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成铭
【摘要】农村信用合作社从建立到现在在我国度过了蓬勃而又曲折的发展阶段。目前我国的农村信用合作社规模庞大,是我国农村地区金融的重要参与者。但是随着农村信用合作社的规模不断扩大,其所存在的问题也渐渐凸显出来,这些问题主要集中在以下几点。
【关键词】农村信用合作社 合作社
产权关系问题。农村信用合作社的社员以农民为主。由于文化水平所限,大部分农民对农村信用合作社的运行模式以及管理模式了解不够,也不会主动去关注金融方面的新闻以及动向。对于很多文化水平较低的社员来说自己能获得多少利益是最直观也是最让他们关心的。其中还有大部分的农民甚至不知道自己作为农村信用合作社的社员所享有的权利,导致社员的产权一直无法明确。可以说农村合作信用社在产权结构方面的问题逐渐成为了扼制其发展的关键所在。
管理体制不完善。时代在变迁,而农村信用合作社目前的法人治理结构明显已经跟不上時代的潮流,无法符合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这对于其盈利而言是极其不利的。而农村信用合作社在目前也依旧没有建立起决策,执行,监督三方面的相互制衡的机制,激励措施和约束措施也不够完善,同时每个雇员的分工也不是很明确。从自身方面来说,农村信用合作社的社员中农民占了很大的比例,但是与此同时大部分农民对于金融知识的了解实在匮乏,无法成为农村信用合作社未来发展的真正领导者。而从监管方面来说,农村信用合作社的集权相对来说较为严重,这也是缺乏相互制衡机制的一个重要表现。所以管理体制方面的问题也是其发展所避不开的一个话题。
历史包袱沉重。为了使农村信用合作社厘清在产权关系方面的问题,对于试点地区的农村信用合作社,中央银行通过发行相应的专项央行票据来置换它的不良资产,并以此为基础来缓解农村信用合作社的多年亏损情况。而政府还对其减免了相应的税收来减轻它的包袱。大量的国家政策以及央行手段对于改善农村信用合作社资产质量和提高其盈利水平起到了不错的效果。但是这样的措施相对于农村信用合作社这么多年来的问题而言也只是治标不治本,一些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依旧存在,农村信用合作社的资产风险也没有得到根本改善。从农村信用合作社在之前多年的基础不稳固导致的历史遗留问题上看,它的发展前景依旧不容乐观。
贷款方式不合理。我国作为一个农业人口逾九亿的国度,发展农村经济是整个国家发展的关键所在。目前我国的市场环境下大部分农民解决资金困难问题还是以农村信用合作社贷款为主的。但是为了规避相应风险也考虑到大部分农民的偿债能力,农村信用合作社的贷款一般以小额贷款为主。且相对大城市大企业的贷款成本而言,农民以及农民企业向农村信用合作社贷款的贷款成本相对更高。除此之外,很多地方的农村信用合作社依旧存在着“借新还旧”的贷款方式,这种贷款方式是所有不良贷款中占比最高的,且不易发觉,存在着很大的风险。发生风险的情况首先可能是贷款方的资金实力不足,不符合放款条件,贷款到期后可能就会存在无法偿还本息的情况。另外一种可能就是贷款客户缺乏自愿还款的意识,客户的契约精神差,这些贷款到期后对于农村信用合作社而言更是非常难处理的情况。
无论是产权关系问题,管理体质法人结构问题,历史问题还是其他问题,如何去解决这些问题成了当务之急。近年来,政府开始着重推进全国农村信用合作社的改制。首先,农村信用社改制可以让农村信用合作社的发展道路更加清晰。第二,农村信用合作社的改制是完善农村信用合作社管理制度的有效方法之一。第三,农村信用合作社改制是其明晰产权的必要步骤。最后,农村信用合作社的改制可以使其抛开沉重的历史包袱,可以更好地适应目前我国农村金融市场的的多元化竞争,也为我国更好地建设新农村添砖加瓦。
而目前我国农村信用合作社的改制方向主要是从农村信用社或者农村信用社联社改制为农村合作银行和农商银行。其中农村合作银行主要以农村信用社和农村信用社联社为基础改制。农村合作银行经营模式和农村信用合作社是基本类似的。从某些方面来说可以看做是经济发达地区的农村信用合作社由于规模的不断增大所以需要从农村信用合作社改制成农村合作银行来满足该区域的金融需求。但是这样的改制也是国家对农村区域金融的创新,可以说农村合作银行是股份制和合作制有机结合的创新型产权制度。这样的产权制度改革能够更好的整合农村信用合作社的规模。但是农村合作银行也只是农村信用社改制的一个过渡阶段,最终农村合作银行也是要全部改建成农商银行的。
而农商银行虽然和农村信用合作社以及农村合作银行一样也是区域性的地方性金融机构。但是农商银行是股份制的,不再具有之前的合作性质。设立农商银行的目的就是全面取消合作银行以及农村信用合作社的资格股,开始构建农村信用合作省联社与基层法人社之间的新型关系。设立农商银行可以说是对农村信用合作社的全面以及最终改制。相比农村信用合作社而言,农商银行业务种类更多更规范,功能性更强,资本规模更大,抵御风险能力更强,运营模式也更加优良。农商银行可以说是农村信用合作社改制的必经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