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劳动经济学视角下的大学生自愿性失业原因分析及对策探讨

2021-01-16 12:54乔丽敏南开大学经济学院
环球市场 2021年6期
关键词:自愿性失业劳动力

乔丽敏 南开大学经济学院

一、劳动经济学视角下大学生失业现状

(一)自愿性失业

自愿性失业主要是指大学生对劳动就业岗位不满意或者没有找到较为满意的工作而导致的失业。从主观来讲,大学生对工资待遇期望较高,没有与之对应的岗位满足其就业发展需求,所以处于待就业状态,自身还是希望能够获得满意就业岗位的;从客观来讲,一方面,某些岗位竞争压力大,供需不均衡,岗位无法满足足够的就业者需求;另一方面,高校毕业生所学专业或者技能与社会岗位不匹配,专业不对口,大学毕业生不愿意从事其它行业,等待就业机会,由此引发的自愿性失业。

(二)失业现状

根据教育部官网公布的数据显示,近年来我国高校毕业生人数呈现递增趋势,其中,2018 年为820 万人,2019 年为834 万人,2020 年为874 万人。在就业人数大幅增长的同时,毕业生就业压力不断加剧,尤其在2020 年新型冠状病毒影响下,我国毕业生失业人数规模较大,其中有170 万毕业生处于待就业状态,占总毕业人数的20%左右。由此可见,我国高校毕业学生面临的就业压力是相对较大的,这也使得高校学生失业问题突出,解决高校学生就业问题备受社会关注。

(三)消极影响

大学生自愿性失业存在诸多不利影响,首先,不利于大学生自身的发展,影响大学生自信心。大学生自愿性失业会造成大学生消极就业,在寻找工作中会变得更加困难,一旦时间较长,大学生的自信心就会受到打击,甚至会因此丧失就业的意愿;其次,不利于社会经济发展,大学生自愿性失业,会造成社会劳动力市场人才匮乏,无法满足企业招聘需求,从而影响到市场经济的发展;再次,大学生自愿性失业不利于高校教育事业的发展,高校失业率较高会引发社会质疑,在招生时高校就会面临着被选择的困境,毕竟学生选择大学是为了获得更好的就业机会,能够在毕业时找到理想工作。所以,必须要找出大学生自愿性失业成因,并制定应对措施,规避不利影响。

二、劳动经济学视角下大学生自愿性失业原因

(一)信息不对称

在改革开放红利释放下,我国经济进入到新常态阶段,产业转型、结构调整、创新发展成为新时期经济发展的主流趋势,新时期对人才提出了新的要求。企业在转型当中需要创新性、技术型、复合型高素质人才,而这些人才多数来自高校,所以,高素质大学毕业生的社会需求还是非常大的。但是,由于劳动力市场供需信息并不对称,大学毕业生信息无法实现与所需企业之间的有效匹配,这就导致企业在劳动力市场上努力寻求人才,而大学毕业生在市场上等待合适工作。之所以出现信息不对称问题,一方面,是由于现有招聘渠道相对广泛,但是缺乏针对性,毕业生在发布简历后石沉大海;另一方面,企业所提供的岗位、福利与毕业生需求不符,造成毕业生来回奔波于面试道路上,使其就业信心备受打击。

(二)大学毕业生期望过高

从劳动经济学角度来看,工资是衡量劳动者价值的重要因素,作为劳动者在选择工作时,会有自己的心理工资承受底线,当企业给出的工资符合预期或者超出预期时,劳动者就会接受工作,但工资低于心理预期工资时就会拒绝。作为大学毕业生,其读书时间长、学历高,在刚毕业时会有一定的心理预期工资,部分毕业生之所以出现自愿性失业,很大原因与就业期望有关。首先,这部分毕业生没有找到符合心理预期的工资岗位,对基本工资要求较高,但是自身缺乏工作经验,因此,与之匹配的岗位有限;其次,企业在招聘时,往往会根据劳动者就业经验、技能、素质等多方面评估给出工资待遇,对于大学毕业生而言,若非名牌院校毕业,是很难在市场就业选择中占据优势的,企业多数情况下并不会给出较高薪酬。

(三)劳动力市场差异较大

目前,我国劳动力市场呈现二元结构特征,这种特征让劳动力市场存在两极分化特征,简单而言就是主要劳动力市场和次要劳动力市场分化严重。首先,主要劳动力市场门槛高、工资福利待遇好、有发展前景,是毕业生所期望的,一般轻下主要劳动力市场所在企业以国企、事业单位、合资企业、外企等为主,但这类企业招聘门槛较高,毕业生是极难进入这类企业的;其次,次要劳动力市场门槛低、社会保健全、缺乏基本保障、前景渺茫,而且工资待遇一般,无法满足毕业生心理期望。在此背景下,部分大学毕业生,宁愿等待机会也不愿意在次要劳动力市场谋求岗位,一旦在次级劳动力市场选择工作,想要从次级市场转入主要劳动力市场所需要耗费的精力、成本就会较大。

三、劳动经济学视角下大学生自愿性失业应对策略

(一)完善就业机制,加强信息共享体系建设

首先,网络信息化时代,高校毕业生获取就业的机会增加,对此,必须要充分发挥网络时代的优势,构建高效的就业信息共享机制,提高企业与毕业学生之间的供需匹配度。一方面,高校要利用自身优势,加强与企业之间的合作力度,通过校企合作为企业输送专业性人才,降低毕业生失业率;另一方面,企业要建立多元化招聘渠道,明确招聘内容,提高招聘的精准性,不要利用高薪酬作为吸引毕业生的幌子,在毕业生面试时提供与之不符的岗位、薪酬,影响企业信誉和形象。此外,构建完善的信息共享机制,实现毕业生信息与企业岗位信息的有效对接;其次,高校要做好市场调研,及时了解社会所需人才的标准,并作为高校教学活动的依据,通过教学活动优化,教学改革培养学生职业素养和专业技能,提高学生含金量,以此避免学生自愿性失业情况的发生。

(二)树立科学就业观,提升职业核心素养

从劳动经济学角度来看,岗位薪酬与就业人员的价值是相互匹配的,作为员工只有具备岗位素养,创造岗位价值,才能够获得与之对应的薪酬。对于部分大学毕业生而言,之所以无法找到与之相匹配的工作岗位,一方面是由于目标过高,缺乏与之对应的岗位,另一方面,是由于职业素养不足,不符合企业招聘要求。对此,必须要帮助毕业大学生树立科学就业观,不断提升职业核心素养,只有如此方可避免自愿性失业问题的发生。首先,高校要做好学生就业方面的指导、培训,让学生对社会发展、企业需求、自身素质有较为客观、全面的认识,能够确立合适的就业目标,这样才能更好找到心意工作;其次,强化学生专业素养的培训力度,加大实习力度,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让学生对所学专业就业情况更为了解,并在实习中努力提升专业技能、职业道德,以为毕业就业时提供坚实保障。

(三)开拓学生视野,激发创业精神

大学生不仅具有较高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而且思维活跃、创新能力较强,所以,在应对自愿性失业问题方面,可以为大学毕业生提供良好的创业环境,通过视野开拓来激发其创业精神,真正解决失业问题。首先,高校要营造良好的创业环境,一方面,可以将创业作为专业课程,通过创业案例分析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丰富创业知识,增强创业能力,树立创业精神;另一方面,为学生创业提供基础保障,通过“创业竞赛”等活动筛选一些具有实践性的创业项目,通过创业孵化园让学生参与创业项目开发当中,为毕业创业做准备;再次,设立创业基金,完善创业政策扶持,给毕业大学生提供小额创业资金,鼓励创新,同时,完善配套机制,在高校、政府、企业等协同努力下,打造良好的大学毕业生创业平台,为具备条件、能力的大学生提供创业机会,真正借助创业解决大学生自愿性失业问题。

四、结语

劳动经济学视角下的大学毕业生自愿性失业问题是由多方面原因形成的,大学毕业生自愿性失业不仅对毕业生自身发展极为不利,而且对高校教育事业、社会经济发展均存在负面影响,对此,必须要通过社会保障机制健全、创业环境营造、学生职业素养提升、科学就业观念培育等措施的实施解决毕业生自愿性失业问题。

猜你喜欢
自愿性失业劳动力
2020年河南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45.81万人
广东:实现贫困劳动力未就业动态清零
上市公司透明度改进的关键一步
两类失业人员可申领6个月失业补助金
失业预警
无人机 会有时——飞行员的失业时代
论商事仲裁一裁终局的原因
独联体各国的劳动力成本
失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