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雯 云南省中医医院
当前,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要求公立医院加快建立权责清晰、管理科学、治理完善、运行高效、监督有力的现代医院管理制度。在管理模式上,需要从粗放管理转向精细管理,提高运行效率。医院固定资产反映了医院的规模和实力,医院要开展科研活动、提供医疗服务,必须有固定资产作为物质基础和保障。2019年1月1日开始施行的《政府会计制度》要实现“双功能”“双基础”“双报告”,对公立医院固定资产的购置、日常使用、处置方面作出不同的核算规定;对固定资产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就当前的实际情况来看,医院的固定资产管理工作存在一些需要完善的不足之处。
固定资产按照类别和项目,以及形成固定资产的经费性质(财政项目拨款经费、科教经费、其他经费等)进行明细核算。取得固定资产时,财务会计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进行核算,借记“固定资产”科目,贷记“应付账款”科目,此时并未支付款项,预算会计根据收付实现制不做账务处理。支付款项时,财务会计借记“应付账款”科目,贷记“银行存款”“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科目;预算会计借记“事业支出”科目,贷记“资金结存”科目。
医院固定资产按月计提折旧,当月增加的固定资产,当月开始计提折旧;当月减少的固定资产,当月不再计提折旧。进行账务处理时,取消了“待冲基金”科目,财务会计借记“业务活动费用”“单位活动费用”“经营费用”“加工物品”“在建工程”等科目,贷记“固定资产累计折旧”科目;预算会计不做账务处理。
盘亏、损毁或报废的固定资产,取消了“固定资产清理”科目,财务会计按照待处理固定资产账面价值,借记“待处理财产损溢”,按已计提折旧,借记“固定资产累计折旧”科目,按固定资产账面余额,贷记“固定资产”科目;预算会计不做处理。
首先,固定资产购置管理制度欠缺。医院未建立起“预算编制有目标、预算执行有监控、预算完成有评价、评价结果有反馈、反馈结果有应用”的全过程预算绩效管理机制。资产主管部门和财务部门彼此缺少有效的沟通,财务人员不了解项目的进度,可能导致预算执行偏快或偏慢。固定资产购置预算在财政下达部门预算批复后,又进行较大幅度的追加、调整。并且,固定资产购置可行性论证不全面,医院规定购置固定资产均需进行可行性论证,但在实际操作时通常主要关注经济效益方面。由于部分专业仪器设备的使用涉及操作人员资质、操作空间、配套使用设备、医保是否支付该医疗项目的费用等因素,可行性论证缺乏对这些因素的考量,使得部分固定资产在购回后使用率较低,甚至闲置。
其次,固定资产管理权限分散、管理责任不明确。固定资产管理工作权限分散在使用部门、资产主管部门、后勤服务部门、财务部门等,部分医院设有固定资产管理委员会,但该机构通常只在审批固定资产购置预算和审议固定资产处置报告时召开会议,平时的大部分工作由资产主管部门协调完成,无法实现全院的集约化管理。在实际操作时,缺乏明确的制度内容和操作流程及奖惩机制,且责任未落实到责任人。这使得资产主管部门在协调相关部门或人员进行处置鉴定、可行性论证时遇到阻力或耗时较长。使用部门负责医院固定资产的日常使用管理,但使用部门认为自己只负责使用,维护管理是管理部门的事,固定资产发生一些微小故障、但勉强可使用时,科室不告知相关管理部门进行维修,等到完全无法使用才报故障,最终使小故障变成大故障,本可以由院内专业设备维修人员解决的问题,变成花大价钱外请设备维修人员上门处理。
第三,固定资产日常管理控制缺陷。固定资产使用科室不设专人管理固定资产,对固定资产的领用、使用、日常维护、维修等情况无详细记录。使用部门建有固定资产台账,但却无人对增加、减少固定资产进行登记。职工调动、退休不清点固定资产的数量、不核对型号。医院类似监护仪等多个临床科室都有的设备,使用人员却缺乏培训机制和操作流程的指导,导致设备故障率高且损毁严重。
第四,固定资产处置程序不规范。固定资产的到期报废缺乏明确的制度、标准,使得科室对少部分使用年限较长,由于技术淘汰、基本不使用的固定资产不知如何处理。医院未对处置固定资产必须聘请有资质的回收单位做出明确规定,造成了一定的社会安全隐患。
医院用货币资金外购固定资产的入账价值只按发票金额入账,如购买汽车支付的车辆购置附加费都未计入固定资产价值。医院为房屋或大型设备支付大修理费用通常都是直接在维修费中列支,没有增加固定资产价值。再有,随着医院规模的扩张,医院为建造业务用房或购置大型仪器设备向银行贷款,但这些用贷款建造或购置的固定资产入账价值却不包括支付的贷款利息,利息支出不进行项目具体化,而是在支付时直接列支,使得这些基建项目和设备的入账价值不够完整、准确,固定资产的实际价值与账面价值背离。
医院没有充分利用固定资产管理平台,各固定资产管理相关部门掌握各自管辖范围内的信息,不能从整体上统筹管理固定资产。一些科室缺乏某种固定资产,而相同的资产却在其他科室闲置,信息沟通不畅使得固定资产的使用率低下,并且缺乏流动性。而且,医院对固定资产信息披露较少,不公开固定资产现存状态、数量信息、使用情况以及管理情况,医院领导能通过一些报表数据获得信息,但职工对固定资产的实际情况缺乏了解和把握,更不可能对固定资产管理进行监督。
首先,《政府会计制度》落实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提出的“政府所有收支全部纳入预算”和“各级预算的收入和支出实行收付实现制”等要求,体现了当前财政预算改革的要求,更加强调预算管理,要求医院建立包括固定资产预算的全面预算管理制度。具体来说,财务部门应专设的预算管理岗位,其岗位职责中应明确固定资产预算职责,以增强全面预算制度对固定资产的控制。每年编制年度预算时,各科室根据需要向资产主管部门提交购置申请,对单价5万元以上的固定资产购置可要求提交项目申报书(包括项目概况、项目目标、项目可行性等内容)、大型设备效益论证表。资产主管部门还需组织院内专家做可行性论证,可行性论证包括市场情况、应用需求、使用固定资产需配备条件、投资总价和效益评估五个方面的内容。论证通过的,由资产主管部门编制《项目库申报表》及《预算项目申报表》。购置单价5万元以下的固定资产,由资产主管部门审核提出购置申请的科室已有同类固定资产的数量、使用年限、使用率等情况,结合固定资产购置需求的轻重缓急,初步确定是否同意购置。资产主管部门汇总初步同意购置的固定资产,报固定资产管理委员会审议通过后报上级主管部门和财政部门。严格按固定资产预算计划购置固定资产,无论是否使用财政资金,都要考核固定资产的预算执行情况。
其次,完善固定资产的实物控制制度。公立医院除了具有公益性,还具有效益性的特点。《政府会计制度》仍然要求医院关注固定资产的使用效率,鼓励固定资产的共享和公用,固定资产后续支出需区分资本化与费用化,这使得固定资产的管理内容应包括资产的利用率,而且要能够界定日常维修与大修理,明确资产是否有维修价值,规定修理的授权审批权限。同时,还要注重固定资产日常操作和维护保养,固定资产的日常使用必须严格遵守操作手册规定的程序,重视定期保养、维护、检修。具体操作起来固定资产的定期保养、维护、检修由不同的管理部门分类管理,难以管理的,可以将部分工作委托给外部机构完成。对单价超过1万元的固定资产建立档案,详细记录使用时间和时长、故障次数及原因、维修记录和调拨情况。由资产主管部门定期对登记情况进行检查。单价超过10万元的专用设备,以及食堂、锅炉房等使用的大、中型设备通常有专人管理,由使用部门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和使用说明书编写《固定资产使用手册》,报资产管理委员会审批后下发操作人员,操作人员严格按照《固定资产使用手册》完成日常使用和保养工作。
第三,建立固定资产管理的责任追究和奖惩制度。使用部门负责人是固定资产管理的第一责任人,临床科室护士长或其他由负责人指定的人员是兼职固定资产管理员,承担固定资产的日常管理工作,明确兼职固定资产管理员工作职责,使医院的每件固定资产都有人管。建立定期考核机制,并把考核结果公示,把考核结果作为绩效考核的依据,提升全员对考核的重视程度[1]。制定固定资产管理人员、使用人员调整、调动时的交接和监督制度。建立固定资产管理的奖惩制度,对维护固定资产完整、管理认真负责、通过努力开发引进新技术提高资产使用率、缩短投资回收期的人员;对勇于维护国家财产安全,大公无私、检举揭发私自处置固定资产的行为;对通过技术创新、使报废固定资产能够重新使用,为医院节约了大量资金,做出突出贡献的科室和个人给予奖励。对固定资产使用部门管理混乱,随意调拨、处置、变卖资产或违反设备操作程序的行为,给医院造成经济损失的科室和个人给予惩罚。
第四,医院固定资产的处置要有严格的审批手续,特别是价值较高的固定资产应通过拍卖或招投标的方式进行,处置收入上缴国库。而且由于医院固定资产的特殊性,国家对其有专门的规定,特别是医疗设备的处置涉及医疗和环境安全。如艾滋病、肝炎等携带有传染病病毒的患者使用过的医疗器械、不达标的灭菌设备如处置不当,则极有可能危及民众的健康和生命,医院应将社会效益放在首位,既要防止国有资产流失,又要杜绝为追求经济利益使处置资产流入社会非法再利用的可能,在处置时必须找有医疗设备处置资质的商家,并且明确固定资产的报废标准、审批权限和流程。确保固定资产处置的科学性,确保固定资产账实相符,真实反映固定资产信息,准确及时的进行账务处理,加强对固定资产的控制。
首先,完善固定资产入账价值核算方法。完整确定外购固定资产成本,按照实际支付的购买价款、相关税费以及固定资产交付使用前所发生的可直接归属于该项资产的运输费、装卸费、安装费和专业人员服务费等相关支出作为成本。为建造固定资产借入的专门借款利息,属于建设期间发生的,计入在建工程成本;不属于建设期间发生的,计入当期费用。加强对折旧费用的细化处理工作,区分固定资产的经费来源,根据不同的时间和来源采用不同的核算方法[2]。
其次,提高财务人员专业能力。应对医院财务人员进行培训,认真学习领会《政府会计制度》的会计理念、核算基础、会计处理原则等方面的变化,掌握固定资产的核算要求。鼓励财务人员参加线上、线下的培训或到发达地区的医院进修学习,提高财务人员准确把握法律法规的能力,使财务人员在面对医院复杂的业务时,准确有效的提取和利用会计信息,做出正确的处理。
再次,完善固定资产管理信息平台,使固定资产的分管领导、相关管理部门能登陆平台查阅所有固定资产信息,使用部门可在该平台查阅本部门固定资产信息。固定资产管理所有相关人员都能通过该平台能准确掌握固定资产的增减变动情况,便于固定资产管理,也达到了监督的目的。资产主管部门在信息平台上发布闲置资产的情况,其他科室可通过平台查阅,如有需要,即可向资产主管部门申请调拨。这使固定资产信息流动加快,固定资产能够有效利用,降低医院的支出。
同时,加强会计信息化建设的投入,推进固定资产信息系统和会计核算系统的对接、促进经济业务与会计管理的融合,从业务发生的源头采集数据,自动生成与固定资产初始价值计量、计提折旧匹配的财务会计和预算会计凭证,保证业务数据和会计数据的准确性,降低工作成本。
公立医院的固定资产管理有其自身特殊的含义和要求,医院应重视目前固定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通过完善固定资产管理制度、账务处理方法以及固定资产管理信息平台,增强其有效性,提高医院固定资产的管理效率,防范固定资产的流失,保证会计核算的真实可靠,提高医院的经济和社会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