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唇沟和面部皮下蒂用于修复面部肿瘤切除后创面的作用

2021-01-16 10:30牟春媚郭久海孙宏伟
关键词:鼻唇皮瓣组间

牟春媚,郭久海,孙宏伟

(辽宁省朝阳市第二医院,辽宁 朝阳 122000)

临床收治的颌面部肿瘤患者在行常规手术切除治疗后会造成切除部位组织和皮肤的缺失,对患者语言功能和面容美感造成严重影响,进而影响患者的自信心和生活质量[1]。随着经济技术的发展和人们对医学美容要求的逐渐提高,患者对面部肿瘤切除术后功能重建和修复效果也越来越重视[2]。术后肿瘤切除后损伤会涉及多个面部单元的审美,自体皮瓣移植是创伤和美容整形术较为理想的材料,在面部手术后缺损创面的修复中,可根据缺损部位以及形态,选择较为理想的自体组织瓣进行移植,以实现缺损皮肤组织的修复,达到局部与整体、功能与美观协调统一的目的[3]。传统的V-Y推进皮瓣简单有效,但是大量临床经验证实,如果推进的距离较长,会发生较大的回缩力,极易引起术后皮瓣坏死和产生瘢痕的风险,为此寻求一种更为安全、有效的修复皮瓣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4]。本研究将我院近3年来收治的行面部肿瘤切除术患者96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组后部分患者使用鼻唇沟和面部皮下蒂推进皮瓣进行修复,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将研究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我院自2016年1月—2019年1月间收治的面部肿瘤患者96例作为研究对象,肿瘤位于鼻部、颧部、下眼睑等部位,有基底细胞癌40例,鳞状细胞癌56例;将上述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53例,对照组43例,研究组男29例,女24例,年龄38~79 岁,平均(59.81±5.89)岁;对照组男 23 例,女20例,年龄 40~80 岁,平均(60.23±6.36)岁,2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1.2 纳入和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患者病程≥6个月,肿瘤大小 1.0 cm×2.0 cm~1.5 cm×3.0 cm,在接受手术治疗前均未行手术或放疗等其他治疗方案;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及家属知情并签署同意书。

排除标准:将肿瘤直径≥2.5 cm,心肺功能不全、不能耐受手术和术后失访的患者排除。

1.3 方法 对照组:患者全麻后使用2%利多卡因+1∶10万肾上腺素混合液对局部组织浸润麻醉,注射过程中避免针尖朝向肿瘤区域,之后患者行传统V-Y推进皮瓣进行创面修复。

研究组:在常规麻醉后沿着安全边界完整切除肿瘤部位,如果为基底细胞癌则扩大切除0.5~0.8cm,鳞状细胞癌再扩大1倍,经组织活检确定肿瘤边缘和基底无浸润。肿瘤切除后根据缺损位置和大小设计皮瓣,以圆形创面的弧形底边为皮瓣近端,顺皮肤Langer线方向或沿着鼻唇沟皱裂线设计切口,皮瓣最大宽度超过缺损宽度1 cm,按照设计逐层切开皮肤和皮下组织至筋膜层,适当松解皮下组织,在确定无张力后推进皮瓣,覆盖面积超过创面的2/3即可,对位缝合皮瓣近端,重新组合后完整覆盖缺损创面。在手术过程中如果皮瓣近端重新组合后有突出的局部,可将切除其中间少许皮下组织以改善外观,在确定血运通畅后逐层缝合,推进皮瓣后松解皮下供血区,在皮瓣的最低点放置引流条,切口涂布金霉素眼膏后适度包扎[5]。

1.4 观察指标 对比观察2组患者取皮瓣面积、术后皮瓣存活率和美容满意度等指标,观察术后2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

修复效果评价:术后随访6个月~2年,患者皮瓣完全存活,术区瘢痕隐蔽且皮肤感觉正常,皮瓣厚度和健侧比较差异在1 mm以内,肿瘤未见复发,患者对治疗效果满意的判为良好;随访时皮瓣仅有部分存活,术区有明显的瘢痕,皮瓣感觉较弱,皮瓣厚度和健侧相比差别1~2 mm,患者对疗效比较满意判为普通;随访发现皮瓣未存活,术区存在明显的瘢痕增生,感觉消失,皮瓣厚度和健侧相比差异>2 mm,肿瘤复发,患者对疗效不太满意的判为较差[6]。

1.5 统计学方法 使用统计学软件SPSS 21.0对获得这次研究中获得的数据进行系统的分析和处理,计数资料用百分比(%)表示,组间用χ2检验,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组间用 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2组患者皮瓣面积和术后皮瓣存活情况比较 研究组患者皮瓣长和宽均明显大于对照组,修复后皮瓣存活率为92.45%,明显高于对照组79.07%,美容满意度为96.23%,明显高于对照组76.74%,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1。

表1 2组患者皮瓣面积和术后皮瓣存活情况比较例(%)

2.2 2组患者术后创面恢复效果比较 研究组治疗后创面修复良好率为90.57%,临床总有效率为100.00%,均明显高于对照组48.84%和72.09%,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2组患者术后创面恢复效果比较 例(%)

2.3 2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研究组患者颈部血肿、淋巴瘘、涎瘘等并发症发生率为3.77%,明显少于对照组20.93%,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2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例(%)

3 讨论

临床上常见的面部肿瘤多为基底细胞癌和鳞状细胞癌,以中老年患者较为多见,肿瘤恶性程度偏低,治疗多以手术切除为主,术后能获得较好的预后,但是术后修复重建会涉及到多个面部美学亚单位,这种局部组织缺损会对患者外观、心理健康和生活质量都造成不良影响,针对这种情况多数患者选择自体组织皮瓣进行移植修复,以满足术后达到各部位功能和美学的双重修复[7]。对于肿瘤较小,手术切口小的患者可直接拉拢缝合,但是术后极易发生牵拉畸形,采用游离皮瓣修复需要显微吻合血管,手术操作难度极大,而且术后极易出现血管痉挛、皮瓣坏死、供区和受区皮肤质地和颜色存在差异的情况[8]。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经鼻唇沟和面部皮下蒂推进皮瓣修复后研究组患者皮瓣存活率,患者对美容满意度和治疗总有效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少于对照组,说明研究组患者所采用的组织修复方案较为理想[9]。鼻唇沟轴型皮瓣需要探测和分离解剖穿支,实际操作起来手术难度较大,而且局部皮瓣受到多个条件的制约,要综合考虑患者术部皮肤的松弛度和可利用的皮肤面积等,因此在本次研究中对传统的手术进行改良,首先将皮瓣的面积扩大至面部,增加了皮瓣的宽度,再者近端对位缝合皮瓣会将其宽度化为推进长度,形成推进皮瓣,以便于肿瘤切除后创面的修复,这种手术方法的优势在于有效的增加了皮下组织蒂的携带量,这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皮下蒂血流灌注压,利于皮瓣存活,其次皮瓣近端对位缝合充分利用了皮瓣近端,增加了创面的覆盖面积,同时降低了皮瓣牵拉回缩以及后期瘢痕发生挛缩的风险,再者皮瓣设计灵活,较易获取,对供区的损伤比较小,手术后外观更加自然美观,这种皮瓣的选取不受固定长宽比例的限制,可根据患者手术创面缺损的范围和位置选择最合适的皮瓣形状,操作简单,结果可靠,最后,皮瓣缝合预示着该方法是修复中小型面部损伤的有效办法[10]。但是在手术过程中要注意,设计皮瓣时尽量将切口一侧隐藏在鼻唇沟褶皱中,一方面术后影响外观,其次皮瓣的宽度要大于缺损的宽度,皮瓣另一侧为弧形切线,会避免牵拉造成的畸形[11]。

综上所述,面部肿瘤切除术后患者的创面可使用鼻唇沟和面部皮下蒂推进皮瓣进行修复,能有效的提高皮瓣存活率和患者美容满意度,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安全可靠,可推广使用。

猜你喜欢
鼻唇皮瓣组间
手部皮肤软组织缺损修复的皮瓣选择
三种皮瓣移植修复足跟区损伤或足跟部肿瘤切除术后皮肤缺损的疗效对比
游离股前外侧穿支皮瓣修复足踝部软组织缺损
髂腹股沟接力皮瓣修复股前外侧皮瓣供区
A case of conjunctiv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 with spheroidal degeneration: a clinicopathological study
复方血栓通胶囊对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局部血流及微炎症反应的影响观察
透明质酸与自体脂肪对鼻唇沟凹陷填充效果的影响
超窄皮下蒂鼻唇沟皮瓣在鼻唇较大缺损修复中的应用
打败鼻唇沟 恢复年轻光彩
鼻唇沟窄蒂皮瓣修复鼻部缺损26例