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建红 , 李 院
(湖州职业技术学院 党委组织部, 浙江 湖州 313099)
为进一步提升基层治理工作水平,建设覆盖广泛、集约高效的党群服务中心,2019年5月8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加强和改进城市基层党的建设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要求:“综合区位特点、人群特征、服务半径等因素,整合党建、政务和社会服务等各种资源,统筹建设布局合理、功能完备、互联互通的党群服务中心,打造党员和群众的共同园地。”[1]《意见》对各级党委党组进一步提高服务基层党员群众能力和引领基层治理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建好“服务党员、服务群众、服务人才、服务基层”的党建阵地——党群服务中心,成为新时代落实基层党建工作的必然要求。
新公共服务理论是指导政府行政的基础理论,尚未发现有将其应用于高校党群服务中心建设的研究成果。本研究试着填补这一空白,以为高校党群服务中心建设提供借鉴。
在中国知网搜索关键词“党群服务中心”,发现与此相关的期刊论文和报纸报道共有193篇,最早一篇是2010年发表在《南方论刊》上的《翠湖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创建党建工作新特色》。该文介绍了深圳市光明新区翠湖社区主动顺应发展形势,超前谋划党建工作新思路,建设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形成“大党建、大服务、大管理”工作格局的典型案例[2]156-157。之后,崔学文提出建立党群服务中心,推进服务型党组织建设[3]28;吕昭斌就如何提升党群服务中心效能进行阐述[4]第7版;封春晴针对党群服务中心建设过程存在的问题,提出高质量推进党群服务中心建设需要一手抓要素集聚、一手抓服务提质[5]34-35,等等。总的来说,已有的关于党群服务中心建设的研究缺乏系统的分析,更多的是市区县等管理者或者公职人员对建设、管理、使用党群服务中心的经验介绍或成果展示,没有形成有关党群服务中心的系统思路。
以美国著名学者罗伯特·B·登哈特为代表的一批公共行政学者,基于对公共管理理论的反思,提出了政府的职能是服务,目标是追求公共利益、为公民而非为顾客服务、重视公民权利、民主地行动、责任多元化、超企业家身份、重视人而不只是效率等“七大原则”[6]151-152,一般称之为新公共服务理论。国内学者丁煌、柳云飞和周晓丽等对新公共服务理论进行了新的诠释[6]151-152 [7]170-174;李松林、袁红丹等将该理论应用于“服务型政府”以及政府机构改革的研究[7]88-90 [8]53,等等。总之,国内学者的研究大多是对新公共服务理论的诠释和综述,很少有人将新公共服务理论应用到党群服务中心建设实践。
党群服务中心凸显的“服务”理念与新公共服务理论的“服务而非掌舵”理念高度契合。在新公共服务理论的指导下,党群服务中心如何整合有效资源,推进要素集聚、服务提质,已成为一个时代课题。新公共服务理论的“服务而非掌舵”理念,决定了高校党群服务中心的本质不是管理,而是为全体师生提供服务。“公共利益是目标而非副产品”和“服务于公民而不是顾客”的理念则要求党群服务中心的服务对象应是所有师生,而不是外来参观的团体或者组织,服务中心也不是高校管理部门的“副产品”。“责任并不是单一的”理念强调高校党群服务中心不仅要关注服务对象的利益,还需要关注社会效益和政策法规,实现依法依规的服务。“战略地思考,民主地行动”的要求则需要高校党委加强顶层统筹规划,各部门资源和信息共享,协同工作,共同实施,建成党委主导、二级党组织/职能部门参与、职责明确、分工协作、资源共享、高效运行的党群服务中心。“重视人而不只是生产率”的理念说明高校党群服务中心的关键在于人,只有党群服务中心的队伍强大了,人气足了,从业人员的利益得到了应有的保障,才能为师生提供高质量、高效率的服务。“超越企业家身份”“重视公民权和公共事务”及“民主地行动”这三条原则应用到高校党群服务中心,则意味着师生是党群服务中心的主人,要鼓励师生积极参与和自身生活及工作息息相关的服务事务。以主人翁的姿态积极参与各项服务,不仅是师生的权利,也是师生的义务。
可以看出,新公共服务理论体现了以人为本的行政理念,不但可以作为政府行政的基础理论,也可以为各类面向公众的机构——譬如党群服务中心提供工作指南。总之,新公共服务理论为高校党群服务中心的建设和管理提供了新思路。
近几年,为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城市基层党建工作,夯实党在城市的执政基础,推进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克服城市基层党组织软弱涣散、政治功能不强、领导作用发挥不充分等问题,各地城市基层党组织探索整合街道党政机构力量,统筹设置基层党建、公共管理、公共服务、公共安全等综合性机构,建成了一批批城市、街道、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党群服务中心成为服务党员、服务基层干部、服务入党积极分子和周边群众,开展党建咨询、办理党内业务、传播党的理论、提升基层治理能力的有效载体。但在实践中,看上去十分美好的党群服务中心也存在一些现实问题。通过走访参观、座谈调研、文献检索等形式,我们发现,虽然各级党群服务中心“遍地开花”,大小不一,功能各异,但大多建好后人气不高、利用率低,甚至日渐“空壳化”,反倒成了不少地方组织部门的“心病”。
由于办公场地受限,有的党组织建成的党群服务中心往往是一个红色元素环绕的会议室,显得有些名不副实。有的党组织有空间建设党群服务中心,但打造出来的往往是一个仅具备宣传展示功能的迷你型党史馆,使用率不高。有鉴于此,笔者认为,好的党群服务中心要以“服务”为导向,兼具“政治引领”功能,坚持“建管用”一体化推进,整合资源,共建共享,并以实现展示内容党味浓、服务群众效率高为基本目标。
各级党群服务中心在建设时均设置“五区”场所,即学习教育、公共服务、会商议事、文体活动和党建展示等区域;满足“六有”要求,即有开放式服务大厅、有党员活动室、有信息公开查询渠道、有互联网平台、有规章制度、有党建标语;落实“四化”标准,即进行适当的净化、绿化、亮化、美化。党群服务中心建设要立足自身发展的需求,摒弃千篇一律、定于一尊的固定模式。只有因地制宜、符合服务对象需要的党群服务中心,才有生命力、活力和可持续发展的后劲。
党群服务中心作为实体化的党群服务平台,是否能提供有效服务,其关键在于贴近需求侧和做强供给侧。需求侧包括选址布点合理自带人流量、外观设计符合审美吸引人、功能定位贴合实际需求有特色这三个方面。供给侧包括党建共建资源统筹聚合力、平台支撑激活力量能自转、线上线下常态运维有活力三方面。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党的宗旨,党群服务中心作为党建工作的重要阵地,服务性是它的“根”和“魂”。为了让党群服务中心能在更大范围、更深层次、更实效果等方面发挥作用,必须把资源整合起来,把分散的力量凝聚起来,实现以党组织为核心的多组织介入,实现与百姓需求的无缝对接,进一步凝聚党心、政心与民心。
在当代,高校的主要职能不再局限于科研、教育领域,已更多地延伸至社会服务领域。也就是说,当代高校是社会公共服务的重要承担者。高校设施在当地得到充分利用,满足广大人民群众需求,正是高校服务社会功能的重要体现。高校党群服务中心建设与师生的切身利益相关,是高校履行社会服务职能的重要载体。相比图书馆与体育场馆等设施,高校党群服务中心具有重要的政治功能、组织功能和服务功能,是贯彻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重要平台、沟通联系党员群众的桥梁纽带、服务推进改革发展的前沿阵地。
在高校设立党群服务中心,是落实全面从严治党的必然要求,是以改革创新精神推进高校党建工作的具体实践。高校党群服务中心建设应结合高校实际,融入学生事务大厅、心理咨询室、党建文化展厅,组建“三个中心”的党群服务中心,整合党组织关系转接、党员材料审核、党员队伍统计、党建资源预约、党建信息交流、智慧党建工作室、党员活动等党建工作,致力于构建“开放式、集约型、共享性”的服务平台,高标准打造、高水平投入、整体性推进、智慧化管理,真正体现服务内涵。因此,高校党群服务中心必须具备以下几个时代特征:
1.内嵌性 目前的高校基层组织建设,党组织多以覆盖方式进入,将党的建设与人才培养、师资队伍建设、产教融合、校园文化建设、校园综合治理等板块相结合。
2.同向性 党组织通过利用党群服务中心内嵌的治理功能,充分发挥党代表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优势,以服务师生为价值取向,把握现代社会建设中各个子系统之间的衔接点,将各类主体凝聚起来,构成目标相同、行动一致的治理体系,以取得良好的整体治理效果。
3.开放性 高校的内部治理应当形成以党群服务中心为阵地、党组织为核心,职能部门、二级学院、群团组织、民主党派、知联会等共同参与的治理结构,通过制度载体供给和政策激励,实现组织共建、班子共搭、资源共享。
高校党群服务中心建设应该按照如何建、如何管、如何用的建设要求,实现“三个中心”互融互通,做到高效建好、悉心管好、充分用好。
1.“如何建”:坚持规范,主题鲜明 高校党群服务中心的定位是成为团结引领师生的政治中心、宣传教育师生的文化中心、联系服务师生的便民中心,让师生党员、群众愿意进来、愿意留下来、愿意再来。高校党群服务中心建设应该坚持“三中心”共融共通理念,打造好党群服务中心主体区域这个“红色家园”,打造好大学生事务中心这个“暖心家园”,打造好心理咨询中心这个“心灵家园”。建设过程中需厘清党群服务中心的建设标准,按照湖州市《党群服务中心设置和运行规范》的相关要求,建成集教育、管理、服务、展示于一体的开放式、多功能、专业化的党建工作综合体。所以,党群服务中心既要展示党建工作成果,又要服务师生群众,还需契合新时代加强党的建设要求的鲜明主题。党群服务中心建设应该按照党建元素庄重、功能设施齐全、环境氛围优良、党员群众满意的原则,坚持标准化,统一场所、统一系统、统一内容、统一制度、统一标识;坚持因地制宜、立足实际、简约实用的建设原则,使党建工作“看得见,摸得着”。同时,还应该按照“党委领导、部门统筹、多方参与、共驻共建”的思路,强化政治引领,加强治理,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凝聚党员力量,服务群众,建成具有本校特色的党群服务中心。
2.“如何管”:党建引领,制度健全 党群服务中心建设应该坚持以师生为中心的发展理念,突出高校党建工作的鲜明主题,健全完善党建带群建促团建的工作机制,充分整合工、青、妇、统战、就业等各方力量,有效集聚各种有利要素,全面调动学校各职能部门的参与积极性,发挥集成资源力量,逐步形成以党建为龙头,党委组织部、党委学工部、学生党员之家、各学院志愿者队伍共同参与的工作模式。坚持以健全完善制度为保障,以提高使用效率为目的,梳理党群服务中心在建设、管理和使用各环节存在的问题、需要明确的措施等,摸底调研师生需求,借鉴其他党群服务中心经验,构建科学完备的管理使用制度,实现在制度框架下运营党群服务中心。
3.“如何用”:需求导向,服务为本 党群服务中心是团结引领师生的政治中心,宣传教育师生的文化中心,联系服务师生的便民中心,要实现让师生“愿意进来、留得下来、还想再来”这“三个来”的目标。一方面,党群服务中心建设要坚持立足高校发展需求、办公需求、师生需求,优化党群服务中心的功能设置,集教育、管理、咨询、培训、服务、文体活动等于一体,开展丰富多彩的服务活动,以增强党群服务中心的吸引力,发挥党群服务中心联系服务师生、凝聚党心人心的作用。另一方面,高校要完善治理体系、增强治理能力、提高服务师生质量,让师生在高校学习、生活得更方便、更舒心、更美好,实现政治功能与服务功能的有机统一。
党群服务中心建设是高校推进基层党建工作的重要举措,是为基层党组织提供一个设施完善、内容丰富的“家”。新公共服务理论倡导的“七条原则”与党群服务中心的政治功能及服务功能高度契合。高校党群服务中心建得好不好,不在墙上,而在师生脸上。只有坚持以“师生为中心”的建设理念,充分发挥党群服务中心凝心聚力的红色需求,连接师生的政治需求,才能充分发挥党群服务中心的纽带作用,激活基层党组织和党员的活力,真正让每一个党组织都强起来。
党群服务中心建设是践行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加强党的组织体系建设的重要一环。其首要职能是宣传党的主张、贯彻党的决定。党群服务中心建设必须突出政治引领,坚决维护政治属性的“第一属性”地位;突出政治功能,不断凸显党群服务中心的政治属性,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等以适当形式展现出来,旗帜鲜明地打上红色烙印。同时,要注重“红色”氛围营造,使其更有“党味”。
党群服务中心是师生学习教育活动的重要场所,其定位很重要,这个定位就是“服务”。(1)把师生作为服务对象,把人生的指导、观念的更新、思想的抚慰作为服务内容,把各种讲座、分享、展示、交流作为服务举措,把使师生满意作为服务标准。(2)注重在便民上下功夫,及时梳理师生诉求,即时处理师生难题,进一步完善服务项目、优化服务流程、健全服务机制、提升服务水平。(3)注重在惠民上下功夫,拓展就业咨询、心理辅导等项目,延伸师生法律维权、恋爱咨询等社会化服务,最大限度满足基层党员群众的服务需求,构建“进一扇门、找一个人、办所有事”的运转机制。
党群服务中心建设必须坚持“共建共享”的原则,围绕党员教育、学习的服务需求,强化功能聚人气。要深化区域共建,进一步加强高校“大党委”建设,把党群服务中心建设成以党委为主体,各党组织、部门等多方参与、良性互动的共驻共建平台。要加强党群共建,切实发挥群团组织作用,依托党群服务中心,积极开展“党建沙龙”“学业辅导”等亲民、爱民、助民活动,不断增强党群服务中心的吸引力和凝聚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