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涛
摘要:现代教学中信息技术的运用已经较为普遍,但是如何将多媒体设备与中学语文课堂教学进行深度融合还是一个难题。为此,针对目前中学语文课堂教学中信息技术应用的现状及其中存在的问题,通过提出目标,对课堂和学生的信息技术教学应用做出规划,并从学校、教师等方面提出信息技术与中学语文课堂教学深度融合的途径。
关键词:信息技术;语文课堂教学;多媒体教学
国家为了促进国民素质的提升,不断地为学生提供便利。其中,多媒体信息技术的推进就是极为突出的一项。但是,我国的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还存在很多问题。在这种环境下,对于信息技术如何发挥在教学中的最大作用的深入研究是极为重要的。目前在此领域比较多的研究是翻转课堂、微课、云课堂等。本文立足于学者们已有研究成果,对于信息技术与课堂融合的研究做出新的探索。
一、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融合的现状及问题
(一)高科技硬件设施不到位
相关调查显示,我国目前的多媒体电子设备在教室的覆盖率较低,仅有43%的学校设施配备较为齐全,但是其设备并不先进。一套完整的多媒体信息技术电子设备包括显示屏、投影仪、电脑主机、扫描仪等,价格从几千元到十几万元不等。对于许多偏远地区的学校来说,除了常见的资金问题,运输、安装信息技术电子设备也是一大难题。因此,许多学校并没有安装现代化科技设备的条件。除此之外,由于高科技产品的成本较高,政府对学校的拨款资助有限,导致许多设备安装后的维护工作缺失,存在设备老化的现象。另外,就算学校里配备了电子设备,但数量较少,平均到每个教师,也存在高科技硬件不到位的情况。由于许多教师没有配备电脑,不能及时地制作课件、展示图片、搜集资料,这是一大问题。
(二)教师的信息技术操作水平落后
在目前的教师资格证考核及招教考试中,并没有明确地要求教师具备一定的信息技术操作能力。许多教师虽然有着丰富的课堂经验和优秀的教学能力,但在信息技术操作方面却存在空白。一些年龄较大的教师,没有系统学习过计算机知识,即使学校提供了电子设备,也无法很好地为学生提供先进的教学体验。而年轻教师虽会熟练使用多媒体设备,但是深入研究者少,大部分年轻教师的技术也只停留于表面。同时,由于教师群体日益庞大,竞争激烈,许多会操作的教师不愿意将相关信息技术知识传授给不会操作的教师。因此,提高我国教师群体的电子教学设备使用水平刻不容缓。
二、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融合的目标
(一)信息技术在课堂设计中的运用率提高
信息技术的投入可以让课堂氛围更加活跃。教师可以通过图片、视频、音频等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从而构建更好的多元化课堂。教师利用电子设备,可对每个学生进行个性化定位,依据数据分析等指标推送其喜爱的知识内容,大大提高课堂的包容度。例如,教学高中语文课本中的《故都的秋》一文,要求学生体会生动的说明语言。教师可出示关于秋天景物的不同图片,让学生从视觉上加强记忆,而不是单纯依靠语言描述。依靠多媒体设备,让课堂达到多元化的效果,让学生具有新鲜感,就是我们所想要达到的效果。在课堂设计中,教师可以增加电子设备的使用率,充分发挥其作用。
(二)信息技术在课堂中的融合点明确
语文课堂中的许多内容都需要学生自己去理解,他们只有把教学过程中老师传授的知识变成自己的想法,才算是有意义的学习。对于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我们要牢牢把握这一点:如果信息技术没有与课堂深入融合,那么不仅不会给学生带来益处,反而会事倍功半。因此,教师应利用好电子设备,掌握信息技术,以提高学生的知识学习水平。要将提高学生的知识学习水平作为目标,不仅是对学生的要求,更是对老师和电子科技的要求。因此,我们要深入研究语文教学,恰当使用信息技术,找到合适的融合点。
(三)打破限制,延伸语文课堂教学
传统的“唯分数论”的教学不仅低效,而且功利性较强。素质教育要求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要想高效教育,势必要将信息技术与课堂融合。信息技术的进步为课堂教学带来了更多种的可能性,使其在时间、空间、地点等跨度上有了不受限制的特点。比如,在新冠肺炎疫情中,许多学校的老师都采取网络直播的方式来进行上课。在这种不可抗力因素的影响下,这无疑是一种捷径。除此之外,利用电子信息技术在网上收发作业、纠正错题比文本批改更为高效。老师利用电子信息技术加强对学生学习情况的监督,这是现代教育所需要的。
三、信息技术与中学语文教学融合的途径
(一)加强设施建设,提高信息技术使用率
首先,对于因缺少资金导致多媒体设备缺失的学校来说,加大资金的投入可以帮助他们解决购买、运输上的问题。在资金的投入方面,可以“学校自筹+政府补贴”模式为主,爱心人士(家长)捐赠为辅,从多方位来筹措资金,尽全力使信息设备得以普及。其次,对于设备老化的问题,学校可以信息技术教师为主体,设立专门的信息设备管理小组,让他们定期维护、维修设备,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资金充裕的学校也可以定期更换新设备,以确保多媒体教学能够有序地进行。
(二)紧跟时代步伐,提升教师的融合能力
教师在提高教学水平的同时,也要提高自己对现代化科技产品的使用能力,做一个全方位、综合性的教师。在国家层面,要提高教师的准入门槛,在教师资格证、招聘启事中加入对于信息技术水平的具体要求,提高教师群体的电子信息技术应用水平。在学校层面,要定期组织对教师信息技术的培训,通过绩效考核、模拟考试、课堂风采大赛等形式来考察教师对信息技术的掌握水平,保证教师熟练掌握。在教师层面,要保持“学无止境”的心态,活到老学到老。在平时学校组织的活动中,教师应积极学习掌握相关的技术操作;在课堂上,充分利用学习到的知识,丰富自己的课堂;在课下,也可以利用直播、打卡等方式监督学生的学习,做到良性循环。
(三)与课文结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如何加强多媒体设备与中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深度融合,本文采用实例来说明。例如,《逍遥游》是较为典型的一篇中学语文课文,其中包含的思想感情较为复杂。在这篇课文中,了解作者含蓄而深沉的思想感情对于学生来说是较难的。而借助多媒体设备的帮助,我们可以在课文讲授时穿插虚拟的图片,让学生对于“鲲”进行想象,引起学生的兴趣,从而达到对课文的进一步理解。最后,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制作思维导图对课文进行总结,整理学习的思路,达到学习的效果。
四、结语
信息技术要想在中学语文课堂中占有一席之地并长远发展,完备的硬件设施、教师的操作水平、学生的自我控制都是必不可少的方面。只有三者相辅相成,互相融合,才能构建理想的现代化教育模式。在未来,通过5G技术的加持、互联网的高速发展,信息技术将会在课堂中运用得更广泛、更有深度。因此,我们要合理利用科技在教育中的优势,发挥其正面效应。
参考文献:
[1]叶全秀.信息技术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分析[J].名师在线,2020(06).
[2]牛万新.现代信息技术在中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名师在线,2020(05).
[3]张玉燕,王东娟.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应用的现状分析:基于2010-2019年CNKI期刊论文的文献计量分析 [J].现代盐化工,2020(01).
(责任编辑:奚春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