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尼族古歌《窝果策尼果》的比喻艺术研究

2021-01-16 07:51
红河学院学报 2021年5期
关键词:哈尼族新奇比喻

王 馨

(红河学院音乐舞蹈学院,云南蒙自 661199)

哈尼族神话史诗《窝果策尼果》属于口传史诗,最初主要由氏族首领来演唱,后来慢慢地出现了专门的传唱者——莫批(祭词)。莫批是哈尼族的祭司,精通哈尼族宗教、文化、历算等方面的知识,同时也是哈尼族史诗的主要演唱者。《窝果策尼果》的最初汉译版本,主要由元阳县哈尼族莫批朱小和演唱,卢朝贵、史军超等人翻译、整理而成。本文依据的正是这一个版本。

一 《窝果策尼果》比喻的丰富性

据笔者统计,《窝果策尼果》中的比喻数量惊人,多达两百多个。《窝果策尼果》中的比喻大部分是明喻,亦即陈望道所说的“用另外事物来比拟文中事物的譬喻。正文和譬喻两个成分不但分明并揭,而且分明有别;在这两个成分之间,常有‘好像’‘如同’‘仿佛’‘一样’或‘犹’‘若’‘如’‘似’之类的譬喻语词绾全它们。”[1]59

这些明喻大部分是物与物之间的比喻,少部分是意与物之间的比喻。据分析,这些比喻的喻体十分丰富,涉及了哈尼族熟悉的大量事物。植物类或与植物有关的有大树、金花、鲜花、老林、老藤、棕树、树叶、蘑菇、竹树、花瓣、桃子、树皮、棉花、树枝、杂草、竹篷、蘑芋叶、神树、芭蕉心、芝麻、姜、生芭蕉等。动物类或与动物有关的有天鹅翅膀、花鱼、牯子、燕、蚂蚱、黑鸽、白龙、骏马、牛脖、虎、象、牛蹄、马尾、虎眼、牛屎、蚂蚁、八哥、牛皮、蚕、老牛走路、刍鸡、牛犊、大蛇、小黑虫、牛腰、疯狗、豺狗、鸡虱、鸽、蝴蝶、画眉、红尾鸟、家燕、泥鳅、喜鹊、点水雀等。与人体或衣物有关的有包头、打瞌睡的女人、醉汉、手掌、脸蒙上黄罩、胡子、衣裤、头发丝、手心、腰带、手杆粗、姑娘梳头、小手指甲、姑娘眼睛、指头、新衣等。与食物、生活用品、生产工具有关的有蜂蜡、金银、筛、摆子、银制钥匙、金锁、背箩、金针、银针、花布、黄金、水碗、水缸、烟筒、床、稀饭、镜子、箩筛、蒸糕、镰刀、锄头、大刀、干柴、饭豆、麻袋口、鸭蛋、萝卜、蜂蜜、筷子、锅底、火塘等。自然界无生物类如雾露、春雨、水塘、海上、湖水、云彩、雷、天地、大水、电闪、彩霞、大雪、河沙、流水、星星、风、崖、石、大江、山河、太阳、罩雾的半山等。

由此可见,《窝果策尼果》中的喻体包罗万象,凡是哈尼族生活中所见、所闻、所嗅、所触、所味的事物,都成为被选对象。《窝果策尼果》是口传神话史诗,演唱者必须引起听众的兴趣才能够完成追述传统文化历史、布传伦理道德、述说生产技术等重任。因此,以这些事物作喻体,一方面是因为听众比较熟悉它们,知晓它们与本体之间的相似点,从而很容易理解;另一方面则是熟悉的事物容易使人们产生一种亲切感,这种亲切感会使人们的注意力更为集中。通过这种方法和方式,史诗演唱者才能勾起听众们的兴趣、注意力。

二 《窝果策尼果》比喻的新奇性

《窝果策尼果》中的比喻,也极富新奇性。这种新奇性,不仅表明了哈尼族丰富的想象力,也反映了他们对世界万事万物的深刻认知。古歌中的比喻如果缺乏想象力,缺乏对事物的深刻认知,比喻就会显得怪诞,甚至荒谬。因此,纵然想象力丰富,也必须以深刻认知作为主旨,比喻才能既新奇又深入地表现事物。这是因为“修辞格本身是思维的产物。是人类思维规律的一种表现,于是它也就具有一定的认识价值。许多修辞格是建立在相关关系相相似关系之上的,而相关关系和相似关系正是人们认识世界的重要方法。人类认识世界的活动,基本路线是从已知向着未知领域进军,基本的办法是把未知的东西纳入已知的范围之中,把未知的东西同已知的事物进行对比,从相关相同相似的地方开始,寻找它们之间的相异之处,用已知的东西来解释还未知的东西。”[2]

例如“弯扭的天梯象九山的老藤,先祖们顺着它上下来往”[3]的比喻句。它将天梯比喻为九山的老藤,这就表现了天梯本身与九山老藤之间的相似点:既弯曲又坚韧。天梯本身也是哈尼族想象力的产物,哈尼族认为祖先们能够顺着它上下来往。由此,我们可以看出,有了哈尼族认为天地之间可以相通,他们对大自然的认识,才会出现九山老藤这样的比喻。“天笑是天上的雷鸣,地笑是山顶的电闪。”将雷鸣比喻为天的笑,将闪电比喻为地笑,由此我们也能够深切感受到哈尼族以丰富想象力创造出来的新奇比喻。这种天马行空、自由奔放的想象力,其实也不是没有认识作为导向,不是完全信马由缰的。天笑与地笑表明哈尼族将天与地拟人化。而之所以将天与地拟人化,其实是因为哈尼族认为万物有灵。因此,归根结底我们会发现,前述的比喻其实建基于哈尼族万物有灵的观念上。

这种建基于万物有灵论上的新奇比喻还不少。如“高能的大神梅烟啊,又拿出金刀划了七十七道台阶,这就是太阳走的路了。她又拿出银刀划了七十七道台阶,这就是月亮走的路了。”古时候的哈尼族先民观察到日升月落这种自然现象,但还没具备足够精确、丰富的科学知识去解释它们。因此他们便发挥了天马行空的想象力,构织了一种可以自圆的、新奇的说法。万物有灵论之所以是这种想象力、比喻的基础,是因为它使人们与所有事物都具备了可比性。也就是说,在哈尼族看来,人与自然界的所有事物其实在本质上是一样的,都是有生命的、有灵的。又如“大神俄娇把牛血抹上天空,抹出满天鲜红的彩霞。穿上彩霞的衣裳,光漉漉的天也不光了,穿上彩霞的裤子,害羞的天也不害羞了。”这个比喻中的牛指的是“查牛”。哈尼族认为,古时候,天由于某些原因出现了裂缝,必须用“查牛”才能修补。因此,他们请求神灵把“查牛”杀了。“查牛”身体的每一个部分就变成了彩霞、云朵、天柱、湖泊、高山等。这个比喻中,将彩霞比喻为牛血,可谓新奇,不同于平常的比喻。而这个比喻其实也涉及到哈尼族对世间万事万物起源的认识,涉及到他们解释这个世界的知欲。这种未知欲产生的结果即是神话,神话是由于人们试图解释自然或解释自然中呈现出的种种力量,进而使人们实现征服自然的目的。因此,这时的人们已拥有一定的想象能力(虽然这些想象并不一定能够解释自然的真正奥秘和规律),并逐渐达成一定的共识。“他们为了共同认识‘自然力’而作的互相交流,为了培养后代所作的教育促使了当时已经产生的‘神’(神的观念)与‘话’(语言)的结合,于是最原始的‘神话’也就出现了。”[4]

除了建基于万物有灵论上的新奇比喻,《窝果策尼果》中还有不少其他方面的新奇比喻。这些比喻涉及到哈尼族对日常生活中事物的认识,对周围环境的认识。如“哈尼的草排象天鹅的翅膀,高高地飞上蘑菇房”。按照一般的思维,应该很难将草排与天鹅的翅膀联系起来。但哈尼族丰富的想象力却往往能够出人意料地创造出新奇、独特的比喻。草排与天鹅的翅膀,在形状上有着相似之处。其实,天鹅并不属于哈尼族非常熟悉的事物。因此,将草排比喻为天鹅的翅膀,以不熟悉的事物作为喻体,意味着哈尼族想象力的跨越空间大、跳跃性强。概言之,即想象力丰富。也正因想象力丰富,才能够创造出如此新奇独特的比喻来。这个新奇独特的比喻,也与哈尼族乐观天性有关。草排本是哈尼族主动地、辛辛苦苦地织好并盖上房顶的,但史诗演唱者却说草排是自己飞上蘑菇房的。很显然,这体现了哈尼族不畏艰苦、克服艰苦,乃至与艰苦嬉戏的乐观、勤奋精神。又如“乌也拔森啊,你的智慧象你的胡子一样多”“日子像榕树一节节过去”“穿毛衣的老熊也生啦”“它的家谱实在多,七十只背箩也背不下”“炉烟烧得象黑老鸽飞”“老虎像石头一样滚进寨子”等比喻,都表现出了哈尼族对日常生活事物、周围事物观察与认识的细腻、深入,也透露出他们诙谐、乐观的天性。

三 《窝果策尼果》比喻的形象性

作为一种重要的修辞手法,比喻可以形象生动地再现,描述事物与人们日常生产生活经验。在比喻修辞过程中,“一个比喻的作比事物与表现对象是否彼此复合、相互印证,即它们之间贴切不贴切的问题,是这个比喻能不能成立的根本前提。从这种意义上说,贴切是比喻的生命。”[5]所谓贴切,其实也就是我们经常说的形象性。在文学比喻修辞手法中,形象性主要有两层意思:一层是指喻体通常是具象的,有着一定的形态结构或者声色香味,人们比较熟悉,如将残阳比喻为血,血有着具体的红色;另一层则是指喻体与本体具有性质上的相似点,如“试问闲情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这里的本体与喻体就不是形态结构上的相似,而是性质上的相似。也就是说,“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都具有一种迷蒙、模糊、无以名状、恍惚的性质,而闲情本身也具有这样的说不清道不明的性质。可以说,文学艺术文本之间千差万别,各具特色,每一文本中的形象都有其特殊的创作原则。不过,“文学艺术的形象性毕竟源于生活世界,它与生活世界的形象性必然具有不同程度的一致性或同构关系,这种一致性或同构性关系正是隐喻性关系或象征性关系。”[6]

在《窝果策尼果》中,形象性的比喻俯拾即是。如“茶壶冒出的大胫骨的热气,像雾露缠绕着山岗”“雾气像口大锅,盖在平平的海上”“四周还有长长的围墙,就象包头盘在头上”“俄玛生下的千千万万个地神,象密密的老林把大地站满了”“哈尼的寨子在哪里?在骏马一样的高山上。哈尼的寨子象什么?象马尾耷在大山下方。大山象阿妈的胸脯,把寨子围护在凹塘”“她们把太阳和月亮,被得象筛子一样圆”“太阳的金针啊,撵散了世上的寒冷,月亮的银针啊,撵散了世上的黑暗”“树果少得象白日的星星”“半山再去看一看,上面系着腰带一样的好地,半山再去望一望,上面摆着手板心一样的好地”“我的身子虽然小,肚子却象装不满的葫芦”“头人坐上了高位,讲出的理象天地一样大。贝玛(莫批)站在祭桌旁边,咒鬼的声音象打雷一样响。工匠站在铁匠房里,化铁的炉火象鲜花一样开放”,等等。除了这些本体与喻体在形态结构上具有相似性的比喻外,还有一些在性质上具有相似点。如“远古的先祖已经去世,留下的窝果象春雨播在哈尼心上”“先祖的窝果是粗直的大树,巨大的荫凉盖住四面八方”“他们的心象湖水一样平”“哈尼的惹罗大寨,名声像流不尽的泉水四处流淌”“杰罗的嘴像石头一样笨,这个人的嘴像八哥一样灵”“我的智慧只有他的小手指甲那样大”“福气像七月的洪水淌进家来了,好运象九山的石头堆进家来了”“他们的本领象太阳和月亮一样亮眼”,等等。

四 《窝果策尼果》比喻的夸张性

在文学与艺术中,许多作者都会采用夸张的手法。陈望道认为,“说话上张皇夸大过于客观的事实处,名叫夸张辞。说话上所以有这种夸张辞,大抵由于说者当时,重在主观情意的畅发,不重在客观事实的记录。”[1]104也有研究者认为,“作为修辞的夸张,则是以想象为载体的思维的夸张在审美创造实践中的具体运用。”[7]具体地说,创作者可以通过描述事物或对象的数量、体积、程度、状态等方面进行修饰,这样,对象的特殊性通过夸张的手法更加鲜明立体,也可以反映出创作者对于此一事物敏锐的感觉和其独特的审美体验、感知能力。而读者也可以在其中进一步获得独特的审美体验和享受。因此,夸张并不是目的,主观情意的抒发才是目的。比喻中的夸张性自然不能等同于作为修辞格的夸张,但两者毕竟还是具有共性。也就是说,比喻的夸张性与夸张手法都在一定程度上背离了事物的真实样貌,使特征或扩大或缩小了许多倍,从而达到表情达意的效果。

《窝果策尼果》中多处采用了夸张性的比喻。如“烟沙的名声像天地一样大”,烟沙是大神梅烟所生,具有很高的本领,生下了司管风、雨、雷、土、籽种、水、田、地沟等九位大神之后,还生了金、银、铜、铁、锡等五位大神祗,给哈尼族带来了福祉。因此,在哈尼族的心目中,烟沙的名声很大。但无论如何大,都不可能像天地一样大。在这里,夸大烟沙的名声,其目的是为了表达哈尼族对烟沙大神的崇敬、爱戴。又如“他们踢起的黄灰,把三层天的脸蒙上黄罩”,这个比喻中的“他们”是指帮忙造天的日神、月神、雨神等。踢起的“黄灰”再多,也不可能把三层天的脸都盖住,因此,这个比喻并不是实指,而是夸张,目的是为了表现天神们帮人造天的热情与勤奋。同样,“大群地神走出宫门,象大水从岩洞里喷出来了”这个比喻也不是实指,而是为了表现地神们帮人造地的热情。又如“须根象牛腰样粗,主根象老崖样大,细枝象山河样长,粗枝象大江样长”。这几个比喻描写的都是哈尼族神话中的遮天神树。很显然,在现实生活中,没有任何树的须根像牛腰粗,主根象老崖一样大,细枝象山河一样长,粗枝象大江一样长。通过夸张,神话作者要传达的是哈尼族克服种种困难最终砍倒了这棵遮天大树的大无畏精神与坚韧的意志。这种夸张性强的比喻还有很多。如“愿秧苗长大结出鸭蛋样大的谷子”“割倒的谷杆象山包一样堆高”“拿手摸一下,皮肉象棉花一样软”“大田耙得镜子一样平,只等待秧姑娘来嫁”,等等。

五 结语

“好诗是一棵树,而比喻是青葱的枝叶;诗歌的发展是一条不竭的河流,比喻是其中光彩闪烁变幻的浪花”[8]刘继业先生的这种诗意比喻表明,比喻能够使作者所要表现的事物更加形象、生动、斑斓多彩,带给人们以美的享受。如前述,好的比喻并不仅仅指作者观察到的事物与事物之间形态结构的相似,还指作者认识到了事物与事物之间性质的相似。哈尼族口传神话史诗《窝果策尼果》中,运用了大量蕴含丰富性、新奇性、形象性、夸张性特征的比喻。这些比喻,既有具象带来的美感,也蕴含着哈尼族族对世间万事万物的深刻认识,当我们重温这部口传神话史诗时,不仅可以得到美的享受,也可以从中感受到哈尼族族面对生活挑战所展现出的不屈不挠、坚强乐观的精神风貌。

猜你喜欢
哈尼族新奇比喻
ABCG2、SLC2A9、SLC17A3和PRKG2基因单核苷酸位点多态性与哈尼族人群痛风的关系
十个比喻 说透人生
长街古宴 宴宴热闹 哈尼族长街宴
比喻
维生素D辅助治疗云南哈尼族儿童肺结核的疗效观察
买椟dú还珠
新奇体验
新奇博物馆
哈尼族“老关工”白文达二三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