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永亮
摘要:随着新课改的深入实施,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灌输式教学已经被教师摒弃,但怎样使学生的兴趣和热情得到提升,从而提升教学质量,就成为了教师面临的一大挑战。因此,在本文中,筆者对高中历史教学的课堂导入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有关策略,以期能够对高中历史教学有所裨益。
关键词:高中历史;教学导入;策略应用
近年来,在新课改深入实施的背景下,高中历史教学出现了众多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而课堂导入策略就是其中一种,而且相较于其他方法,课堂导入能有效提升教学效果。运用课堂导入策略,教师可以为学生创设有趣的导入环节,使学生在课堂导入中,积极主动地开展历史的学习。同时,运用导入策略,教师还能够营造自主学习氛围,从而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不过,就目前的情况而言,因为应试教育的影响,对课堂导入,一些教师还没有引起足够重视,因此,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怎样使导入环节的作用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就成为教师要面对的挑战。
一、高中历史教学中课堂导入策略的应用价值
(一)有利于培养学生历史学习兴趣
兴趣激发动力。相较于其他学科,历史因为知识点众多而且分散,这就造成了这门学科沉闷枯燥的特点,那么在教学时,只有采取有效措施,使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得到调动,才能保证教学效率。但是在以往教学中,教师大多采用灌输师德教育方法,这就造成历史课堂教学更加沉闷无趣,因此,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就可以通过课堂导入,将趣味性因素渗透进教学当中,从而使学生兴趣得到激发,让学生找到历史学习的兴趣点,积极投入到历史学习当中。
(二)有利于增强学生历史思维意识
在以往历史教学中,大多数学生历史兴趣不高的原因,是因为教师教学方式呆板、枯燥。因此,教师教学时,就可以将知识导入环节渗透进教学中,通过循序渐进的方式,对学生的历史思维意识进行培养,同时使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学习思维,这样学生在学习时,就会构建完整的历史知识框架。另外,课堂导入环节在本质上就是通过教师的引导,从而使学生自主预习知识,学生通过自主预习,学习压力就会大幅度降低。
(三)有利于改善师生课堂交流关系
通过调查高中历史教学可知,因为高考始终是所有高中生的巨大压力,所以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往往会对相对枯燥的历史教学,产生较大的抵触情绪,不利于学生提升主动性。所以,在课堂导入中,教师将教学环境营造的舒适和谐,学生就会在教师生动的课堂语言的激励下,激发交互学习兴趣,这既有利于师生的交流互动,还可以使学生在教师人格魅力的感染下,端正自己的学习态度,使学习效果得到提升。
二、高中历史教学中课堂导入策略的应用价值
(一)利用信息技术进行导入
随着时代的进步与科技的发展,信息技术已经广泛运用到学校教学中。在历史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教师可以将一些有趣的、形象的素材添加进课堂导入环节中,从而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这样。不仅可以使学生深入理解所学历史知识,还可以使学生对历史的魅力进行深入地体会,从而激发学生历史学习的欲望,积极投入到历史学习当中。
例如,在教授"鸦片战争"相关知识时,教师就可以通过信息技术手段,上网搜集鸦片战争的图片、视频等资料,上课后通过多媒体,为学生直观形象地展示“鸦片战争”的全过程。同时,教师在导入环节,还要利用信息技术为学生播放鸦片战争的相关视频资料,从而使学生对鸦片战争对中国和中国人民的影响和危害,进行深入了解。学生在对知识有了比较深入了解后,教师就可以提出符合他们历史能力的问题,让学生思考这些问题。比如,英国为什么发动鸦片战争?清政府是如何应对鸦片战争的?通过这些问题。学生就会通过主动思考,对鸦片战争的知识进行深入的理解和体会,从而有效提升教学效果。
(二)通过复习导入
在历史教学中,复习导入的有效性非常值得重视。教师想要用好复习导入,就要对历史教材进行深入的分析和探索,然后根据学生的特点,采用灵活的方式与学生进行交流和互动,从而使学生在充分复习旧知识后,在理解旧知识的基础上,开展新知识的学习,有效联系新旧知识,从而深入理解新学的知识,进而将各阶段知识融会贯通,构建起完整的历史知识脉络。
例如,在教授"五四运动"的知识时,教师就要以学生的整体学习情况为依据,然后结合学过的辛亥革命的知识。根据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及影响,对学生进行提问,让学生在思考和回答问题的过程中,复习辛亥革命的相关知识,从而启发学生的思维,使学生进一步思考五四运动爆发的背景,这样就做到了有效结合新旧知识,用旧知识来启发新知识的学习。学生的思考结束后,教师就可以导入五四运动的学习,因为学生的思路已经打开,教师的教学也就可以顺利开展。
(三)使用悬念和观点质疑导入
在历史教学中运用悬念和观点质疑的方式,可以使课堂教学环节变得更加高效。教师在对其进行运用时,要以学生为主体,对课题悬念进行合理地设置,从而让学生在充满疑问的环境当中,积极主动地质疑历史观点,从而使学生在学习时充满动力。
例如,在教授"隋朝的大一统"相关知识时,教师在导入过程中就可以设置悬念:在经历了三百多年分裂后,隋文帝再次统一了中国,并且在他的治理下,隋朝出现"开皇之治"这样的盛世,同时,在隋炀帝即位后,又开凿了大运河,沟通了南北的文化和经济,但是这样强盛的王朝为何只存在了三十多年就灭亡了,同学们知道是什么原因么?在教师提出疑问后,学生就会结合自己所学历史知识,回答教师问题。比如,隋朝没有足够的军队;隋炀帝开凿大运河耗费了太多国力等等。在学生回答完问题后,教师就可以根据学生答案,为学生开始新课程的讲解,从而让学生带着获取答案的欲望,积极投入到学习当中,进而使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和掌握学习的知识。
三、结语
综上所述,在开展高中历史教学时,教师要积极设置课堂导入环节,从而使教学效果得到有效提升。因此,教师在进行导入时就要选择多种策略和方法,从而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欲望得到激发,进而有效发挥课堂导入环节的作用,提升历史教学效率,推动历史教学的发展与进步。
参考文献:
[1]张敏.导入式教学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价值与应用[J].中学历史教学,2021(08):23-25.
[2]郭军辉.浅谈高中历史教学中课堂导入策略的应用[J].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2021(09):65-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