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农牧科技职业学院李巨银、闫伟、林敏、张红红、朱善元等在《首届全国职业教育类优秀教材奖获奖教材的特征分析与发展慎思》中对首届全国职业教育类优秀教材奖从获奖区域分布、编写单位分布、完成单位合作情况、优秀奖教材对应的专业大类分布和相似或相同教材编写等情况进行数据统计和特征分析,建议加强职业教育教材建设,促进多元化主体参与、彰显职业教育的类型特色,体现以生为本的理念,增强教材的职业教育适应性。现摘编文章的第三部分。
教材是人才培养的载体,是知识和技术技能传授的重要媒介。我国职业教育类教材奖的设置与评选对突显职业教育类型特色、推动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和加快提升教学质量具有深远意义。
2019年教育部出台《职业院校教材管理办法》,全面系统健全了教材管理的各个环节,是我国职业教育教材建设与管理的纲领性文件。各级教材管理与建设部门要推动各地区建立完善“国家—地方—院校”教材管理机制,加强教材规划建设、编写审核、选用书目等各环节的全程指导和监督。
要出台激励政策,对承担国家和省级规划教材编审任务的人员,要求所在单位应充分保证其工作时间,将编审任务纳入工作量计算,并在评优评先、职称评定、职务(岗位)晋升方面予以倾斜,激发专家教授、行家里手参与教材编修的积极性。
通过政策引导,营造社会各界承担人才培养的社会责任和教育情怀,各方寻求利益共同点,建立健全多方协同的可持续发展机制,共同研制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标准,共同建设课程教学资源和实践教学基地,共同构建教学创新团队,实现要素全方位融合,形成长效机制,提升政校行企等参与教材编修的主动性。
专业教学标准和课程标准是教材 改革要编修的基础和依据。建议各级相关部门按照“国家统一标准、区域特色省级标准、特色明显校级标准”层级周密组织,加快一体化设计专业教学标准和课程标准的步伐。
建议教材编修团队组建要提高门槛,国家统编要在全国遴选编修团队,省级教材要在全省或全国遴选编修人员。同时,建议编写团队“多元化”这一要求要在教材奖评选中有所体现,同一性质单位或独立完成编修的教材不得参加教材奖评选。
一是以知识体系重组、课程体系重构为目标,构建以职业能力为逻辑导向的“基础+模块+拓展”教材体系、项目化教学内容;二是以纸质教材为根基,依托互联网技术把传统教育和信息化教学融为一体,实现线上与线下、近程与远程、动态与静态相结合,体现数字化、立体式教材的特点,开发工作手册式、活页式等立体化教学素材建设和数字化实训教学资源建设,解决在信息技术时代背景下传统教材向立体化教学素材转变的问题;三是体现校企“双元”或政校行企“多元”的特点,推进新技术、新模式、新工艺融入教材内容。
职业教育类教材质量评价的内容取向主要包括以下三个维度:教材设计的思想、知识质量的评估和学习原理的应用。建议及时发布教材编写、出版、选用信息,尽快出台各层次、各类型教材质量评价体系,开发教材评价信息化系统,并作为教材奖评选的重要依据。
注重发挥行业企业的重要主体作用,激励和保障行业主管部门、有关行业组织和各行业职业教育教学指导机构,参与教材规划、编写指导和审核、评价等方面工作,尤其是对用人单位、毕业生和在校学生做好调查,建设数据统计、分析、展示的信息化平台,实现大数据共享与应用。
(全文约10000 字,见《职业技术教育》2021年第21 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