企合作项目的有关宣传活动提升专业的社会知晓度和认可度、争取专业实习的政策支持和资金扶持,为“双导师制”的实施提供支持性条件。

2.3 细化实习内容,做好过程管理

为了实现毕业顶岗实习的过程管理,相关各方需要明确责任、分工合作:1)根据专业特色共同拟定实习计划、实施方案,共同设计实习日志、指导记录、考核量表等实习材料,合作开展跟进式管理;2)建设可操作化的毕业指导考核指标,将其作为校内导师教学考核标准和校企合作机构评价标准之一;3)对毕业生、实习导师和实习机构提供前期培训和全程指导,帮助他们明确各自的工作内容和工作要求,同时能够按时合规的完成各项实习材料和实习手续;4)为防止过程管理流于形式,成为导师和学生的负担,既要通过考核制度和激励制度将工作落实,又要简化手续,避免重复收集资料,避免过度行政化,过分占用导师和学生的时间和精力。

为了让毕业生在顶岗实习中把课堂上所学的知识、价值和技巧运用到实际的工作情境中,培养学生的专业兴趣和实操能力,“双导师制”发挥了至关重要的指导作用,然而问题仍然存在,其影响不可忽视,它们妨碍了毕业生专业能力和服务能力的提高,降低了毕业生的实习体验,也打击了指导老师的工作积极性,这一制度的发展和完善还有待高校和整个行业的共同努力。

猜你喜欢
导师制顶岗实习生
儿科临床医学实习生与住院医师结对带教模式的探讨
开放大学“导师制”培养模式的探索与思考——以软件工程专业为例
基于现代学徒制下高职学校顶岗实习的安排与策划
现代学徒制管理模式及其顶岗实习环节
一主多辅的导师制在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的应用
中草药房实习生带教工作探讨
儿科实习生四诊能力的培养
德育导师制的探索与实践
高职化工类学生试行成长导师制初探
在顶岗实习中加强中职生职业道德教育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