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X”词族溯源与成因分析

2021-01-17 21:04鲜珊
作家天地 2021年36期
关键词:词族模因隐喻

摘 要:“云X”词族发端于科学技术领域,日渐成为了政治、经济、社会民生、科教文娱、网络社交等领域的日常用语。研究通过对“云计算”一词的细致分析,认为由“云X”词族反映出的社会活动其本质是“用户基于网络得到服务”。研究从“云”语素溯源,在模因理论、语用类推和语言经济性原则、隐喻机制等理论视角下探究了其形成动因,研究还发现,“云”字与来自其他不同领域的语素相组合,这样带有跨界色彩的语素组合产生了巨大的语言张力,使得语言更具表现力和力量感,也更容易吸引听者(读者)的注意。

关键词:“云X”词族 模因 语言经济原则 隐喻 表达效果

一、概述

自2006年“云X”说法首次被提出,至今已有十五年,其热度之高,显然已不应仅仅被归类于“网络用语”,而是已实现跨界发展,融入各行各业用语之中。

(1)我云吸猫好久了,那些养猫知识我都懂。(新浪微博)

(2)五一假期高校男女生“云蹦迪”:男生隔空放音乐,女生打闪光灯回应。(新浪微博)

(3)在微光云音乐会,童真就像星夜,像彩虹,给我们最美好的精神世界。(新浪微博)

“云X”词族,以“云+动词词组、云+动词、云+名词”为语法结构,“X”既可以是单音节词(云盘、云链),也可以是双音节(云消费、云理念)、三音节词(云服务器、云客户端),由于汉语的音步特点是以双音节音步为主,因此“云”+“X”形成的“1+2”的音步数量最多,使用频率也最高。本文主要从新浪微博、百度百科中采选语料,分析了“云X”的由来、“云X”的形成动因以及语用上的表达效果。

二、“云X”的缘起

“云”,古字作“雲”,形像云气。在古代汉语中主要作名词、动词、形容词,此外还有助词、代词。作形容词时,“云”的指称义转向隐喻义,性质上由体词转为谓词。比喻盛多,如:云从(比喻随从众多)、云会(如云聚集,比喻众多)。

现代汉语“云X”的说法,最早出现在计算机领域,来自Google高级工程师Christopher Bisciglia提出的“云计算”(Cloud Computing)概念。关于“云计算”中“云”的所指,笔者总结出三类解释。第一类,是把网络概念化为一个巨大的资源池(天空),网络资源是天空中数量众多的云,用户可以通过可动态伸缩的廉价计算服务来随时随地获取资源。第二类,根据百度词条对“云”的解释,“云计算”一词使用借喻修辞格,用户是本体,“云”是喻体,用户作为享受服务的对象,是云端,何时何地都能享受云计算提供的服务。“云”的第三类蕴涵从云计算使用原理出發,是指以往储存在用户本地的数据现通过云计算被保存在一个大的数据中心(云端)内,提供云计算服务的企业必须确保此类数据中心拥有强大的计算能力和足够的存储空间以对这些数据集中管理。

笔者在“临近词汇检索”数据库中,通过“云服务”检索出“云应用、云存储、公有云、私有云、云中心、云数据、云平台”等词,充分展现出了“云”语素在互联网科技词汇中强大的构词能力。如今“云X”也已在新媒体社交平台上衍生出了“云拜年、云吸猫、云蹦迪、云喝酒、云追星、云监工、云音乐会、云玩家”等新词。值得一提的是,新产生的“云X”语言现象反过来影响了“云”的名词义项,当“云”作为“光杆名词”使用时,它的词义还可以是“可随时访问的数据库”,如:

(4)随着越来越多的应用程序转移到了云上,Github已经成为了管理软件开发以及发现已有代码的首选方法。

三、“云X”的成因

(一)语素分析

如前文所述,“云”作为构词语素,早在古代汉语中就已出现。如“云彻(像扫除残云那样干净彻底);云鬟(形容女女的头发卷曲如云);云衫(轻而薄的衣衫)”,“云”在复合词中是修饰成分。能产性较强的“云X”也正是继承了“像云一样的”的语素义,涉及到的意义是“云”的名词义项。“云计算”中“云”语素具有基于网络、大规模资源共享、可交互的属性,其语素义是隐喻义“像云一样盛多”的延伸,自然也是脱胎于本义“云彩”。

(二)模因论下的“云X”

英国牛津大学著名动物学家和行为生态学家理查德·道金斯 (1976)在其著作《自私的基因》中提到一个概念——模因(meme),这是一种类似基因的在文化进化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的复制因子。李宇明(1999)在《汉语语法特点面面观》中指出“词语模是具有新造词语功能的各式各样的框架,这种框架由‘模标和‘模槽两部分构成。模标指词语模中不变的词语,模槽指词语模中的空位”(转引自姚文彪 2015)。“云计算”一词的风靡,让“云X”结构成为了具有活力的词语模,“云X”词语模的模标为“云”,模槽则是后面的成分“X”,当人们想去指称由于互联网产生的一些新事物或行为时,便将表示该类事物或行为的词语压入模槽内,势力日益壮大,便成就了“云X”词族。

(三)语言经济原则与类推的作用

本文讨论的“云X”是基于汉语原有语素和语法结构规则而创造的,体现了语言的经济原则。试将“云课堂”与“学生不需要走进传统的上课教室,仅通过网络互动直播技术服务的方式就能参与课堂”进行对比,可知前者的表达简单明了,更加符合语言经济性原则。互联网中事物瞬息万变,网民之间互动来往追求高效快捷,这就要求网络用语尽可能保持简洁,“云X”较强的能产性也正是建立在其概括能力、表达简洁能力基础之上的。

此外,语言的创新用法相较于普通形式,其超常组配与异构更容易引起听者(读者)的注意。“云 X”获得较广的类推,其深层原因是语言经济性与求新求异交际原则的驱动。随着“云X”使用群体从技术人员、互联网企业、地方政府到普通网友的发展,其越渐频繁地出现在微博微信各类可发送即时消息的日常社交平台上,使用语境的不同使“云X”一词增添了娱乐性,趣味感。如“云蹦迪”的概念,便来源于“宅草莓不是音乐节”的直播项目,这个项目由B站提供视频平台,联合摩登天空在疫情期间为粉丝群体推出,参与者只需主动打开互联网就能享受此服务。最终,网民们记住“云蹦迪”一词不仅得益于当日最高在线用户49万人的成绩,更得益于此现象背后人们追求新鲜、标新立异的心理特性。

(四)隐喻机制的作用

莱考夫和约翰逊(1980)在《我们赖以生存的隐喻》中认为:大量日常传统的语言都是隐喻性的。隐喻是一个认知域在另一个认知域中的整体映射,其本质是通过另一种事物来理解和体验当前的事物。实现交际的效用最大化原则,比较有效的办法就是利用隐喻来构建我们的概念系统,来共享我们思维中的对事物的感知。

如前文所述“云计算”中的“云”所指有三类解释,前两类分别对应的是众多的网络资源、享受服务的云端用户,第三类蕴涵更为复杂——云端数据中心、集中管理的方式、动态拉伸算法。“众多资源、享受服务、远程服务、集中管理、动态拉伸算法”的概念必须建立在“云彩”概念的基础之上才能被理解。也就是说,当具体的自然现象“云彩”的概念和抽象概念“盛多、享受服务、远程、集中、动态”发生关联时,“云是盛多的、享受服务的、远程的、规模集中的、动态的”这个新兴的隐喻就此形成。其中“云是享受服务的”隐喻是建立在“高是享受服务的一方”隐喻基础之上的,后者是是空间概念投射于社会地位概念的隐喻。同理,要将“基于互联网远程得到服务”的概念与人共享,就必须以“云计算”概念为基础,通过与“云计算”相关联,将关联体验和“云计算”原型之间的吻合归为一个范畴,从而产生了“云是基于互联网得到服务”这一隐喻。

四、语用表达效果

一个产生于科学技术领域的术语创造性发展为经济概念,之后又涉及了政治、经济、社会民生、科教文娱、网络社交等各方面领域,强烈的反差感带来的乐趣深受青年群体的追捧。“云X”的“云”产生自科学技术领域,“X”则是表达者根据不同需求从上述领域中选取产生,两个带有跨界色彩语素组合在一起,产生了巨大的语言张力。青年正是表达欲旺盛的时期,广大的青年网民渴望在不断地“发帖回帖”中彰显个性,因此“云X”词语模的创新用法相较于普通形式,其超常搭配使语言更具表现力和力量感,也就更受青年宿主的青睐。如:

(5)这个疫情,还没开学,现在都是云恋爱,云生日了。(新浪微博)

(6)云玩家嘴皮子一碰張口就来。(新浪微博)

(5)句中,打字者因为疫情无法和对象相见、无法庆祝生日的无奈,通过“云恋爱”“云生日”二词,产生了独特效果。

(6)句中的“云玩家”一词,指“玩过一阵子游戏后又离开的老玩家,他们的认知还停留在过去却又自以为是地批判新玩家”,也泛指“没玩过某种游戏但对这个游戏或游戏玩家指手画脚的人”。相较于直陈,“云玩家”一词的委婉更是达到了讽刺的效果。

五、结语

网络是人们传递信息,相互交流的互动平台,具有普适性、便利性和高度互动性的特性,逐渐成为了推动“云X”词族迅速发展壮大的重要力量。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网络媒体长期融入人类生活的各个角落,空前拓展了“云X”词语模新形式的产生和传播空间。同时,网络资讯凭借其即时性和广泛适用性的优势,为无数新词新语的衍生和发展大开方便之门。

注释:

①百度词条[DB/OL].[2020-7-1].https://baike.baidu.com/item/%E4%BA%91/2363180#viewPageContent.

②人工智能和大数据.云计算的工作原理是什么?[EB/OL].https://blog.csdn.net/weixin_43346716/article/details/89247402,2019-4-12/2020-7-28.

③百度词条[DB/OL].[2020-7-1].https://baike.baidu.com/item/Github.

参考文献:

[1]Dawkins,R.The Selfish Gene[M].NewYork: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76.

[2]Lakoff,Geroge and Mark Johnson.Metaphors We Live By[M].Chicago,London: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1980.

[3]姚文彪.论“云X”新词族特征、词典收录及其形成机制[J].贵州工程应用技术学院学报,2015(6).

[4]谢朝群,何自然.语言模因说略[J].现代外语(季刊),2007(1).

[5]张谊生,赵彧.当代汉语“尬”的扩展路径与动因以及“尬X”的表达效果——兼论汉语音节语素化、语素单词化的性质[J].当代修辞学,2019(2).

(作者单位:四川大学)

作者简介:鲜珊(1996-),女,四川大学在读研究生,研究方向:国际汉语教学。

猜你喜欢
词族模因隐喻
成长是主动选择并负责:《摆渡人》中的隐喻给我们的启示
《活的隐喻》
模因视角下的2017年网络流行语
“铤”有“直”义的词源学解释——兼说/直/义的同源词族
常爸:学好“词族”,英语词汇量能猛增
“X系”词族初探
基于模因论的英语论文写作探析
对《象的失踪》中隐喻的解读
基于模因论的英语听说教学实验研究
德里达论隐喻与摹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