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丹露,季梅,孙忠辉
(上海市奉贤区皮肤病防治所,上海 201408)
银屑病(Psoriasis)中医学称为白疕,是一种遗传与环境共同作用诱发、免疫介导的慢性、复发性、炎症性、系统性疾病[1]。寻常型占97%以上,其他类型多由寻常型银屑病转化而来。其确切病因和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目前认为银屑病发病机制涉及遗传、免疫、炎性反应、神经介质、微循环障碍等多种复杂因素[2]。历代及近现代医家在丰富的临床实践中,对本病的发病机制有了更加详实的认识,其中比较成熟的理论有血热论、血燥论、血瘀论等,并以此指导临床。本研究遵循“辨血为主,从血论治”,结合笔者临床实践,探讨我科应用自拟祛银凉血方联合卡泊三淳软膏治疗血热证寻常型银屑病取得较好效果,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取符合入组标准的60例寻常型银屑病血热证患者,并签署知情同意书,病例来源于上海市奉贤区皮肤病防治所皮肤科门诊,病例收集时间2019年6月—2019年12月。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0例。寻常型银屑病西医诊断标准[3]:丘疹、斑块,边界清楚,基底浸润明显,表面覆有多层干燥的银白色鳞屑。轻轻刮出表面鳞屑,逐渐露出一层淡红发亮的半透明薄膜,是表皮内棘细胞层,称薄膜现象;再刮出薄膜,即达到真皮乳头层的顶部,此处的毛细血管被刮破,则出现小出血点,称点状出血现象。银白色鳞屑、薄膜现象和点状出血现象是寻常型银屑病的临床特征。中医“血热证”辨证标准[4]:主证:①皮疹鲜红;②新出皮疹不断增多或迅速扩大。次证:①心烦易怒,咽部充血,口干;②小便黄,大便干;③舌质红或绛;④脉弦滑或数。
纳入标准:①年龄18~60岁;②病程<15年;③6个月内未接受过任何激素类制剂治疗;④银屑病皮损面积和严重程度指数(PASI)>10。
排除标准:①处于妊娠期或哺乳期妇女或3个月内有生育计划者;②近1个月内有系统应用维A酸类药物、免疫制剂类药物、糖皮质激素、抗肿瘤药物及生物制剂者;③近2个星期内有外用润肤剂、维A酸类药物、钙调磷酸酶抑制剂及糖皮质激素制剂;④合并有心脑血管疾病、肝肾功能异常和血液系统病变等严重疾病的患者或精神病患者;⑤对实验药物过敏或药物成分过敏者;⑥正在参加其他药物临床试验的患者。
1.2 方法
1.2.1 对照组给予自拟祛银凉血方,其药物组成如下:水牛角 30 g、生地黄 60 g、丹参 15 g、牡丹皮15 g、白花蛇舌草 30 g、土茯苓 15 g、苦参 15 g、生黄芪30 g和黄精15 g。按中药煎煮方法最后将药液浓缩至400 mL,分2次/d饭后服用,200 mL/次。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卡泊三醇软膏(重庆华邦制药生产)外用点涂皮疹处,早晚1次,连用2个月。
1.2.2 疗效评估方法 采用PASI对头颈、躯干、上肢和下肢部位的皮疹面积和严重程度进行评分。按治疗前后的PASI评分比较将疗效分为4个等级。痊愈:PASI评分较治疗前减少≥90%,皮损全部消退;显效:PASI评分较治疗前减少60%~90%,皮损大部分消退;好转:PASI评分较治疗前减少30%~60%,皮损部分消退;无效:PASI评分较治疗前减少<30%,皮损消退不明显,未减轻或反见恶化。总有效率=(痊愈例数+显效例数+好转例数)/总病例数×100%。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5.0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定量资料符合正态分布,以(±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定性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2组患者性别、种族、年龄、体质量及银屑病史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见表1。
表1 2组患者的一般资料 (例,±s)
表1 2组患者的一般资料 (例,±s)
组别 n 性别 民族 年龄(岁)男 女 汉族 少数民族体质量(kg) 银屑病史对照组 30 42.6±12.5 74.04±8.3 8.3±3.0治疗组 30 43.0±13.1 71.47±7.3 9.0±2.2 21 9 27 3 22 8 28 2
2.2 2组患者治疗前后的PASI评分比较 治疗前,PASI评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952,P=0.576)有可比性。治疗后,2 组 PASI评分均比治疗前显著降低(P=0.016,P=0.007)。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6)。治疗前后PASI评分差值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0),见表2。
表2 2组患者治疗前后PASI评分比较 (分,±s)
表2 2组患者治疗前后PASI评分比较 (分,±s)
注:aP=0.016,bP=0.007,cP=0.036,dP=0.040 与对照组比较。
组别 n 治疗前PASI 治疗后PASI 前后PASI差值对照组 30 14.25±4.22 5.67±2.43a 7.25±3.41治疗组 30 15.03±3.32 3.03±1.52bc 11.48±3.04d
中医学认为血热是关键因素,血热的形成机制复杂,可以由多种因素单独或共同导致。血热亦是进行期寻常型银屑病的始动环节,贯穿整个疾病过程的重要病机。自拟祛银凉血方(犀角地黄汤辨证加减)水牛角苦寒,入血分,清热凉血、泻火解毒;重用生地黄,甘、寒,可清热凉血、养阴生津,为臣药,和君药水牛角相合,专治血分之热。牡丹皮归心、肝、肾经,此三脏皆为血脏,故牡丹皮专走血分,其性微寒,味苦、辛,功可清热凉血、活血化瘀,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云其可“和血,生血,凉血,治血中伏火,除烦热”,味辛而芳香,可走散发汗,亦有凉血而不致瘀的特点,并具散邪外出之效,与水牛角配伍可加强其凉血散瘀透邪之功,与生地黄配伍可增强止血生血之效。丹参苦、微寒,主入血分,凉血活血、祛瘀生新,改善微循环。白花蛇舌草苦寒,清热解毒;土茯苓甘淡性平,解毒利湿;苦参苦寒,清热解毒、除湿止痒;生黄芪甘微温,归肺、脾经,补益脾肺、生津养血;黄精甘平,归肺、脾、肾经,补气养阴、健脾益肾。自拟祛银凉血方体现血热证寻常型银屑病“辨血为主,从血论治”的辨证论治规律。卡泊三醇属于维生素D3衍生物,有明显抗炎和免疫抑制作用,能有效抑制皮肤角质形成细胞增生同时诱导其分化,有助于银屑病患者角化不全的表皮趋向正常化[5]。
本研究探讨自拟祛银凉血方联合卡泊三醇软膏治疗血热证寻常型银屑病的临床疗效。研究结果显示,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0.63%,明显优于对照组(69.21%)。经治疗后,2组的PASI评分明显降低,但以治疗组尤为显著。因此,自拟祛银凉血方联合卡泊三醇软膏治疗血热证寻常型银屑病有显著疗效,提示中西医结合疗法有重要的临床应用和推广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