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祥祥
(贵州师范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贵州 贵阳 550025)
黑格尔辩证法经历了漫长的发展,在康德、费希特和谢林的思想基础上,对德国古典哲学进行了集成。虽然黑格尔是在康德的哲学思想基础之上建立的,但黑格尔辩证法中的三大规律的方法为马克思建立唯物辩证法提供了不可磨灭的功绩。
18世纪70年代初至19世纪30年代初,黑格尔在康德和费希特及谢林的思想基础之上,形成了德国古典哲学也就是思辨哲学的集大成者。在18世纪20年代中期至19世纪初期,德国古典哲学的创始人康德,作为德国这一时期有深厚威望的哲学家,其创作的德国古典哲学深刻地反映了德国资产阶级的两面性。
在康德的哲学体系中,具有代表性的就是二元论。首先,康德在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中间摇摆不定,试图想将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之间的对立通过一个新的体系使二者融合,消除两者的对立。列宁指出:“康德哲学的基本特征是调和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使二者妥协,使各种互相对立的学派结合在一个体系中。”[1]200从康德的“物自身”概念的提出,萧焜焘指出:“康德承认有一个‘物自身’是经验、知觉的来源,‘物自身’是客观存在,经验、知觉乃是由它所引起。”[2]所以康德认为“物自身”就是承认物体是不依赖人而独立存在的客观的一个东西或是某项事物,由此可以看出,康德在对待物这一方面,有唯物主义的倾向。康德认为我们永远不能够认识“物自身”,康德把对认识客观事物主体的来源归结为人心,感性认识、知性认识、理性认识都归结为人心所固定认识的能力。在其哲学体系当中,否定时间、空间是物质的存在形式,而是认为认识是人主体认识的直觉。因此,康德在承认事物客观存在的同时又对客观事物进行唯心的否定,使客观事物进行抽象化,无具体化,没有任何的本质特征,认为客观事物的表象只是人心自行构造的,而并不是对事物的客观反映。康德在其著作中指出:“即对象应以‘视为现象及视为物自身’之二重意义解释之;在现象中,必然服属自然之法则,因而极不自由,但同时又以其属于物自身。”[3]因此,康德在其哲学体系中“二元论”体现了两面性。虽然康德的哲学体系是唯心主义,但为费希特向主观唯心主义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另外要指出的是,在康德的哲学体系当中,虽然康德哲学观点是唯心的,但在其哲学体系当中也有少许的辩证法,蕴藏了辩证的因素,所以,康德的哲学体系为马克思主义的形成也有一定的基础作用。
从费希特的主观唯心主义发展到谢林的客观唯心主义,对黑格尔哲学体系中的绝对精神的建立有奠基的作用。作为康德的继承者费希特,从康德在唯物与唯心之间的摇摆不定果断地站在了唯心主义立场。作为康德的后继者费希特,果断地走向了唯心主义。费希特指出:“我们的第二个主张,即物自身是一个纯粹的虚构,之所以会遭到异议,仅仅是由于人们误解了它。”[4]143因此,费希特否认物体自身的客观存在,把物自身看做是一个不能够被我们所知、所想、所看到的,把一切都归结于人的经验,指出物体自身的虚构性。因此,费希特通过否定康德的物自身来创立其哲学体系并从主观唯心主义的基础上转向唯我论,宣称自身是主体,除了自身,周围都是靠自身的意念创造建立出来的,费希特指出:“哲学所要谈的不是在你外面的东西,而是你自己。”[4]138因此,主观唯心论的创立为谢林的客观唯心论奠定了基础。
谢林的客观唯心论是基于费希特的主观为心论的基础上创立的,谢林是一名浪漫主义、神秘主义等的捍卫者,其客观唯心论主要是在“同一哲学”中体现的。关于谢林的“同一哲学”主要是认为自然与思维、物质和精神的绝对同一称之为上帝,对于绝对同一这个概念,指的就是自身。因此,谢林的绝对同一的创立对黑格尔的“绝对精神”的学说起到了奠基的作用。
黑格尔的哲学体系是纯粹的唯心主义体系,在继康德哲学体系之后,黑格尔完全抛弃了康德哲学立场观点的“中立”立场,康德是有着唯物主义的倾向,到了黑格尔这里,抛弃了康德的“物自身”,否定事物的客观存在,认为“物自身”就是个空洞的存在,黑格尔认为:“事实上可能性是一自身反映的空虚抽象,它只是抽象建立起来的一种外在的内。”[5]黑格尔完全站到了唯心主义的立场上。并且提出了人的客观精神实体是独立存在的不受世界实体的影响,也就是绝对精神。绝对精神完成时期,自然的发展创造了人类的精神,然后绝对精神由客观存在的状态再回归到人类的精神。列宁指出:“黑格尔体系的唯心主义的实质在于:把心理的东西作为最初的出发点;从心理的东西引出自然界,然后再从自然界引出普通的人的意识。”[1]231直到资产阶级的政治斗争发动,对封建贵族的攻击,黑格尔哲学便开始解体,绝对精神解体,标志着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建立。
黑格尔的辩证法,就是事物在肯定自身的同时来否定自己,否定自身的同时来肯定自身,是同一事物内在的自我否定。当事物处在自我矛盾的时候,矛盾否定的一面去否定矛盾肯定的另一面,相反,矛盾肯定的一面去否定另一个矛盾否定的一面。在这一斗争当中,事物的内部矛盾始终是相互对立相互转换的。就像一事物在受到外部环境的影响时,内部矛盾也会根据外部环境的影响而变化。因此,达到由否定转向肯定再转向否定最后达到否定之否定,到了否定之否定再进行无限循环。在黑格尔的哲学体系中,把方法与他的内容趋于一致,在这一点上毋庸置疑,但是,由于黑格尔哲学的观点是唯心的,所以把研究的内容抽象化了,致使事物变的不具体化、空洞化,把自然精神化。“精神和自然作为对立面,它们是相互内含的,不存在单纯的精神,也没有纯粹的自然,精神都是自然的精神,自然也都是精神的自然,黑格尔的不含自然的精神是不存在的。”[6]213因此,绝对精神贯穿着黑格尔辩证法的整个体系。
绝对精神在黑格尔哲学体系中起到了分析的作用。在黑格尔哲学体系中,绝对理念是由各种理念组成的,以自身为研究对象,承载着既是出发点,也是始终点。在黑格尔哲学体系中,绝对理念既是其哲学体系的起始点,也是其最终点,他把自然界归结于精神也就是绝对理念,把精神说成绝对,进而自然界也就成为了绝对,人们不可能认识自然界或者不能完全认识,使自然界“外化”,把绝对理念说成是人类最终的认识。因此,绝对理念作为方法,分析与综合的统一,把绝对理念称之为内容,也就是物,而物的运动是绝对理念或者是概念的运动,所以,在黑格尔那里,物既是本身,也就是绝对理念的本身。他把客观绝对理念当成研究的内容,在研究的过程中去找出研究内容即自身发展的一般规律,这也就是分析的方法。在研究的内容即自身发展的过程中,由普遍性发展的方法研究自身发展过程中有着特殊的一切因素,并把这些特殊的、无规则的说成与自身有着差异的另一事物,这种方法被黑格尔称之为综合。“黑格尔进一步指出这种分析与综合的统一,这种在他物中即自身就是辩证法这个既是分析的,又是综合的判断的环节。”[6]31综上所述,绝对观念就是分析与综合起自身及自身的他物的方法,这种方法在黑格尔哲学体系中就称之为辩证法。因此,马克思唯物辩证法的创立,黑格尔辩证法起到了重要的批判基础的作用。
在继黑格尔哲学体系的解体之后,费尔巴哈抛弃了黑格尔的哲学体系,建立了费尔巴哈唯物主义。费尔巴哈唯物主义虽然不是辩证的,但对马克思创造辩证唯物主义有重要的批判与推动作用。
费尔巴哈是属于青年黑格尔派的一员,因此,费尔巴哈的部分理论来源是从黑格尔哲学那里继承的。虽然费尔巴哈在之前是青年黑格尔派,但到了19世纪,由于黑格尔的哲学发展到了顶峰,反对宗教及封建的革命也自然而然地到来了。在这种情况下,黑格尔哲学体系开始全面解体,黑格尔哲学体系的正式解体,正是由费尔巴哈对他的批判与超越,恩格斯指出:“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重大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7]17因此,费尔巴哈唯物主义的创立,正是建立在对黑格尔哲学的批判。
因为费尔巴哈看到了以绝对精神为方法的唯心观点上,才得以不落入唯心主义的陷阱里面去,并且主张以现实的人为主体的理念,果断抛弃了黑格尔辩证法中以绝对精神为方法的方法,并且承认存在不依赖于思维而独立存在,承认自然界是独立存在的,人的生长是以自然界为基础的。在哲学的基本问题上,费尔巴哈站在了唯物主义立场上,强调以物质第一性,在其著作中提到:“没有自然的精神,是纯粹的思想物;意识仅仅由自然而发展。”[8]恩格斯也指出:“物质不是精神的产物,而是精神本身只是物质的最高产物。”[7]21因此,费尔巴哈使得唯物主义在当时达到了顶峰的高度。
正是对黑格尔哲学的批判,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才得以建立,在黑格尔的哲学体系把绝对精神看成是研究考察的对象,到了费尔巴哈这里,这种唯心主义观点被抛弃是迟早的事情,强调人与自然界真实的存在性,摆脱了人与自然界被虚化的陷阱。但是,虽然费尔巴哈对哲学的基本问题进行了唯物主义的回答,也仅仅只是停留在这一层面,没有进一步去发掘人与自然界的关系是通过实践的过程。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的建立依然有不可磨灭的功劳,对辩证唯物主义的完成体有重要的奠基作用。
费尔巴哈开始是坚决的黑格尔左派,但随着黑格尔体系的解体,费尔巴哈看到了黑格尔体系中不可调解的矛盾,因此,费尔巴哈从黑格尔左派走向了唯物主义的道路,创立了费尔巴哈学说。唯物主义重回巅峰,费尔巴哈有着不可磨灭的功绩,但黑格尔的哲学体系深深地影响着费尔巴哈,因此,费尔巴哈坚决地走向了黑格尔左派,所以,费尔巴哈并未真正的脱离黑格尔哲学体系,只是简单地把黑格尔的观点抛弃了,之所以是简单的,是因为费尔巴哈没有正确地站在历史的角度上,只是僵硬的、机械的唯物主义。
唯物主义的发展离不开费尔巴哈对其的推动作用,但形成费尔巴哈的僵硬的、机械的唯物主义主要受到18世纪背景的影响,费尔巴哈在哲学的观点上坚决地指明了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精神是物质的产物。因此,在唯物论的方面,费尔巴哈为马克思创立唯物史观奠定了前期的理论基础。虽然只是简单地承认物质第一性意识是物质的产物,没有任何发展的唯物主义,不可能多变的唯物主义,不承认精神对物质的推动作用,但依然不能够否认费尔巴哈的功绩。因此,只有承认与坚持物质与精神的辩证关系,才能真正的成为一名唯物主义者。
机械唯物主义之所以是机械的,在18世纪的时候,由于力学在当时比较发达,唯物主义者把力学作为评判判断事物的法则,唯物主义者把力学应用在各个方面,于是把所有的事物的运动都看成是机械的,把任何事物未来发展成的各种形态都看成是事先设定好的,发展是机械的发展,没有任何的多变性,只是看成是单一的形态,包括人也在内。马克思指出:“拉美特利利用了笛卡尔的物理学,甚至利用了他的每一个细节。他的‘人是机器’一书是模仿笛卡尔的动物是机器写成的。”[9]当时的人在唯物主义者看来就是一台机器,一切的行为举止方式都是机械的,把人的四肢的活动看成机械的,但在人的内在的层面来看,并不是简单的机械,他们把驱动四肢活动的内在原因归结于多个层面,比如生理层面等。
机械唯物主义者否认自然界发展变化的多样性,虽然承认客观事物的存在,但把客观事物的发展及其变化看成是一种简单的发展变化,并且只是简单的现象的变化,并未去发掘探讨事物内在的联系,因此,客观事物的发展被限定在一定的范围内,机械唯物主义者把事物发展规定在一定的范围内并不是因为真正是这样,而是因为机械唯物主义者并不能对其事物发展变化加以说明或解释,因此,机械唯物主义者把力学的规则应用在其体系当中。
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是机械的,虽然费尔巴哈脱离了黑格尔哲学体系,但依然是机械的,非辩证的,非历史的唯物主义,其主要是和当时的资产阶级立场有着很大的联系,更是受到了科学发达的程度一定的限制。由于是资产阶级的立场,费尔巴哈所创立的哲学始终是受到资产阶级的限制,为资产阶级利益所服务的范围,尽管与封建贵族、与黑格尔哲学体系形成对立,但依旧是机械的、非辩证的、非历史的唯物主义。
在简单的唯物主义理论被费尔巴哈宣布之后,对创立唯物辩证法有着重要的推动意义。在18世纪的时候,思辨哲学本质的显露,正是由费尔巴哈同思辨哲学斗争的这样一个过程中被显现出来的,思辨本质的虚拟化的败露,动摇了神学在当时的哲学地位,直至唯物主义的宣布,也宣告了无神论的胜利,并且狠狠地打击了宗教神学。虽然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受资产阶级立场的限制,受到当时科学发展程度的限制,由于费尔巴哈不能脱离资产阶级立场的限制,因此,费尔巴哈就不能够正确地、科学地看出认识与实践之间的相互作用,正是因为这样,费尔巴哈创建的唯物主义并不是正确的、科学的唯物主义,是有缺陷的唯物主义。虽然没有超越资产阶级的限制,但为辩证唯物主义的创立依然起着不可磨灭的作用。
马克思通过对黑格尔辩证的继承批判与超越,对费尔巴哈唯物主义的继承批判与超越,从而得以建立唯物辩证法,唯物辩证法的创立,不仅是第一次重大的飞跃,更是为人类在社会实践过程中起到了科学指导与发展的重要作用。
马克思对黑格尔辩证法舍弃的方面主要是从黑格尔哲学体系的思辨哲学上进行舍弃与批判。马克思看到了黑格尔辩证法中以绝对精神为研究对象的缺陷性,以此作为批判的对象,唯物辩证法才得以建立,也正是因为马克思看到了这一点,舍弃绝对理念的缺陷,并且以现实的人的活动代替绝对精神作为研究对象,其次马克思看到了黑格尔辩证法中思维辩证法的缺陷,并对此进行扬弃,用实践的方式代替思维辩证法,以此实现实践辩证法来对客观世界进行改造。
黑格尔的思维辩证法以绝对精神作为研究对象,否认客观世界的存在,把绝对精神外化为自然界,把绝对精神说成纯精神,这样一来,黑格尔就违背了其自己哲学体系中的三大规律,把精神与自然界对立起来。因此,根据三大规律中的对立统一,加以说明精神是自然界的精神,精神是自然界的产物,而自然界并不是精神的产物,对此,马克思首先在哲学的基点上对黑格尔辩证法进行扬弃,把绝对精神归结为人的精神。“把运动的主体从绝对精神转移到现实的人身上,认为人才是运动的主体。”[10]马克思对黑格尔辩证法中绝对精神的批判与超越,推动了人们在社会实践中正确的处理与事物之间的关系有着重要的意义。对在实践中坚持以人为主体的社会地位和作用。
在黑格尔的辩证法当中,黑格尔以绝对精神作为其自身的研究对象,以绝对精神的观念来解释世界,但黑格尔的绝对精神只是用绝对精神来解释自身的发展,并未去解释其客观世界发展的规律以及改造世界,而马克思对其绝对精神进行批判,以现实的人的实践来解释客观世界并改造世界,把自然界作为客观的研究对象去代替黑格尔以绝对精神作为研究对象,使客观的研究对象无抽象化,进行具体化,马克思以现实的人为主体,把辩证法运用到改造客观世界的实践当中,以此来解释世界并改造世界。但马克思的辩证法作为一种哲学体系,只是一种纯理论,真正的能通过理论来改造世界吗?实际上并不是,原因主要是,作为一种哲学体系,本身就具有解释世界的作用,但是,到目前为止,只有马克思所创作的哲学能够去进行改造,而其他的哲学体系不能像马克思主义一样,从哲学的基本立场上足以说明。因为黑格尔哲学把客观世界虚拟化、抽象化,把自然界抽象化,把绝对精神作为起始点和最终回归点,所以黑格尔的整个哲学体系都是唯心的。从这点上可以看出,黑格尔的哲学体系并不是正确的、合乎规律的、以客观世界为基础的哲学体系,黑格尔的哲学体系只是纯理念的东西,关键是纯理念的体系并未对现实的人在实践的过程中有正确的引导作用,因此,黑格尔的哲学体系并不能指导人们在社会实践中达到指导作用,黑格尔的哲学体系并不能改造世界。而马克思所创作的整个哲学体系就不一样了。首先,坚持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则是唯物主义。马克思是唯物主义者,在这一点上,马克思哲学的观点就与黑格尔哲学观点进行对立。其次,马克思以现实的人为主体,通过实践来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进而对自然界进行改造,以现实的人的实践作为整个理论体系的出发点,进而让现实的人通过实践来达到正确的认识世界,使实践的对象进行具体化,从而达到真正的解释世界并改造世界。而黑格尔则是以绝对精神为主体,以绝对精神为起始点,把自然界归结为精神的产物,最终回归到绝对精神,所以,黑格尔哲学体系只是一种纯抽象的哲学体系,并不能真正地解释世界并改造世界。
在对待历史问题上,费尔巴哈是唯心的。对此,马克思创立唯物史观,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起到了被批判的理论和思想基础作用。
费尔巴哈的唯心史观,主要是不能正确地探讨历史,在探讨历史的观点上,费尔巴哈是唯心的,费尔巴哈在对自然探讨的时候,费尔巴哈不能够正确对待人类社会和人类的思维的发展前提。尽管人作为费尔巴哈哲学体系中的主体,但费尔巴哈没有理清人在历史中的地位与作用。因此,马克思和恩格斯指出:“当费尔巴哈是一个唯物主义者的时候,历史在他的视野之外;当他去探讨历史的时候,他决不是一个唯物主义者。”[11]费尔巴哈有严重的宗教情节,费尔巴哈虽然对宗教进行了批判,把神学归结为人的本质,在反对宗教和神学的激烈斗争中起到了推动作用,但仅仅通过这一点是完全不能克服宗教的,在面对人的精神现象的时候,不能正确对待人的精神现象的实质,使之处于空虚的一种状态,不能正确解释说明人的发展是历史的发展,因此,费尔巴哈在历史问题上,不能科学地说明或者解释这种现象。能够正确对待历史问题的马克思及恩格斯,抓住了费尔巴哈不能正确解释人在历史上的地位与作用,打破了费尔巴哈的唯心史观,将历史与唯物主义结合起来,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正是因为马克思及恩格斯能正确地对待历史,并对唯心史观的批判,从而创立了历史唯物主义,确定了人在历史发展过程中的地位与作用,使唯心史观向唯物史观的这样一种飞跃。历史唯物主义的创立,更是使空洞的、空想的社会主义转变为正确、合乎历史的科学社会主义。
人类在实践的过程中对解释世界并改造世界有重要的方法与理论指导。唯物辩证法是贯穿整个社会历史的,只有在人类实践过程中正确地把握唯物辩证法,准确把握人类历史发展的规律,才能正确地、科学地指导实践,对人类在实践的过程中才能起到推动与指导的作用,如果脱离了或者没有正确掌握黑格尔辩证法与唯物辩证法之间的区别与联系,就会很容易陷入唯心主义与历史虚无主义的泥潭。而实践是过去时也是正在进行时,实践是在不断进行着的,只有正确掌握唯物辩证法,人类在社会实践当中处理事物之间矛盾的时候,才能正确处理两者之间的关系,脱离了唯物辩证法,唯物辩证法将失去其历史价值、时代价值、理论价值及指导价值。
马克思主义是不断发展的,在信息化、全球化的新时代下,马克思主义更需要不断进行理论创新,在变化发展着的新时代下,只有坚持唯物辩证法的基本原则同具体的情况相结合,正确地、科学地、合理地对待处理事物之间的矛盾,才能够更好地发挥唯物辩证法在新时代下的理论指导作用,才能使新时代得到更充分、更合理的发展,为社会主义的科学发展和实现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提供科学的理论指导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