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广涛
自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国家就十分注重高中教育,并及时根据国家发展与形势变化适时改革。在世纪更迭之际,实施素质教育成为国家意志,新课程改革应运而生,有关部门编写了以专题研究为特色的新课程,并实行一标多本的新办法,2010年10月,《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出台,课程改革不断深入,由此,以立德树人为根本宗旨,强调尊重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教育改革全面启动,浙江、上海、山东等省率先进行探索,随后,新编素养版教材全面起用,以提升素养为核心的教育改革进入新时代,历史教学也不例外,素养版《中外历史纲要》(后简称素养版)成为高中历史教学的必修内容。本文拟以中国古代史为例谈谈其编写特点,并说说再版建议,抛砖引玉,以飨读者。
一、素养版中国古代史的编写特点
就素养版而言,分上册与下册两部分。上册是中国发展史,下册是世界发展史,一改原来将中外历史分为政治、经济、文化三个模块的专业化编写方法,再次认可了通史观念与通识教育,更加注重高中历史与初中历史的衔接。
单就中国古代史的编写特点来说。从素养版教材的书名上看,“纲要”二字突出历史知识的重点内容与整体脉络。“纲要”顾名思义,即是“纲领提要”,因此,素养版呈现的是中外历史的主干和精粹。与人民教育出版社的课标版《历史》(后简称课标版)相比较,其“纲要”一词确实是实至名归。以汉代思想为例,课标版必修三是以独立的课时出现的,第2课课标题是“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素养版上册则隐藏在第4课“西汉与东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第二目“西汉的强盛”中,仅用了五十多字做简要概括。其具体表述如下:“思想上,接受董仲舒的建议,尊崇儒术。公元前136年,朝廷设立五经博士,儒学独尊地位确立。此后,儒学成为我国封建社会的国家意识形态。”从经济、政治与文化的比重来看,素养版中国古代史部分以政治演变进程为主线,兼顾经济发展与文化更迭,展现了中外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与整体风貌;而课标版则政治、经济、文化模块相对独立,并各以专题形式进行综合探究,篇目数量相对均衡。从课时安排上看,素养版用时两个学期,而课标版则用时三个学期。由此可知,“纲要”在追求精炼的同时,为更好地反映通史的功能和适应当今的形势,恢复和增加了一些反映历史发展趋势、展现历史全貌或具有重大意义的新的歷史内容,并可总结如下:
一是为反映中华文明的源远流长恢复了原始社会的内容,如第1课“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中介绍了“石器时代的古人类和文化遗存”。二是为反映历史发展的完整性恢复了农民起义的内容,如各个朝代中后期的农民起义。三是更加注重各个时期民族关系的融合与发展,如“辽宋夏金元的文化”一课中用专门一目介绍“少数民族文字”。四是各朝代的发展更加全面性,在政治领域,增加了商朝的内外服制和宋朝地方的“四监司”制度,在社会领域,增加了隋唐至宋朝阶级关系变化和国家控制松弛的内容。五是版面设计更加科学、实用,一方面保持了课标版教材图文并茂、栏目多样的风格,在正文之外保留了“图片说明”“历史纵横”“学思之窗”和“思考点”栏目,将“资料回放”改成“史料阅读”,“学习延伸”改为“学习拓展”,另一方面进行了改革,增加了“学习聚焦”栏目;,删去了课前论述“模块链接”“本课要旨”栏目,将课后的“探究学习总结”改为“探究与拓展”;将“本课测评”改为“问题探究”,即把简答题变为材料题。以素养版第3课“秦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课标版必修一第2课“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等课目对比来看,图片增加了明显,栏目设计增加三框,问题设计增加三条,反映了容量的增大和要求的提高;课后习题量虽未增加,都是两道,但难度增加,特别是第二题“查找其他例证”更加注重培养学生探索能力的提升。
二、对素养版的再版建议
首先,应有《前言》或《致读者》。这次新教材是基于提升学生素养而编写的,更加注重学生的内在需求,它不仅改变了之前课标版人教、人民、岳麓、大象四社分天下的局面,而且是对初中历史的进一步深化。对于初中学生而言,其学习的重点是了解与识记基本史实,到了高中,随着其思维能力的提升,其学习的重点则是在深入了解和识记史实的基础上研究历史,汲取智慧。如此重大的变化,对于初入高中的学生而言,既可能是无知的,也有可能是迷茫的,因此,编写组应该在学生翻开该书之时予以说明,可是新教材只写了《后记》,并没有写出该有的《前言》,这是否应在再版时补上,教材编写组还应斟酌。
其次,应该提供更多的史实信息,满足对历史更感兴趣的部分学生的了解需求。历史史实浩如烟海,且相互联系密切,人类历史成果也灿若群星,推动着社会进步。但高中教学由于学时限制,加之有更多的素养需求,很难完整的完美体现人类社会的发展情况。仍以中国古代史为例,初中用时一学年,高中却缩短为一学期,只为原来的四分之一,这样难免会因主观的取舍而隔裂历史的完整性,因此应在最后的年表中予以补充,即年表不仅要展现正文出现的史实,也应展现正文因课时原因不便展现但又确实不应舍弃的史实。如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创造性地提出了辩证施治的方法,奠定了后世中医临床学的理论基础,被誉为“万世宝典”,素养版新教材却只字未提,实属不该。
最后,由于素养版没有对中国古代史进行综述,所以学生难以对中国古代史有一个整体认识,特别是中国古代史的两个重要问题,缺应让高中学生意识到:一是中国古代文明的连续问题,即世界上其他文明古国历史都被中断过,唯有中国例外;二是中国封建社会时间过于漫长的问题。这两个问题虽不至于单设课时,但可以在前言或相应课时的课后题中体现出来,以引起学生更为深入的思考,以便体现唯物史观与家国情怀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