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先华
(合肥滨湖职业技术学院,安徽 合肥230601)
玉器传统图案纹饰丰富多彩、寓意美好,给人们的生活平添了一份希望。研究中国玉器传统图案能够让当下的人们认识民族文化并从中汲取力量。
中国古代玉器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其图案代表了古代劳动人民对美好幸福生活的向往。
中国原始社会的先民们对自然的认知非常有限,生活经验匮乏,在他们眼中大自然拥有不为人知的力量,这是他们无法撼动的,为了能够更好地生存,他们将变得强大的美好愿景寄托于玉器图案上,雕刻图腾、神灵或自然事物,意在祈求神灵庇佑。那时的玉器传统图案缺乏审美情趣,直接设计和雕刻了与人的生命意识息息相关的祈福求安的符号,如直接打造成动物形状的玉器或在玉器上雕刻出动物、植物、自然形态的图案。进入新石器时期,先民们祈福求神、辟邪驱魔的观念逐渐成型,即用玉器制作神明的造型或在玉器上绘制神明的图案来祭拜神灵,祈求庇佑。雕刻的玉器图案多以玉龙、玉凤、玉璧等为主,最具代表性的当属红山文化中的玉猪龙。原始社会中猪是十分凶猛的动物,在玉器上雕刻玉猪龙图案,表明先民们崇拜神明,祈求神明的庇佑,让生命得以延续[1]。
玉器图案雕刻到夏商周时期在真正意义上发展起来。这一时期劳动人民已经从祈求神明庇佑转为信奉天神、地祇、祖先三位一体的“天人合一”信仰。商代因文字的出现与使用,更加重视玉器的佩戴,并且制定了以玉石为载体的象征身份地位的等级制度——宗法玉制。为了区别等级地位,不同玉器图案代表不同等级,玉器图案成多样化的特点,这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玉器形状及图案的多样化发展。玉器图案雕刻多以禽兽鱼虫等动物造型为主,如兽面纹、夔龙纹等,彰显了神秘、庄严之美。西周时期玉器图案又有所改变,多以线条流畅、寓意美好的图案为主,如龙纹、凤鸟纹等。尽管这一时期玉器图案有所变化,但古代劳动人民寄托的美好愿望没有改变。
发展到隋唐时期玉器图案已经相当成熟。因为当时社会稳定、国家制度完善、生产力得到极大程度的发展,劳动人民的生活水平空前提高,他们对自然和社会的认知更加趋向理性与成熟,将对美好生活的希冀从寄托于神明和宗教转向关注自然和生活,雕刻在玉器上的图案更趋于繁荣,飞禽走兽、花鸟虫鱼、人物等纹饰运用非常频繁。
宋元时期玉器图案达到高潮,此时科举制发展,重文轻武的局面形成,上到官员下到普通劳动者均讲究人文创作,这使得整个社会人文气息浓厚,自然而然地玉器图案雕刻更加注重融入文学元素,使纹饰与人文作品有异曲同工之妙,玉器图案除了带有浓厚的人文气息和生活气息之外,雕刻手法更倾向于绘画性、书法性及工艺性。
明清以后迎来玉器图案的鼎盛时期,此时玉石原材料的来源更加丰富,雕刻的工艺与技术更加成熟,对青铜器、绘画、雕刻、其他工艺美术和外来文化的借鉴都极大地丰富了玉器图案和其表现形式。随着社会经济、文化、制度的发展,劳动人民的心态发生了转变,希望能够打破阶级制度,拥有平等、幸福的生活,他们对物质及精神需求强烈,将其转嫁到玉器纹饰上,运用人物、动物、文字、植物等方面的元素来创作玉器图案。无论是普通民众还是达官显贵均有自己的精神需求和生活需求,于是借助纹饰表现在玉器之上,使得玉器图案达到鼎盛状态。
虽然不同时期盛行的玉器纹饰不尽相同,但古代劳动人民借助图案表达对美好幸福生活向往的心理没有改变,他们运用谐音、比拟、借喻、象征等手法来雕刻植物类、动物类、人物类、文字类纹饰。
植物类纹饰的玉器多出现在春秋战国以前,那时劳动人民对自然界的认知甚少,普遍认为自然界具有神秘且超凡的力量,在玉器纹饰设计与雕刻中直接取材于自然界中的植物。随着时代更替,劳动人民对自然界认识加深,生活诉求增多,便借助各种植物来象征吉祥寓意,比如以牡丹、石榴、松柏、冬梅等植物为素材,运用比拟、象征等手法来表达对生命繁衍、财富权贵、福气幸事等的追求。
动物类纹饰的玉器在各个时期都有体现,动物类纹饰既能够代表古代神明之像,又能够表达人们追求美好生活、拥有权贵、延长寿命的愿景。像蝙蝠、猴、蝴蝶、羊、鱼、鹤等动物使用比较频繁,他们运用谐音法将美好愿望寄托在动物类纹饰上,如蝙蝠寓意为“福”,有幸福安康之意;猴寓意为“侯”,有达官显贵之意;蝴蝶寓意为“耋”,有长寿之意。
人物类纹饰的玉器基本上出现在春秋战国以后,更多地是寄托人们对美好幸福生活的热爱与向往,此时,佛像、老人、女子、童子等人像运用较多。不同人物的纹饰代表着不同的吉祥寓意,如钟馗有辟邪之意,财神有求财之意,送子观音有求子、多子多孙之意,五子登科有功名进取之意等。
文字类纹饰的玉器从秦汉时期开始盛行,基本上运用书法或绘画的手法将文字直接雕刻在玉器上,代表各种吉祥寓意,如吉祥如意、万寿无疆、长命百岁、财禄双全等。
古代劳动人民借由玉器图案来满足自身求吉避害的思想。将某些事物与吉祥征兆相关联,借助多种方式或形式存在于自己的生活之中,其中就包括玉器吉祥图案。吉祥文化是中国人精神家园的重要组成部分,当人们看到“龙、凤、福、禄、寿、喜、财”等图案时会倍感亲切,会让人们祈求平安、富贵的心理愿望得到满足,“吉”本义是指无兵灾,吉善之事,后引申为士人口中所出的善言。“祥”同样可以引申为有福之意。古人认为吉事来临之前肯定会有祥瑞之兆,可观事象以知情况的变化。
随着朝代更替,古代劳动人民的生产生活有很大程度的发展,相应地文学思想日渐形成。儒家、佛家、道家思想的弘扬,使古代劳动人民的精神需求和物质需求增多,寄托于玉器图案上的美好寓意也逐渐增多,玉器传统图案蕴含的文化底蕴日渐深厚。儒家思想讲究“不孝有三,无后为大”,提倡孝道,重视传宗接代,关于孝顺长辈、求子的玉器图案比较丰富,如观音送子图案的玉器、“长命百岁”字样图案的玉器等。“入世思想”提倡“仁义”“德行”,人性中应有一杆尺,衡量自己是否遵循道德原则,将“君子比德以玉”视为君子道德修养的标准。为了能够彰显自身修养,当时的人们还会佩戴或使用寓意德行兼备的玉器,玉器上的图案多为枝叶常青的松柏、经冬不凋的竹子或傲霜开放的梅花等,意为品行高尚、高风亮节、气质超脱。
玉器图案在不断发展过程中,内容逐渐丰富、样式逐渐增多、蕴含的文化底蕴逐渐加强,展现了民族文化的博大精深。礼器、实用玉器、装饰玉、玉容器等物件存在于古代人们生活之中,并且在其上雕刻具有不同寓意的图案,使得玉器形神兼备。
玉器传统图案的多样性造就了其蕴含丰富的文化内容,同时也使得民族文化传承至今。因玉器造型不同,玉器图案的构图也不尽相同,采用的表现手法不同,或夸张或模糊,图案造型具有神秘之感、严肃之感、柔和之感等,与吉祥寓意更加贴切[2]。
玉器传统图案类型多样,蕴含深厚的文化,值得当代人们了解与学习,这也为更好地传承和弘扬民族文化创造了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