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佳慧 中共宜春市委党校
近年来乡村振兴战略全面实施,强有力推动农业经济管理的发展,逐步改善农村经济环境,提高农村经济的秩序性,为农村地区发展提供充足的资金支持。因此,有必要分析乡村振兴式视角下如何发挥农业经济管理推动农村发展的作用,提高农村经济发展水平。
农业经济管控是市场经济持续运转的前提,也是依据农业自然发展规律所构成的。想要促进农业现代化持续发展,提高农业产业收益、提供农民收益,就必须重视科学发展农业产业链,提高农民发展农业经济的积极主动性,做到农业经济的高水平发展。
在我国大力倡导新农村构建的环境下,农村经济持续发展的一个关键所在,就是有效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只有促进农业经济做到持续发展,才能够有效提高农民经济收益,提高农民的生活质量。在发展农业经济过程中,应当针对经济发展趋势落实深入剖析与探究,对农业经济发展中遭遇的新难题与新状况及时落实剖析,使得农业经济发展资源的效果最大程度体现。并且,还应当与国家惠农措施相结合,给农业经济管控探究构建出一系列具备可行性的制度体系。
想要进一步解决因为信息不对称对经济管理发展带来的影响,首先要加快对我国信用体系的建设步伐。建立并完善我国农村信用体系,通过守信激励和失信惩罚两种模式对经济管理参与者进行引导和督促,保证所有贷款人都能按时还款,达到对农村借贷环境的净化和清理。但是,农村信用体系的建设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不断积累,分步建设。
就目前我国农业经济发展状况而言,传统信贷模式已经落伍,必须寻求新的转变和突破,即通过信用贷款,实现农村信用体系建设。而且信用贷款模式还能解决传统信贷的历史遗留问题,降低信贷过程中的风险,培养并引导信贷参与者养成诚实守信的好习惯,进一步提升经济管理贷款人的诚信意识和守信能力。另外,通过对借款人的信用记录进行积累,利用按时还款、日常守信行为等具体表现换取信用积分,以此提高个人信用等级,实现对信贷潮流的引领。
首先,要加强乡村地区金融基础建设强度。完善的金融基础建设是体系搭建的根本,是落实各项具体内容的关键。农村地区要进行金融网点布局规划,从而提升经济管理覆盖率与服务率,更好地对接乡村振兴经济建设项目。
其次,组建系统担保体系降低金融风险。融资是乡村振兴背景下地区发展的紧急需要,再加上农村企业治理体制有缺陷,使得担保体系构建成为亟需解决的问题。地方政府应当出台政策性担保体系,减缓乡企担保成本,从而促使企业参与到经济管理服务中。
最后,强化金融机构信用体系建设。在面向农村地区开展经济管理时,深度了解用户信息是不可或缺的环节,构建农村信用体系能够有效降低金融机构在开展金融服务时承担的风险,从而使经济管理得到持续发展。
加强农村数字经济管理基础设施建设,能够快速推进和提升我国农村地区金融服务水平和服务效率。而在推进我国农村数字经济管理发展,提升其深度和广度的过程中:首先,需要加大对我国农村地区手机、电脑等移动设备的普及和推广力度,同时针对我国农村地区网络安全问题要引起广泛关注,改善农村用户网络状况的同时,推广5G网络,进一步提升农村居民网络交流的便利性。
其次,通过各种有效手段和措施加大对网上银行的推广和使用力度,可以组织人员下乡,现场对广大农民手把手教授如何使用网上银行进行存取款、转账、借款等业务操作,借助线上移动设备和互联网技术向广大农村居民宣传数字经济管理的安全性和便利性,确保数字经济管理参与者能在第一时间获取并规范使用所需要的金融资金。
最后,提升非现金支付模式在农村地区的使用强度,通过建立功能完备的数字支付及清算系统,帮助广大农村居民体验到数字经济管理线上支付的便捷性,同时通过对小额支付流程的简化,进一步完善和提升农业经济支付系统的发展和建设,确保农村数字经济管理服务体系的全面建设和覆盖。
在现代农业的发展过程中,不管是新兴技术的应用还是现代管理模式的建立,都应该有人才的大力支持。因此在发展乡村振兴的过程中,政府部门需要做好牵头工作,积极引进现代技术人才,利用政策效应吸纳人才,在农业生产中充分发挥人才的作用。
针对新农村背景下,农业经济的发展问题,作为政府部门,应该一马当先,通过建立相应的保护机制,对农业工作人员以及广大人民群众的基本利益进行维护。比如,建立并完善基层信息的收集渠道,随着工作的开展,势必会遇到各种问题,此时只有保证信息收集渠道的畅通,才能针对农业工作人员提出的意见进行及时接收,并根据实际情况予以反馈,保证农业工作人员能保持一个良好心态来应对日常工作。针对各管理人员的工作职责进行明确分工,确保一切行政工作的开展都能及时、有效、公开、公正,保证其透明化,有效免贪污、腐败行为的滋生。而且明确的职责划分在出现利益纠纷或者责任问题时能有效找到相关负责人,了解时间起因和经过,避免浪费时间导致问题扩大化。
总之,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经济管理需要考虑各方面因素,选择合适的切入点,做好农村地区经济管理的宣传、有效控制经济管理发展等,切实发挥经济管理的作用,实现提高农村地区经济收入、解决贫困人口的问题,实现共同富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