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辅导,发展思维力,激发创作潜能

2021-01-17 06:29唐晓燕
教育信息化论坛 2021年10期
关键词:元认知写作能力

唐晓燕

摘要:辅导是提高学生作业有效性的最后一环。在作文辅导过程中,教师可有效利用“元认知”理论,使学生能够清楚地知道自己应该使用何种策略更为合适,明确能够从习作中获得怎样的认知体验与知识,以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思维能力。

关键词:习作辅导;“元认知”;写作能力

一、案例背景:想象作文的痛点

统编语文教材将想象作文的习作数量增加至十余次,并设置专门的习作单元。从实际情况来看,想象作文既是学生的兴奋点,也是学生的痛点,因为在写作的过程中学生们还是面临着将“合理想象”与写作思路勾连的难题,面临着把一件事情叙述清楚的困难。教师在辅导想象作文的过程中也缺少方法,只是蜻蜓点水式地“告知”,或者单纯叙述写作方法,抑或共写一篇文章。这就造成了大多数学生缺少写作热情、写作能力不断下降。尽管教师们一如既往地认真辅导,但因未找到问题的症结所在,未运用有针对性的辅导策略,收效甚微。

二、案例描述:一次想象作文调研

为了进一步了解本校学生“想象作文”的写作水平,笔者以四年级上学期的学生为样本,随机选取了一百名学生进行了一次习作练习,重点考查“围绕给定的情境记叙一件事情并能进行连贯的表达”。

习作题目:请从四种小动物中选择三种,编一个童话故事,把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写清楚。字数三百字左右。题目自拟。

小蚂蚁   蜗牛   蝴蝶   蟋蟀

我根据学生的表现优劣,将其从高到低分为A~D四个等级。作文批改结果显示,大部分小作者处于C、D等级。他们没有根据要求从四个小动物中选取三个小动物作为故事中的人物;全文没有写出一件完整的事情,也没有一个中心思想;叙述的内容前后跳跃,逻辑混乱,不能清楚地表达意思;文章的病句、错别字较多,基本上不能够正确使用标点,影响理解。此外,大部分小作者的字迹比较潦草,随意涂改,字数都不能达标。当然,这和教师平时缺少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写作方法的辅导有关。

三、习作辅导:运用“元认知”策略

美国心理学家J.H.弗拉维尔提出“元认知”这一概念,即对认知的认知。例如,学生在学习中,一方面进行着各种认知活动(感知、记忆、思维等),另一方面又要对自己的各种认知活动进行积极的监控和调节,这种对自己的感知、记忆、思维等认知活动的再感知、再记忆、再思维即“元认知”。

“元认知”的实质是人对于自身的认知活动进行反思的系统过程。在作文辅导中,学生如果能够清楚地知道自己应该使用何种策略更为合适,明确能够从习作中获得怎样的认知体验与知识,这将大大提高他们的表达能力、思维能力。于是,笔者针对C、D等级的学生进行了分层、个别辅导。

(一)丰富“元知识”,激发写作激情

很多学生看到习作就头疼,这是因为他们对于写作的“元认知”不足,不知道如何才能写出优秀的习作。因此,在辅导时,笔者加强了对知识认知的辅导。

1.阅读,拓宽知识

想象作文在辅导前应侧重于强化生活的积累,让学生能主动发现身边的素材。因此,在写作辅导前,我推荐了许多书籍给学生,让学生在有效的阅读中进行积累。对于等级A的同学,我推荐了一些想象力丰富的书籍,如《海底两万里》《鲁滨逊漂流记》《爱丽丝梦游仙境》等幻想类、科幻类的书籍。对于等第D的同学,我推送了一些极具科幻、想象类的视频及绘本书籍,或者是上述文章中的几个章节。这么做的主要目的是为基础差的学生拓展一些相关素材,丰富其知识储备。学生通过阅读,可以拓视野、增知识、广见闻,行文构思会更为精妙。

2.方法,多元辅导

了解想象的常用方法对学生合理进行想象具有积极意义。在心理学上,常见的想象方法有黏合、夸张、典型化、联想、人格化等。我依托统编教材渗透想象方法,通过录制“微视频”将这些复杂的写作方法生动地推送给学生。例如,本案例的想象方法就运用了黏合的方法,将动物的特征和人的特征黏合了起来,将人的生活中的事情黏合在动物身上,这样就可以避免故事的内容没有新意。我则通过浏览学生的学习次数来确认他的完成度,同时还可以通过“学以致用”片段写作的质量来评价学生的自学效果。对于C等级的同学,我会增加知识微视频的推送频次,有时甚至会进行一组微视频的推送,以有效地辅导其完成作业。

(二)落实“元体验”,激活写作思维

“元认知”策略要求教师让学生在认知体验中获得知识,因此,当同学们遇到作文题目无从下手、无法落笔的窘境时,老师可以通过各类实战训练,加深学生对想象类作文技法的理解,激活其写作的思维。

1.合理组织想象作文的知识序列

要想提高想象作文的教学水平,教师应在习作辅导的过程中做好与教材学理上的衔接,可以向学生介绍想象作文的特点及常用的写作手法和表达方式等。例如,在辅导案例作文时,首先,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梳理写作思路,通过构思新结局来编写新的故事情节,并提供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结果等要素点来引导学生搭建框架,形成寫作提纲。其次,教师可以通过借助复习教材中的句子来帮助学生学习想象描写的方法,如我与学生分享了《胡萝卜先生的长胡子》《我变成一棵树》《永远不倒的老屋》中的相关语句。再次,更重要的是,教师要架构起前后知识的联系,如统编版三年级下册的习作《这样想象真有趣》、四年级下册习作《我的奇思妙想》、五年级下册习作《神奇的探险之旅》都涉及想象作文表达方式的运用,结合各要素,可以把习作框架搭建得更加合理。

2.引导学生思维表达的内外部转换

写作作为一种书面语言,是一个思维与语言相互作用的过程。对小学生来说,说比写要容易,其思维存在着从内部语言到外部语言转化的过程。因此,教师在辅导时要帮助学生将自己的想象从内部语言转化为口头语言,再外化为书面语言。

在学生落笔写作前,教师可以引导其将自己的想法进行口头表述,然后再写作。比如案例作文,教师可以先让同学们说说自己设想的中心思想,再说说打算设置怎样的情节。在说的过程中,如若有思路受堵或表达不清的地方,教师可以适当给予引导,帮助学生完善句子表达。在进行写作细节辅导时,如遇学生无法用语言进行表达时,教师可以与学生一起来演绎一下故事情节,通过一边表演一边讲解来加深学生对方法的体验。

(三)反思“元评价”,提高写作能力

“元认知”理论认为,学生在自主写作的过程中可以对认知过程进行调节和反思。这种反思可以是多元化的,既可以是学生对于自己的评价,也可以是学生之间的相互评价,还可以是教师对学生的评价等。

1.合理制定评价标准

任何的反思、调节都需要有一个参照标准,因而评价标准的制定是非常重要的,这不仅是教师批阅的标杆,更是学生进行元反思、调节的标准。在制定标准时,可以如案例习作一样,有一个总体的评价指标和分项评价指标,便于学生进行更细化的反思与改进。当然,为了学生的自我评价更为简单、明了,教师可以帮助他们设计一个自我评价的标准(如表1所示)。

2.个性评改形式

教师要不断突破评改形式,让学生在整个过程中不断进步,发挥举一反三的作用。

(1)冷眼旁观修改作文。受到辅导时间的限制,教师不可能对学生的每一篇改进习作都进行修改,因此,在学生修改好作文后,教师把作文收上来保管,但不做任何评价,经过一段时间(一般不超过七天)之后,再把作文发回给学生。因为间隔时间较长,学生已经抽离了写作者的身份,可以站在一个比较客观公正的角度,按照评分标准对自己的作文进行评价修改。这一方法对B等生较为有效。

(2)吟咏品味,自评自改。在学生修改完成后,教师可以让他们把自己的作文读出来。学生在读的时候会发现有的地方读起来很拗口、很不通顺,就把这些地方标注出来,再次进行修改,直至通顺为止,然后把读得最好的一次通过语音发送给老师。这一方法即时性很强,对C等生最为有效。

3.再次习作

完成了前期的辅导,我依据同一个评价目标“围绕给定的情境记叙一件事情并能进行连贯的表达”,布置了类似的想象作文让学生进行再次习作,以此来检验辅导成效。

请从下列词语中选择三个词语,编一个童话故事,把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写清楚。字数三百字左右。题目自拟。

这次测验的结果不错,80%的学生在A、B等级。我感到很欣慰。

四、辅导形式:巧用多元融合教学

(一)线上线下的融合

积极发挥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赋能作用,拓宽辅导的空间与时间,让辅导可随时进行。线上辅导具有及时性,通过在线推送“知识微视频”“知识小百科”“线小练笔”“在线作业”等,让随时学习成为可能,也将学生碎片化的时间用于学习。线下辅导更具针对性,一对一,面对面,教师可以及时解决学生的问题与困惑,手把手教会学生。

(二)层级的融合

为了使辅导更有针对性,我将学生进行分层,对B等级的学生进行提优,对C、D等级的学生进行补习提高。我针对两个等级的问题,运用不同的策略实施分层辅导计划;同时,组成辅导小组,进行学生之间一对一的帮教,让他们在互学中提高。

(三)辅导时机的融合

在辅导的过程中,我发现辅导的时机很重要,一般而言,写后辅导更具实效性。但是,写后辅导也要看时机。比如,新授的习作内容必须进行及时辅导,避免错误的扩大化;但作为知识的复现,则可以在一个阶段后再一次进行辅导。写前辅导主要是针对有知识勾连的习作内容,帮助那些写作有困难的学生更好地完成下一阶段的习作。

五、辅导过程:形成可视化操作流程

通过对整个案例的阅读,可以发现在对想象作文輔导的过程中,我首先确定了一个目标,在目标导向下拟定了较为细化的评价指标,通过分析掌握问题成因,而后基于问题开始有针对性的辅导。在整个辅导过程中,我选择了合适的策略——“元认知”,对两类学生进行了有效的辅导,再通过二次写作进行评价和检验。

总之,辅导是提高学生作业有效性的最后一环,同时也是提升学生学业水平的最后一根稻草。让我们寻找更多适合学生的辅导策略,有效帮助学生。同时,采取“元认知”理论进行实践,我认为这种不断反思、不断调整的学习方式,在辅导中能较大程度地发挥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与自觉性,推动学生激活学习动力、活化学习思维,是一种有效的策略。

参考文献:

[1]赵强.作文通讯精华本[M].天津:新蕾出版社,2003.

(责任编辑:奚春皓)

猜你喜欢
元认知写作能力
音乐教学元认知在我国的研究现状
论小学语文作文教学方法的创新
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立体化地培育学生的写作能力
写日记
对中学生的元认知监控及其与学业成绩的相关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