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金龙 湖南省湘西自治州生态环境局保靖分局
近年来,湖南不断加大水污染治理的投入力度,促使水环境得到有效的改善。实践中积极开展水污染防治工作,落实湘江保护与治理计划,强化水环境整理整治,落实源头水系以及水质湖库生态保护。除此之外,加大饮用水安全的保护力度。通过采取系列措施,获得不错的成效。
湖南省各地区围绕水污染治理,不断加大投入力度,获得了不错的成效。根据公开的资料显示,2020年湖南水环境“国考”获得高分成绩,考核断面中水质优良率达到93.3%,相比2017年提高5个百分点。2020年底,洞庭湖总磷浓度下降到0.06毫克/升,有着大幅度降低。除此之外,城市与乡村的水治理工作也获得不错的成效,详细情况整理如表1所示。从水污染治理工作的现状分析,之所以能够取得如此优异的成绩,同各类技术的应用有着紧密联系,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表1 水污染治理情况
实验中选择低碳源污水,需要加入外部碳源,达到脱氮除磷的基本要求。实验操作期间添加乙酸钠,调节整个系统进水的有机组分含量。原水水质情况如下:1)pH为6.9-7.2;2)浊度为0.35-3.50NTU;3)氨氮为0.64-0.70mg·L-1;4)TP为0.20-0.24mg·L-1;5)总有机碳为1.57-7.10mg·L-1。
采用生物强化技术手段,通过净化与沉淀等工艺,实现对污水的处理。对于出水的pH和浊度,使用水银温度计和玻璃电极法以及浊度计进行测定;对于TOC运用总有机碳分析仪器进行测定;对于氨氮使用纳氏试剂分光光度法测定;对于总氮使用碱性过硫酸钾消解分光光度法测量等。
结果:当有机负荷参数为0.46g· (m2·d)-1时,生物池处理系统对有机组分的去除率结果为81.4%;氨氮的去除率为95.0%;总氨去除率为21.1%;总磷的去除率结果为86.0%。通过深入研究得知,反硝化与除磷环节对水相中的有限碳源,起到竞争的效果。当进水有机负荷增加,能够促进除磷的开展,并且沉淀出水的剩余有机组分以及氨氮含量不会被影响,也就是说工艺的抗冲击负荷能力较强,具有推广应用价值。
首先,改善污泥的性能。根据水污染治理实践检验,在被污染水域内投入一定的降解苯酚的混合湿菌体,可达到改善污水沉降的目的,进而使得污染水内含有的污泥量得到减少,获得显著的消除污泥膨胀的效果。部分治理项目中,污泥容积降低幅度达到了30%。采用生物强化技术手段治理污染,同其他生物技术相比,更能够激发污泥的活性,增强活性污泥的沉降性,加速沉降性很差的污泥洗出。
其次,增强抗负荷冲击能力以及稳定性。通过水污染治理实践总结,向活性污泥系统内添加苯酚降解菌株,通常效能仅能保持20 d,后期效能会大幅度降低,不足40%,同时生物体降解性能将会随着污染水内苯酚浓度的增加减少。使用高效苯酚进行湿菌体的分解处理,使得生物降解能力得到提高,并且增强抗负荷性能。在实际应用中可结合水污染防治的需求,合理选择和应用[1]。
最后,加速系统启动。根据治理实践与相关研究显示,通过在污水处理器内加入EM菌剂培养生物膜以及活性泥处理垃圾渗滤液,可促使污水处理系统快速启动,能够缩减启动的时间,并且可以节约污水治理的投入。
水污染治理实践中应用治理技术,遇到的技术挑战和困难不同,因此要注重优化技术,克服遇到的技术问题。若采用生物强化技术,要做好污染水特点的调查,掌握水质的情况,提出有效的应对措施,切实保障生物强化技术的应用效果[2]。
水污染治理的效果控制,要注重做好治理全过程的监测,掌握污染治理工作的成效,采取优化与完善的措施。从生物强化技术的具体应用环节,组织专门的检测技术人员,负责进行污染治理效果的检测。利用现代化监测装置,实时采集污染治理的数据信息,为技术优化与改进提供支持,把关水污染治理的效益,实现生物强化技术的应用价值,扎实推进水污染治理工作[3]。
综上所述,水污染治理中生物强化技术的应用,可起到增强治理的效果,因此要做好全面严格的控制。实践中制定完善的生物强化技术方案,为治理工作提供支持与保障,解决当前的水污染问题,推进治理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