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战略下边疆地区提升村级党组织组织力策略探究

2021-01-16 07:51伟,袁
红河学院学报 2021年5期
关键词:村级集体经济党员干部

文 伟,袁 茜

(1.红河学院,云南蒙自 661199;2.湖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长沙 410081;3.蒙自市第四中学 云南蒙自 661199)

村级党组织虽处于“政党生态系统”的次级层面[1],却是党的有机体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承担着重要的职责和功能,其自身组织力建设直接关系到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决策部署在农村的落实,关系到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关系到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推进,对于新时代推进党的伟大工程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如何提升村级党组织组织力进而推动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成为新时代基层党建理论创新与实践探索的重要课题。

一 提升村级党组织组织力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现实意义

国内学者基于不同的角度,对“党组织的组织力”概念界定各抒己见,大致有“目标任务能力”“内外协同”和“要素构成”三种学说[2]。在借鉴上述学说的基础上,我们认为村级党组织组织力是村级党组织在村级场域内完全落实中央路线方针和上级组织的决定部署,圆满达成预期目标过程中所彰显出来的组织内部政治领导、凝聚党员、执行决议、自我革新的能力和外部的社会动员、服务群众、基层治理、整合资源、推动发展的能力,有机构成了新时代农村基层党组织的现代治理能力体系。村级党组织作为村级场域内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组织者、施行者和督导者,其整体能力提升对于落实乡村振兴战略具有不可小觑的现实意义。

(一)有利于锻造村级党组织成为乡村振兴战略落地的强力推动者

无产阶级政党的无穷力量源于组织,在战争年代,“除了组织,没有别的武器”[3]能使党的力量锐不可当。在和平建设时期,无数个基层党组织搭建起党与人民群众肝胆相照、生死相依的桥梁和纽带,“实现党与社会空前结合”[4],并带领基层群众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前所未有的开创性成就。事实证明,“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5],党是一切事业的领导核心。村级党组织作为执政权力大厦最底层的基石,将农民这个中国最大社会阶层全面动员和强力组织起来,形成了实现“中国梦”目标的重要推动力量。进入新时代,乡村振兴战略成为响震中华大地的农村复兴计划,给中国农民带来了美好的时代福音。村级党组织是推进乡村振兴的前线“指挥部”,组织力的强弱关系到乡村振兴的成败。然而当前的乡村社会正处于转型时期,“组织、文化、精英的断裂降低社会整合度”[6],进一步加剧乡村社会的变迁,村落家庭共同体处于凋零状态,村落的组织系统和邻里支持系统遭到破坏,亟需坚强有力的村级党组织来凝聚群众、培育精英、重整社会、勃兴文化、发展经济,建立起与乡村振兴相适应的基层社会治理体系。因此,提升村级党组织组织力,既继承和弘扬我党作为无产阶级政党与身俱来的组织优势,又能进一步满足乡村振兴战略对基层党组织提出的新要求,进而发挥村级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强力推动乡村振兴战略在广袤的乡村“开花结果”。

(二)有利于培养党员干部成为落实乡村振兴战略政策的精准先行者

乡村振兴战略是建国以来党领导农村工作的智慧结晶,是一个涵盖发展产业、繁荣文化、培养人才、修复生态和建强组织的“五位一体”规划蓝图[7]。在推进乡村振兴战略进程中,“党员干部是党的各项工作的主力军”[8],而村级党员干部是党的方针政策的具体执行者和后乡土社会的治理主体,是扎根乡村、熟知乡情、接近群众的“公权行使者”[9],是决定着全面振兴乡村的伟大事业成败的关键性因素。乡村振兴战略是一项系统复杂的农村综合改革战略,对村级党员干部群体的能力素质提出了新的挑战。现实的情况是部分村级党员干部群体呈现出老龄化和流失化趋势,依靠这样的党员群体,仅能勉强保证村级党组织的维持化运作,难以实现村级党组织的振兴性建设,也就无法为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提供坚强有力的组织保障。党中央明察秋毫、切中时弊,在提出乡村振兴战略之时,提出了提升基层党组织组织力的要求,目的就是推动基层党组织振兴性建设,培养出一大批热爱农村、熟悉农村、献身农村的党员干部,及时掌握和灵活运用乡村振兴战略所带来的政策红利,带领着村民将乡村从衰微之中走向全面振兴。

(三)有利于引导村民群众成为乡村振兴各项改革的坚决拥护者

维护和巩固人民的主体地位,是中国共产党的执政理念。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强调的“脱贫致富终究要靠贫困群众用自己的辛勤劳动来实现”[10],乡村振兴需要激发村民的个体能动性和全社会各种力量的主动参与[11]。同时,个人全面性是“现实关系和观念关系的全面性”[12],内在规定个体融入社会关系并获得生存和发展,完全展现个人的能力和品格。基于这个视角出发,乡村振兴不仅是个体的振兴,更是由个体因各种关系所结成的乡村共同体的振兴。如何激发每一个村民的参与动机,如何整合社会各种资源,如何联结个体利益以组成乡村共同体,合力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成为摆在村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面前最现实的问题。榜样是最好的说服,示范是最好的引领。只有通过村级党组织组织力提升建设,才能将村级党组织建成推动乡村振兴和帮助村民实现美好生活愿望的坚强战斗堡垒,才能将党员干部打造成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榜样示范者,用榜样的力量来全面激发村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全身心投入乡村振兴建设,成为乡村振兴各项改革的坚决拥护者。

二 边疆地区村级党组织组织力提升瓶颈的现实审视

为洞察边疆地区村级党组织组织力提升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我们先后对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的河口县、绿春县、屏边县、石屏县、弥勒市等县市一些村级党组织进行实地调研,共发放无记名问卷300 份,实际回收 286 份,其中有效问卷275 份,有效回收率达到91.7%。通过实地调研和深入研究,我们发现一些制约村级基层党组织组织力提升的瓶颈问题,亟须研究解决。

(一)政治引领功能发挥受限

政治功能是村级党组织的基本功能。党中央强调在推进乡村振兴战略进程中,要着力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政治功能建设,强化其领导核心地位,发挥好“政策传导、党员教育管理、群众动员组织、领导基层治理、政治监督等政治功能”[13]。然而,调研数据显示,当问及“村级党组织是否成为乡村领导的核心”时,有13.1%的问卷对象认为“不是”,10.9%的回答“说不清”,5.1%的认为“农村基层党组织在群众中缺乏威信”。46.5%的党员认为“村级党组织存在党内政治生活形式化问题,内容空洞、形式单一、缺少新意”。上述数据反映出部分村级党组织的政治功能不强,旗帜鲜明讲政治的氛围不浓,对农村党员的政治教育和政治监督不够,对村民的宣传动员组织不力,以至于党员和村民对党组织情感上的疏离、思想上的淡化、行动上的冷漠。

(二)基层党组织建构不够优化

伴随城镇化发展和乡村振兴战略的推进,对原有的乡村行政区划和社会结构进行重组与优化,打破了原有自然村党组织结构,建立起覆盖面积更大、服务群体更多的基层党组织,对基层党组织的覆盖力和组织力提出新的挑战。同时,随着土地收益的减少以及市场经济的发展,具有一定的文化素质、专业技能的农民党员和中青年农民离开乡土。部分乡村社会呈现出衰微特征,部分农村社会的“空心化”和“原子化”趋势更为明显。随之而来,造成农村党员队伍缺少“新鲜血液”,村级党组织班子成员年龄偏大、文化程度偏低、工作能力不足等问题突出。

(三)农村党员干部先锋意识淡化

“农村党员干部既是党的形象的具体化身,又是人民群众言行争相效仿的榜样”[14]。这就决定党员干部必须树牢先锋意识,在个人思想上、政治上和行动上充分发挥出模范作用,带动农民群众来贯彻落实党在农村的好政策,全面推动乡村振兴。在调研走访中,我们发现部分农村干部缺乏开拓精神和创新意识,等着上级组织来指路,不会主动从群众关心的问题上想方设法找出路、找办法。有的党员先锋意识不强,认为“理想、信念、主义过于高远,与自己没有太大的关系,个人更关心家庭、生产、收入等所谓的‘现实’问题”。调查数据显示,36.4%的问卷对象认为“党员干部先锋意识,作用发挥不到位”;56.4%的认为,“党员干部的致富能力较强,但没有发挥出带领村民发家致富的作用”;4%的认为,“部分党员干部存在不同程度的作风问题”。这说明,部分党员言行难于达到合格党员的标准,在农民群众中引起非议,甚至是不满,让党在农村群众中的形象受损。

(四)引领村级集体经济和群众经济发展乏力

村级集体经济是强化农村党组织核心地位、提升农村党组织组织力的重要支点。当前,部分村级集体经济状况却不容乐观,历史包袱沉重、不良债务过大,集体资产较少、发展基础薄弱,造血功能严重不足。据我们走访发现,44%的行政村除了上级财政拨款外,缺乏持续稳定的集体经济收入,59%的受访者认为村级集体经济薄弱,47%的认为本村缺少新的增收方式或增收渠道。一些基层党组织及成员在面对历史遗留下来的债务或薄弱的发展基础时,思想上缺乏开拓创新精神,能力上缺少带领群众致富的本领,行为上缺乏敢于担当的能力。36.7%的问卷对象认为村干部“带领群众致富能力不足”,造成村级集体经济落后,基层党组织经费保障不足。

(五)服务和凝聚群众能力弱化

服务和凝聚群众是基层党组织建设的立足点。由于农村集体经济薄弱,一些村级党组织在服务群众方面显得心有余而力不足,没有财力物力为群众尤其是困难群众办实事办好事,兼之个别党员非法侵占群众利益,严重影响群众对党组织的思想认同、组织认同、工作认同、干部认同,削弱了党组织在群众中的公信力、号召力和凝聚力。调查数据显示,对于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服务能力和凝聚能力,只有29.1%的问卷对象表示很满意,36.7%的村民表示满意,10.5 %的村民表示不满意,8.7%的村民表示非常不满意,15%表示说不清楚,满意度达到65.8%。正由于基层党组织服务群众没有到位,部分群众尤其是困难群众在心里不愿接受基层党组织的教育引导、经济帮扶和民主管理,心头的思想阵地被一些封建迷信组织所占据。

三 提升边疆地区农村基层党组织组织力的策略选择

党中央赋予了村级党组织提升自身组织力的时代任务。村级党组织要创新工作思路,细化工作措施,在突出政治功能、锻造过硬队伍、壮大集体经济、团结服务群众、增强自我净化能力等方面下苦功夫,努力提升自身的政治领导力、思想引领力、群众组织力、社会号召力。

(一)抓思想强引领,在加强政治领导中提升组织力

“围绕党的政治建设从思想上建设党,才能保证党的政治建设目标得以实现”[15]。突出村级党组织的政治功能,必须“将思想建党贯穿于基层党建之中”[16]。要坚持从党员群众的立场出发,运用好村史室、村级党校、农家书屋、文化活动室、小广播、小广场、小报廊等教育平台,积极开展“微型党课”“党员故事会”“网格讲堂”“树下聊天站”“田间课堂”“红色广播”等活动,大力推行“菜单式”“互动式”的宣讲方式,用乡村党员群众听得懂的语言去宣讲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让他们深切体会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新理论成果的思想魅力、理论特质和精髓要义,从心底坚定理想信念和树牢“四个意识”,“带着清晰的政治认知、深厚的政治感情、正确的价值取向”[17],将党的理论创新成果运用于指导乡村振兴各项改革工作之中,“将科学的理论变成改造世界巨大的物质力量”[18]。要树牢基层党组织作为坚强战斗堡垒的政治定位,认真落实好宣传党的主张、贯彻党的决定,加强党组织对村行政组织、经济组织和群众自治组织以及各类社会组织、服务组织的政治领导,确保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决策部署落实到各类基层组织。要从巩固党在边境地区执政基础的高度出发,推进“国门党建”“党政军警民共建”工程,健全党政军警民深度融合的稳边固边兴边长效机制,建立人人是哨兵、户户是哨所、村村是堡垒的网络体系,巩固边境安宁、繁荣边境发展、展示国门形象。

(二)抓干部强素质,在锻造过硬队伍中提升组织力

党员干部是推进党和人民各项事业的关键因素。我党历来高度重视党员干部教育、培养与选拔工作,特别是党的十八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发表一系列加强党员干部建设的重要讲话,提出党员干部要具备“四大能力”和“八种本领”的重要论述。根据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新时代的乡村干部作为党和国家各种惠民政策尤其是乡村振兴战略的直接落实者,应具备政治素质与能力、法律素质与依法行政能力、文化素质与学习应试能力、公仆意识与公共服务能力、改革意识与开拓创新能力、形象意识与形象塑造能力。其中,政治素质与能力是党员干部的基本政治伦理和首要的政治品质,是检验党员干部能否履行义务重要标准、党性原则强弱的重要尺度、核心价值信仰的重要准绳[19],是应对复杂环境变化、破解乡村建设难题、推进乡村振兴的迫切需求。“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是每个干部形成对政治活动、政治行为、政治关系、政治形势进行正确分析判断的前提”[20]。要建立健全村级干部常态化学习机制,加强干部理想信念教育,引导他们筑牢信仰之基、把好思想之舵,建立起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及良好的职业道德;加强理论学习,引导他们掌握马克思主义的精髓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特质,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实质,并在工作实践中加强政治历练、积累政治经验,在处理实际问题和矛盾中提升政治能力、依法行政服务能力。要建立健全村级干部选拔机制,始终把政治标准放在首位,坚持在好人中选能人,采用“留、请、选、推、派”的方式,注重把讲政治、重公道、有本领、善服务、口碑好的优秀党员组成村级党组织班子;实施村干部学历能力提升计划,鼓励和资助村干部进修大专及以上学历,多形式、多渠道开展农村干部培训,有效提高农村干部能力和素质。建立健村级后备干部“选、育、用、管、保”机制,把“想干事、会干事和能干事”的农村青年、大学生村官、致富带头人纳入选拔培养对象,采取重点培育、财政补贴措施,让他们到乡镇岗位带薪学习,到异村挂职锻炼,提高他们宏观决策、驾驭工作全局、处理复杂问题的能力。健全完善村级干部激励机制,加大从优秀村干部中选拔乡镇领导班子成员和从村干部中考录乡镇公务员、招聘乡镇事业编制人员力度,打通村干部上升渠道,让农村干部有盼头、安下心、呆得住、干得好。建立健全村组干部待遇正常增长机制,科学核定村干部基本报酬,逐步提高村民小组干部误工补贴标准,健全正常离任村干部生活补贴制度,让农村干部真正有获得感、尊严感、幸福感。

(三)抓产业强集体,在推动改革发展中提升组织力

集体经济有效实现是国家、集体、农民多层次主体的利益平衡。通过集体组织这个经济发展和利益分配平台,“使农民获得与社会整体文明发展进程相协调的利益”[21],从而维护农村经济秩序和社会秩序整体性平衡,实现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双丰收。要发展集体经济,首先要破除村级干部的思想障碍。注重加强对村级领导班子成员的培养和教育,引导他们增强发展壮大集体经济的紧迫感和责任感,克服畏难情绪和突破僵硬的定势思维,敢想、敢干、敢试,学会把本地优势转化为经济效益。有计划、有目的地组织农村干部到集体经济发展较快的典型地方考察,学习借鉴资源开发、土地营运、实体项目带动等发展经验,结合本地实际情况,积极探寻农村特色发展道路。其次要推动农村经济转型升级。在农业供给侧改革大背景下,村级党组织要率先打破单纯依靠农业增收的思维制约,积极引进转型发展的新技术、新理念,探索实施业态融合的新路径、新机制,逐步实现对农业产业的全链条覆盖。探索“集体+电商”模式,利用电商平台,发展特色农产品电子商务,将周边专业合作社、基地、农民个人的水果、蔬菜、花卉等特色农产品汇集到电商平台,由集体组织专人经营管理,收取一定比例费用支持村级集体经济。在“望得见山,看得见水”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区域地理和生态环境优势,大力发展绿色产业,挖掘潜在优势,提高生态产品附加值,把资源优势切实转化为产业优势,开发“山水间的银行”,不断增强村级集体经济实力。再次要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地方党委政府出台促进集体经济发展扶持政策,鼓励村集体结合实际申报和实施各类发展项目,积极探索多元化的集体经济发展路径,创新个体经济和集体经济捆绑式经营模式,释放农村经济活力,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出台党群利益联结制度,构建农民与村级党组织、各经济实体组成命运共同体,确保农民在发展集体经济中获得更多的收益。

(四)抓服务强和谐,在团结服务群众中提升组织力

强化服务型党组织建设,是凝聚农民群体力量推进乡村社会改革和全面振兴乡村的必然要求。只有以更好的服务来贴近、团结、引导、赢得群众,才能夯实执政的民意之基,才能形成推动乡村振兴的强大合力。为巩固精准脱贫成果,阻断返贫路径,奠定乡村振兴基础,实施“1+N”乡村振兴党组织“联建共创”工程,灵活采取“先进村+脱贫村”“龙头企业+脱贫村”“党支部+合作社(技术协会、公司)+脱贫户”“党支部+基地+脱贫户”等方式,建立起目标同向、行动一致的乡村振兴联合党委,将各种优势资源聚合到脱贫村,带动脱贫村、脱贫户抱团发展特色产业,最大限度实现资源共用、基础共建、成果共享,进而增进民族团结进步,维护边疆和谐稳定,让党的光辉实实在在地照到边疆人民的心坎上。要适应新时代发展变化,担负起推进乡村振兴、改善农民生活的重担,充分利用乡村振兴战略释放出来的政策红利,带领村民全面推进乡村社会改革,实现农业强、农村美和农民富的战略目标。加快改进服务方式,在村级公共服务中心推行一站式服务,在人口分散地区或交通不便地区可推行代理式服务,确保每户群众都有自己的党员代理人;精心设计贴近群众需求的“服务菜单”,让群众根据自身需求“点题下单”,党员或志愿者“按单服务”,以优质的服务质量来获得群众满意与支持,全面凝聚起推动乡村振兴的磅礴力量。

猜你喜欢
村级集体经济党员干部
村级义务消防队值得一试
党员干部新书架
村集体经济是如何“无中生有”的?——杨陵区农村集体经济的成长之道
党员干部要“心强身壮”
人大党员干部要当好“四个表率”
壮大集体经济的武夷山市实践
伊川县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的探索
谁为村级产业“接生”?
破解空壳村,党建如何引领——以汉滨区壮大集体经济为例
能寻下好产业,看得见恓惶人——蒲城依托“村级社”破解“空壳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