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文琪,杨明,张贤华,刘锋,张劲安
江西省儿童医院神经外科,南昌 330006
创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是临床发生率较高的一种急性颅脑性损伤病理变化,常伴有较为严重的继发性脑损伤,患者致死、致残率较高[1]。此外,该病还会导致大脑缺血缺氧,诱发脑积水、脑梗死等多种严重并发症,增加治疗难度,不利于患者预后[2]。创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多种临床脑部并发症均会加重患者的心脏负担,致使心脏发生损伤,引起患者心电图、心肌酶谱等异常改变,导致心脏恶性重塑[3]。辅酶Q10是一种临床常用的营养心肌药物,同时也是能量代谢的激活剂及脂质抗氧化剂,对心肌损伤类疾病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4]。本研究旨在观察辅酶Q10对创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儿心肌损伤程度及并发症的影响,具体报告如下。
回顾性分析2015 年1 月—2018 年12 月就诊于我院的80 例创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儿临床资料,将40 例采取常规治疗的患儿纳入对照组,40例采取常规治疗联合辅酶治疗的患儿纳入观察组。对照组:男23 例,女17 例;年龄6~12 岁,平均(9.12±0.64)岁;入院根据格拉斯哥昏迷计分(GCS)评分7~12 分,平均GCS 评分(9.54±0.86)分;心电图异常:ST-T 改变19 例,心律失常15 例,Q-T间期延长6 例。观察组:男21 例,女19 例;年龄6~11岁,平均(9.07±0.68)岁;入院GCS评分8~12分,平均GCS 评分(9.75±0.81)分;心电图异常:ST-T 改变22 例,心律失常13 例,Q-T 间期延长5 例。两组患儿性别、年龄、GCS 评分等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对比性。
(1)纳入标准:符合《现代颅脑损伤学》[5]中创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诊断标准;经X 线计算机断层摄影(CT)影像学检查存在典型蛛网膜下腔出血征象;仅因单纯性外伤导致的创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入院3 d 以上且存在心电图、心肌酶谱异常变化;临床资料完整。(2)排除标准:入院前有冠心病、瓣膜病、心律失常等明确的心脏病史;对辅酶Q10等治疗所用药物过敏;合并蛛网膜肿瘤;合并凝血功能障碍。
1.3.1 对照组常规治疗。患者入院后绝对卧床静息,保持呼吸道畅通,吸痰,辅助持续低流量吸氧;CT扫描出血部位后进行常规止血、降颅内压治疗;注射抗生素预防感染、应激性溃疡;补充体液,维持血液电解质、酸碱性平衡。同时密切监视患者体温、血压等生命体体征指标,做好保温工作,使患者体温≤38 ℃。7 d 一疗程,连续治疗3 个疗程。
1.3.2 观察组常规治疗联合辅酶Q10。常规治疗方法与对照组治疗过程一致。服用辅酶Q10胶囊(上海旭东海普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19999354,规格:10 mg),10 mg/次,1 次/d,饭后服用。7 d一疗程,连续服用3 个疗程。
(1)心电图恢复正常率。检测仪器为ECG-1210 邦健十二道心电图机(济南高琼医疗器械有限公司)。(2)心肌损伤程度。分别于治疗前、治疗3 个疗程后使用心肌酶谱检测仪检测患儿清晨静脉血清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MB(CK-MB)指标。(3)并发症。包括胃肠道出血、低血压、脑积水、脑梗死等。并发症发生率=发生并发症患儿例数/总例数×100%(注:患儿患有两种及以上并发症时,由主治医生根据不同并发症病情严重程度,将最严重并发症纳入研究计算)。
治疗3 个疗程后,观察组36 例患儿心电图恢复正常,占比90%;对照组27 例患儿心电图恢复正常,占比67.50%,观察组心电图恢复正常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050,P=0.014)。
治疗前,两组患儿CK、CK-MB 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 个疗程后,两组患儿CK、CK-MB 指标均下降,且观察组CK、CK-MB指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治疗前后两组心肌酶谱指标比较(,n=40)U/L
表1 治疗前后两组心肌酶谱指标比较(,n=40)U/L
治疗期间,并发症发生率观察组(7.50%)低于对照组(27.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n=40) 例(%)
蛛网膜下腔出血是一种较为凶险的重型颅脑损伤,易继发脑积水等严重并发症,严重降低患者生活质量[6]。临床将蛛网膜下腔出血分为自发性与创伤性,其中创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较为常见。常规治疗创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主要以手术止血、防感染、防溃疡为主要手段,能够控制病情的发展[7]。临床实践发现,创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极易并发心血管系统疾病,如心律失常、心肌损伤等,且患者心脏器官功能衰竭,心肌受累,最终会导致心肌损伤[8]。辅酶Q10是一种脂溶性抗氧化物,能够清除血液中的自由基,激活新陈代谢,补充心肌能量,预防心血管系统粥样硬化以及心室重塑[9]。因此,临床治疗创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可以辅助使用辅酶Q10来强化治疗效果,预防患者心肌损伤的发生。
CK、CK-MB 是国内外常用的心肌酶学检测指标,在心肌损伤检测中应用广泛。CK 主要参与细胞内能量转运,是肌肉收缩、心血管运输系统的重要能量来源;CK-MB 在心脏肌肉组织中含量较高,临床研究发现其是心肌损伤的特异性指标,其水平与心肌细胞损伤程度密切相关。研究发现,创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可引起心肌酶的升高,尤其是CK、CK-MB 升高,说明存在心肌病变,因此可以通过CK、CK-MB 指标的变化趋势评估辅酶Q10治疗创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效果[10]。
本研究中,治疗3 个疗程后,观察组心电图恢复正常率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CK、CK-MB 指标低于对照组,表明在小儿创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后,早期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联合应用辅酶等营养心肌药物,对心脏具有保护作用,可以缓解心肌损伤程度,减少颅脑损伤并发症的发生。分析其原因在于,辅酶Q10与常规治疗心肌损伤药物不同,不是通过改善心肌灌注来治疗小儿创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心肌损伤,而是直接增强心脏肌肉细胞的能量代谢,从而提高心肌细胞的抗缺血、抗缺氧能力,进而阻止心室重塑,避免心肌损伤持续恶化,保护心室结构完整与心脏功能的正常。同时,创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儿由于心脏供血异常,缺血缺氧导致心血管系统产生大量氧自由基,引发心血管功能障碍,导致心脏血流动力学异常。辅酶Q10可以清除氧自由基,能够稳定心血管功能,进而稳定心脏的血流供应,促使患者心电图正常化和CK、CK-MB 等心肌酶谱指标恢复常规水平[11]。王莉等[12]研究发现,辅酶Q10辅助治疗心肌损伤类疾病,能够起到改善患者心功能、血流动力学指标等作用,进而恢复患者的心功能,与本研究结论相似,均证明了辅酶Q10可以缓解心肌损伤程度。但不同之处在于,本研究使用CK、CK-MB 等特异性较高的心肌酶谱指标评估辅酶Q10的临床效果,研究更有创新性。
综上所述,在小儿创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早期联合应用辅酶等营养心肌药物,对心脏具有保护作用,可以缓解心肌损伤程度,减少颅脑损伤等并发症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