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金融机构涉农信贷资产证券化研究

2021-01-16 12:54赵燕妮四川工商学院经济管理学院
环球市场 2021年6期
关键词:证券化信贷金融机构

赵燕妮 四川工商学院 经济管理学院

资产证券化是以基础资产未来所产生的现金流为偿付依据,通过结构化设计实现资产信用增级,并以此发行资产支持证券的过程。资产证券化作为全球金融创新发展的重要成果之一,能够有效盘活存量资产、合理优化资源配置,有利于支持经济转型升级。2012 年,我国重启资产证券化,逐步推进信贷资产证券化常规化发展,致力于协调资金支持小微企业发展和经济结构调整,已取得一定成效。2015 年,银保监会提出“优先对涉农贷款开展资产证券化试点”,为金融支农提供重要保障。2020 年,信贷资产证券化市场共有53 家发起机构参与产品发行,助力中小微企业拓宽融资渠道。然而,我国农村信贷市场因其法律制度不健全、信用体系不完备、市场环境不规范等特殊属性,大多数农村金融机构开展的资产证券化业务并非以涉农信贷作为基础资产,我国涉农资产证券化并未完全破题。

一、农村金融机构涉农信贷资产证券化的积极意义

(一)盘活存量资产,优化信贷结构

涉农信贷以“三农”和中小微企业资金需求为主,资产证券化可将现有的信贷资产重组打包并转换为证券化产品出售,以此盘活优质存量资产,获取流动性资金,金融机构也可利用流动性资金加大对“三农”和中小微企业的支持力度。同时,资产证券化可在一定程度上减弱期限错配的影响,使金融机构灵活调整资产负债结构,提高风险管控能力,从而更好地服务于“三农”发展。

(二)创新业务模式,提高盈利能力

农村金融机构对存贷利差的依赖较大,利率市场化深入推进后存贷利差减少,农村金融机构经营受到严峻挑战。资产证券化可在金融机构传统信贷业务之外,拓展非信贷的中间业务收入来源,推动其盈利结构转型升级。另外,信贷资产证券化有利于促进农村金融机构发挥“贷款服务商”角色,持续为证券化资产提供服务管理,获得合理服务报酬从而提升盈利能力。

(三)强化支农服务,破解融资难题

资产证券化是创新型融资工具,融资人以未来获得稳定现金流为基础,通过转让未来收益权或债权获得即期资金支持,提高资金周转率和利用率。资产证券化在融资人和投资人之间增设SPV 实现风险隔离和信用增级,即只要未来有稳定的现金流便可运用证券化重组打包,并按信用级别和风险程度分别出售给不同的投资人,为资金需求者提供灵活的融资服务。

(四)夯实常态发展,深化金融改革

利率市场化改革使农村金融机构面临农村金融市场变革的严峻挑战,资产证券化能够盘活优质涉农贷款,既丰富农村金融产品类型,又拓宽农村地区投融资渠道。农村金融机构开展资产证券化业务既有助于提升自身经营管理水平,又有助于强化专业人才队伍建设,能够为涉农信贷资产证券化业务的规范化和常态化发展奠定基础。

二、农村金融机构涉农信贷资产证券化的制约因素

(一)法律制度不完善,金融监管面临考验

资产证券化业务面临信用风险、操作风险和市场风险等不确定性,且涉及借款人、投资人、金融机构等多个主体,金融链条较长,实施过程复杂。我国虽重启资产证券化业务,但在破产隔离、信用增级和会计处理等方面并无匹配的法律文件和制度体系。同时,资产证券化作为新型融资方式,其市场准入、运作、监控和退出等过程都需突破传统监管模式,而如何平衡农村金融产品创新发展和风险防控亦对农村金融监管提出挑战。

(二)信用等级偏低,基础资产质量较差

农村信贷市场的客户结构以中小微企业为主,这类企业单体经营规模小、抗风险能力弱,财务状况较差且缺乏规范化管理,加之区域性明显,贷款用途集中于民用和小型商用,基础资产质量整体偏低。另外,评级公司对涉农贷款的评级经验较少,若未深入了解当地经济状况和地缘因素,可能无法在短时间内给出准确的信用评级,而农村金融机构自身的特殊性也加大了基础资产的筛选难度。

(三)投资结构单一,二级交易市场不活跃

我国信贷资产证券主要在银行间债券市场发行,投资者以银行业金融机构为主,尤其农村金融机构发行的涉农信贷资产支持证券,投资者也只集中于城商行和农商行等中小型金融机构,且可能存在证券产品互持现象。此外,我国城乡发展失衡严重,大中型银行对农村金融机构涉农信贷资产证券化持怀疑态度,进一步限制了资产证券化业务的发展。

(四)管理水平有限,市场化程度不高

资产证券化作为重要的创新型投融资工具,涉及金融、会计、税收、营销和法律等各类专业知识,需要专业的资产管理团队,也需要保证入池资产的质量稳定。农村金融机构以涉农流动性贷款为主,无形中为资产证券化业务增加了难度,加之业务本身具有风险传导性,农村金融机构经营规模小、缺乏市场活力,如不能有效做好风险防控,将容易引发农村金融市场的系统性风险。

三、农村金融机构涉农信贷资产证券化的对策建议

(一)完善法律制度,加强多元监管

我国资产证券化业务重启后,需要妥善处理政策变更、法规调整、信用评级、破产隔离和推广营销等各个环节的现实问题,而针对农村金融机构涉农信贷资产证券化的法律规范需求尤其迫切。因此,加快推进资产证券化专项立法工作,因地制宜推出市场准入、退出和运作规则,建立健全法律制度体系,是农村金融机构深化涉农信贷资产证券化的重要保障。另外,各级监管机构应协同攻坚,多元共治,确保农村金融机构资产证券化业务的有效实施。

(二)优化信用体系,挑选入池资产

健全的信用体系有助于推动农村金融市场的高效运转,但由于农村地区信用信息系统薄弱、信息采集标准不一致、农民信用意识缺乏等实际因素,农村信用环境整体不佳。因此,应积极探索针对涉农信贷资产证券化的评级体系,加强多元化和差异化信用评级管理,为信贷资产证券化业务提供规范透明和公平公正的生存环境。另外,在基础资产池组建时应当明确设定筛选标准,并不定期动态调整资产池,严格保障入池资产的质量。

(三)培育优质投资,夯实交易基础

我国农村金融机构涉农信贷资产证券化缺乏专业人才管理团队和优质稳定的基础资产,加之法律体系和制度规则不够完善,导致二级市场缺乏合格投资者,进而限制了资产证券化业务发展。因此,应加强信用信息披露机制,确保投资者及时准确掌握入池资产的质量;各农村金融机构之间也应加强协调合作,为信贷资产证券化创造良好的市场交易环境。同时建议加大宣传力度,扩大投资人范围,引导各类货币资金投资于涉农信贷的证券化产品。

(四)提高管理能力,推进市场运作

农村金融机构应结合自身实际,积极开展资产证券化业务,运用金融科技创新手段解析大数据信息,分析农村地区的真实投融资需求,提升产品开发和市场定价能力,同时积极探索创建良性金融生态环境,提高科学管理水平,促进自身业务转型。此外,坚持市场化和规范化运作,避免风险在农村金融机构体系内循环,积极推动涉农信贷资产证券化业务的常规化和常态化发展。

四、结语

资产证券化具有盘活资产、隔离风险、增强信用等独特优势,能够合理配置社会资源,实现多元化金融服务,且能够从根本上拓宽投融资渠道,真正对接“三农”的实际金融需求。在实施过程中,应当坚持以精准服务实体经济为核心,合理运用金融科技手段,突破各项制约因素并大力推进普惠金融资产证券化业务,深耕农村金融市场改革进而全面振兴农村经济。

猜你喜欢
证券化信贷金融机构
聚焦Z世代信贷成瘾
金融机构共商共建“一带一路”
资金结算中心:集团公司的金融机构
不良资产证券化重启一年
一季度境内金融机构对外直接投资17.79亿美元
不良资产证券化研讨会编者按
20省国资证券化目标超50%
解决小微金融机构的风控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