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文化语境下“漫威”和“DC”动漫作品人物名称英汉翻译研究

2021-01-17 02:16玲,王
黄山学院学报 2021年6期
关键词:漫威名称译文

周 玲,王 威

(安徽师范大学 外国语学院,安徽 芜湖241002)

在这个全球化时代,动漫成为跨文化交际的一个重要形式。而国外动漫作品想要赢得中国观众的喜爱,首先在文字翻译上要符合中国人的审美情趣和接受能力。夏天认为,“译本的接受效果是传播和翻译过程不可分割乃至最为重要的环节,只有达到预期的接受效果,传播和翻译过程才能得以完成,文本价值才能得以实现,文学和文化输出才有意义”[1]。美国“Marvel Comics(漫威)”和“Detective Comics(DC)”动漫作品在国内流通接受度较高,人物名称的翻译五花八门,如耳熟能详的spider man(蜘蛛侠)、wolverine(金刚狼)、superman(超人)、transformer(变形金刚)等。这些动漫作品的人物译名言简意赅,字里行间除了忠实传达原作品的语言和文化信息外,也契合中国人关于“英雄人物”的理解与感受。可以说在某种程度上,借助本土化的资源来理解外来文化可以更有效地实现作品的跨文化理解和接受。跨文化语境下翻译后的人物名称符合中国传统文化思维方式,使动漫作品更具亲和力并更易被接受,不但能够使中国观众了解动漫作品人物的形象,还能更加熟悉动漫背后所带有的文化背景与历史意义。

目前,美国动漫作品中的大多数人物名称翻译都被中国读者和观众认可,但是国内对动漫作品人物名称的翻译策略和依据的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直接以“美国动漫人物名称翻译”为关键词搜索到的相关文献研究不多,且缺乏将其与中国文化走出去的有效途径相关联的跨文化学科的研究视角。因此从跨文化语境出发,以目的论来考察“漫威”和“DC”动漫作品人物名称翻译,从人物名称中对照文化差异,总结美国动漫人物名称本土化与中国传统文化相契合的翻译原则,并映照我国文学的外译和推广。

一、跨文化语境和翻译目的论

尤金·奈达(Eugene Nida)曾说过,“语言背后就是文化。翻译行为和翻译的实质是一种有目的的跨文化交际”[2]。经济全球化将世界连为一体,而文化的冲突不断加剧,本土与异域的差异和同化都给翻译和翻译研究提出了新的课题。《国语·郑语》说:“和实生物,同则不继”。[3]翻译行为开始只是以两种语言和文化为前提,但在翻译的过程中会产生因文化性质差异而引发的诸多问题。不同的民族对世界的认识不一样,每个民族的文化都有其独特之处,并对民族的语言产生一定的影响。因此,作为译者,为了使两种不同语言和文化背景的人之间的交际活动取得成功,就必须运用合适的翻译方法。

美国动漫作为美国文化的一种输出,很多时候都是和我国“以和为贵”的传统文化不太适应的。动漫中的血腥和暴力书写也和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旋律相违背。所以在翻译过程中,译者对这些文化因素必须加以考虑。

目的论是德国功能主义翻译理论的核心,它推动了翻译理论从语言层面向功能层面的转变。翻译不再被认为是一个简单的语言转换过程,而是一种有目的的跨文化交际行为。目的论包括目的原则、连贯性原则和忠实性原则。正如Vermeer所坚持的那样:通常情况下,“目的”是指译文的交际目的。译者在整个翻译过程中的参照系不应是对等翻译理论所强调的原文和功能,而应是译文在译语文化环境中所要达到的一种或几种交际功能,即应以实现译文在译语文化中的预期功能为首要原则[4]。

二、目的论和动漫人物名称翻译

目的论认为,翻译的首要原则是目的原则,它是一切翻译都应遵守的,然后是连贯性原则和忠实性原则。连贯性原则与忠实性原则从属于目的原则。在译文中目的论三大原则很难同时兼顾,可行的译文首先要符合“目的原则”。

翻译策略的选择是由翻译目的决定的。从目前人们的精神层面出发,现在的年轻人受到西方文化尤其是西方超级英雄动漫的影响巨大,对各种英雄和反英雄有各自的喜好与见解。不同的人物名称也能激发年轻人甚至是中老年人的遐想与憧憬。从动漫人物名称中可以捕捉性格特点、行为动机以及文化等各种要素。有时候国外动漫人物的绰号或者名称是根据其本国的文化氛围决定的,但是对他国文化来说可能会难以接受,这就需要译者根据本土文化二次创作,翻译出易于接受的适应本土文化的名称绰号,提高角色的审美度,使其更具有美学价值。

中国有句古话,“人的名,树的影”。一部优秀的动漫作品不光需要引人入胜的剧情、绝妙的画法、优美的语言对话来推动,还需要一个恰到好处的人物名称来衬托。一个绝妙的名字不仅能满足人们对事物的无限遐想,还能提高该人物的曝光度与流传度。即使一个小角色,如果有个别样的名称也能在动漫作品中大放异彩,从而使得整个动漫作品提升到另一个美学高度。形象论认为文学的本质在于形象。动漫属于通俗文学,是文学的一个亚类。动漫人物形象塑造代表了大众的文学想象。人名强大的语义表现能力实不容小觑,简单的人名一旦放进故事的特定背景中就具有了自己独特的社会文化身份。“漫威”与“DC”为目前美国两家大型漫画公司,创造的角色包括众多英雄人物和团体组织。名称作为一种文化符号,与文化息息相关。因此人物名称是动漫作品翻译本土化的重点。

(一)目的原则

Vermeer认为,翻译的目的决定源语文本应该被“翻译”(translated)、“意译”(paraphrased)还是“改编”(reedited)[4]。这些不同的翻译策略不但在术语上指明不同的翻译行为,而且都基于各自具体的目的,而这些目的又要求译者据此选择自己的翻译策略。Esselink认为,“本地化是语言和技术相结合而产生的跨文化及语言障碍的产物”[5]。任何翻译作品都需要不断平衡原文提供的信息和目标读者可以接受的信息。

例1:具有中国武术文化元素的“侠”在英雄称号翻译中被频繁地使用,如Batman—蝙蝠侠、The Flash—闪电侠、Hawkman—飞鹰侠、Plasticman—塑料侠、Green Lantern—绿灯侠、Green Arrows—绿箭侠、Hawk Man—鹰侠、Spider-Man—蜘蛛侠、Iron Man—钢铁侠。

分析:“侠”字的创译不仅提高了动漫的艺术性,而且深入中国人内心对“侠客”的想象,展示出中国传统武侠文化的精神内涵与艺术追求,因此获得极大认同,为动漫作品本身增加了美感与色彩。动漫作品塑造的超级英雄形象通过译名传递了中国的侠客文化想象——勇武过人、凌云壮志、行侠仗义、拯救苍生。这些译名结合中国文化元素,既保留了原文的异域风格和虚拟科幻特色,又进行适度创新,突出英雄人物外表形象,从而更好地实现语义功能。

例2:具有中国古代历史感的名称“侍”突出了中国元素,如Deadpool—死侍。

分析:这个名字源自游戏Dead Pool。原人物凭借获得的愈合能力得以存活,不过在死亡边缘看见了死亡之神而爱上她,于是千方百计都要死去,不过他的愈合能力每次都拯救了他。“死侍”有死亡的侍从之意,“侍”指的是中国古代伴随在君王或尊长左右之人,符合中国文化背景,也准确传达人物的身份。

例3:将个人英雄主义以及家国责任的文化相结合的“会”,如Illuminati—光照会。

分析:光照会是一个由超级英雄所组成的秘密组织,光照会成员通常只在发现了潜在的巨大危机的情况下才会秘密召开会议,讨论应对策略。成员们希望能在危机发生之前就防患于未然,行动十分隐秘。这样的译名显然是借鉴了中国传统武侠小说中民间带有“肩扛正义”情怀的秘密组织“天地会”“红花会”和后来近代民族复兴变革时期的“同盟会”等英雄团体名称。翻译中,在塑造个人英雄主义形象之际,中国传统的“心怀天下、民族复兴”的家国责任文化也被突出,故事背景内容和人物背景信息通过译名有效传递。

例4:带有修辞色彩的四字短语,如Justice League—正义联盟、Young Titan—少年泰坦、Sui⁃cide Squads—自杀小队、Fantastic Four—神奇四侠。

分析:中国传统文化在语言表达上偏好四字短语,组合工整,琅琅上口,更容易理解和阅读,蕴含中国文化讲究结构“对称”的审美观念。

(二)连贯性原则

译文必须语内连贯,换言之,译文必须对具有目的语交际环境和知识背景的接受者是可理解的。也就是说“译文必须能让接受者理解,并在目的语交际环境和文化中有意义”。Nord认为,“在能够达到译文预期功能的情况下,译者应尽可能保持译文与原文在语言特色上的一致”[6]。译者除了要了解源语和目的语的文化,还需要对小说世界有所了解。为了更好地传递原作品意图,可以通过转换等方式充分挖掘译名的语言资源,努力使译名尽可能地传递信息,同时考虑接受者的期待视野和接受能力,创造出流畅的有意义的文本。

例5:由于汉英结构的差异,需要一定的转换,如Dr.Doom—毁灭博士、Professor X—X教授、Cap⁃tain America—美国队长、Guardians of the Galaxy—银河护卫队、X-Men—X战警、Captain Marvel—惊奇队长。

分析:通过词语的位置转换,使修饰语在前、名称置后,类似中国古代对人物头衔的一种称呼,是人物身份和头衔的标志。

例6:要进行意译,人物名称不仅指涉个体,还透露故事背景内容、人物背景信息和战斗信息,塑造人物形象,如Hulk—绿巨人、Wolverine—金刚狼、Ghost Rider—恶灵骑士、Thanos—灭霸、Thor—雷神托尔、Spawn—再生侠、Aquaman—海王。

分析:Hulk(浩克),即绿色怪物,而绿色是不暗示任何族裔的肤色。“wolverine”字面意指的是“狼獾”,实际上暗指身材矮小但强壮好斗的超级英雄。男主人公的骨胳被注射超强合金艾德曼钢,拥有一对无坚不催的利爪,以及快速的再生能力和预知危险的能力,考虑到中国读者和观众的期待视野,因此将“Wolverine”译为“金刚狼”。“骑士”的翻译保留了原有的文化色彩和形象意义,“恶灵”表达了一种异域文化的神秘感。“灭霸”的翻译很好地将这个超级大反派的人物形象呈现出来,实力极其强大,拥有远远超越地球科技的知识,有时候乘坐一个装有进攻性武器且能穿越银河的浮空王座。“雷神托尔”因为使用的武器以及故事中的身份而获得译名,雷神点明他的身份,托尔拥有神器雷神之锤(Mjolnir)作为武器,是挥舞着神锤的北欧神话人物。“spawn”有产卵、生孩子之意。这里用来指无敌盔甲、变身披风、不死之身的闪灵悍将因为将自己的灵魂卖给了地狱魔王,以此换得重生的机会成为再生侠。“Aqua⁃man”译为海王,“aqua”暗示了他来自大海,作为海底国家亚特兰蒂斯女王的长子,“欲戴王冠,必承其重”,不得不面对生而为王的考验。在这些人物名称下,英雄也好,反派也好,都不再是动漫文本里冰冷的虚拟人物。置身于故事背景中,名称的能指不仅指向每一位个体,还指向人物头衔、身份、情感、个性和文化,因而更具有吸引力和感染力。

(三)忠实性原则

在目的论中,忠实性原则仅仅是指原文和译文中应该存在某种语篇对应关系,并不要求原文和译文在内容上一字不差。忠实的程度与形式取决于译者对原文的理解及翻译的目的。孙致礼提出,“无论翻译哪种题材的作品,文学文体也好,科技文体也好,新闻文体也好,直译都是翻译书名、篇名以及标题最为常用可能也最行之有效的方法”[7]。

例7:音译的人名,如Jessica Jones—杰茜卡·琼斯、Luke Cage—卢克·凯奇、Constantine—康斯坦丁。

分析:音译的汉字不再具有意义,只是保留其音标或书写形式。一般人名、地名等带有异域文化特点的专有名词都采用音译。拗口的音译名虽不符合汉语习惯,但这些需要区分的名字,音译后却更好理解和接受,实用性更强。

例8:完全对等的直译,内容和形式兼顾,如Su⁃perman—超人、Ant-Man—蚁人、Black Panther—黑豹、Iron Fist—铁拳、The Punisher—惩罚者、Black Widow—黑寡妇、Mars Hunter—火星猎人、Blue Beetle—蓝 甲 虫、Black Lightning—黑 闪 电、Blue Devil—蓝魔鬼、Steel Bones—钢骨。

分析:逐字的翻译用语通俗、自然、生动形象。原文中包含的信息很容易被中国读者和观众接受。在这里直译既可以保证连贯性不受损害,也达到了翻译目的。

结 语

动漫翻译是一种目的性非常强的跨文化交际行为。人物名称尽管只是符号指称,但它也是读者观众对人物的第一印象。人物名称表示了人物的个体身份和地位以及人物之间的社会关系。动漫人物群体的构建可以体现一个国家、一种民族文化的浓缩和精华。因此动漫人物名称翻译要求采取目标取向性策略,需要考虑读者观众的期待视野、审美情趣和接受能力。

正如“漫威”和“DC”塑造一系列的超级英雄形象,形成强大的粉丝文化,近年来中国当代网络的仙侠小说也走出国门,在西方收获了“稳定的英语读者群”[8]。为了尽可能保留阅读武侠小说时流畅的体验感,译文不仅仅要关注翻译的准确性,更要保留文本意境的连贯性和诗意。依托中国传统古典文化形象,传承“突破自我,成为强者”[9]的精神,中国网络文学在传播本国文化、塑造国家形象上独辟蹊径。这一点和美国动漫作品的内核一致,传递出产生某种共情并具备“跨文化性和世界性”的主题[10]。

猜你喜欢
漫威名称译文
Stem cell-based 3D brain organoids for mimicking,investigating,and challenging Alzheimer’s diseases
给漫威、DC做衍生品一天赚1485万元 Funko是怎么做到的?
美国儿童IP 30强:乐高居榜首,漫威DC均在列
弟子规
弟子规
沪港通一周成交概况
沪港通一周成交概况
沪港通一周成交概况
沪港通一周成交概况
[美国队长3] 漫威的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